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组件的挡油消声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63192发布日期:2023-04-20 03:5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子组件的挡油消声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转子组件的挡油消声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1、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要由泵体组件、电机组件、分液器部件、壳体组件、上盖、下盖等构成。壳体组件与上下盖配合组成密闭型结构,壳体内部主要由泵体组件和电机组件两大部分组成,泵体组件包括上法兰、气缸、曲轴、滚子、下法兰等主要零部件,各零部件相互配合形成密闭的腔体,电机组件则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旋转式压缩机通过电机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作用,对泵体曲轴产生驱动力,在曲轴旋转驱动作用下,泵体腔体容积不断变化而周期性吸气、压缩和排气。由泵体腔体内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电机下腔空间后,再经电机流通通道孔至电机上腔,然后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系统。

2、压缩机泵体各摩擦副之间的润滑主要依靠泵体内的油路将润滑油泵送到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从而起到润滑、冷却、散热的效果。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副轴承油路结构如下:曲轴设置有中心油孔,曲轴长短轴根部分别设计有与曲轴中心油孔贯通的侧油孔,曲轴中心油孔中装配有泵油装置,上法兰和下法兰的内圆面分别设置有螺旋油槽。壳体下部装有一定量的润滑油,当压缩机运行时,在曲轴中心油孔泵油装置作用下,底部油池内的润滑油泵入中心油孔,并通过曲轴长短轴根部的侧油孔分别泵至下法兰和上法兰内圆面的端部,然后分别通过上、下法兰上的螺旋油槽泵至上下法兰与曲轴长短轴的摩擦副(主副轴承)表面上,从而实现主副轴承的油路润滑。

3、当压缩机高频运转时,运动部件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能,若泵油量不足,导致散热不充分,泵体快速升温,气缸的工作腔被加热,容积效率下降;同时,排气温度急速升高,导致电机效率降低,最终导致压缩机性能下降。同时,在高频下,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之间对润滑的要求更高,尤其在曲轴和上法兰之间,需要提供充足的润滑油进行润滑。

4、另外,压缩机运行时,腔内充满了油滴,这些油滴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泵体的润滑油路直接连通电机下腔,在离心力和气体力的作用下,导致润滑油路的油液进入电机上腔,进而排出至系统中,从而导致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的吐油率居高不下,压缩机性能降低的同时,增大压缩机内部缺油的可靠性风险。

5、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转子压缩机,尤其是小型高频化压缩机,因转子流通通道空间设计限制,流通面积较小,压缩机高频运行,尤其是重工况下,由泵体排出气体至电机下腔流经转子流通通道时,气体流动速度较大,产生较为严重的的气动噪声,从而导致压缩机整机噪声大幅升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转子组件的挡油消声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压缩机高频运行由泵体排出气体至电机下腔流经转子流通通道时,气体流动速度较大,产生较为严重的的气动噪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转子组件的挡油消声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子组件的挡油消声结构,其包括:

3、转子组件和挡油座,所述挡油座包括位于其轴向一端的第一轴向端面和位于其轴向另一端的第二轴向端面,所述第一轴向端面与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一端相接,所述转子组件上开设有转子流通孔,以能允许流体通过,所述挡油座上以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轴向端面的方式形成有挡油座流通孔,所述挡油座流通孔与所述转子流通孔连通;

4、所述第二轴向端面上以朝着背离所述转子组件的方向凸出设置有导油部,所述导油部的内部设置有共振腔,所述共振腔沿着所述导油部的凸出方向延伸,所述挡油座的内部还设置有共振腔颈部通道,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一端与所述挡油座流通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共振腔连通,以能将所述挡油座流通孔中的部分流体通过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导入所述共振腔中。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挡油板,所述挡油板设置于所述挡油座背离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一侧,

6、所述第二轴向端面上以朝向所述挡油板的方向凸出设置有螺钉或铆钉配合部,所述螺钉或铆钉配合部从所述挡油座的所述第二轴向端面凸出延伸至与所述挡油板的轴向一端面相接,且所述螺钉或铆钉配合部的内部设置有螺钉或铆钉孔,以能通过螺钉或铆钉穿设进入所述螺钉或铆钉孔将所述挡油板固定到所述挡油座上。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油部与所述螺钉或铆钉配合部的凸出高度相等,使得所述挡油板与所述导油部的自由端部也相接;和/或,所述导油部位于所述挡油座流通孔的径向外侧,以能对所述挡油座流通孔中流出的流体进行阻挡。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油部与所述螺钉或铆钉配合部为连接为一体的凸起结构,形成导油凸台结构;所述共振腔与所述螺钉或铆钉孔间隔设置。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振腔从所述挡油座的所述第一轴向端面贯穿整个所述导油部的长度并延伸至与所述挡油板的轴向端面相接,通过所述挡油板对所述共振腔的一端密封,通过所述转子组件对所述共振腔的另一端密封。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为从所述挡油座的第一轴向端面朝所述第二轴向端面的方向延伸但未贯穿至所述第二轴向端面的通道。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油部的轴向一端面延伸至与所述挡油板相接,为第三轴向端面,所述第三轴向端面为密封端,所述共振腔从所述挡油座的所述第一轴向端面延伸至与所述第三轴向端面间隔预设距离,通过所述第三轴向端面对所述共振腔的一端密封,通过所述转子组件对所述共振腔的另一端密封。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为从所述挡油座的第一轴向端面朝所述第二轴向端面的方向延伸但未贯穿至所述第二轴向端面的通道。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油部的轴向一端面延伸至与所述挡油板相接,为第三轴向端面,所述第三轴向端面为通孔端,所述共振腔从所述第三轴向端面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间隔预设距离,所述第一轴向端面为密封端,通过所述挡油板对所述共振腔的一端密封,通过所述第一轴向端面对所述共振腔的另一端密封。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之间间隔大于0的最小距离,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与所述第二轴向端面之间间隔大于0的最小距离。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的与所述挡油座流通孔连通的一端、至与所述共振腔连通的另一端之间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平行、或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面之间成(0,90°)之间的倾斜夹角。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油座流通孔在所述挡油座上开设有多个,且所述导油部也为多个,且与所述挡油座流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也为多个,所述共振腔颈部通道也与所述导油部中的所述共振腔一一对应连通。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前述的转子组件的挡油消声结构。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子组件的挡油消声结构、压缩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油座上设置背离转子组件的方向凸出的导油部,能够在其中设置共振腔,并且在挡油座的内部还设置共振腔颈部通道,使得共振腔颈部通道一端与挡油座流通孔连通、另一端与共振腔连通,从而使得能够将挡油座流通孔中的部分流体通过共振腔颈部通道导入至共振腔中,本实用新型的进入共振腔中的气体能够与挡油座流通孔排出的流体(即共振腔外部的气体)在导油部处发生共振,从而有效降低各转子流通孔中的高频气流扰动导致的气动噪声,达到降噪目的,提高压缩机用户听感体验。从而有效解决转子压缩机,尤其是小型高频化压缩机,因转子流通通道空间设计限制,流通面积较小,压缩机高频运行,尤其是重工况下,由泵体排出气体至电机下腔流经转子流通通道时,气体流动速度较大,产生较为严重的的气动噪声,从而导致压缩机整机噪声大幅升高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