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空气悬浮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8481发布日期:2023-01-12 19:4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空气悬浮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悬浮风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空气悬浮风机。


背景技术:

2.空气悬浮风机是一种依靠空气轴承的气膜支撑转子悬浮,进而消除转子与定子的摩擦,提升空气悬浮风机的能效。现有的空气悬浮风机通过开设在箱体上的散热孔进行自然散热,这样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的空气悬浮风机的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空气悬浮风机。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空气悬浮风机,包括箱体和散热装置;箱体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脚;箱体的后部成型有工作腔;工作腔的底面上安装有风机电机;风机电机的左端设置有蜗壳;蜗壳的左端设置有进风管、后端设置有出风管;工作腔的右端开口设置;散热装置包括左右移动设置在箱体右侧的右支撑板;右支撑板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内支撑座;内支撑座的左端面下部固定有一对前后分布的吹风管、上部成型有扇环状的吸热座;一对吹风管位于风机电机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吸热座位于风机电机的正上方;吹风管上成型有若干吹风孔;吸热座内成型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吸热管道;吸热管道的内侧端成型有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径向设置的吸热孔;右支撑板的右端面上设置有进出风驱动装置;进出风驱动装置用于向吹风管供气并且使得吸热孔内产生吸力。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工作腔的上侧壁和箱体的下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一对左右分布的竖直支撑板;右支撑板的左端面上端和下端分别成型有若干前后均匀分布的支撑导杆;竖直支撑板上成型有若干供支撑导杆左右穿设的连接插孔;箱体的上端面上竖直插设有上连接螺栓;上侧的支撑导杆上成型有与上连接螺栓配合的上连接螺纹孔。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右支撑板的下端自右向左水平穿设有下连接螺栓;箱体的右端面下端成型有与下连接螺栓配合的下连接螺纹孔。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右支撑板和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进出风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右支撑板的右端面上的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出气端连接有出气连接管、进气端连接有进气连接管;进气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气过渡管;进气过渡管具有两个进气端和一个出气端;进气过渡管的出气端与进气连接管连接;进气过渡管的一个进气端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另一个进气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使得吸热孔内产生吸力;出气连接管向一对吹风管供气。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内支撑座的上部成型有吸气槽、下部成型有前后方向设置有供气槽;吸热管道的右端均与吸气槽连接;第二进气管的左端与吸气槽连接;一对吹
风管的右端与供气槽的前后端连通;出气连接管的左端与供气槽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工作腔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窗。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空气悬浮风机整体的散热能力,提高空气悬浮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撑座35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0、箱体;100、工作腔;11、支撑脚;12、竖直支撑板;20、风机电机;21、蜗壳;23、进风管;24、出风管;30、散热装置;31、右支撑板;311、支撑导杆;3110、上连接螺纹孔;32、上连接螺栓;33、下连接螺栓;35、内支撑座;350、吸气槽;3501、供气槽;351、吸热座;3510、吸热管道;3511、吸热孔;352、吹风管;3520、吹风孔;36、散热风机;361、出气连接管;362、进气连接管;363、进气过渡管;365、第二进气管;366、第一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空气悬浮风机,包括箱体10和散热装置30;箱体10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支撑脚11;箱体10的后部成型有工作腔100;工作腔100的底面上安装有风机电机20;风机电机20的左端设置有蜗壳21;蜗壳21的左端设置有进风管23、后端设置有出风管24;工作腔100的右端开口设置;散热装置30包括左右移动设置在箱体10右侧的右支撑板31;右支撑板31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内支撑座35;内支撑座35的左端面下部固定有一对前后分布的吹风管352、上部成型有扇环状的吸热座351;一对吹风管352位于风机电机20的前下方和后下方;吸热座351位于风机电机20的正上方;吹风管352上成型有若干吹风孔3520;吸热座351内成型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吸热管道3510;吸热管道3510的内侧端成型有若干左右均匀分布的径向设置的吸热孔3511;右支撑板31的右端面上设置有进出风驱动装置;进出风驱动装置用于向吹风管352供气并且使得吸热孔3511内产生吸力。
16.如图1所示,工作腔100的上侧壁和箱体10的下端面上分别成型有一对左右分布的竖直支撑板12;右支撑板31的左端面上端和下端分别成型有若干前后均匀分布的支撑导杆311;竖直支撑板12上成型有若干供支撑导杆311左右穿设的连接插孔;箱体10的上端面上竖直插设有上连接螺栓32;上侧的支撑导杆311上成型有与上连接螺栓32配合的上连接螺纹孔3110。
17.如图1所示,右支撑板31的下端自右向左水平穿设有下连接螺栓33;箱体10的右端面下端成型有与下连接螺栓33配合的下连接螺纹孔。
18.右支撑板31和箱体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9.如图1、图2所示,进出风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右支撑板31的右端面上的散热风机36;散热风机36的出气端连接有出气连接管361、进气端连接有进气连接管362;进气连接管362的另一端固定有进气过渡管363;进气过渡管363具有两个进气端和一个出气端;进气过渡管363的出气端与进气连接管362连接;进气过渡管363的一个进气端上连接有第一进气管366、另一个进气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365;第二进气管365使得吸热孔3511内产生吸力;
出气连接管361向一对吹风管352供气。
20.如图1、图2所示,内支撑座35的上部成型有吸气槽350、下部成型有前后方向设置有供气槽3501;吸热管道3510的右端均与吸气槽350连接;第二进气管365的左端与吸气槽350连接;一对吹风管352的右端与供气槽3501的前后端连通;出气连接管361的左端与供气槽3501连接。
21.工作腔100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窗。
22.具有散热装置的空气悬浮风机的工作原理:
23.工作时,散热风机36启动,通过出气连接管361向供气槽3501供气,这样一对吹风管352从吹风孔3520出气,这样风机电机20产生的热量被吹散,通知热的气体从吸热孔3511进入、沿着吸热管道3510、吸气槽350、第二进气管365进气,此过程中从第一进气管366内吸入新鲜空气,这样新鲜空气对热的气体进行混合降温,最后通过散热风机36重新进入到箱体10内,这样通过加速空气流动来完成散热;
24.提高空气悬浮风机整体的散热能力,提高空气悬浮风机的使用寿命。
25.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