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叶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6414发布日期:2023-08-24 22:38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叶轮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叶轮泵,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叶轮泵。


背景技术:

1、叶轮式泵是通过工作叶轮带动液体高速转动,把机械能传递给液体,从而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叶轮式泵包括:离心式、混流式、轴流式和旋涡式。目前,市面上叶轮泵,大多通过螺母与驱动轴上的螺纹的配合,将叶轮固定在驱动轴上,然后,驱动轴驱动叶片转动,但在拆装叶轮时,由于需要先将驱动轴固定后,才能转动驱动轴上的螺母,进而导致叶轮拆装过程较为麻烦,从而不便于维修人员对损坏的叶轮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市面上叶轮泵,大多通过螺母与驱动轴上的螺纹的配合,将叶轮固定在驱动轴上,然后,驱动轴驱动叶片转动,但在拆装叶轮时,由于需要先将驱动轴固定后,才能转动驱动轴上的螺母,进而导致叶轮拆装过程较为麻烦,从而不便于维修人员对损坏的叶轮进行更换,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叶轮泵。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叶轮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泵体的右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泵体的右侧和第一通孔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泵盖,所述泵盖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表面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泵体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泵盖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泵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所述l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圆筒,所述泵体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的内壁与第一圆筒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圆筒表面固定连接有叶轮主体,所述叶轮主体位于泵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圆筒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与驱动机构的内壁接触,所述l形板的上表面和泵体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的内壁与第一圆筒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圆筒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内壁与锁死机构的表面接触。

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与l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与第一圆筒的内壁接触,所述转轴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连接柱的表面接触。

5、优选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与l形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贴合设置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的右侧与泵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内部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内壁与第一圆筒的表面接触,所述条形孔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柱,所述u形柱的表面与第一环形槽的内壁接触。

6、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的内壁和连接柱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板。

7、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的表面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内壁和第二圆筒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密封圈。

8、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筒的左侧和转轴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侧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第一圆筒、第二通孔、第二圆筒、叶轮主体、连接柱、锁死机构和第一环形槽,其中,当锁死机构上的u形柱与第一环形槽接触时,通过u形柱、第一环形槽、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的配合,将第一圆筒固定在转轴上,并通过连接柱和凹槽的配合,使叶轮主体跟随转轴一起转动,同时,当u形柱与第一环形槽分离时,叶轮主体能直接从转轴上取下来,进而通过驱动机构、第一圆筒、第二通孔、第二圆筒、叶轮主体、连接柱、锁死机构和第一环形槽的配合,使该叶轮泵上的叶轮主体在拆装时较为方便,从而便于维修人员对损坏的叶轮主体进行更换。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和挡板,其中,当第一圆筒固定在转轴上时,通过第一圆筒使第二弹簧压缩,当u形柱与第一环形槽分离时,通过第二弹簧对第一圆筒的推力,使叶轮主体的右侧从泵体内移出,进而使使用者在将叶轮主体从泵体内取出时较为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叶轮泵,包括泵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所述泵体(1)的右侧开设有螺纹孔(3),所述泵体(1)的右侧和第一通孔(2)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泵盖(4),所述泵盖(4)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5),所述安装孔(5)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安装螺栓(6),所述安装螺栓(6)的表面与螺纹孔(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泵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所述泵盖(4)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进水管(8),所述泵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9),所述l形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10),所述驱动机构(10)的表面贴合设置有第一圆筒(11),所述泵体(1)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通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筒(13),所述第二圆筒(13)的内壁与第一圆筒(11)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圆筒(11)表面固定连接有叶轮主体(14),所述叶轮主体(14)位于泵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圆筒(11)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5),所述连接柱(15)的表面与驱动机构(10)的内壁接触,所述l形板(9)的上表面和泵体(1)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锁死机构(16),所述锁死机构(16)的内壁与第一圆筒(11)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圆筒(1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7),所述第一环形槽(17)的内壁与锁死机构(16)的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驱动电机(101),所述驱动电机(101)的底部与l形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102),所述转轴(102)的表面与第一圆筒(11)的内壁接触,所述转轴(102)的右侧开设有凹槽(103),所述凹槽(103)的内壁与连接柱(15)的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机构(16)包括第一弹簧(161),所述第一弹簧(161)的底部与l形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6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62),所述滑块(162)的表面贴合设置有空心筒(163),所述空心筒(163)的右侧与泵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62)的内部开设有条形孔(164),所述条形孔(164)的内壁与第一圆筒(11)的表面接触,所述条形孔(164)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柱(165),所述u形柱(165)的表面与第一环形槽(17)的内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11)的内壁和连接柱(15)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1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环形槽(19),所述第二环形槽(19)的内壁和第二圆筒(13)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密封圈(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叶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11)的左侧和转轴(102)的表面均贴合设置有第二弹簧(21),所述第二弹簧(21)的左侧和转轴(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叶轮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叶轮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泵体的右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泵体的右侧和第一通孔的内壁均贴合设置有泵盖,所述泵盖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表面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泵体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泵盖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泵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形板。本技术通过驱动机构、第一圆筒、第二通孔、第二圆筒、叶轮主体、连接柱、锁死机构和第一环形槽的配合,使该叶轮泵上的叶轮主体在拆装时较为方便,从而便于维修人员对损坏的叶轮主体进行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佘琳,杨化彬,王世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鄞州瑞凯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