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洗机的水泵及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2196发布日期:2024-04-08 14:0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用于清洗机的水泵及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洗碗机,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水泵及清洗机。


背景技术:

1、洗碗机已经在家庭厨房中应用广泛。洗碗机中一般设置有用于喷射水柱的喷淋臂,在箱体底部设置下凹的回水区域,回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利用水泵将回水区域的水泵至过滤板之上的喷淋臂中,实现洗涤水的循环喷射。采用开放式水泵为喷淋臂汲水,可以大大缩短回水路径,提高回水效率,且便于对水泵进行维护。

2、zl 201320889409.4《开放式水槽清洗机》披露了本技术人开发的第一代开放式水泵结构,其通过导流支架与喷淋臂配合实现了水泵的无管路汲水,同时其水力输出路径无折弯,便于实现水泵使用完毕后的无余水效果。但是,也由于其导流支架敞开面积过大,导致水泵容积泄漏损失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泵的泵水效率及扬程。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人的在先申请cn202011629753.0《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水泵蜗壳》对上述开放式水泵结构进行了改进,且为了满足大体积容量洗碗机的两路供水需求,对泵腔进行了上下分隔。实际上,该申请中位于下部的容置腔与设于其中的离心叶轮共同构成了一离心水泵结构,位于上部的容置腔及叶轮沿用了本技术人第一代水泵的汲水结构,只是将吸水口由在水泵底部改为侧部。对于其形成的下部离心水泵结构来说,泵内形成环流,每次出水时,由于水泵隔舌两侧分别对应水流低压区和高压区,压力差极大,导致隔舌内侧会形成憋压情况,隔舌及相应的泵体振动幅度大,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泵水效率;对于其形成的上部汲水结构来说,则仍旧存在一定的容积泄漏问题,影响水泵的泵水效率及扬程。

4、因此,对于目前用于清洗机的水泵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进行顺势分流及平衡压力从而消除隔舌内侧憋压问题进而提高泵水效率、减震降噪的用于清洗机的水泵。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减少容积泄漏从而提高泵水效率的用于清洗机的水泵。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泵的清洗机。

4、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水泵,包括泵壳及设于该泵壳中的叶轮,所述泵壳的底部开有进水口,所述泵壳的侧部沿周向螺旋向外延伸形成有至少两条相对独立的流道,各流道入口与泵腔之间形成有隔舌,所述叶轮与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所述叶轮的直径为d,h/d=0.075~0.345。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入口与泵腔之间形成第一隔舌,所述第二流道入口与泵腔之间形成第二隔舌。设置两条流道,既使泵腔内的水通过分流消除了憋压问题,又能保持各流道具有高的水流输出扬程。

7、优选地,所述叶轮与第一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叶轮与第二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第一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2,s2/s1≥1,h1=(a1-1)d/2,h2=((s2/s1)*a2-1)d/2,其中,a1=1.15~1.3,a2=1.15~1.3。或者,

8、所述叶轮与第一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叶轮与第二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第一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流道入口的面积s2,h1/h2=(a1-1)/((s2/s1)*a2-1),其中,a1=1.15~1.3,a2=1.15~1.3。

9、考虑到不同流道分流的水流量可以根据需要相同或不同,当不同流道汲出的水流量不同时,可能会因泵内流态不稳定而产生震动及噪音,本发明通过调整相应的隔舌间距,在输出不同流量的流道入口处进行水流量及压力的双重平衡,以减小震动及噪音。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流道入口的面积s2,所述第一流道入口的基圆直径为d1,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的基圆直径d2,d1=a1*d,d2=(s2/s1)*a2*d,其中,a1=1.15~1.3,a2=1.15~1.3。进一步优选,s2/s1=1~1.3。出水流道用于在泵内环流基础上通过分流而形成“环岛效应”,即以叶轮为岛屿,在叶轮外围通过分流分压而形成流态相对稳定的环流,针对相应直径的叶轮,针对不同出水流道对应优化相应入口的基圆直径,有利于使各出水流道在周向上的分流配合可靠,形成更加稳定的环流,使泵内流体不发生局部憋压、整体流态稳定,从而提高泵水效率、降低震动及噪音。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流道入口的面积s2,所述叶轮与第一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叶轮与第二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2,则当s1=s2时,h1=h2。当s1=s2时,即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对应的出口扬程相当,此时,在双出水流道消除了泵内憋压的情况下,还通过出水流量平衡了叶轮的径向力,能进一步降低水泵震动及噪音。

12、优选地,所述泵壳对应的蜗线包括有用于为进入第一流道的水进行加压的第一蜗线段、用于为进入第二流道的水进行加压的第二蜗线段,所述的第一蜗线段与第二蜗线段在泵壳周向上对称布置。所述的第一隔舌与第二隔舌在泵壳周向上对称布置。在流道设置2条的情况下,采用对称布置的蜗线段,不仅可以使相应流道的加压更加平稳,而且可以在周向上进一步平衡叶轮的径向力,使流道呈现平稳的水流输出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叶轮振动,减震降噪。

13、优选地,所述泵壳具有呈圆盘状的本体,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入口在本体周向上对称布置,但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螺旋角度不同。如果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螺旋角度相同,则水泵整体会在水平面内占据很大的体积,而如果各流道可以采用不同的螺旋角度,则在方便调整流道出水方向的基础上,还可以减小水泵整体体积,更加适于将其作为开放式水泵安装在回水区域中,节约安装空间,提高回水效率。

14、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入口与泵腔之间形成第一隔舌,所述第二流道入口与泵腔之间形成第二隔舌,所述第三流道入口与泵腔之间形成第三隔舌。设置三条流道,既使泵腔内的水通过分流消除了憋压问题,又能根据需要通过一个泵实现多路供水。

15、优选地,所述叶轮与第一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叶轮与第二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2,所述叶轮与第三隔舌之间的间距为h3,所述第一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流道入口的面积s2,所述第三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3,h1=(a1-1)d/2,h2=((s2/s1)*a2-1)d/2,h3=((s3/s1)*a3-1)d/2,其中,a1=1.15~1.3,a2=1.15~1.3,a3=1.15~1.3。考虑到不同流道分流的水流量可以根据需要相同或不同,当不同流道汲出的水流量不同时,可能会因泵内流态不稳定而产生震动及噪音,本发明通过调整相应的隔舌间距,在输出不同流量的流道入口处进行水流量及压力的双重平衡,以减小震动及噪音。

16、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流道入口的面积s2,所述第三流道入口的面积为s3,所述第一流道入口的基圆直径为d1,所述第二流道的入口的基圆直径d2,所述第三流道的入口的基圆直径d3,d1=a1*d,d2=(s2/s1)*a2*d,d3=(s3/s1)*a3*d,其中,a1=1.15~1.3,a2=1.15~1.3,a3=1.15~1.3。进一步优选,s2/s1≥1,s3/s2≥1,s3/s2≥s2/s1,s3/s1=1~1.3。出水流道用于在泵内环流基础上通过分流而形成“环岛效应”,即以叶轮为岛屿,在叶轮外围通过分流分压而形成流态相对稳定的环流,针对相应直径的叶轮,针对不同出水流道对应优化相应入口的基圆直径,有利于使各出水流道在周向上的分流配合可靠,形成更加稳定的环流,使泵内流体不发生局部憋压、整体流态稳定,从而提高泵水效率、降低震动及噪音。

17、优选地,所述的叶轮为离心叶轮,所述叶轮的底部具有对应泵壳进水口的叶轮进口,所述叶轮的侧部具有对应泵壳内侧壁的叶轮出口。

18、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还包括上述水泵,所述水泵设于回水区域中,所述箱体中设置有位于回水区域之上且与流道相连通的喷淋臂。

19、优选地,一所述流道的末端设置有向上延伸至回水区域之上的导水段,所述箱体中设置有靠近回水区域顶部布置且与该导水段的上端相连通的底部喷淋臂。上述导水段优选与水泵一体成型,这样通过导水段将螺旋甩出的水流顺势向上抛出至底部喷淋臂中,有利于降低流体能量损失。

20、优选地,所述的回水区域为圆角过渡的三角形结构,所述的水泵设于一角部与其相邻直边围合出的安装区中,所述的导水段位于三角形结构的中心处。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缩小回水区域体积,提高回水效率,另外,还可以通过合理排布各功能件的位置,提高集渣效果。具体的:现有清洗机的回水区域整体上呈类半圆状造型,考虑到喷淋臂需要相对于箱体居中布置才能更好的覆盖餐具清洗范围,需要将回水区域偏置在箱体底壁上,位于喷淋臂旁侧的集渣篮也在箱体底壁上偏置,在回水过程中,比较理想的效果是回水经集渣篮过滤残渣之后进入回水区域,再经开放式水泵位于回水区域中的吸水口被进一步汲入喷淋臂中,但是,由于集渣篮相对于箱体底壁偏置距离过大,导致回水在未流动至集渣篮处时就被进入回水区域中,集渣效果差,过滤板上容易存在残渣滞留问题。同时,现有清洗机的回水区域的结构决定了位于水泵旁侧的加热件也在箱体底壁上偏置,为了提高加热效率,需要使加热件之上具有相适应的回水面积,这就需要回水区域具有满足加热件、集渣篮安装要求的体积,导致回水腔的总体积难以做小,造成一定的水量浪费,影响清洗机的水效。本发明将回水区域设置为三角形结构,可分别利用三角形结构的每个角部区域安装水泵、集渣篮、加热件,再通过水泵的偏置出水口的而将出水引导至三角形结构中央部位的余留空间处,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回水区域的空间,不仅大大减小了回水区域的体积,有利于节约每次的洗涤水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回水速度及水效;由于水泵不再占据清洗机底部的中央部位,集渣篮可以更加靠近清洗机底部的中央部位,有利于提高集渣效果。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水泵泵壳将叶轮完全包围其中,相比第一代开放式水泵减少了容积泄漏损失,有利于提高泵水效率及扬程;本发明在泵壳周向上设置至少两条相对独立的螺旋流道,泵内水流在环流输送过程中,每经过一个流道就沿水流的螺旋趋势顺势分流出一部分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实现了水流的多向汲取,而且由于各流道分走的水流抵消了一部分泵内相应隔舌处的压力而对隔舌两侧压力进行了平衡,消除了隔舌内侧的憋压问题,在提高泵水效率的基础上,避免了隔舌的剧烈振动,从而起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