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25718发布日期:2024-03-25 19:1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泵浦,特别是一种泵。


背景技术:

1、作为一种旋转机械,泵利用叶轮在圆周安装角度上与涡壳边界限定的相互作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将工作液体加压和输送。然而,泵自身也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散热冷却。

2、现有的泵散热系统,一般是壳体上打通孔,使壳体内部的转子、定子、轴承与吸水腔连通,在吸水腔内放置叶轮,水流从低压区往高压区流动,达到散热效果。这种散热方案可以使得泵体积更小,但是在高功率情况下,由于水流从低压区往高压区流动,会导致散热截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散热不足,从而降低泵寿命。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如何有效地改善泵在高功率情况下,散热截面积减小导致的散热不足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泵在高功率情况下,散热截面积减小导致的散热不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包括:

3、泵壳,所述泵壳内形成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设置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

4、驱动设备,固定在所述第二腔;

5、第一轴承组件,设于所述驱动设备的第一端,用于分隔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

6、所述驱动设备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连接,且所述转轴的第一端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腔内;

7、所述转轴内形成有流体流道,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泵壳之间形成有第一散热流道;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流体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流体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8、叶轮,设于所述第一腔内,且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叶轮的入口背离所述驱动设备。

9、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设备包括主体、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密封在所述主体上,所述转子组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转子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流体流道的入口连通。

10、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和第一轴承,所述轴承座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有连通所述流体流道和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及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第一过水口。

11、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设备的第二端的第二轴承组件,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轴封和第二轴承,所述轴封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轴封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及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和所述流体流道的第二过水口。

12、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主体的第二端与所述轴封连接,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和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第三过水口,所述主体的第二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和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第四过水口。

13、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设置为筒状,所述主体与所述泵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流道,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设有轴承座安装座,所述第三过水口靠近所述轴承座安装座,所述主体的第二端设有轴封安装座,所述第四过水口靠近所述轴封安装座。

14、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轴封包括第一盖板、及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密封凸台和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过水口设于所述第一轴套;所述轴封安装座包括第二盖板,及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一轴孔和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供导线通过的排线口,所述第一轴套套入所述第一轴孔且与所述第二轴承固定,所述密封凸台与所述第一密封槽适配固定。

15、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三盖板、及设于所述第三盖板第一侧的第二轴套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过水口设于所述第三盖板,所述第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轴孔,并与所述第一轴承固定;所述轴承座安装座包括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第二密封槽适配固定。

16、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盖板第二侧的还设置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与所述泵壳适配固定。

17、如上所述的一种泵,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泵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连接有导线;所述控制箱与泵壳一体成型,或所述控制箱通过套管与所述泵壳连通。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泵壳之间形成有第一散热流道,由于驱动设备为主热源,驱动设备与第一散热流道充分接触,第一散热流道可以有效带走驱动设备的热量;同时,由于叶轮固定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叶轮的入口背离所述驱动设备,如此,使得第一散热流道的入口靠近所述叶轮的出口的高压侧,且流体流道的出口靠近叶轮的入口的吸侧低压区,流体从高压区往低压区流动,从而对驱动设备进行散热;并且,由于流体流道是设置在转轴,而叶轮是固定在转轴上通过转轴带动而转动,因此,流体流道的出口靠近叶轮吸侧的叶轮中心区,利用叶轮吸侧的叶轮中心区相对于叶轮的叶片区具有压力更低的特点,使得第一散热流道的入口与流体流道的出口之间形成的压差进一步增大,从而使得泵在高功率情况下,散热截面积不会减少,且可以加大散热流体循环流速,提高散热量,可适用于大功率泵。



技术特征: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包括主体、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密封在所述主体上,所述转子组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转子组件之间形成有第二散热流道,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流体流道的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座和第一轴承,所述轴承座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有连通所述流体流道和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及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第一过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设备的第二端的第二轴承组件,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轴封和第二轴承,所述轴封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轴封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及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和所述流体流道的第二过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主体的第二端与所述轴封连接,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散热流道和所述第二散热流道的第三过水口,所述主体的第二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散热流道和所述第一散热流道的第四过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设置为筒状,所述主体与所述泵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散热流道,所述主体的第一端设有轴承座安装座,所述第三过水口靠近所述轴承座安装座,所述主体的第二端设有轴封安装座,所述第四过水口靠近所述轴封安装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封包括第一盖板、及设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密封凸台和第一轴套,所述第二过水口设于所述第一轴套;所述轴封安装座包括第二盖板,及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第一轴孔和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供导线通过的排线口,所述第一轴套套入所述第一轴孔且与所述第二轴承固定,所述密封凸台与所述第一密封槽适配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三盖板、及设于所述第三盖板第一侧的第二轴套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过水口设于所述第三盖板,所述第二轴套设于所述第二轴孔,并与所述第一轴承固定;所述轴承座安装座包括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三盖板与所述第二密封槽适配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盖板第二侧的还设置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三密封槽与所述泵壳适配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连接有导线;所述控制箱与泵壳一体成型,或所述控制箱通过套管与所述泵壳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泵,包括:泵壳,泵壳内形成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设置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驱动设备,固定在第二腔;第一轴承组件,设于驱动设备的第一端,用于分隔第一腔和第二腔;驱动设备包括转轴,转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轴承组件连接,且转轴的第一端部分设于第一腔内;转轴内形成有流体流道,驱动设备与泵壳之间形成有第一散热流道;第一散热流道的入口与第一腔连通,第一散热流道的出口与流体流道的入口连通,流体流道的出口与第一腔连通;叶轮,设于第一腔内,且固定在转轴上;叶轮的入口背离驱动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加大散热流体循环流速,提高散热量,可适用于大功率泵。

技术研发人员:陈言琛,曾祥友,韦立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