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9671发布日期:2022-12-31 14:3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风扇,尤指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2.电子设备及装置内部的各电子元件(如:主机板、集成电路、pcb等元件),在运作时皆会产生热能并逐渐升温,而当散热效能不足时,电子元件便会发生损坏或是短路等问题进而影响电子元件运作时的效能及寿命。因此,在电子设备及装置的内部大多会采用散热风扇配置来有效进行散热。
3.习知的散热风扇大致包含扇框及可旋转作动地设于扇框内的扇轮,借以透过扇轮因旋转所产生的风量来将电子设备及装置内部的热能携走。然而,当扇轮在运转时,由于空气阻力及气流的反作用力,使得相互组装的各零件之间会因彼此的作用力交互作用而产生震动,且震动容易经由各零件相互传递甚至至电子设备及装置的机壳,从而造成各零件间的相互撞击而导致磨损及产生噪音。
4.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技术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定子的减震内筒能够有效吸收扇轮在转动时所产生的震动,从而避免震动传递至扇框而产生噪音。
6.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包括扇框、定子及扇轮,扇框包括基座,基座设有中空轴柱,定子包括减震内筒及两个以上矽钢环片,减震内筒套设中空轴柱,该两个以上矽钢环片层叠设置,各矽钢环片分别套接减震内筒,且各矽钢环片的内缘分别卡接减震内筒的外壁,扇轮包括轮毂及自轮毂呈放射状延伸的两个以上扇叶,轮毂设有转轴,扇轮以转轴枢设于中空轴柱内并使轮毂罩设定子。
7.在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矽钢环片包括内环及两个以上绕线架,各绕线架自内环向外延伸设置,且各矽钢环片的各绕线架彼此对应地层叠设置,减震内筒的外壁设有供各矽钢环片卡接的环形凹槽,且减震内筒于环形凹槽设有两个以上定位凸条,每一个内环的内缘设有两个以上定位缺口,各定位凸条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各定位缺口。
8.在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矽钢环片包括内环及两个以上绕线架,各绕线架自内环向外延伸设置,且各矽钢环片的各绕线架彼此对应地层叠设置,定子还包括绝缘支架及两个以上线圈,各矽钢环片设于绝缘支架内,各线圈分别缠绕绝缘支架及各绕线架的外侧。
9.在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中,中空轴柱的外缘形成有限位段差,减震内筒套设中空轴柱并抵接于限位段差。
10.在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中,扇框还包括框体及两个以上支架,各支架跨接在基座及框体之间。
11.在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承及弹簧,中空轴柱具有轴孔并在轴孔的内缘凸设有固定块,轴承紧配地容置于轴孔内并卡设固定块,转轴可转动地枢设于轴承,轮毂内设有轴座,转轴的一端埋设于轴座内,弹簧套设转轴且弹性夹持在轴座及轴承之间。
12.本技术的散热风扇透过减震内筒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吸收扇轮在转动时所产生的震动,从而避免震动传递至扇框而产生噪音,并且搭配扇框的两个以上支架,能够更进一步地吸收震动而降低噪音的产生。
13.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4.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15.图1为本技术定子的立体分解图。
16.图2为本技术定子的立体外观图。
17.图3为本技术定子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技术定子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19.图5为本技术扇框与定子的立体分解图。
20.图6为本技术扇框与定子的分解剖视图。
21.图7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22.图8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扇框;
25.11:基座;
26.12:框体;
27.13:支架;
28.14:中空轴柱;
29.141:限位段差;
30.142:轴孔;
31.143:固定块;
32.20:定子;
33.21:减震内筒;
34.211:环形凹槽;
35.211a:定位凸条;
36.22:矽钢环片;
37.221:内环;
38.221a:定位缺口;
39.222:绕线架;
40.23:线圈;
41.24:绝缘支架;
42.241:上部;
43.242:下部;
44.30:扇轮;
45.31:轮毂;
46.311:轴座;
47.312:磁组;
48.32:转轴;
49.33:扇叶;
50.40:轴承;
51.5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52.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
53.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主要包括扇框10、定子20及扇轮30。
54.扇框10包括基座11、框体12及两个以上(以上包含本数)支架13,各支架13跨接在基座11及框体12之间。具体而言,框体12为中空矩形体,基座11位于框体12的内部并透过各支架13而连接至框体12,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借此当基座11受到震动时,能够通过各支架13来吸收减震,使震动不会直接传递至框体12上而产生噪音或是共振。基座11的中心设置有中空轴柱14,并在中空轴柱14的外周缘上形成有限位段差141。
55.定子20主要包括减震内筒21及层叠设置的两个以上(以上包含本数)矽钢环片22。减震内筒21套设中空轴柱14并且抵接于限位段差141上。该两个以上矽钢环片22彼此层叠设置,各矽钢环片22分别套接于减震内筒21。具体而言,各矽钢环片22的内缘分别卡接于减震内筒21的外壁。又,在减震内筒21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211,各矽钢环片22环设卡接于环形凹槽211内。每一个矽钢环片22包括内环221及两个以上(以上包含本数)绕线架222,各绕线架222自内环221的周缘向外放射延伸设置而概呈十字型,且各矽钢环片22的各绕线架222彼此对应地层叠设置而不交错。减震内筒21于环形凹槽211凸设有两个以上(以上包含本数)定位凸条211a,每一个内环221的内缘设置有两个以上(以上包含本数)定位缺口221a,各定位凸条211a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各定位缺口221a以将各矽钢环片22固定在减震内筒21上而不会转动。于本实施例中,减震内筒21为矽胶所构成,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例如减震内筒21也可以为橡胶、塑胶或是海绵等阻尼材料所构成。
56.扇轮30包括轮毂31、转轴32及自轮毂31的外周缘呈放射状延伸的两个以上(以上包含本数)扇叶33。轮毂31概为圆桶形罩体。轮毂31内部的中心处设置有轴座311,转轴32的一端埋设固定于轴座311内。转轴32枢设于中空轴柱14内,并使轮毂31罩设在定子20的外围。借此,扇轮30转动时所产生的震动能够经由中空轴柱14外侧的减震内筒21吸收减震,以大幅度地减少由中空轴柱14传递至基座11的震动,而剩余传递至基座11的微弱震动则可透
过前述基座11及框体12之间的各支架13来吸收减震,从而有效地消除震动并避免震动所引起的共振或是噪音。于本实施例中,轮毂31及各扇叶33塑胶射出一体成型,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
57.进一步说明,定子20还包括两个以上(以上包含本数)线圈23及绝缘支架24。各线圈23分别缠绕在绝缘支架24上,从而圈绕在各矽钢环片22的各绕线架222的外侧。于本实施例中,绕线架222的数量为四而使得线圈23的数量亦为四,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轮毂31的内缘设置有环状的磁组312,从而能够在线圈23通电并产生磁力时受到带动,进而使扇轮30转动。绝缘支架24由如塑胶的绝缘材质所构成,但本技术不对此多做限定。减震内筒21及各矽钢环片22设置于绝缘支架24内。具体而言,绝缘支架24包括上部241及下部242,且各矽钢环片22夹置在上部241及下部242之间,并透过各线圈23的缠绕而将上部241及下部242固定。借此各线圈23分别缠绕在绝缘支架24上,而能够避免各线圈23直接与各矽钢环片22接触而影响电磁效果。
58.本技术的散热风扇还包括轴承40及弹簧50。轴承40设置在中空轴柱14内,且转轴32可转动地穿设于轴承40。具体而言,中空轴柱14具有贯穿的轴孔142,且中空轴柱14于轴孔142的内缘凸设有固定块143。轴承40紧配地容置于轴孔142内并且卡设在固定块143上形成固定而不会晃动,从而让枢设于轴承40内的转轴32能够确保扇轮30在转动时的稳定性而不会歪斜。弹簧50套设于转轴32上,并且弹性夹持在轴座311及轴承40之间,以对轮毂31的轴座311施加朝远离基座11的方向的弹力。借此能够避免扇轮30在运转时,受到扇叶33所产生的气流的反作用力影响而使扇轮30抵接触碰到定子20而造成零件的损坏。
59.综上所述,本技术已具有产业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完全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爰依专利法提出申请。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演化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