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8339发布日期:2023-01-20 20:0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属于隔膜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单腔体或者双腔体的隔膜泵,均无法做到接近真空的高负压输出,这不仅极大影响泵体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影响到泵的使用寿命,另外,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噪音较大的问题,针对这类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具有较大的压缩腔体,可以输出较大的流量,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衡设计,泵工作时,振动小,噪音轻。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包括双头电机、泵体、传动杆和偏心轮,所述双头电机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伸入两个泵体内,每个泵体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偏心轮,所述传动杆的中部套转在偏心轮上,每个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连接有隔膜,每个所述隔膜的外侧均设置有阀下板,所述阀下板上设置有均带伞阀的两个流道,且所述阀下板靠近隔膜的一侧设置有膜腔,两个所述流道均与膜腔连通,所述阀下板的外侧设置有阀上板,所述阀上板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分别与对应的流道连通,四个所述阀上板上的出气通道与进气通道通过连通管依次串联在一起。
5.位于所述泵体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端部设置在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的中部与电机动力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轴承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在泵体上。
6.所述位于所述泵体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上套装有偏心的平衡块。
7.所述泵体远离双头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后盖。
8.所述阀上板和阀下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真空泵的吸气口端部连接有密封腔室或需要提供真空的容器,通过真空泵的四次压缩,将密封腔室或需要提供真空的容器内的空气从真空泵的出气口端排出,本实用新型使用4个可以独立工作的压缩器,串联在一起,实现气体的4次压缩。最终输出接近真空的高负压,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压缩腔体,可以输出较大的流量,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衡设计,泵工作时,振动小,噪音轻。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亦即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为双头电机、2为泵体、3为传动杆、4为偏心轮、5为隔膜、6为阀下板、7为伞
阀、8为阀上板、9为进气通道、10为出气通道、11为连通管、12为轴承座、13为平衡块、14为后盖、15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包括双头电机1、泵体2、传动杆3和偏心轮4,所述双头电机1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伸入两个泵体2内,每个泵体2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偏心轮4,所述传动杆3的中部套转在偏心轮4上,每个所述传动杆3的两端均连接有隔膜5,每个所述隔膜5的外侧均设置有阀下板6,所述阀下板6上设置有均带伞阀7的两个流道,且所述阀下板6靠近隔膜5的一侧设置有膜腔,两个所述流道均与膜腔连通,所述阀下板6的外侧设置有阀上板8,所述阀上板8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9和出气通道10,所述进气通道9和出气通道10分别与对应的流道连通,四个所述阀上板8上的出气通道10与进气通道9通过连通管11依次串联在一起。
15.所述传动杆3也可以是半轴结构形式,即所述传动杆3的一端套装在偏心轮4上,所述传动杆3的另一端连接在隔膜5上。
16.位于所述泵体2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端部设置在轴承座12内,所述轴承座12的中部与电机动力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轴承座1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泵体2上。
17.所述位于所述泵体2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上套装有偏心的平衡块13。
18.所述泵体2远离双头电机1的一端设置有后盖14。
19.所述阀上板8和阀下板6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5。
20.本实用新型中真空泵的吸气口端部连接有密封腔室或需要提供真空的容器,通过真空泵的四次压缩,将密封腔室或需要提供真空的容器内的空气从真空泵的出气口端排出。
21.本实用新型使用4个可以独立工作的压缩器,串联在一起,实现气体的4次压缩。最终输出接近真空的高负压,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压缩腔体,可以输出较大的流量,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衡设计,泵工作时,振动小,噪音轻。
2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头电机(1)、泵体(2)、传动杆(3)和偏心轮(4),所述双头电机(1)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伸入两个泵体(2)内,每个泵体(2)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偏心轮(4),所述传动杆(3)的中部套转在偏心轮(4)上,每个所述传动杆(3)的两端均连接有隔膜(5),每个所述隔膜(5)的外侧均设置有阀下板(6),所述阀下板(6)上设置有均带伞阀(7)的两个流道,且所述阀下板(6)靠近隔膜(5)的一侧设置有膜腔,两个所述流道均与膜腔连通,所述阀下板(6)的外侧设置有阀上板(8),所述阀上板(8)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9)和出气通道(10),所述进气通道(9)和出气通道(10)分别与对应的流道连通,四个所述阀上板(8)上的出气通道(10)与进气通道(9)通过连通管(11)依次串联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泵体(2)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端部设置在轴承座(12)内,所述轴承座(12)的中部与电机动力输出端活动连接,所述轴承座(12)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在泵体(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泵体(2)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上套装有偏心的平衡块(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2)远离双头电机(1)的一端设置有后盖(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上板(8)和阀下板(6)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腔体的高负压真空泵,具有较大的压缩腔体,可以输出较大的流量,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衡设计,泵工作时,振动小,噪音轻,双头电机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伸入两个泵体内,每个泵体内的电机动力输出端上均设置有偏心轮,传动杆的中部套转在偏心轮上,每个传动杆的两端均连接有隔膜,每个隔膜的外侧均设置有阀下板,阀下板上设置有均带伞阀的两个流道,且阀下板靠近隔膜的一侧设置有膜腔,两个流道均与膜腔连通,阀下板的外侧设置有阀上板,阀上板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分别与对应的流道连通,四个阀上板上的出气通道与进气通道通过连通管依次串联在一起。依次串联在一起。依次串联在一起。


技术研发人员:吴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卡川尔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3
技术公布日:2023/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