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6272发布日期:2023-03-04 03:4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油缸行业高速发展,主机对油缸的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油缸厂家围绕油缸轻量化主要是采用高强度钢材做缸筒或高刚强度的碳纤维材料缠绕缸筒,实现缸筒壁厚的减薄,降低产品重量。
3.现有专利cn201822215449.6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轻量化张紧油缸,包括支架、缸体、滑动设缸体内的顶杆,拉杆与缸体固定连接,拉杆相对于支架滑动设置,缸体与支架间设有弹簧,顶杆上开设有注油管道以及与注油管道相连通的注油嘴,缸体包括金属内衬管体和包覆于金属内衬管体外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层,拉杆和顶杆均包括金属内衬芯体、包覆于金属内衬芯体外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层和套接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层外侧的耐磨金属材料层,注油管道设置于顶杆的金属内衬芯体上,注油嘴贯穿顶杆的耐磨金属材料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层以及金属内衬芯体与注油管道相连通。该油缸相对于传统油缸可以减重40%左右,且强度、刚度和抗疲劳性能更好。该专利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增强层实现缸筒壁厚的减薄,降低产品重量。
4.由于无论是高强度钢材或高刚强度的碳纤维材料的价格较高,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且现有技术均是对油缸缸筒进行的经量化设计,而未对油缸的缸底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减重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对油缸缸底进行结构优化,实现缸底结构轻量化。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包括缸底内连通的纵向油道和横向油道,在缸底承压端面内开设环形减重槽,所述横向油道出油口设置在环形减重槽内,与环形减重槽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减重槽为模锻加工而成。
9.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减重槽与缸底承压端面为同心圆环。
10.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减重槽外径d1与缸底承压端面的直径d之间设定差值。
11.进一步的,所述d1与d之间最小差值不小于10mm。
12.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减重槽内径d2大于活塞杆缸底端部的直径。
13.本实用新型的油缸缸底结构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4.①
、在保证缸底部件机械强度的同时,降低了缸底部件的整体重量,降低了产品成本;
15.②
、加快了油缸的启动速度,提升了作业效率。
16.本实用新型的油缸缸底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可制造性好,通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17.图1:本实用新型油缸缸底结构的端面示意图;
18.图2:本实用新型油缸缸底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在缸底承压端面4内开设环形减重槽1,该环形减重槽1为模锻加工而成,无需机械加工。该环形减重槽1与缸底承压端面4为同心圆环,为此可最大效率利用缸底承压端面4的面积,提高缸底的减重效率。
22.减重槽的边缘与缸底承压端面4边缘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保证缸底承压端面4边缘的强度,即环形减重槽1外径d1与缸底承压端面4的直径d之间有一定的差值,避免缸底与缸筒装配时,缸底配合止口发生变形,影响产品装配质量。所述d1与d之间的差值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根据缸底承压规格以及所用材质而具体设定,其最小差值应保持在10mm及以上。
23.环形减重槽1内径d2可以根据油缸活塞杆缸底端部的直径尺寸调整,保证减重槽内径d2大于活塞杆缸底端部的直径尺寸即可,即保证油缸活塞杆回收到底时,活塞杆与缸底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24.本实用新型的缸底结构还包括连通的纵向油道2和横向油道3,纵向油道2和横向油道3在缸底内连接。纵向油道2通过管件与外部油管连接,横向油道3出油口设置在环形减重槽1内,与环形减重槽连通。
25.本实用新型的缸底结构通过环形减重槽在缸底承压端面内形成大过流面积,加注油液时,油液快速进入油缸的无杆腔并建立压力,实现油缸的快速启动,活塞杆快速伸出,提升作业效率。
26.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理解如何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7.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包括缸底内连通的纵向油道(2)和横向油道(3),其特征在于:在缸底承压端面(4)内开设环形减重槽(1),所述横向油道(3)出油口设置在环形减重槽(1)内,与环形减重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重槽(1)为模锻加工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重槽(1)与缸底承压端面(4)为同心圆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重槽(1)外径d1与缸底承压端面(4)的直径d之间设定差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1与d之间最小差值不小于1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重槽(1)内径d2大于活塞杆缸底端部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标准型装载机油缸缸底结构,包括包括缸底内连通的纵向油道和横向油道,在缸底承压端面内开设环形减重槽,所述横向油道出油口设置在环形减重槽内,与环形减重槽连通;所述环形减重槽外径D1与缸底承压端面的直径D之间设定差值,所述环形减重槽内径D2大于活塞杆缸底端部的直径。本实用新型的油缸缸底结构在保证缸底部件机械强度的同时,降低了缸底部件的整体重量,降低了产品成本,加快了油缸的启动速度,提升了作业效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可制造性好,通用性较强。通用性较强。通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褚金虎 杨旭伟 郭彦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3/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