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节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65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轴节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用于汽车的三球式等速联轴节等当中的蛇腹状的联轴节保护套。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车辆驱动轴等的等速联轴节之一,已知有三球式联轴节。
三球式等速联轴节,作为例子如图9、图10所示,具有输入侧和输出侧其中之一的转轴1上在轴直角方向上突出设置有带有滚子2的3根枢轴3所构成的三球销4、以及设置于另一转轴5的端部的外罩6。外罩6其内周具有与三球销4相对应的3条轴向的滑动槽6a。等速联轴节构成为,通过使三球销4的滚子2相对于滑动槽6a以可在轴向滑动的方式嵌合,能够使两轴1、5带有角度的同时可传递旋转转矩。
这种等速联轴节中,为了防止尘埃、异物进入联轴节内部,或者为了保持所封入的油脂,通常从外罩6以覆盖三球销4侧转轴1的部分这种方式加装可适当伸缩、弯曲变形的呈蛇腹状的联轴节保护套100。联轴节保护套100形成为轴向一端部形成为嵌装于外罩6的外周、由环状带等紧固构件7所固定的大径侧安装部101,其另一端部形成为由环状带等紧固构件8将固定于三球销4侧转轴1的外周的小径侧安装部102,两者101、102通过蛇腹部103连接成一体。
如图10所示,外罩6与内周的滑动槽6a的配置相对应,在外周上具有在圆周方向上等分配置的3个凹状部6b,因此外罩6的外周形状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呈凹凸形状的非圆形。已知有所谓的2件式联轴节保护套(参照专利文献1),其形成为使分体的衬套105介于外罩6和大径侧安装部101之间以使其能够安装在这种非圆形的外罩6上。该衬套105的外周面呈剖面圆形,并在内周部的圆周方向上分散设有与外罩6的凹部6b相对应、径向向内突出的多个凸部104。
美国专利第5529538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披露的联轴节保护套中可推知,外罩的外周面上设有槽,而衬套的内周面上设有与上述槽嵌合的突起,通过两者的嵌合来进行联轴节保护套相对于外罩的轴向定位。在该文献中,上述突起在衬套轴向上设置于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内。
但若是将突起设置于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内的结构,在将大径侧安装部外嵌于衬套的状态下要将联轴节保护套加装到外罩上时,由于衬套的外周面由大径侧安装部约束,因而难以向外扩张,因此存在难以加装的问题。尤其为了提高蛇腹部的耐久性能而用硬度比衬套高的材料形成保护套主体的场合,由于衬套的外周由刚性高的大径侧安装部约束,因而突起部分难以进一步扩张而有损于安装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作的,其目的在于对于安装于非圆形的外周形状的外罩上的联轴节保护套,使之能够在不有损于相对于外罩的安装性能的情况下进行轴向定位。
本发明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主体,由在圆周方向上有多个凹部的外周形状的外罩侧安装的大径侧安装部、安装于转轴上的小径侧安装部、以及将两者连接成一体的蛇腹部所构成;以及衬套,介于所述外罩和所述大径侧安装部之间,外嵌有所述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周面呈剖面圆形,并且在外嵌固定于所述外罩上的内周部上的圆周方向上分布设置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多个凸部。而且,在所述衬套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外罩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延伸的槽相嵌合的突起,该突起在所述衬套的轴向设置于偏离所述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的位置。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设置于衬套的内周面的突起与设置于外罩的外周面的槽相嵌合,可进行联轴节保护套相对于外罩的轴向定位。而且,该突起设置在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以外,因而加装到外罩上时,突起部分可在不受大径侧安装部约束的情况下扩张,因此容易将外罩插入到衬套内。所以,可在不有损于相对于外罩的安装性能的情况下进行轴向定位。
该定位用突起,可以被设置在相对所述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偏离并靠近蛇腹部侧的位置,也可以被设置在相对外嵌区域偏离并靠近蛇腹部的相反侧的位置。
在该突起被设置在相对上述外嵌区域偏离并靠近蛇腹部的相反侧的位置的场合,与设置在偏向蛇腹部侧的外嵌区域以外位置的场合相比,具有可以缩短保护套主体的大径侧安装部的轴向长度这种优点。具体来说,将突起设置在相对于外嵌区域更靠近蛇腹部侧的场合,需要在蛇腹部侧确保形成突起用的轴向长度,随之使保护套主体的大径侧安装部的轴向长度较长,但在设置于偏向蛇腹部的相反侧的外嵌区域以外位置的场合,不会对大径侧安装部的轴向尺寸造成影响。
在该情况下,最好是在所述衬套的外周部上形成有可在轴向阻挡所述大径侧安装部的端面的扩径部,处于所述扩径部的衬套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上述突起。通过设置这种扩径部,可以提高保护套主体相对于衬套的组装性能。此外,由于该扩径部的内周面设置有上述突起,因而不会仅为了定位而使衬套的轴向尺寸加长。而且,尤其是考虑上述组装性能而使扩径部的轴向尺寸加长的场合,最好能确保足以在扩径部的内周设置上述突起的轴向尺寸。
又,在该情况下,最好是在所述衬套上沿内周面的整周设有内径比所述外罩小的密接内周部,所述衬套构成为可密接外嵌于所述外罩上,并且在所述蛇腹部的相反侧的所述衬套的一端部上,跨内周面的整周设有呈内径比所述外罩大的直孔形状、在将所述衬套外嵌于所述外罩上时对所述外罩进行引导的扩径内周部,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密接内周部和所述扩径内周部之间。通过设有这种密接内周部,可以提高衬套相对于外罩的密接性能。又,通过设有上述扩径内周部,可成为衬套能够密接外嵌于外罩上这种结构,同时能容易地将衬套外嵌于外罩上。而且,由于设置于上述扩径部的内周面的突起配置在密接内周部和扩径内周部之间,而且扩径内周部终端为未到达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因而可以将外罩的前端从扩径内周部经过突起顺利导入到密接内周部。
另一方面,上述突起被设置在相对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偏离并靠近蛇腹部侧的位置的场合,最好是大径侧安装部在外周面具有接受紧固构件用的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固定用凹部,比该固定用凹部更靠蛇腹部侧的内周部有间隙地包围所述衬套的外周面,所述突起在被留有该间隙地包围的轴向范围内设置于所述衬套的内周面上。在该情况下,加装到外罩时,突起部分可利用上述间隙容许向外侧扩张,确保安装性能。
本发明的联轴节保护套中,所述突起不需要设置在衬套的内周面的整周,最好是仅设置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凸部间位置的圆弧状壁部上,由此,相对于外罩的安装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联轴节保护套中,所述衬套由比所述保护套主体软的材料所形成的话,可提高蛇腹部耐久性,同时可提高衬套相对于外罩的密接性能。
本发明的联轴节保护套中,所述凸部也可以包括伸展成径向向内弯曲形状的内侧壁部;构成衬套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圆弧状的外侧壁部;将上述内侧壁部和外侧壁部在两者的圆周方向中央部位连接的径向延伸的中央支承壁;以及在该中央支承壁的两侧连接所述内侧壁部和外侧壁部的左右的侧部支承壁,由此该凸部在圆周方向上并排设置有4个减薄孔。在该情况下,凸部的内侧壁部可由中央支承壁和其两侧的侧部支承壁的3个支承壁所支承,因而例如用紧固构件从大径侧安装部的外侧进行紧固固定时,可以最为有效地降低紧固力的不均匀。具体来说,为上述3个支承壁的话,圆周方向上以等分间隔配置的场合,可以用中央支承壁对径向向内伸展程度最大的内侧壁部的中央部位进行支持,并在其两侧配设侧部支承壁以使得紧固力尽量均匀。又,为3个支承壁的话,形成为模具形状也可以用相对较简单的结构来完成,此外,对减薄孔进行成型用的型芯也能确保某一程度的截面面积,从而可抑制注塑压力下的形变。因此,可在确保成型性能的同时降低紧固力的不均匀,从而使内侧壁部作用于外罩上的压强在圆周方向上尽量均匀,可以提高密封性能。
上述联轴节保护套中,所述侧部支承壁倾斜为越是向外越靠近所述中央支承壁的话,可确保减薄孔成型用型芯的脱模性能。又,可以使对内侧壁部的外侧面进行支持的侧部支承壁相对于内侧壁部以接近于垂直的角度进行结合,从而可以使内侧壁部作用于外罩上的压强在圆周方向上更为均匀。
采用本发明,对于如三球式等速联轴节那样呈非圆形的外周形状的外罩所安装的联轴节保护套而言,可在不有损于相对于外罩的安装性能的情况下进行联轴节保护套相对于外罩的轴向定位。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联轴节保护套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从其一端面外方侧观察该联轴节保护套的衬套的视图。
图3是从其另一端面外方侧观察该衬套的视图。
图4是该衬套的一端部侧的凸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将该联轴节保护套组装到等速联轴节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该联轴节保护套组装到等速联轴节上的中间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该联轴节保护套组装到等速联轴节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将另一实施形态的联轴节保护套组装到等速联轴节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现有联轴节保护套组装到等速联轴节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该等速联轴节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是实施形态联轴节保护套10的剖视图,该联轴节保护套10是加装到上述图9、图10所示的汽车用三球式等速联轴节上的联轴节保护套。
该等速联轴节,如图7所示,包括输入侧转轴1上在轴直角方向上突出设置有带有滚子2的3根枢轴3的三球销4;以及设置于输出侧转轴5的端部的外罩6。外罩6其内周具有与三球销4相对应的3条轴向的滑动槽6a,在外周部上具有与该滑动槽6a的配置相对应、在圆周方向上等分配置的3个凹部6b,由此外罩6的外周形状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呈凹凸形状的非圆形。
联轴节保护套10是包括下列组成的组装体由安装在外罩6侧的大径侧安装部12、安装在转轴1上的小径侧安装部14、及将两者连接成一体的蛇腹部16所构成的保护套主体18;以及介于外罩6和大径侧安装部12之间的衬套20。
保护套主体18,作为例子可用TPEE、TPO等热塑性弹性体树脂通过吹塑成型来形成。而衬套20可用比保护套主体18软的材料另体成型,作为例子可用TPO等热塑性弹性体树脂、氯丁橡胶等橡胶材料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在该情况下,最好是将保护套主体18的硬度设定为JISD硬度的40度~50度,将衬套20的硬度设定为JISA硬度的55度~85度(根据JISK6253标准)。衬套20的硬度按JISA硬度不足55度的话便过软而有可能使密封性能变差,而超过85度的话便过硬而有可能使紧固性能降低。又,保护套主体18的硬度按JISD硬度不足40度的话便刚性小而有可能使蛇腹部16容易受到冲击力变形,而超过50度的话便过硬而有可能使耐久性降低。
保护套主体18的大径侧安装部12,形成为内外周面均呈剖面圆形的短筒形状,其外周面上设有接受环状紧固构件7用的固定用凹部22。小径侧安装部14形成为外嵌固定于三球销4侧转轴1上的短圆筒形状,外周面上设有接受环状紧固构件8用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固定用凹部24。大径侧安装部12和小径侧安装部14两者配置成同轴,即配置为具有共同的轴O。蛇腹部16是形成为从大径侧安装部12至小径侧安装部14依次减小的圆锥状的蛇腹体,其中空部为油脂封入空间25。
衬套20,如图2、图3所示,外嵌有大径侧安装部12的外周面呈剖面圆形,而且外嵌固定于外罩6的内周部在圆周方向上分布设置有与上述凹部6b相嵌合的多个凸部26。凸部26为径向向内突出的凸部,在圆周方向上按120度等分配置。具体来说,凸部26的横向剖面形状形成为平缓的山形,并相对于其圆周方向上的中心线L,设定为从衬套20的轴向观察是对称的形状,并与相邻凸部26之间的圆弧状壁部28平滑相连。
如图2、图3所示,凸部26具有向径向向内弯曲状伸出、与上述凹部6b嵌合的内侧壁部30以及构成衬套20的外周面一部分的圆弧状的外侧壁部32,上述内侧壁部30和外侧壁部32两者之间的空腔部分设有下列组成在圆周方向中央部位连接两壁部30、32的中央支承壁34A、34B;以及在其左右两侧连接两壁部30、32的左右一对的侧部支承壁36A、36A;36B、36B。由此,在凸部26的圆周方向上并排设置有轴向凹陷的4个减薄孔。具体来说,减薄孔包括下列组成在衬套20的一端面20A侧开口、并相对于中心线L对称的2对有底的第1减薄孔38A、40A、40A、38A(参照图2);以及在另一端面20B侧开口、并相对于中心线L对称的2对有底的第2减薄孔38B、40B、40B、38B(参照图3),因此上述支承壁由将上述第1减薄孔相互分隔的第1支承壁(中央支承壁34A和侧部支承壁36A、36A)以及将上述第2减薄孔相互分隔的第2支承壁(中央支承壁34B和侧部支承壁36B、36B)所构成。此外,设有利用将上述第1减薄孔和第2减薄孔两者之间分隔的壁部而支承内侧壁部30、在圆周方向延伸的第3支承壁37(参照图1),也就是说,将衬套20的轴向中心侧的支承壁37夹住,在其两侧设有上述第1减薄孔和第2减薄孔。另外,4个第1减薄孔38A、40A、40A、38A的深度彼此相同。又,4个第2减薄孔38B、40B、40B、38B的深度也彼此相同,并且其深度比上述第1减薄孔38A、40A稍浅。
如图4所示,第1中央支承壁34A是相对于外侧壁部32支持内侧壁部30的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壁部,设置在内侧壁部30向内伸出程度最大的圆周方向中央部位。第1侧部支承壁36A是相对于外侧壁部32支持内侧壁部30的壁部,相对于从上述轴O辐射状设置的中央支承壁34A倾斜设置、而并非平行设置。侧部支承壁36A,在内侧壁部30上向外侧壁部的根基部30A和与中央支承壁的连接部30B的中间位置处对内侧壁部30进行支持,也就是说在该中间位置处与内侧壁部30连接,以便内侧壁部30可在圆周方向上按等分间隔由中央支承壁34A和侧部支承壁36A、36A支持。又,倾斜设置为从该连接部越是向外越靠近中央部位、即越靠近中央支承壁34A,以便该连接部相对于内侧壁部30大致垂直交叉。这里,侧部支承壁36A相对于内侧壁部30的结合角度θ最好为大致垂直,具体来说,该结合角度θ在70°~110°(即90°±20°)范围内较好,在80°~100°范围内则更好。该结合角度θ是侧部支承壁36A的中心线N和与该中心线N交叉的内侧壁部30的内周面的切线P所成的角度。这样,通过设有第1支承壁34A、36A,与中心线L接近的一对内侧的第1减薄孔40A、40A呈衬套20外周面侧为较窄的剖面梯形,而一对外侧的第1减薄孔38A、38A则呈剖面三角形。
第2中央支承壁34B和侧部支承壁36B、36B的结构与上述第1中央支承壁34A和侧部支承壁36A、36A的结构相同,因此,第2减薄孔38B、40B、40B、38B的结构也与第1减薄孔38A、40A、40A、38A相同,位置、形状也相同。
并且,第1支承壁34A、36A的壁厚T2;第2支承壁34B、36B的壁厚T5;凸部26的内侧壁部30的壁厚T1;在圆周方向上位于相邻凸部26之间的圆弧状壁部28的壁厚T4,为了使上述各壁部的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的冷却速度均匀,设定为相同或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对于上述第3支承壁37来说,轴向上的壁厚T3,设定为比上述壁厚T1、T2、T4、T5厚。由此,可以将紧固构件7所产生的紧固力更为可靠地传递至内侧壁部30。
如图1、图5所示,在保护套主体18的大径侧安装部12的内周部上,突出设置有环状凸部42,在衬套20的外周部上,设有与该环状凸部42相嵌合的较浅的环状槽44。
又,衬套20的外周部形成有可在轴向阻挡大径侧安装部12的端面12A的扩径部46。扩径部46将轴向长度X设定为比大径侧安装部12的壁厚Z长,以避免随着衬套20和大径侧安装部12的嵌合,大径侧安装部12推倒扩径部46,由此提高轴向的扩径部46的刚性。这里,扩径部46的长度X设定为比上述圆弧状壁部28的壁厚T4长,可进一步提高刚性。通常,在使衬套20注塑成型的情况下,考虑到型腔内树脂的流动,将这种扩径部的长度设定为与邻接壁部的壁厚相同程度的尺寸,而在本例中,其特征在于比邻接圆弧状壁部28的壁厚T4长,因而使刚性提高。扩径部46的长度X是大径侧安装部12不会推倒扩径部46这种长度,最好是大径侧安装部12的壁厚Z的2~5倍。由此,可抑制制作成本增大、同时提高扩径部46的刚性。另外,所谓大径侧安装部12的壁厚Z,是比上述固定用凹部22更为前端侧的部分的壁厚的最大值。
衬套20的外周部还形成为蛇腹部16侧的一端部48越是前端外径越小的锥状。由此,使大径侧安装部12与衬套20嵌合时,可以用该锥状部48引导大径侧安装部12,从而可提高两者的组装性能。
在衬套20上,跨其内周面的整周设有内径比外罩6小的密接内周部50。具体来说,密接内周部50的内周面的轮廓设定为比外罩6的外周面轮廓小。在衬套20的内周部上如上所述分布配置有与外罩6的凹部6b相嵌合的凸部26,因而半径在圆周方向上变动。因此,密接内周部50的内周面的半径在整个圆周方向上设定为比外罩6的对应部位的半径小,例如,如图6所示,凸部26的半径D2设定为比凹部6b处外罩6的半径D0小。由此,衬套20构成为可密接外嵌于外罩6上。
又,在蛇腹部16的相反侧的衬套20的一端部上,跨内周面的整周设有呈内径比外罩6大的直孔形状、将衬套20外嵌于外罩6上时对外罩6进行引导的扩径内周部52。扩径内周部52设定为其内周面轮廓比外罩6的外周面轮廓大,也就是说,扩径内周部52的内周面半径设定为在整个圆周方向上比外罩6的对应部位的半径大,例如如图6所示凸部26的半径D1设定为比凹部6b的外罩6的半径D0大。扩径内周部52在衬套20的轴向上形成终端以免到达大径侧安装部12的外嵌区域。具体来说,扩径内周部52设置在从衬套20的一端面20A至扩径部46轴向长度X的范围以内,即用比扩径部46短的轴向尺寸形成。另外,扩径内周部52和密接内周部50两者的边界成为锥孔,扩径内周部52和衬套20的一端面20A的边界也成为锥孔。
如图5、图6所示,在外罩6的外周面设有圆周方向延伸的槽54。该槽54仅设置于与外罩6的滑动槽6a相当的圆周上,未设置于与凹部6b相当的圆周上。
如图5、图7所示,在衬套20的内周面设有与上述槽54嵌合的突起56。该突起56形成为与槽54相对应仅在上述凸部26之间的圆弧状壁部28上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如图2、图3所示圆周上存在3处。而且,突起56在衬套20的轴向上处于大径侧安装部12的外嵌区域Q以外的位置、即衬套20和大径侧安装部12嵌合区域以外的位置,本例中相对于外嵌区域Q设置于偏蛇腹部16的相反侧的位置。具体来说,突起56是上述扩径部46处衬套20的内周面,设置于密接内周部50和扩径内周部52两者之间,夹住突起56的一侧为密接内周部50,另一侧为扩径内周部52。
将以上构成的联轴节保护套10安装到等速联轴节上的情况下,如图6、图7所示,将保护套主体18的大径侧安装部12外嵌固定于衬套20上后,将衬套20外嵌于外罩6上,同时将小径侧安装部14外嵌于转轴1上,将紧固构件7、8分别紧固固定在各个固定用凹部22、24上。
将衬套20外嵌于外罩6上时,由于衬套20的扩径内周部52对外罩6进行引导,因而可以很容易将衬套20外嵌于外罩6上。这时,衬套20的圆弧状壁部28在内周面上设有突起56,但该突起56未设置于外周面受硬度高的大径侧安装部12约束的外嵌区域Q,因而在突起56部分上衬套20容易按径向向外扩张,因此容易将外罩6插入到衬套20内。又,这时突起56与扩径内周部52一起位于外嵌区域Q以外位置,因而可以使外罩6的前端从扩径内周部52经过突起56顺利导入到密接内周部50。而且,在未设有突起56的凸部26的圆周方向部分,也将扩径内周部52设置在未到达外嵌区域Q的范围里,因而将扩径内周部52所引导的外罩6按入密接内周部50时,最初不需要施加过大的力,可以顺利导入。具体来说,扩径内周部52延伸至外嵌区域Q的场合,将外罩6按入密接内周部50时,最初需要过大的力,但本例中可消除这种问题。而这样将衬套20加装到外罩6上的话,上述突起56便与外罩6的槽54相嵌合,可在衬套20的轴向上的进行定位。又,可利用密接内周部50确保衬套20和外罩6之间的高密封性能。如上所述,可在不有损于相对于外罩6的安装性能的情况下进行衬套20的轴向上的定位,而且能确保高密封性能。
又,通过使扩径部46的轴向尺寸X加长,用机械手将保护套主体18组装到衬套20上的场合或人工组装的场合,可以防止保护套主体18的大径侧安装部12将扩径部46推倒而越过这种问题。而且由于扩径部46的轴向尺寸X长,因而可以确保足以在其内周设置上述突起56的轴向尺寸。
而且,凸部26的内侧壁部30由圆周方向中央部位的中央支承壁34A、34B和其两侧的侧部支承壁36A、36A;36B、36B这样3个支承壁所支持,因而可以用中央支承壁34A、34B支持径向向内伸出程度最大的内侧壁部30的中央部位,同时将侧部支承壁36A、36A;36B、36B配置在其两侧均以使得紧固力尽量均匀,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紧固力的不均匀。
而且,通过如上所述使侧部支承壁36A、36B倾斜为越是向外越靠近中央支承壁34A、34B,可起到以下作用效果。具体来说,将侧部支承壁36A、36B相对于中央支承壁34A、34B平行配置的场合,侧部支承壁36A、36B外侧的减薄孔38A、38B的截面面积小,它们成型所用的型芯难以脱模,但通过如上所述倾斜,可以使外侧的减薄孔38A、38B的截面面积增大,从而可以确保型芯的脱模性能来提高成型性能。又,可以相对于内侧壁部30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结合对内侧壁部30的外侧面进行支持的侧部支承壁36A、36B,因此,能够使内侧壁部30作用于外罩6上的压强在圆周方向上更为均匀,从而可以提高凸部26处的密封性能。
图8示出的是上述突起56的配设位置的变形例。该例中,将突起56设置于相对于大径侧安装部12的外嵌区域Q偏的蛇腹部16侧的位置。在外嵌区域Q的蛇腹部16侧,在衬套20的外周存在大径侧安装部12,因而大径侧安装部12上比上述固定用凹部22更靠蛇腹部16侧的部分按径向向外伸出,该伸出部60的内周部留有间隙58地包围衬套20的外周面,以避免该部分其外周受到大径侧安装部12的约束。而且,在被留有该间隙58地包围的轴向范围内,突起56设在衬套20的内周面上。又,外罩6的槽54也设置在比上述实施方式更靠向外罩6的前端侧以便与该突起56相嵌合。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图7所示的例子中,基本上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在该情况下,加装到外罩6上时,容许衬套20的突起56部分利用上述间隙58向外侧扩张,因而可以确保安装性能。
本发明的联轴节保护套,能够在不有损于相对于外罩的安装性能的情况下进行轴向定位,因而可以适合用作主要用于汽车三球式等速联轴节等的联轴节保护套。
1-转轴;6-外罩;6b-凹部;7-紧固构件;10-联轴节保护套;12-大径侧安装部;14-小径侧安装部;16-蛇腹部;18-保护套主体;20-衬套;22-固定用凹部;26-凸部;28-圆弧状壁部;30-内侧壁部;32-外侧壁部;34A、34B-中央支承壁;36A、36B-侧部支承壁;38A、40A-第1减薄孔;38B、40B-第2减薄孔;46-扩径部;48-锥状部;50-密接内周部;52-扩径内周部;54-槽;56-突起;58-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主体,由在圆周方向上有多个凹部的外周形状的外罩侧安装的大径侧安装部、安装于转轴上的小径侧安装部、以及将两者连接成一体的蛇腹部所构成;以及衬套,介于所述外罩和所述大径侧安装部之间,外嵌有所述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周面呈剖面圆形,并且外嵌固定于所述外罩上的内周部在圆周方向上分布设置有与所述凹部嵌合的多个凸部,在所述衬套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设置于所述外罩的外周面的向圆周方向延伸的槽相嵌合的突起,该突起在所述衬套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以外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被设置在相对所述外嵌区域偏离并靠近所述蛇腹部的相反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可在轴向阻挡所述大径侧安装部的端面的扩径部形成于所述衬套的外周部,在处于所述扩径部的衬套的内周面上设置有突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在内周面的整周设有内径比所述外罩小的密接内周部,所述衬套构成为可密接外嵌于所述外罩上,并且所述蛇腹部的相反侧的所述衬套的一端部在内周面的整周设有呈内径比所述外罩大的直孔形状、在将所述衬套外嵌于所述外罩上时对所述外罩进行引导的扩径内周部,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密接内周部和所述扩径内周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被设置在相对所述外嵌区域偏离并靠近蛇腹部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径侧安装部在外周面具有接受紧固构件用的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固定用凹部,比该固定用凹部更靠蛇腹部侧的内周部留有间隙地包围所述衬套的外周面,所述突起在被留有该间隙地包围的轴向范围内设置于所述衬套的内周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仅设置在位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凸部之间的圆弧状壁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由比所述保护套主体软的材料所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衬套具有伸出为径向向内弯曲形状的内侧壁部;构成衬套外周面一部分的圆弧状的外侧壁部;将上述内侧壁部和外侧壁部在两者的圆周方向中央部位连接的径向延伸的中央支承壁;以及在该中央支承壁的两侧连接所述内侧壁部和外侧壁部的左右的侧部支承壁,由此该凸部在圆周方向上并排设置有4个减薄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轴节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支承壁倾斜为越是向外越靠近所述中央支承壁。
全文摘要
对于安装于非圆形的外周形状的外罩上的联轴节保护套,在不有损于相对于外罩的安装性能的情况下进行轴向定位。联轴节保护套(10)包括由大径侧安装部(12)、小径侧安装部(14)、以及蛇腹部(16)所构成的保护套主体(18);介于外罩和所述大径侧安装部之间的衬套(20)。衬套的外周面呈剖面圆形,并且外嵌固定于外罩上的内周部在圆周方向上分散设置有多个凸部(16)。在衬套的内周面设置有与设置于外罩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延伸的槽(54)相嵌合的突起(56),该突起在衬套的轴向上处于偏离大径侧安装部的外嵌区域(Q)的位置。
文档编号F16J15/50GK1842662SQ20048000134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4日
发明者大下武范, 今津荣一 申请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