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9907发布日期:2023-12-06 22:4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风扇,尤其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1、挂壁风扇是一种佩戴于人体颈部的便携式风扇。

2、现有申请号为cn20212340822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片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制冷组件、供能组件及风扇组件,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对称设置在第一外壳两端的两个第二外壳、用于连接第一外壳与两个第二外壳的柔性管,制冷组件包括制冷片、散热器及导冷件,制冷片与散热器均内置于第一外壳,散热器的一侧与制冷片的发热面抵接,导冷件的一侧与制冷片的制冷面抵接,导冷件远离制冷片的一侧凸设第一外壳,制冷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远离所述制冷片的一侧,供能组件与风扇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一组供能组件与一组风扇组件对应设置在一个第二外壳内。上述方案中,虽然设置有散热风扇以加速第一外壳内的气体流动,但由外部进入的冷空气和内部带走热量的热空气在第一壳体内容易产生绕流和热量内循环,散热效率差,制冷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脖风扇,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脖风扇,包括颈戴部、连接于所述颈戴部两侧的送风机构以及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设置于所述颈戴部和/或所述送风机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片、散热装置及导冷片,所述制冷片包括适于抵接所述散热装置的发热面和适于抵接所述导冷片的制冷面,

3、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适于收容所述散热装置的制冷腔,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包括叶轮进风端,所述制冷腔包括制冷进风口和制冷出风口,所述制冷进风口对应所述叶轮进风端罩设有挡风环板,所述挡风环板适于将所述制冷腔分隔出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

4、作为优选的:所述制冷腔包括相对设置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制冷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中部,所述制冷出风口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制冷进风口的两侧,或,所述制冷出风口环绕设置于所述制冷进风口的外围,所述制冷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

5、作为优选的:所述制冷腔呈喇叭状,所述制冷腔包括开口端和收束端,所述第一端面设置于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二端面设置于所述收束端。

6、作为优选的:所述制冷出风口包括距离所述制冷进风口由远及近设置的主制冷出风口和次制冷出风口,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散热肋片,或,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呈放射状间隔设置的散热肋片,

7、所述散热风机嵌入所述散热器内,其二相邻所述散热肋片之间具有主送风间隙,所述挡风环板与所述叶轮进风端之间具有次送风间隙,所述散热风机适于驱动气流经所述主送风间隙流入所述主制冷出风口,所述散热风机适于驱动气流经所述次送风间隙流入所述次制冷出风口。

8、作为优选的:所述主送风间隙沿所述颈戴部和/或所述送风机构的延伸方向设置。

9、作为优选的:所述颈戴部和/或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适于设置所述制冷装置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适于贴合人体颈部的内侧壳体和相对所述内侧壳体设置的外侧壳体,所述导冷片覆盖于所述内侧壳体,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于所述安装腔内围合出所述制冷腔。

10、作为优选的: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安装腔独立成型,所述分隔件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分隔翼,两所述分隔翼自所述安装板向外展开至抵接所述外侧壳体,部分所述外侧壳体适于构成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安装板适于构成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制冷片嵌设于所述安装板。

11、作为优选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硅胶分别设置于所述制冷片两侧,或,所述导热硅胶包覆于所述制冷片,所述导热硅胶适于分别贴合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导冷片。

12、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冷片和/或所述散热器由铝质材料制成。

13、作为优选的: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壳体,所述送风壳体包括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若干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出风口,所述送风壳体内形成有送风腔体,所述送风腔体包括适于安装风机的风机腔和适于连接所述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平面或顺滑曲面。

14、作为优选的:所述送风腔体包括聚风弧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聚风弧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所述送风壳体分别围合形成所述风机腔和所述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紧靠所述送风壳体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缓流段、设置于所述缓流段的两端的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自所述缓流段逐渐向上延伸至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二弧段自所述缓流段逐渐向下延伸至所述聚风弧板。

15、作为优选的:所述缓流段对应出风口设置,且所述缓流段平行于所述出风口。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设置分隔腔使得制冷装置内的气体流动与送风机构内的气体流动互不干扰,进一步地在制冷腔内设置挡风环板在制冷腔内分隔出进风区域与出风区域,起到聚风作用,避免经制冷进出口进入的冷风与经制冷出风口流出的热风之间冷热混合,减少紊流,提高散热效率。

18、(2)通过设置分隔件在安装腔内分隔出制冷腔,进一步地,分隔件与安装腔独立成型,可以避免在安装腔的外表面,即内侧壳体和外侧壳体,留下缩水印,整体上结构稳定、美观实用。

19、(3)通过设置第二弧段向下延伸至聚风弧板,有利于提高进入风道的进风量,气流被逐渐压缩至缓流段实现平稳持续地向外出风,通过设置第一弧段向上延伸至上表面,在风道的末端进一步压缩气流,保证风道末端对应的出风口的气流压强,导风板整体能够起到优化风道结构,提高出风量,保证出风平稳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挂脖风扇,包括颈戴部、连接于所述颈戴部两侧的送风机构以及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设置于所述颈戴部和/或所述送风机构,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片、散热装置及导冷片,所述制冷片包括适于抵接所述散热装置的发热面和适于抵接所述导冷片的制冷面,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包括相对设置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制冷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中部,所述制冷出风口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制冷进风口的两侧,或,所述制冷出风口环绕设置于所述制冷进风口的外围,所述制冷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腔呈喇叭状,所述制冷腔包括开口端和收束端,所述第一端面设置于所述开口端,所述第二端面设置于所述收束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出风口包括距离所述制冷进风口由远及近设置的主制冷出风口和次制冷出风口,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散热肋片,或,所述散热器包括若干呈放射状间隔设置的散热肋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送风间隙沿所述颈戴部和/或所述送风机构的延伸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部和/或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适于设置所述制冷装置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适于贴合人体颈部的内侧壳体和相对所述内侧壳体设置的外侧壳体,所述导冷片覆盖于所述内侧壳体,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于所述安装腔内围合出所述制冷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安装腔独立成型,所述分隔件包括安装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分隔翼,两所述分隔翼自所述安装板向外展开至抵接所述外侧壳体,部分所述外侧壳体适于构成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安装板适于构成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制冷片嵌设于所述安装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硅胶分别设置于所述制冷片两侧,或,所述导热硅胶包覆于所述制冷片,所述导热硅胶适于分别贴合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导冷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壳体,所述送风壳体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若干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出风口,所述送风壳体内形成有送风腔体,所述送风腔体包括适于安装风机的风机腔和适于连接所述风机腔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具有平面或顺滑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腔体包括聚风弧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聚风弧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配合所述送风壳体分别围合形成所述风机腔和所述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紧靠所述送风壳体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缓流段、设置于所述缓流段的两端的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自所述缓流段逐渐向上延伸至所述上表面,所述第二弧段自所述缓流段逐渐向下延伸至所述聚风弧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挂脖风扇,包括颈戴部、连接于颈戴部两侧的送风机构以及制冷装置,制冷装置设置于颈戴部和/或送风机构,制冷装置包括制冷片、散热装置、导冷片以及适于收容散热装置的制冷腔,制冷片包括适于抵接散热装置的发热面和适于抵接导冷片的制冷面,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机,散热风机包括叶轮进风端,制冷腔包括制冷进风口和制冷出风口,制冷进风口对应叶轮进风端罩设有挡风环板,挡风环板适于将制冷腔分隔出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本技术通过设置分隔腔使得制冷装置内的气体流动与送风机构内的气体流动互不干扰,进一步地在制冷腔内设置挡风环板在制冷腔内分隔出进风区域与出风区域,避免冷热混合,减少紊流,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斌,何连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源壹品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