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开消声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484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开消声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在泵出口上防止介质倒流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止回阀没有缓开功能,需要与闸阀配合使用才能为电机启动时减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闸阀配合,单独使用就能为电机启动减负荷的缓开消声止回阀。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阀座装在阀体上,阀体内有支架,导套装在支架上,阀杆一端装在导套内,另一端上装阀瓣,弹簧一端顶在阀瓣内冠上,另一端顶在支架上,缸体装在支架下部,缸体下端有缸盖,我们在缸体内设活塞组合件和隔板,活塞组合件的活塞杆上端穿越隔板与阀杆连接,活塞杆下端穿越缸盖,活塞装在活塞杆中段,二者为斜面活密封,微量调节阀装在活塞上,活塞杆上镶装有O型密封图。
工作原理启动泵时介质压力推动阀瓣,阀杆下端顶在活塞杆上端,因活塞下腔的介质通过微量调节阀进入活塞上腔,使活塞缓慢移动,达到缓开目的,停泵时阀瓣在弹簧的作用下向阀座方向移动,带动活塞杆和活塞恢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缓开功能,不需要闸阀配合就能为电机启动时减负荷,达到精减设备,降低费用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放大的活塞组合件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阀座2装在阀体1上,阀体内有支架6,导套5装在支架上,阀杆4一端装在导套内,另一端上装阀瓣3,弹簧7一端顶在阀瓣内冠上,另一端顶在支架上,缸体8装在支架下部,缸体下端有缸盖9,在缸体内设活塞组合件11和隔板10,(参照图2)活塞组合件的活塞杆12上端穿越隔板与阀杆连接,活塞杆下端穿越缸盖,活塞13装在活塞杆中段,二者为斜面活密封,微量调节阀14装在活塞上,活塞杆上镶装O型密封圈15。
权利要求1.缓开消声止回阀,阀座(2)装在阀体(1)上,阀体内有支架(6),导套(5)装在支架上,阀杆(4)一端装在导套内,另一端上装阀瓣(3),弹簧(7)一端顶在阀瓣内冠上,另一端顶在支架上,缸体(8)装在支架下部,缸体下端有缸盖(9),其特征是在缸体内设活塞组合件(11)和隔板(10),活塞组合件的活塞杆(12)上端穿越隔板与阀杆连接,活塞杆下端穿越缸盖,活塞(13)装在活塞杆中段,二者为斜面活密封,微量调节阀(14)装在活塞上,活塞杆上镶装O型密封圈(15)。
专利摘要缓开消声止回阀涉及一种装在泵出口上防止介质倒流的止回阀。主要是为解决现有的止回阀需要与闸阀配合使用,才能为电机启动减负的问题而研制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阀座装在阀体上,阀体内有支架,导套装在支架上,阀杆一端装在导套内,另一端上装阀瓣,弹簧一端顶在阀瓣内冠上,另一端顶在支架上,缸体装在支架下部,缸体下端有缸盖,我们在缸体内设活塞组合件和隔板,活塞组合件的活塞杆上端穿越隔板与阀杆连接,活塞杆下端穿越缸盖,活塞装在活塞杆中段,二者为斜面活密封,微量调节阀装在活塞上,活塞杆上镶装有O型密封圈。优点是具有缓开功能,不需要闸阀配合就能为电机启动时减负荷,达到精减设备,降低费用的目的。
文档编号F16K15/00GK2711481SQ20042003187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日
发明者靳兰, 沈玉珏, 刘殿孝 申请人:靳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