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25182发布日期:2024-05-11 00:04阅读:8来源:国知局
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抽真空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旋片真空泵,特别是一种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


背景技术:

1、旋片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偏心转子在泵腔内形成通过旋转体积的变化而达到抽真空的目的。

2、目前旋片真空泵保压的方法是:关闭真空泵入口阀,切断真空泵动力源,在放空阀打开的情况下,让真空泵继续工作。为实现真空泵入口阀的快速关闭,人们给出了相应结构,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真空泵气体保护装置(申请号:202122614696.5),包括仪表面板,所述的仪表面板设置在真空泵的侧部,所述的仪表面板在后侧面的底部设有下管路转接座,并且在后侧面的上部设有上管路转接座,在该仪表面板的前侧面的底部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的空气过滤器连接进气接头,空气过滤器通过一电磁阀与所述的下管路转接座相连通,所述的仪表面板在前侧面的中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通过管路连通的减压锁定阀、气压表及气压传感器,所述的减压锁定阀与下管路转接座相连通,所述的气压传感器与上管路转接座相连通,在所述的上管路转接座的上方且位于仪表面板的后侧设置有与上管路转接座连通的中央过渡接头,所述的中央过渡接头上引出有出气管路,所述的出气管路上设有出气接头,所述的出气接头通过管路与真空泵的泵体内部密封腔相连通。

3、上述保护装置通过在进气路上设置电磁阀来快速实现进气通断,具有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但该装置还是存在一个问题:电磁阀和气压表沿气体流动方向分布,分布较为松散,占用较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真空泵包括内部设有进气流道的支架,进气流道的入口设置在支架顶壁上,其特征在于,本保压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架顶壁上的支撑块和设于支撑块一侧的真空表,支撑块内成型有呈条形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两端分别为进气孔和排气孔;气流通道中部为呈水平贯穿设置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两端分别为导流孔和用于连接真空表的检测孔,进气孔连通导流通道中部,排气孔两端分别连通导流孔和进气流道入口;导流孔处设有用于控制进气孔与排气孔通断的控制组件。

3、气流通道中部呈水平贯穿设置,且真空表和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气流通道中部两端,可有效缩短真空表和控制组件之间的距离,使保压结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减少空间占用。

4、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导流通道内壁上同轴成型有密封环,且导流通道中部利用密封环连通导流孔;上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水平滑动设置在导流孔内的阀杆和固定在支撑块外的驱动件,阀杆侧壁和导流孔内壁之间形成密封,阀杆外端伸出导流孔并与驱动件连接,驱动件用于推动阀杆沿导流通道轴向往复平移,且阀杆能紧压在密封环端面上以封闭密封环端口。阀杆部分容置在导流孔中,在不影响气体正常流动情况下,又可缩短控制组件与真空表之间的距离,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5、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驱动件包括呈中空状的电磁线圈,阀杆由导磁材料制成,且阀杆外端插设在电磁线圈内孔中;阀杆内端外套设有使阀杆具有向内移动趋势的弹簧。通过电磁线圈得、失电来控制阀杆移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等优点。

6、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电磁线圈内水平固设有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导管,导管内端伸入导流孔,且导管外壁通过密封圈与导流孔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导管的内端和外端分别呈敞开状和封闭状,导管内孔的形状和尺寸均与阀杆匹配,且阀杆外端插接在导管内。阀杆通过导管和密封圈配合与导流孔内壁之间形成密封,以将动密封转换为静密封,来延长阀杆和导流孔之间形成的密封时长,提高本保压结构的寿命。

7、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阀杆的外侧壁上轴向贯穿开设有过气孔,防止气体堵塞在导管内阻碍阀杆正常移动。

8、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阀杆内端外壁上同轴成型有呈环状的限位座,弹簧两端分别作用在导管内端面和限位座上。

9、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电磁线圈与支撑块之间夹紧有环形垫块,环形垫块套设在导管上并与支撑块固连;导管外端伸出电磁线圈并螺接有塑料压帽,且塑料压帽紧压在电磁线圈上;导管内端外壁上成型有环形挡肩,且环形挡肩紧压在环形垫块上。在环形垫块和塑料压帽配合下,实现电磁线圈与导管同步定位,方便组装。

10、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环形挡肩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环形槽,且密封圈的外侧壁压在导流孔内壁上。

11、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环形垫块靠近电磁线圈的一侧成型有一圈凸柱,电磁线圈上具有与凸柱匹配的卡孔,凸柱和卡孔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凸柱均卡设在对应卡孔中。凸柱和卡孔配合,以在周向上进一步限位电磁线圈,确保电磁线圈稳定工作。

12、在上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中,进气孔的上端内设有内螺纹。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4、1、气流通道中部呈水平贯穿设置,且真空表和控制组件分别设置在气流通道中部两端,可有效缩短真空表和控制组件之间的距离,使保压结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减少空间占用。

15、2、阀杆通过导管和密封圈配合与导流孔内壁之间形成密封,以将动密封转换为静密封,来延长阀杆和导流孔之间形成的密封时长,提高本保压结构的寿命。



技术特征:

1.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真空泵包括内部设有进气流道(1a)的支架(1),进气流道(1a)的入口设置在支架(1)顶壁上,其特征在于,本保压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架(1)顶壁上的支撑块(2)和设于支撑块(2)一侧的真空表(3),支撑块(2)内成型有呈条形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两端分别为进气孔(2a)和排气孔(2b);气流通道中部为呈水平贯穿设置的导流通道(2c),导流通道(2c)两端分别为导流孔(2c1)和用于连接真空表(3)的检测孔(2c2),进气孔(2a)连通导流通道(2c)中部,排气孔(2b)两端分别连通导流孔(2c1)和进气流道(1a)入口;导流孔(2c1)处设有用于控制进气孔(2a)与排气孔(2b)通断的控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通道(2c)内壁上同轴成型有密封环(2d),且导流通道(2c)中部利用密封环(2d)连通导流孔(2c1);上述的控制组件包括水平滑动设置在导流孔(2c1)内的阀杆(4)和固定在支撑块(2)外的驱动件,阀杆(4)侧壁和导流孔(2c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阀杆(4)外端伸出导流孔(2c1)并与驱动件连接,驱动件用于推动阀杆(4)沿导流通道(2c)轴向往复平移,且阀杆(4)能紧压在密封环(2d)端面上以封闭密封环(2d)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件包括呈中空状的电磁线圈(5),阀杆(4)由导磁材料制成,且阀杆(4)外端插设在电磁线圈(5)内孔中;阀杆(4)内端外套设有使阀杆(4)具有向内移动趋势的弹簧(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5)内水平固设有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导管(7),导管(7)内端伸入导流孔(2c1),且导管(7)外壁通过密封圈(8)与导流孔(2c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导管(7)的内端和外端分别呈敞开状和封闭状,导管(7)内孔的形状和尺寸均与阀杆(4)匹配,且阀杆(4)外端插接在导管(7)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阀杆(4)的外侧壁上轴向贯穿开设有过气孔(4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阀杆(4)内端外壁上同轴成型有呈环状的限位座(4b),弹簧(6)两端分别作用在导管(7)内端面和限位座(4b)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5)与支撑块(2)之间夹紧有环形垫块(9),环形垫块(9)套设在导管(7)上并与支撑块(2)固连;导管(7)外端伸出电磁线圈(5)并螺接有塑料压帽(10),且塑料压帽(10)紧压在电磁线圈(5)上;导管(7)内端外壁上成型有环形挡肩(7a),且环形挡肩(7a)紧压在环形垫块(9)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挡肩(7a)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密封圈(8)的环形槽,且密封圈(8)的外侧壁压在导流孔(2c1)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垫块(9)靠近电磁线圈(5)的一侧成型有一圈凸柱(9a),电磁线圈(5)上具有与凸柱(9a)匹配的卡孔,凸柱(9a)和卡孔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凸柱(9a)均卡设在对应卡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孔(2a)的上端内设有内螺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属于抽真空设备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真空泵结构松散的问题。本技术中,真空泵包括内部设有进气流道的支架,进气流道的入口设置在支架顶壁上,保压结构包括固定在支架顶壁上的支撑块和设于支撑块一侧的真空表,支撑块内成型有呈条形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两端分别为进气孔和排气孔;气流通道中部为呈水平贯穿设置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两端分别为导流孔和用于连接真空表的检测孔,进气孔连通导流通道中部,排气孔两端分别连通导流孔和进气流道入口;导流孔处设有用于控制进气孔与排气孔通断的控制组件。本旋片真空泵保压结构结构紧凑。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肯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