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88717发布日期:2024-04-01 13:5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能够降低成本且提高输送液量精度的送液装置。


背景技术:

1、输送有腐蚀性液体或有机溶液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蠕动泵输送的方案,缺点是软管会在蠕动泵的碾压以及被输送液体的腐蚀作用下加速老化、脆化,寿命急剧变短,从而造成维护成本高企,漏液风险增大。要降低该成本和风险,除了增加泵管材料的耐腐蚀性之外,也需要结构上做出创新和优化。

2、已有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柱塞泵或者注射器,但物料成本较高;也有使用可变吹吸方向的气泵配合控制阀代替柱塞泵的方案,缺点是精度不足,为此增加了称重模块和压力调节模块,抬高了物料成本且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输送液量的精度问题。

3、为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何降低成本且提高送液精度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且提高输送液量精度的送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方案为,一种送液装置,包含供液单元、缓冲单元、气泵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具有缓冲腔以及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换液口、换气口、回流口,在铅锤方向上所述回流口位于所述换液口和所述换气口之间;所述换气口经吹吸管路与所述气泵单元连通;所述回流口经回流管路与所述供液单元连通;所述换液口连接有与所述供液单元单向连通的进液管路和与外部设备单向连通的出液管路;所述回流管路设有第一回流阀和第二回流阀,所述第一回流阀能够控制所述回流管路的通断;在抽液状态下,所述气泵单元经所述吹吸管路从所述缓冲腔内抽气,使所述供液单元内的液体经所述进液管路进入所述缓冲腔,直至所述缓冲腔内的液体没过所述回流口;期间所述第一回流阀打开,且所述第二回流阀隔断所述供液单元内的液体经所述回流管路流入所述缓冲腔的路径;之后进入回流状态,所述气泵单元停止工作,所述缓冲腔内的没过所述回流口的液体经所述回流管路流入所述供液单元;期间所述第一回流阀打开,且所述第二回流阀允许所述回流管路内的液体流入所述供液单元;在送液状态下,所述气泵单元经所述吹吸管路向所述缓冲腔内吹气,同时所述气泵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回流阀关闭以断开所述回流管路,使所述供液单元内的液体经所述出液管路输出。

2、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设置回流口和回流管路使每次输送液体前缓冲腔内的液面保持一致,便于精确控制输送液量。此外,气泵单元在抽气吸气的同时,还控制控制阀的通断,简化了控制结构和设备成本。

3、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回流阀为第一气动通断阀,能够在所述气泵单元的控制下断开所述回流管路。

4、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气动通断阀结构简单,在气泵吸气/吹气的控制下即可实现通断的效果。

5、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气泵单元包含气泵和分别与所述气泵、所述吹吸管路连接的切换模块;所述气泵具有吸气口、吹气口;在抽液状态下,所述切换模块处于第一模式,使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吹吸管路连接;在送液状态下,所述切换模块处于第二模式,使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回流阀连接,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吹吸管路连接。

6、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经由切换模块在不同模式间的切换,即可实现回流阀的通断及对缓冲腔内的吸气、吹气效果。

7、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缓冲单元的所述换气口还连接有气压平衡管路,所述气压平衡管路与外界空气单向连通,且设有控制所述气压平衡管路通断的平衡阀;在抽液状态下,所述气泵单元控制所述平衡阀关闭以断开所述气压平衡管路;在回流状态下,所述气泵单元停止工作后,所述平衡阀打开,外界空气经所述气压平衡管路进入所述缓冲腔,使所述缓冲腔内的没过所述回流口的液体从所述回流管路进入所述供液单元。

8、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设置气压平衡管路能够更快地结束缓冲腔内的负压状态,加快液体从回流管路自然回流的速度。

9、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平衡阀为第二气动通断阀,在抽液状态下,所述气泵的所述吹气口与所述平衡阀连接,使其断开所述气压平衡管路。

10、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经由气泵的吹气动作控制平衡阀的通断,简化了控制结构和设备成本。

11、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气泵经由所述平衡阀和所述第一回流阀控制所述切换模块的模式切换。

12、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气泵的吸气、吹气控制平衡阀和第一回流阀的通断,再经由平衡阀和第一回流阀的通断来控制切换模块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间切换,不需要再对切换模块额外设置控制组件,简化了控制结构,节省了成本。

13、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回流阀、所述平衡阀分别连接有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所述切换模块具有切换阀芯,所述切换阀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所述切换阀芯的移动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形变允许量;还具有能够分别被所述第一触发器、所述第二触发器带动的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

14、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能够随着第一回流阀、平衡阀的打开而回退,也能随着第一回流阀、平衡阀的关闭而分别带动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前插。

15、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抽液状态下,所述平衡阀关闭,所述第二触发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切换阀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且所述第二阻挡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触发器更靠近所述第二弹性件;当从抽液状态进入回流状态时,所述平衡阀打开并带动所述第二触发器从所述切换阀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脱离,所述第二阻挡部维持不动,所述切换阀芯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移动并抵接于所述第二阻挡部,所述切换模块进入第二模式;当从回流状态进入送液状态时,随着所述第一回流阀的关闭,所述第一触发器带动所述第一阻挡部进入所述切换阀芯和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从所述切换阀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脱离;所述第一阻挡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触发器更靠近所述第一弹性件;当送液状态结束时,所述第一回流阀打开并带动所述第一触发器从所述切换阀芯和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脱离,所述第一阻挡部维持不动,所述切换阀芯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移动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切换模块进入第一模式;当重新进入抽液状态时,随着所述平衡阀的关闭,所述第二触发器带动所述第二阻挡部进入所述切换阀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所述第一阻挡部从所述切换阀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脱离。

16、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气泵的抽吸动作能够经由第一回流阀、平衡阀的打开/关闭,而控制切换阀芯的移动,进而实现切换模块的模式切换。

17、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阻挡部进入所述切换阀芯和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带动所述第二阻挡部从所述切换阀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脱离;在所述第二阻挡部进入所述切换阀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阻挡部带动所述第一阻挡部从所述切换阀芯和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脱离。

18、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交叉连接于基准轴,经由所述基准轴实现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的传动连接。

19、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经由两个阻挡部之间的联动,方便地实现两个阻挡部交替地进出。

20、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回流阀为单向阀,仅允许液体从所述回流口经所述回流管路进入所述供液单元。

21、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相比于设置两个气动通断阀的方案,单向阀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和成本。

22、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回流阀为第三气动通断阀,能够在所述气泵单元的控制下断开所述回流管路;且当所述第一回流阀打开时,所述第二回流阀关闭;当所述第一回流阀关闭时,所述第二回流阀打开。

23、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气泵单元控制两个回流阀交替通断,以适应抽液、送液的不同状态。

24、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回流管路还连接有过渡容器,从所述回流口流出的液体先进入所述过渡容器,再从所述过渡容器进入所述供液单元。

25、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回流的液体先存在过渡容器内,再逐渐流入供液单元,能够加快缓冲腔内过量液体的回流速度。

26、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在所述换气口的朝向所述缓冲腔的一侧设有扰流罩,所述气泵单元吹入的气体到达所述扰流罩后分散进入所述缓冲腔内。

27、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扰流罩使吹向液面的气体更均匀,避免液面被吹凹陷而带来输送液量的误差。

28、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所述缓冲腔内设有与进气方向交叉、且与所述缓冲腔的内壁贴合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具有贯穿设置的通气孔。

29、根据前述的技术方案,吹气经过扰流板后分散的更加均匀,避免液面被吹凹陷而带来输送液量的误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