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虹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3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虹吸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虹吸式雨量计上使用的虹吸管。
传统的虹吸式雨量计上采用单虹吸管,它由大虹吸管、虹吸下落管构成。这类单虹吸管在大雨时容易造成提前虹吸,中、小雨时有溢流而不虹吸以及虹吸时间过长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虹吸管,目的在于克服单虹吸管存在的上述缺点。
附图1给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复虹吸管之示意图。其中(1)是大虹吸管,(2)是分流室,(3)是集水滴头,(4)是下分流管,(5)是侧分流管,(6)是分流管汇合端口,(7)是下落收缩段,(8)是下落扩展段出水管。当出现降水时,浮子室水位徐徐上升,当水位上升到大虹吸管弯曲管虹吸点稍高一点而仍不虹吸时,管道内的水就会沿弯曲管溢流出来,汇集在集水滴头上,在集水滴头上形成水滴,滴头上的水滴正好滴落在下分流管的进水管的中央。随着水滴的滴落,小虹吸管进水管内的水柱就不断地呈跳跃式上升,当水柱上升到小虹吸管的虹吸点时,水柱再落入一滴水就会超过虹吸点,迫使小虹吸管发生虹吸。小虹吸管虹吸的水经分流管汇合端口进入下落管的收缩段,并在收缩段形成一段水柱。这段水柱把虹吸下落管封闭,同时使水柱以上各分流管内的气压减小而形成负压。这负压把大虹吸管虹吸点附近的溢流水柱立即拉下,迫使大小虹吸管进行虹吸,直至把浮子室内的水位下降到零点水位。若继续降水,就重复上面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复虹吸管因采用了分流方式,用下分流管的小虹吸管结构和下落管的收缩段结构克服了中、小雨时单虹吸管的溢流现象。提高了虹吸式雨量计的测量精度。
附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其中(9)为胶皮套管,分流室、分流管及下落管均为玻璃材料。侧分流管的内径为7.8毫米,下分流管的进水管内径为6.8毫米,小虹吸管的内径为3.5毫米,收缩段内径为5毫米,下落管扩展部分为10毫米。附图2的标号说明与附图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虹吸式雨量计用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在单虹吸管的虹吸点以下连接一个分流室,由侧分流管和下分流管构成一个复虹吸管。
2.按权利要求
1所说的复虹吸管,其特征在于大虹吸管的下端申进分流室并作为集水滴头,在集水滴头的下方为下分流管的进水管端口,侧分流管的端口位于分流室的侧面或侧上方的位置。
3.按权利要求
2所说的下分流管,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小虹吸管,其虹吸弯曲管比进水管细,进水管的截面积与虹吸弯曲管的截面积比大于1.3。
4.按权利要求
1或2所说的复虹吸管,其特征在于经分流的两个分流管在出水管下落收缩段的上方再汇成一个管。
专利摘要
一种虹吸式雨量计上使用的复虹吸管,它是在大虹吸管的虹吸点下方连接一个分流室,构成一个复虹吸管。该复虹吸管由集水滴头、侧分流管和下分流管组成。下分流管为一小虹吸管,其进水管正位于集水滴头的下方。小虹吸管的虹吸弯曲管的截面积比进水管的截面积小。这种复虹吸管克服了传统的单虹吸管在大雨时提前虹吸,中、小雨时有溢流而不虹吸等方面的问题。
文档编号G01W1/14GK86207851SQ86207851
公开日1987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86年10月8日
发明者于治信 申请人:于治信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