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8155发布日期:2023-01-17 23:0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


背景技术:

2.潜水泵在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喷泉景观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工作时利用水泵中的电机高速旋转带动叶轮工作,在此过程中,电机转子高速旋转时电机绕组以及转轴等部件的机械旋转产生的热量会造成电机整体发热严重,容易导致电机故障,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在其工作过程中利用泵轴带动底部的轴向散热叶旋转,加速电机绕组及泵轴的机械旋转产生热量的交换排出,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包括轴向散热叶,电机绕组,转子,下壳体和泵轴,其中的下壳体为圆筒形,其内部设置有圆柱形安装腔,下壳体的底侧设置有线缆接头;电机绕组固定在下壳体内的安装腔中部,安装腔内位于电机绕组的上部及下部均留有空间;转子设置在电机绕组的中央;泵轴固定在转子的中央;轴向散热叶固定在泵轴下部,轴向散热叶位于下壳体内;泵轴跟随转子进行旋转,带动轴向散热叶旋转,利用轴向散热叶在下壳体内带动气体循环流动,加速电机绕组及泵轴旋转产生热量的交换排出。
5.进一步地,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还包括支撑架,导叶外壳,中部轴承座,轴承端盖,叶轮以及导叶体,支撑架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下壳体的顶端连接,所述的支撑架内形成有进水空间;导叶外壳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架的顶端连接;中部轴承座设置在支撑架的底部与下壳体的顶端之间,中部轴承座内固定有中部轴承,所述泵轴的中部固定在中部轴承中;所述中部轴承座的顶端及底端均固定有轴承端盖;所述的叶轮固定在泵轴的顶端,叶轮位于导叶外壳的内部下方;所述的导叶体设置在导叶外壳的内部上方。
6.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底端通过螺旋固定有底盖,所述底盖与下壳体的接触处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7.进一步地,所述底盖的内部中央设置有轴承安装室,该轴承安装室内固定有高速轴承,所述泵轴的底端固定在高速轴承中。
8.进一步地,所述的导叶外壳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管筒,所述的管筒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组凸环。
9.进一步地,所述的轴向散热叶位于电机绕组的下方。
10.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利用泵轴带动底部的轴向散热叶旋转,在下壳体内带动气体循环流动,能够加速电机绕组及泵轴的机械旋转产生热量的交换排出,避免产生的热量造
成电机整体严重发热,从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3、轴向散热叶;4、电机绕组;5、转子;11、底盖;12、下壳体;13、支撑架;14、导叶外壳;15、管筒;16、线缆接头;21、泵轴;22、高速轴承;23、中部轴承座;24、轴承端盖;25、叶轮;26、导叶体。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
15.实施例一
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参照图1所示,包括轴向散热叶3、电机绕组4、转子5、下壳体12和泵轴21,其中的下壳体12为圆筒形,其内部设置有圆柱形安装腔;电机绕组4固定在下壳体12内的安装腔中部,安装腔内位于电机绕组4的上部及下部均留有空间;转子5设置在电机绕组4的中央,泵轴21固定在转子5的中央;轴向散热叶3固定在泵轴21下部,轴向散热叶3位于下壳体12内,具体地,轴向散热叶3位于电机绕组4的下方。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工作时,泵轴21跟随转子5进行旋转,带动轴向散热叶3旋转,利用轴向散热叶3在下壳体12内带动气体循环流动,加速电机绕组4及泵轴21的机械旋转产生热量的循环流动及交换排出,避免产生的热量造成电机整体严重发热导致电机寿命降低,从而可以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17.实施例二
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在实施例一中结构的基础上,参照图1所示,其还包括底盖11、支撑架13、导叶外壳14、中部轴承座23、轴承端盖24、叶轮25以及导叶体26,支撑架13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下壳体12的顶端连接,支撑架13内形成有进水空间;导叶外壳1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架13的顶端连接;中部轴承座23设置在支撑架13的底部与下壳体12的顶端之间,中部轴承座23内固定有中部轴承,泵轴21的中部固定在中部轴承中;中部轴承座23的顶端及底端均固定有轴承端盖24;叶轮25固定在泵轴21的顶端,叶轮25位于导叶外壳14的内部下方;导叶体26设置在导叶外壳14的内部上方。导叶外壳14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管筒15,管筒15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两组凸环,方便与外部软管的捆绑连接。下壳体12的底端通过螺旋固定有底盖11,下壳体12的底侧设置有线缆接头16,底盖11与下壳体12的接触处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底盖11的内部中央设置有轴承安装室,该轴承安装室内固定有高速轴承22,泵轴21的底端固定在高速轴承22中。
19.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工作原理:转子5驱动泵轴2旋转,进而带动叶
轮25做功,将流体介质从支撑架13间吸入,经过导叶体26后从管筒15排出,在此过程中,泵轴2还带动底部的轴向散热叶3旋转,在下壳体12内带动气体循环流动,加速电机绕组4及泵轴21的机械旋转产生热量的交换排出,避免产生的热量造成电机整体严重发热,从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2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2),所述的下壳体(12)为圆筒形,其内部设置有圆柱形安装腔;电机绕组(4),所述的电机绕组(4)固定在下壳体(12)内的安装腔中部,安装腔内位于电机绕组(4)的上部及下部均留有空间;转子(5),所述的转子(5)设置在电机绕组(4)的中央;泵轴(21),所述的泵轴(21)固定在转子(5)的中央;以及轴向散热叶(3),所述的轴向散热叶(3)固定在泵轴(21)下部,轴向散热叶(3)位于下壳体(12)内;泵轴(21)跟随转子(5)进行旋转,带动轴向散热叶(3)旋转,利用轴向散热叶(3)在下壳体(12)内带动气体循环流动,加速电机绕组(4)及泵轴(21)旋转产生热量的交换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支撑架(13),所述支撑架(13)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下壳体(12)的顶端连接,所述的支撑架(13)内形成有进水空间;导叶外壳(14),所述导叶外壳(14)的底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架(13)的顶端连接;中部轴承座(23),所述中部轴承座(23)设置在支撑架(13)的底部与下壳体(12)的顶端之间,中部轴承座(23)内固定有中部轴承,所述泵轴(21)的中部固定在中部轴承中;轴承端盖(24),所述中部轴承座(23)的顶端及底端均固定有轴承端盖(24);叶轮(25),所述的叶轮(25)固定在泵轴(21)的顶端,叶轮(25)位于导叶外壳(14)的内部下方;以及导叶体(26),所述的导叶体(26)设置在导叶外壳(14)的内部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的底端通过螺旋固定有底盖(11),所述底盖(11)与下壳体(12)的接触处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1)的内部中央设置有轴承安装室,该轴承安装室内固定有高速轴承(22),所述泵轴(21)的底端固定在高速轴承(22)中。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叶外壳(14)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管筒(15),所述的管筒(15)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组凸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的底侧设置有线缆接头(16)。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散热叶(3)位于电机绕组(4)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置散热装置的新型水泵结构,包括轴向散热叶,电机绕组,转子,下壳体和泵轴,其中的下壳体为圆筒形,内部设置有圆柱形安装腔,下壳体的底侧设置有线缆接头;电机绕组固定在下壳体内的安装腔中部,安装腔内位于电机绕组的上部及下部均留有空间;转子设置在电机绕组的中央;泵轴固定在转子的中央;轴向散热叶固定在泵轴下部,轴向散热叶位于下壳体内;泵轴跟随转子进行旋转,带动轴向散热叶旋转,利用轴向散热叶在下壳体内带动气体循环流动,加速电机绕组及泵轴旋转产生热量的交换排出。本实用新型能够加速电机绕组及泵轴的机械旋转产生热量的交换排出,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晁代锋 王金雨 王润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凯润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3
技术公布日:2023/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