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射器和具有其的射水抽气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63951发布日期:2024-05-13 12:10阅读:7来源:国知局
引射器和具有其的射水抽气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射水抽气器,尤其涉及一种引射器和具有其的射水抽气器模组。


背景技术:

1、在热泵机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不凝性气体需要通过射水抽气器进行去除,然而,水在长时间作为工作介质时,产生的水垢容易堵塞射流通道;同时现有的射流通道通常只有一个,抽气效果较差,不凝性气体与水混合效果差;另外现有的射水抽气器中引射器通常位于射水抽气器的壳体内,导致引射器更换维护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与气体之间混合效果差、水中杂质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引射器,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用于连通射水抽气器;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通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进液管,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构成一液体通道;射流板层,所述射流板层设于液体通道内,所述射流板层上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通孔;过滤板层,所述过滤板层设于液体通道内,所述过滤板层上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通孔。

3、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射流板层所在平面均匀布置,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过滤板层所在平面均匀布置。

4、进一步,所述过滤板层包括双层板和夹于双层板之间的滤纸。

5、进一步,所述过滤板层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所述过滤板层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相连。

6、进一步,所述射流板层位于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连接处,所述射流板层与所述过滤板层相平行。

7、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8、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

9、进一步,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方向逐渐减小,所有第一通孔的截面面积之和小于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一端的截面面积。

10、进一步,所述第一管体的侧面设有侧管体,所述侧管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所述侧管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真空管。

11、进一步,一种射水抽气器模组,包括上述的引射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板层对水进行过滤,避免水垢堵塞第一通孔,通过在射流板层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使通过的水形成多股射流,从而提高水与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效果,提高了抽气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431)在所述射流板层(43)所在平面均匀布置,多个所述第二通孔(441)在所述过滤板层(44)所在平面均匀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层(44)包括双层板和夹于双层板之间的滤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层(44)位于所述第二管体(42)内,所述过滤板层(44)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二管体(42)的内壁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板层(43)位于所述第一管体(41)与所述第二管体(42)的连接处,所述射流板层(43)与所述过滤板层(44)相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3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441)的孔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31)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通孔(441)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42)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第一管体(41)的方向逐渐减小,所有第一通孔(431)的截面面积之和小于第二管体(42)远离第一管体(41)一端的截面面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41)的侧面设有侧管体(411),所述侧管体(41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体(41),所述侧管体(411)的另一端用于连通真空管(6)。

10.一种射水抽气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引射器(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射水抽气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射器和具有其的射水抽气器模组,引射器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一端用于连通射水抽气器;第二管体,第二管体的一端连通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进液管,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构成一液体通道;射流板层,射流板层设于液体通道内,射流板层上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通孔;过滤板层,过滤板层设于液体通道内,过滤板层上开设有多个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二通孔。本技术通过设置过滤板层对水进行过滤,避免水垢堵塞第一通孔,通过在射流板层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使通过的水形成多股射流,从而提高水与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效果,提高了抽气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家华,闫云鹏,贾怀勇,郭强,沈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河海新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7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