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模组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6980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动模组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运用于直线传动组件的滑块中,该保持装置可保持滑块内部滚动模组的方位,亦可提供回流的滚动体平顺回流滚动;一般而言直线传动组件是应用于工具机、电子、自动化设备、半导体设备等机构上。
背景技术
在习知技术的直线传动组件中,其滚动模组是由滚动体、隔开滚动体的间隔体及连结间隔体的连结链等结构所组成,故回流的导引装置须配合滚动模组的外形轮廓,一般有下列几种设计;第一种设计为一体成型的单件结构如美国专利第5755516号,其中的回流导引装置为一体成形的结构,由于其结构较复杂通常使用射出成形制法,且须考虑回流导引装置与滑块的配合公差问题,因此该回流导引装置控制收缩变形量的困难度增高。况且此回流导引装置是于单件结构中开设中空的回流管,使滚动模组得通过以完成回流,此构造使滚动模组与回流管的接触面积相当大,容易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影响滚动模组回流的顺畅性。
第二种导引装置设计则为两片式结构如美国专利第6524003号,其为两片半管结构合成管状体,虽然此设计塑料射出成形的收缩变形问题不会像一体成形结构那么明显,但因结构较细长会有收缩变形的问题,并且有两片半管结构彼此搭配及与滑块中空孔配合等的尺寸公差限制,因此其制造上有相对的困难度。再加上该导引装置同样是以包围滚动模组的方式导引滚动模组,使两者间的接触面积相当大,容易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影响滚动模组回流的顺畅性。
第三种设计为半片式结构如美国专利第6203199号,此设计类似第二种设计,只不过该结构仅包覆滚动模组的半边,利用上下壁限制滚动模组,一般而言该设计亦使用塑料成型的方式,所以同样也会有收缩变形的问题及接触面积大容易产生较大摩擦阻力的问题。况且收缩变形量若控制不当会导致尺寸误差,而使滚动模组与该回流的导引装置产生干涉,严重者会让整组直线传动组件卡死无法运作。
综合上述,先前技术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实有急迫改良精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可降低摩擦阻力使滚动模组平顺地回流循环,亦可使滚动模组保持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
本发明首先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回流空间,改善旧有技术中接触面积大的缺点;所以运用圆形轮廓与多边形轮廓或圆形轮廓与圆形轮廓接触面小的概念,发展本发明滚动模组保持装置的接触轮廓。习知技术为凹入结构设计,以弧轮廓包覆滚动模组而导引滚动模组回流;但本发明采凸出结构设计,以圆或多边形外径的外缘轮廓顶住滚动模组而导引滚动模组回流,使接触面积可以缩小而降低摩擦阻力,使滚动模组平顺地回流循环。
本发明采用圆形轮廓与圆形轮廓或多边形轮廓接触的设计概念,在回流孔中置入圆形轮廓或多边形轮廓的棒状结构,使回流空间形成本发明所设计的导引空间,让滚动模组受导引而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
本发明的棒状结构可分为单接触、双接触及多接触等组件结构设计;其中的双接触及多接触结构设计可由复数的单接触组件构成或者一体成型的组件形成。并且本发明的保持装置固定方式可在滑块两端的配件上制作固定配合的凹槽或凸点,而固定在该配件上;亦可在滑块的两端面设计固定配合的凹槽或凸点,而将保持装置固定在滑块上。
另外,由于本发明保持装置的构造简单,可利用一般的射出方式制造,也可利用金属棒直接挠曲成型的方式制造,因此能使制造成本相当程度地得着降低。
为了方便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此实施方式及图式仅供说明及参考用,而非用以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本发明滑块组合的示意图;图2为图1保持装置的细部图;图3(A)~(B)为本发明保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4(A)~(C)为本发明保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5(A)~(D)为本发明保持装置与滚动模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6(A)~(D)为本发明保持装置与滚动模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保持装置固定方式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保持装置另一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滑块11回流孔
12卡合槽20端盖30滚动模组31间隔体32滚动体33连结链34滚动体40保持装置41保持部42卡合部50保持装置51保持部52卡合部60保持装置61保持部62卡合部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滑块组合的示意图;其中有滑块10、装置于滑块10两端的端盖20及包含有间隔体31、滚动体32和连结链33的滚动模组30,在滑块10的回流孔11中设有一具三个保持位置的保持装置40,以导引滚动模组30保持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而在滑块10的端面上设有卡合槽12以固定保持装置40。
本发明的多接触设计的保持装置结构具有两个以上保持部,图2为图1保持装置的细部图;该保持装置40是多接触结构设计的其中之一实施例,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可利用弯曲处作定位;此保持装置40的三个保持部41分别于图1回流孔11中的三个位置导引滚动模组30回流,而保持装置40的卡合部42则与图1的卡合槽12相配合以固定保持装置40。
图3(A)~(B)为本发明保持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该保持装置50是双接触设计的结构皆具两个保持部51;图3(A)为双端卡合的设计,其两端皆设有卡合部52以卡合固定保持装置50;而图3(B)为单端卡合的设计,仅一端设有卡合部52可一端卡合固定,另一端则以插入固定保持装置50。
图4(A)~(C)为本发明保持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该保持装置60是单接触设计的结构只具单个保持部61;其固定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图4(A)为双插入固定结构,其保持部61是简单的圆棒构形(亦可为方棒构形)可插入相配合的组件以固定之;图4(B)为插入卡合固定结构,其保持部61一端设有卡合部62可卡合固定,另一端则为图4(A)的插入固定结构;图4(C)为双卡合固定结构,其保持部61两端皆设有卡合部62以卡合固定保持装置60。
图5(A)~(D)为本发明保持装置与滚动模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其中的滚动体32为圆珠构形,图5(A)是利用回流孔11中保持装置60的保持部61,以两个位置导引滚动体32并限制连结链33,使滚动模组(未标出)在回流孔11中保持预设方位回流;图5(B)利用回流孔11中保持装置40的保持部41,以三个位置导引滚动体32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图5(C)利用回流孔11中保持装置50的保持部51,以四个位置导引滚动体32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图5(D)则为各保持装置互相搭配的设计,利用回流孔11中保持装置40、50及60的保持部41、51及61,以六个位置导引滚动体32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
图6(A)~(D)为本发明保持装置与滚动模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其中的滚动体34为圆柱构形,图6(A)是利用回流孔11中保持装置50的保持部51,以两个位置导引滚动体34并限制连结链33,使滚动模组(未标出)在回流孔11中保持预设方位回流;图6(B)利用回流孔11中保持装置50及60的保持部51及61,以三个位置导引滚动体34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图6(C)利用回流孔11中保持装置40及60的保持部41及61,以四个位置导引滚动体34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图6(D)则利用回流孔11中保持装置40的保持部41,以六个位置导引滚动体34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
图7为本发明保持装置固定方式的示意图;其中滑块10的回流孔11中的保持装置40,通过保持装置40的卡合部42以卡合于滑块10端面的方式,固定于滑块10的回流孔11中。
图8为本发明保持装置另一固定方式的示意图;此固定方式运用于无设计卡合部的保持装置;图中得知保持装置的保持部51及61一端无卡合部,因此其固定方法可以直接插入端盖20预设的配合孔而固定于其上。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能较习用的技术增进上述多项功效,应已充分符合新颖性及进步性的法定发明专利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恳请贵局核准本件发明专利申请案,以励创作。
权利要求
1.一种滚动模组保持装置,设置在直线传动组件的滑块的回流孔中,其特征在于该保持装置具有棒状结构的保持部,而前述的保持部则分布在前述回流孔的内周围,使前述回流孔中的空间形成预设的导引空间,让回流孔中的滚动模组受导引而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棒状结构的保持部截面呈圆形轮廓。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棒状结构的保持部截面呈多边形轮廓。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是多接触设计的结构,具两个以上保持部。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是双接触设计的结构,具两个保持部。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是单接触设计的结构,具单个保持部。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固定于滑块两端的端盖上。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的端部具有定位功能的卡合部固定于滑块上。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模组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为利用金属棒直接挠曲成型的方式制造的保持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滚动模组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设置在直线传动组件的滑块的回流孔中,其特征在于保持装置采凸出结构设计,该结构分布在滑块回流孔的内周围,使回流孔中的空间形成预设的导引空间,让回流孔中的滚动模组受导引而在预设的方位中回流,可使接触面积缩小而降低摩擦阻力,使滚动模组平顺地回流循环。
文档编号F16C43/04GK1673559SQ200410033510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王靖霈, 周兴能 申请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