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装置及存储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2655发布日期:2022-12-07 02:1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风扇装置及存储机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扇装置及存储机箱。


背景技术:

2.风扇是存储机箱中实现冷却散热的核心器件,现有的风扇通常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来将固定风扇本体的。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对风扇本体的安装和拆卸都相对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风扇装置及存储机箱,该风扇装置能够实现风扇本体的快装快拆,从而提高风扇装置的拆装效率。
4.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风扇装置,包括:支架,具有安装腔,所述支架具有连通所述安装腔与外界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支架包括能够围设形成所述安装腔的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可转动连接以打开/关闭所述安装腔;以及风扇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5.上述风扇装置中,当需要安装或拆卸风扇本体时,控制第二架体相对于第一架体转动打开安装腔,拆装完成后,再次控制第二架体相对于第一架体反向转动复位,使得安装腔关闭,从而能够实现风扇本体的快装快拆,提高风扇装置的拆装效率;并且,在安装或拆卸风扇本体时,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始终是一体的,从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拆装难度,便于用户操作。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及/或所述风扇本体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转动关闭所述安装腔时对所述风扇本体进行限位。
7.如此设置,将风扇本体安装至安装腔内后,限位组件能够对风扇本体进行限位,避免风扇本体在安装腔内发生偏移,提高风扇本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可插接配合的凸起及凹槽,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及所述风扇本体中的一者设有所述凸起,另一者设有所述凹槽。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的第一卡接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及所述第二卡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转动关闭所述安装腔时卡接固定。
10.如此设置,卡接组件能够提高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转动关闭安装腔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还能够提高风扇本体的拆装效率。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中的一者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卡接件及所述第二卡接件相互卡接/脱离时发生形变。
12.如此设置,弹性部能够便于用户控制打开或关闭安装腔,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用于安装至外部结构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架体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
侧壁具有所述进风口。
14.如此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设置能够便于气流流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背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面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16.如此设置,导流结构能够增大通风面积,从而提升该风扇装置的散热效果。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还包括自所述第一侧壁的边沿向背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延伸的第一延伸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延伸壁围设形成所述导流结构。
18.如此设置,第一延伸壁使得第一侧壁与外部结构时间有一定的间距,从而能够降低阻抗,起到降噪的作用。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及/或所述第二架体的止转件,所述止转件能够在所述第二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架体转动至预设角度后对所述第一架体及所述第二架体进行限位。
20.如此设置,止转件能够避免第一架体及第二架体之间转动打开的角度过大而增加风扇本体的安装难度。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存储机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散热孔;以及上述的风扇装置,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散热孔连通。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风扇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风扇本体的安装示意图一;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风扇本体的安装示意图二;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支架的安装腔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支架;11、安装腔;12、第一架体;121、第一侧壁;1211、出风口;122、第一延伸壁;123、导流结构;13、第二架体;131、第二侧壁;1311、进风口;132、第二延伸壁;1321、弹性部;133、第三侧壁;134、底壁;135、连接壁;1351、避让孔;14、止转件;15、转轴;2、风扇本体;3、限位组件;31、凸起;32、凹槽;4、卡接组件;41、第一卡接件;42、第二卡接件;5、箱体;51、散热孔;52、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
请。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5.风扇是存储机箱中实现冷却散热的核心器件。现有的风扇中,部分是将扇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直接固定在壳体上的,虽然这种固定方式能够保证风扇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对风扇的安装和拆卸都相对不便。也有的风扇是将扇叶安装在壳体的两个部分之间,并将壳体的两个部分通过卡扣可拆卸固定,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风扇的快装快拆,但是这会导致拆装风扇的过程中壳体拆分成多个部分,从而导致零件数量增多,拆装难度较高。
3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风扇装置,该风扇装置能够实现风扇本体的快装快拆,从而提高风扇装置的拆装效率。
37.如图1至图2所示,具体地,风扇装置包括支架1及风扇本体2,其中,支架1具有安装腔11,支架1具有连通安装腔11与外界的进风口1311及出风口1211,支架1包括能够围设形成安装腔11的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可转动连接以打开或关闭安装腔11;风扇本体2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腔11内。
38.如前所述,部分现有的风扇是将扇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直接固定在壳体上的,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对扇叶的安装和拆卸都相对不便。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装置中,当需要安装或拆卸风扇本体2时,只需要控制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转动,就能够打开安装腔11,拆装完成后,再次控制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反向转动复位,使得安装腔11关闭,保证风扇本体2不会脱出安装腔11,不需要拆装紧固件就能够拆装风扇本体2,从而能够实现风扇本体2的快装快拆,提高风扇装置的拆装效率。
39.并且,相比现有技术中将壳体拆分成两个部分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
供的风扇装置在安装或拆卸风扇本体2时,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始终是一体的,从而能够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拆装难度,便于用户操作。
40.如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架体12包括用于安装至外部结构的第一侧壁121,第一侧壁121具有出风口1211;第二架体13包括与第一侧壁121相对的第二侧壁131,第二侧壁131具有进风口1311。进风口1311和出风口1211相对设置能够便于气流流通。以图1所示的将支架1安装至墙壁或机箱侧壁时的方向为例,第二架体13还包括两个自第二侧壁131两条侧面的边沿向靠近第一侧壁121的一侧延伸的两个第三侧壁133,以及自第二侧壁131底部的边沿向靠近第一侧壁121的一侧延伸的底壁134,底壁134用于支撑风扇本体2,第二架体13还可以包括自第二侧壁131顶部的边沿向靠近第一侧壁121的一侧延伸的顶壁(图未示),第二侧壁131、两个第三侧壁133及底壁134围设形成具有开口的安装腔11,第一侧壁121能够盖合安装腔11的开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也可以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结构,出风口1211及进风口1311也可以开设于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的其他侧壁上,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41.在相关现有技术中,还有的风扇是将风扇本体插入壳体内,并通过壳体上的弯折臂对风扇进行限位,虽然这种限位方式能够实现风扇本体的快装快拆,但是,这种限位方式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较差,风扇本体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旋转震动,可能会发生偏移。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安装腔11的内壁及风扇本体2的限位组件3,限位组件3能够在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转动关闭安装腔11时对风扇本体2进行限位。将风扇本体2安装至安装腔11内后,控制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转动关闭安装腔11,此时,限位组件3能够对风扇本体2进行限位,避免风扇本体2在安装腔11内由于震动等因素而发生偏移,提高风扇本体2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42.如图5至图6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3包括可插接配合的凸起31及凹槽32,第一侧壁121的内壁及第二侧壁131的内壁均间隔设置有四个凸起31,风扇本体2的两侧面均间隔设有四个凹槽32,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转动关闭安装腔11,凸起31能够插入相应的凹槽32内,以对风扇本体2进行限位。当然,也可以在安装腔11的其他内壁设置凸起31,并在风扇本体2的对应位置设置凹槽32,凸起31及凹槽32的具体数量也可以根据风扇本体2的大小及重量进行改变。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安装腔11的内壁开设凹槽32,并在风扇本体2的对应位置设置凸起3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3也可以设置为限位筋、限位柱等其他限位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43.如图2至图3所示,第一架体1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壁121背离第二侧壁131的一侧面导流结构123,导流结构123与出风口1211连通。导流结构123能够增大通风面积,从而提升该风扇装置的散热效果。
44.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架体12还包括自第一侧壁121的四侧边沿向背离第二侧壁131的一侧延伸的四个第一延伸壁122,第一侧壁121与第一延伸壁122围设形成空腔式的导流结构123。第一延伸壁122使得第一侧壁121与外部结构时间有一定的间距,当第一侧壁121与外部结构完全贴合时,外部结构的散热孔的筋条会对风道流通造成干扰,因此,第一延伸壁122还能够降低阻抗,从而能够起到降噪的作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流结构123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导流通道的结构,只要能够增大通风面积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45.如图4所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架体13还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延伸壁122
外侧的两个第二延伸壁132,第一延伸壁122与第二延伸壁132的底部通过转轴15转动连接,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的上侧能够打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的转动打开方式也可以根据具体安装位置及实际需要进行改变。
46.如图1及图4所示,第二侧壁131的面积小于第一侧壁121的面积,第二架体13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二侧壁131及两侧第二延伸壁132的两个连接壁135。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架体13的止转件14,止转件14设置为连接壁135的底边,连接壁135的底边能够在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转动至预设角度后与第一侧壁121相抵,从而能够对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之间转动打开的角度过大而增加风扇本体2的安装难度。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转动的最大角度在60度-80度时能够便于用户倾斜插入风扇本体2,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他角度,具体限制的最大角度能够根据连接壁135的底边与第一侧壁121的底边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47.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止转件14也可以是凸设于第一侧壁121的凸柱,并在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转动至预设角度后,连接壁135的底边与凸柱相抵;或者,止转件14还可以设置为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架体13及第一架体12上的连接线,只要能够在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转动至预设角度后对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进行限位即可,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48.如图1及图4所示,支架1还包括卡接组件4,卡接组件4包括设置于第一架体12的第一卡接件41及设置于第二架体13的第二卡接件42;第一卡接件41及第二卡接件42能够在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转动关闭安装腔11时卡接固定。卡接组件4能够提高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转动关闭安装腔11时的稳定性及可靠性,避免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意外转动打开,同时还能够避免使用螺钉固定,提高风扇本体2的拆装效率。
4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架体12及第二架体13中的一者包括弹性部1321,弹性部1321能够在第一卡接件41及第二卡接件42相互卡接或脱离时发生形变。这样能够便于用户控制打开或关闭安装腔11,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5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件41设置为卡块,且卡块设置于第一延伸壁122上;第二卡接件42设置为能够与卡块卡接配合的卡槽,且卡块开设于第二延伸壁132上。卡块设置于第一延伸壁122相对远离转轴15的一侧,第二延伸壁132相对远离转轴15的一侧设置为弹性部1321,卡槽开设于弹性部1321。当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转动关闭安装腔11时,弹性部1321会在卡块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以便于卡块卡入卡槽内;当需要打开安装腔11时,用户可以向外掰动弹性部1321以使得弹性部1321发现形变后,卡块能够脱出卡槽。弹性部1321的顶部可以高于第一延伸壁122的顶部,以便于用户掰动弹性部1321。
5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卡接件42设置为卡块,第一卡接件41设置为能够与卡块卡接配合的卡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卡接件41设置于第一侧壁121,将第二卡接件42设置于连接壁135;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卡接件41设置于第一侧壁121的顶部,将第二卡接件42设置于第二侧壁131的顶部;当然,弹性部1321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根据实际安装需要进行改变,例如将卡块设置为能够发生形变的弹性件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52.如图1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存储机箱,包括箱体5及上述的风扇装置,箱体5的内壁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散热孔51,支架1设置于箱体5的内壁,且出风口1211与
散热孔51连通。箱体5内部能够通过风扇装置进行散热,并通过散热孔51将热量散出。其中,散热孔51可以是蜂窝式散热孔,能够提高散热效率,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散热孔51,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由于该风扇装置设置有导流结构123,因此,散热孔51的总面积能够设置为大于出风口1211的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53.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箱体5的内壁凸设有固定柱52,固定柱52的长度可以等于或略大于第一延伸壁122的宽度,螺钉等紧固件能够穿设第一侧壁121后与固定柱52固定连接,以固定支架1。连接壁135上开设有避让孔1351,避让孔1351与紧固件对应设置,且避让孔1351的内径大于紧固件的最大直径,以防止紧固件影响第二架体13相对于第一架体12的转动。
54.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