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08882发布日期:2022-12-02 21:0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炉给水泵。


背景技术:

2.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锅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给水泵源源不断的往其内进行供水,以便其加热使用,现有的锅炉给水泵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3.现有的锅炉给水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出水口表面一般会套设置有软管,使第二出水口的水通过软管流入桶内,而驱动机构在使用时会产生震动,从而导致第二出水口带动软管进行震动,随着给水泵主体长时间的使用,软管易从第二出水口上脱落下来,从而导致第二出水口内的水流落在地面上,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锅炉给水泵。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炉给水泵,通过设置的加固组件,能够对软管与第二出水口进行加固,防止软管从第二出水口上脱落下来,导致水流在地面上,造成水资源流失的情况发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给水泵,包括给水泵主体、驱动机构、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软管,所述给水泵主体右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给水泵主体左侧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第一出水口下方,所述第二出水口表面套设有软管,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加固组件与软管连接,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出水口表面上的活动仓,所述活动仓内滑动有滑杆,所述滑杆表面缠绕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表面转动有转杆,所述转杆左侧表面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左侧的软管表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左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出水口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出水口顶端表面上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转动有转轴,所述转轴左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端表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底端表面设置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右侧的第一出水口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侧表面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在辅助块内滑动,所述螺纹杆表面螺纹转动有螺母。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架呈c字状设计,所述限位槽设置为与限位架相匹配的通孔,且限位槽与限位架相适配。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呈圆柱状设计,所述滑杆外壁与活动仓内壁贴合,且活动仓设置为与滑杆相匹配的圆柱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固定在活
动仓内壁与滑杆表面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板朝向第一出水口的一侧表面上胶粘有一圈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直径与挡板的外壁直径相等,所述挡板的外壁直径大于第一出水口的外壁直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母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螺母外壁可设置为三角状或五角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的加固组件,能够对软管与第二出水口进行加固,防止软管从第二出水口上脱落下来,导致水流在地面上,造成水资源流失的情况发生;
14.2、通过设置的防护组件,能够对第一出水口进行防护,防止灰尘与蚊虫进入第一出水口内,再通过第一出水口在进入给水泵主体内,对给水泵主体内的器件造成污染,并影响器件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c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d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给水泵主体;2、驱动机构;3、第一出水口;4、第二出水口;5、软管;6、加固组件;61、活动仓;62、滑杆;63、弹簧; 64、转杆;65、限位架;66、第一固定块;67、限位槽;7、防护组件;71、第二固定块;72、转轴;73、连接杆;74、挡板;75、辅助块;76、固定板;77、螺纹杆;7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图7,一种锅炉给水泵,包括给水泵主体1、驱动机构2、第一出水口3、第二出水口4和软管5,给水泵主体1右侧设置有驱动机构2,给水泵主体1左侧设置有第一出水口3和第二出水口4,第二出水口4设置在第一出水口3下方,第二出水口4表面套设有软管5,第二出水口4通过加固组件6与软管5连接,加固组件6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二出水口4表面上的活动仓61,活动仓61内滑动有滑杆62,滑杆62表面缠绕设置有弹簧63,弹簧63表面转动
有转杆64,转杆64左侧表面设置有限位架65,限位架65左侧的软管5表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块66,且第一固定块66左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67。
26.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给水泵主体1时,首先逆时针转动限位架65,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架65呈c字状设计,限位槽67设置为与限位架65相匹配的通孔,且限位槽67与限位架65相适配;通过该设计,使弹簧63推动滑杆62在活动仓61内滑动,并使滑杆62带动限位架65滑入限位槽67内,从而达到对软管5限位的目的,使限位架65不易从第一固定块66上滑出,从而保证了第二出水口4与软管 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软管5不易从第二出水口4上脱落下来,使限位架65带动转杆64在滑杆62内进行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杆62呈圆柱状设计,滑杆62外壁与活动仓61内壁贴合,且活动仓 61设置为与滑杆62相匹配的圆柱槽;通过该设计,能够使滑杆62 与活动仓61充分贴合,防止弹簧63推动滑杆62在活动仓61内滑动的过程中,滑杆62会在活动仓61内出现晃动,导致滑杆62卡在活动仓61内无法滑动的情况发生,并使转杆64带动限位架65转至与滑杆62表面贴合,再将软管5套在第二出水口4上,此时再顺时针转动限位架65,同时再向背离活动仓61的方向拉动限位架65,使限位架65带动滑杆62在活动仓61内进行滑动,并使滑杆62对弹簧 63进行挤压,在其他实施例中,弹簧63两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固定在活动仓61内壁与滑杆62表面上;通过该设计,能够对弹簧63两端进行固定,防止给水泵主体1晃动时,带动弹簧63与活动仓61和滑杆62内壁进行碰撞,并产生噪音的情况发生,此时再转动限位架 65,使限位架65转至与限位槽67对齐,再松开限位架65,利用弹簧63自身弹性受到挤压产生的复原力推动滑杆62在活动仓61内进行复位滑动,并使滑杆62带动限位架65滑入限位槽67内,同理再将另一组限位架65转入限位槽67内,从而达到对软管5限位的目的,通过此装置能够对软管5与第二出水口4进行加固,防止软管5从第二出水口4上脱落下来,导致水流在地面上,造成水资源流失的情况发生。
27.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口3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7,防护组件7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出水口3顶端表面上的第二固定块71,第二固定块71内转动有转轴72,转轴72左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杆73,连接杆73底端表面设置有挡板74,挡板74底端表面设置有辅助块 75,辅助块75右侧的第一出水口3表面上设置有固定板76,固定板 76左侧表面设置有螺纹杆77,且螺纹杆77在辅助块75内滑动,螺纹杆77表面螺纹转动有螺母78;
28.当工作人员不使用给水泵主体1时,首先顺时针转动挡板74,使挡板74通过连接杆73带动转轴72在第二固定块71内进行转动,并使挡板74将第一出水口3覆盖,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74朝向第一出水口3的一侧表面上胶粘有一圈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直径与挡板74的外壁直径相等,挡板74的外壁直径大于第一出水口3的外壁直径;通过该设计,能够使挡板74带动橡胶垫与第一出水口3表面紧紧贴合,从而保证了第一出水口3与挡板74之间的密封性,有效防止灰尘堆积在挡板74与第一出水口3之间的缝隙中,并从缝隙进入第一出水口3内,对第一出水口3造成污染的情况发生,同时辅助块75会套在螺纹杆77表面上,此时再转动螺母78,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母78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螺母78外壁可设置为三角状或五角状;通过该设计,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螺母78,有效地防止了工作人员在使用螺母78的过程中,出现手滑的情况发生,使螺母 78与螺纹杆77旋合,并通过在螺纹杆77上转动螺母78,使螺母78 不断挤压辅助块75,使挡板74与第一出水口3紧紧贴合,通过此装置能够对第一出水口3进行防护,防止灰尘与蚊虫进入第一出水口3 内,再通过第一出水口3在进入给水泵主体1内,对给水泵主体1内的器件造成污染,并影响器件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