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4660发布日期:2023-03-07 18: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泵。


背景技术:

2.消防泵是一种消防设施,是主要用于抽送液体并用于扑灭火情;目前,常见的消防泵根据动力源分为锂电池式和汽油机式两种,其中锂电池式的消防泵是以锂电池储存的电力为动力源进行工作,此类锂电池式的消防泵多用于部分难以接触到电源的地点使用,如出现森林大火时,此类消防泵可使用锂电池储存的电力进行工作,有利于扑灭森林火灾;
3.授权公告号为cn202122219186.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泵,该便携式森林消防泵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两侧开设有储物槽,所述支撑板底部沿储物槽前端开设有螺纹连接槽,所述支撑板底部沿螺纹连接槽两侧设置有转座,且转座与支撑板焊接固定,所述转座内壁设置有伸缩筒,且伸缩筒与转座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筒底部焊接有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另一端焊接有延伸至伸缩筒外部的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另一端设置有二号轴承,且二号轴承外壁与伸缩杆焊接固定;该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支撑板、支撑腿和轮子等装置,可利用支撑板、支撑腿和轮子的相互配合对消防泵进行移动,且移动过程快速省力,在消防泵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可起到减震作用,较长的支撑腿可适应深林较为复杂的地形,从而辅助消防人员将消防泵以最快的速度移动至水源处,方便消防人员对火灾发生地进行灭火作业;
4.虽然该林消防泵方便消防人员带动消防泵进行移动,但是由于森林内部的环境复杂多样,该消防泵在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物件(如树木枝条)产生磕碰等状况,极易造成消防泵本体的损伤,易导致消防泵出现故障,影响了森林火灾的扑灭,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泵,包括消防泵,所述消防泵的外部设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前侧壁和底面均呈开口式结构,所述保护壳的底面位于前端处均固定有滑块,所述保护壳的两侧内壁位于前端处均固定有凸块,所述保护壳的前侧设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上开设有两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均固定有短杆,所述短杆上均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短杆上还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紧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后侧壁上均固定有挂钩,所述挂钩与凸块挂接配合,所述连接块的前侧壁固定有拨杆;所述消防泵的下方还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承载板和承载板下方的底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板的顶面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均固定有导杆,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并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的底面四角处均固
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均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杆穿过底板并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上均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紧底板和承载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两个凸起,所述凸起的底面均固定有阻尼杆,所述底板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耳板,所述阻尼杆穿过耳板并与耳板滑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相邻的所述固定块之间的上方处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推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面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上靠近底端处均转动连接有行走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壳的内腔尺寸和所述消防泵的尺寸相适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防泵通过螺栓与承载板的顶面固定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1.通过在消防泵外部设置的保护机构:一方面,设置的保护壳和保护板,对消防泵的本体起到了有效的防护作用,避免了外物直接磕碰到消防泵,避免了消防泵因磕碰而受损和故障的状况,有利于保证消防泵的正常运转,有利于森林火灾的扑灭;另一方面,保护壳和保护板之间通过挂钩与凸块之间的挂接进行连接,在需要使用消防泵时,通过挂钩脱离凸块即可向一侧滑开保护壳并裸露消防泵,方便快速使用消防泵进行森林火灾的扑灭;
16.2.通过设置在消防泵下方的减震机构:即在减震弹簧、承载板和底板等的相互配合下,当移动消防泵产生震动时,弹簧吸收震动,并在阻尼杆等的作用下对震动力进行抑制,从而起到了良好的减震效果,该设计可以避免消防泵在移动过程中因震动而损伤的状况,有利于保证消防泵的正常运转,有利于森林火灾的扑灭;
17.3.通过设置的推把和行走轮等,便于消防泵进行移动,提高了消防泵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消防泵;
28.2、保护机构;21、保护壳;22、滑块;23、凸块;24、保护板;241、条形槽;25、短杆;26、复位弹簧;27、连接块;28、挂钩;29、拨杆;
29.3、减震机构;31、承载板;311、滑槽;312、导杆;32、固定杆;321、限位块;33、减震弹
簧;34、凸起;341、阻尼杆;35、底板;351、固定块;36、耳板;37、支板;38、行走轮;39、推把。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3.请参阅图1-6,一种便携式森林消防泵,包括消防泵1,消防泵1通过螺栓与承载板31的顶面固定连接,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牢靠且为稳定,同时方便消防泵1与承载板31之间的拆装;消防泵1的外部设有保护机构2。保护机构2包括保护壳21,保护壳21的前侧壁和底面均呈开口式结构,保护壳21的底面位于前端处均固定有滑块22,保护壳21的两侧内壁位于前端处均固定有凸块23,且凸块23和滑块22均与保护壳2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保护壳21的前侧设有保护板24,且保护板24通过螺栓与承载板3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保护壳21和保护板24,在消防泵1的上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均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外物直接磕碰到消防泵1,避免了消防泵1因磕碰而受损和故障的状况,有利于保证消防泵1的正常运转,有利于森林火灾的扑灭。
34.具体的,保护板24上开设有两个条形槽241,条形槽241内均固定有短杆25,且短杆25与条形槽2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短杆25上均套设有复位弹簧26,短杆25上还滑动连接有连接块27,复位弹簧26的一端抵紧连接块27,连接块27的后侧壁上均固定有挂钩28,挂钩28与凸块23挂接配合,连接块27的前侧壁固定有拨杆29,且挂钩28和拨杆29均与连接块27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一方面,通过挂钩28与凸块23挂接,即可在保护壳21和保护板24之间起到连接和固定作用,便于保护壳21固定在消防泵1的外部对消防泵1起到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当挂钩28脱离凸块23,即可向一侧推开保护壳21,使得消防泵1裸露在外,方便快速使用消防泵进行森林火灾的扑灭;
35.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壳21的内腔尺寸和消防泵1的尺寸相适配,该设计便于保护壳21笼罩在消防泵1的外部,方便对消防泵1进行保护,同时可以避免消防泵1对保护壳21的运动造成阻碍。
36.请参阅图7-8,消防泵1的下方还设有减震机构3。减震机构3包括承载板31和承载板31下方的底板35,承载板31的顶面开设有两个滑槽311,滑槽311内均固定有导杆312,且导杆312与滑槽3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滑块22位于滑槽311内并与导杆312滑动连接,承载板31的底面四角处均固定有固定杆32,且固定杆32与承载板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固定杆32的底端均固定有限位块321,固定杆32穿过底板35并与底板35滑动连接,固定杆32上均套设有减震弹簧33,减震弹簧33的两端分别抵紧底板35和承载板31;承载板31的两侧壁上均
固定有两个凸起34,且凸起34通过铆钉与承载板31固定连接,凸起34的底面均固定有阻尼杆341,且阻尼杆341与凸起3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板35的两侧壁上均固定有耳板36,且耳板36与底板35通过铆钉固定连接,阻尼杆341穿过耳板36并与耳板36滑动连接;一方面,当移动消防泵1时,受到地形颠簸的影响,即可导致消防泵1产生震动,承载板31和底板35同步产生震动,震动传递至减震弹簧33上,可带动减震弹簧33往复弹跳,并带动承载板31上下往复运动,而随着阻尼杆341与耳板36的往复滑动,在滑动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下即可产生阻尼作用,而产生的阻尼力可以抑制减震弹簧33的弹跳,从而起到了对消防泵1的减震作用。
37.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5的左右两侧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351,两个相邻的固定块351之间的上方处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推把39,通过设置的推把39,便于推动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便携性。
38.在本实施例中,底板35的底面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板37,支板37上靠近底端处均转动连接有行走轮38,通过设置的行走轮38,方便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装置的便携性。
39.当需要使用消防泵1进行灭火时,使用人员首先向两侧向内侧拨动拨杆29,拨杆29带动连接块27沿条形槽241和短杆25滑动,此时复位弹簧26即被压缩,此时连接块27同步带动两侧的挂钩28向内侧运动,此时挂钩28即与凸块23脱离,随后使用人员向一侧推动保护壳21,滑块22同步沿滑槽311和导杆312向一侧运动,此时使用人员即可松开两侧的拨杆29,随着保护壳21向一侧运动,消防泵1即逐渐裸露在外,当消防泵1完全裸露,使用人员停止推动保护壳21,最后使用人员即可接通消防泵1的电源进行使用;
40.当移动消防泵1时,消防泵1在颠簸的作用下产生震动,震动同步传递至承载板31和底板35上,震动并同步传递至减震弹簧33上,在震动的作用下,减震弹簧33即往复弹跳并带动承载板31上下往复运动,同时阻尼杆341沿耳板36往复滑动,在阻尼杆341与耳板36往复滑动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下,即可产生阻尼力并抑制减震弹簧33的弹跳,减震弹簧33的弹跳即逐渐减弱,此时消防泵1的震动即逐渐减弱。
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