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以及该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使用的弹性分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65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以及该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使用的弹性分隔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以及该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使用的弹性分隔膜,该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具有第1安装部件、筒状的第2安装部件、连接该第2安装部件与所说第1安装部件的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主防振体、安装在所说第2安装部件上的与所说主防振体之间形成液体封装室的膜片、将所说液体封装室分隔为所说主防振体一侧的第1液室和所说膜片一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体、以及使所说第1液室和第2液室二者连通的节流孔,所说分隔体以具有弹性分隔膜、以及对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从其两侧进行限制的一对格栅部件而构成。
背景技术
所说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例如设置在汽车的引擎与车架之间。当行驶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大振幅振动时,液体经由节流孔在两个液室之间流动,以该流体流动效应对振动进行衰减。而产生微小振幅振动时,流体不会在两个液室之间流通,靠弹性分隔膜的往复变形对振动进行衰减。
这种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容易在弹性分隔膜与格栅部件碰撞时产生噪音。为此,以往是如特开平6-221368号公报的图4所示,在格栅部件上设置辐射状突筋。此外,弹性分隔膜是能够位于与格栅部件相分离的位置上的。
但是,上述现有的结构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但存在着不能避免弹性分隔膜与格栅部件的突筋碰撞时的碰撞声的产生、无法充分降低噪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降低噪音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以及该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使用的弹性分隔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为一种具有第1安装部件、筒状的第2安装部件、连接该第2安装部件与所说第1安装部件的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主防振体、安装在所说第2安装部件上的与所说主防振体之间形成液体封装室的膜片、将所说液体封装室分隔为所说主防振体一侧的第1液室和所说膜片一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体、以及使所说第1液室和第2液室连通的节流孔,所说分隔体以具有弹性分隔膜、以及对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从其两侧进行限制的一对格栅部件而构成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两面上分别突出地设置有突筋群,该突筋群以具有混杂在一起的多个第1突筋和多个第2突筋而构成,所说第1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位于与所说格栅部件分开的位置上,所说第2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可使其顶部与所说格栅部件抵接,并且第2突筋宽度被设计得比所说第1突筋窄。
技术方案2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说第1突筋以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的状况布置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所说第2突筋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分散布置。
技术方案3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说格栅孔在所说格栅部件的周向上布置有多列,所说多个第1突筋呈环状形成能够在所说格栅部件的径向上分别与各格栅孔列的两侧的格栅部件部分抵接,所说多个第2突筋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
技术方案4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说第1突筋和第2突筋以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的状况布置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
技术方案5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为一种具有第1安装部件、筒状的第2安装部件、连接该第2安装部件与所说第1安装部件的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主防振体、安装在所说第2安装部件上的与所说主防振体之间形成液体封装室的膜片、将所说液体封装室分隔为所说主防振体一侧的第1液室和所说膜片一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体、以及使所说第1液室和第2液室二者连通的节流孔,所说分隔体以具有弹性分隔膜、容纳该弹性分隔膜的筒部、以及对所说筒部内的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从其两侧进行限制的一对格栅部件而构成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所说一对格栅部件之中的一个格栅部件设在所说筒部的内周面之间、与该筒部连成一体,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两面上分别形成有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的多个突筋。
技术方案6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5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两面上分别分散布置有多个辅助突筋,所说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位于与所说格栅部件分开的位置上,所说辅助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分别与所说格栅部件抵接,并且辅助突筋宽度被设计得比所说突筋窄。
技术方案7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6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说格栅孔在所说格栅部件的周向上布置有多列,所说多个突筋呈环状形成,能够在所说格栅部件的径向上分别与各格栅孔列的两侧的格栅部件部分抵接,所说辅助突筋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
技术方案8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为一种具有第1安装部件、筒状的第2安装部件、连接该第2安装部件与所说第1安装部件的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主防振体、安装在所说第2安装部件上的与所说主防振体之间形成液体封装室的膜片、将所说液体封装室分隔为所说主防振体一侧的第1液室和所说膜片一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体、以及使所说第1液室和第2液室连通的节流孔,所说分隔体以具有弹性分隔膜、以及对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从其两侧进行限制的一对格栅部件而构成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具有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一个面上突出地设置的第1位移限制突起、以及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另一个面上或者与该另一个面相向的所说格栅部件上突出地设置的第2位移限制突起,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布置在相对于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穿过的假想平面与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为非对称的位置上。
技术方案9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8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是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另一个面上突出地设置的。
技术方案10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8或9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有多条,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说呈辐射状布置而彼此相邻的一对第2位移限制突起之间的约中间位置处,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
技术方案11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9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分别有n条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且在周向上等间隔布置,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相对于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在周向上错开约π/n的旋转角布置,并且,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以具有大约相同的突起高度和突起宽度而形成。
在技术方案11中,所谓的各位移限制突起“相对于中心线”呈辐射状设置,是指“从中心线向外”呈辐射状设置,上述n条的“n”是指1以上的整数。此外,上述“π”是指圆周率(约为3.14),“π/n的旋转角”的单位是“rad”。
例如,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弹性分隔膜115(参照图16),是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各自有4条(n=4)在周向上约等间隔(90度间隔)布置,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相对于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在周向上错开45度(=π/n[rad])旋转角布置的例子。
技术方案12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8至11之任一技术方案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和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以其顶部可与所说格栅部件或所说弹性分隔膜抵接的高度构成。
技术方案13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在技术方案8至12之任一技术方案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具有辅助突起,该辅助突起以具有比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低的突起高度、且具有比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窄的突起宽度而构成。
技术方案14的弹性分隔膜是在技术方案1至13之任一技术方案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使用的弹性分隔膜。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筒件的俯视图。
图3是筒件的纵剖主视图。
图4是筒件的侧视图。
图5是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弹性分隔膜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A-A剖面图。
图9是图7的B-B剖面图。
图10是分隔体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的C-O-C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13(a)是筒件的俯视图,图13(b)是筒件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D-D剖视图。
图15(a)是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的俯视图,图15(b)是图15(a)的E-E剖面图。
图16(a)是弹性分隔膜的俯视图,图16(b)是弹性分隔膜的侧视图,图16(c)是弹性分隔膜的仰视图。
图17是图16(a)的F-F剖视图。
图18是对比较例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展示的附图。
图19是对实施例1~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展示的附图。
图20是展示噪音评价试验结果的附图。
图21(a)是比较例1的俯视图,图21(b)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2(a)至图22(c)是将图21(a)的G-G剖面展开成平面进行展示的示意图,反映出弹性分隔膜的变形状况。
图23(a)至图23(c)是将图21(b)的H-H剖面展开成平面进行展示的示意图,反映出弹性分隔膜的变形状况。
编号说明100,200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1,101第1金属安装部件(第1安装部件)2,102第2金属安装部件(第2安装部件)3,103主防振体8液体封装室
9膜片11A第1液室11B第2液室12,112分隔体16,116筒件(筒部)25,125节流孔15,115弹性分隔膜17,117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格栅部件)18,118格栅壁(格栅部件)50突筋群51第1突筋(突筋)52第2突筋(辅助突筋)151a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b第2位移限制突起152a第1辅助突起(辅助突起)152b第2辅助突起(辅助突起)54,154格栅孔54A~54C,154A~154C格栅孔P,T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图1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100。
该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100如图1所示,具有安装到汽车的引擎上的第1金属安装部件1、安装到引擎下方的车架上的筒状的第2金属安装部件2、以及将它们连接起来的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主防振体3。
如图1所示,第1金属安装部件1呈板状形成,在其中央部位设置有向上突出的安装螺栓6。第2金属安装部件2具有通过加硫成形有主防振体3的金属筒形部件4、以及杯形的金属底部部件5,在金属底部部件5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安装螺栓6。
主防振体3呈圆锥台形状形成。并且,如图1所示,其上端面和下端部通过加硫分别粘接在第1金属安装部件1和金属筒形部件4的上部变大的上端口上。在该主防振体3的下表面处形成有上部较小的中空部,覆盖金属筒形部件4的内周面的橡胶膜7连接在主防振体3的下端部。
如图1所示,第2金属安装部件2上安装有由橡胶膜呈局部为球状的形状形成的膜片9,在该膜片9与主防振体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了液体封装室8。液体封装室8中封装有液体。膜片9被金属底部部件5罩住。
如图1所示,液体封装室8被分隔体12(参照图10和图11)分隔为主防振体3一侧的第1液室11A和膜片9一侧的第2液室11B。分隔体12被设置在第2金属安装部件2的内周上的夹持部件14和主防振体3夹持固定。
分隔体12以具有由橡胶膜呈圆盘状构成的弹性分隔膜15、容纳该弹性分隔膜15并以内周面一侧的格栅壁18对其进行阻挡的筒件16、以及将该筒件16的一端(图1的上端)的端口覆盖的呈带格栅的圆盘状形成的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而构成。即,由格栅壁18和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对弹性分隔膜15的位移量从该膜15的两侧进行限制。
在筒件16的外周面与第2金属安装部件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节流孔25。在此,结合图2至图4对节流孔25进行说明。节流孔25是使第1液室11A和第2液室11B彼此连通的节流流通路径(参照图1),如图2至图4所示,围绕筒件16的中心线O绕有两周。
也就是说,以具有上面一周的节流流通路径R1和下面一周的节流流通路径R2而构成。上下节流流通路径R1、R2被节流孔形成壁22分隔开。此外,上面的节流流通路径R1通过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的开口19(参照图5)和缺口55与第1液室11A连通。下面的节流流通路径R2通过夹持部件14的开口58(参照图1)与第2液室11B连通。
回到图1进行说明。夹持部件14如图1所示,以具有外周平板部28、内嵌在橡胶膜7的下端部上的第1筒部29、对筒件16的另一端产生推压作用的中间平板部30、以及、内嵌在筒件16的另一端(图1的下端)端口内的第2筒部31而构成。将金属筒形部件4的下端部折弯后经过挤缝将外周平板部28与膜片9的安装板10和金属底部部件5一起固定住。
下面,结合图5和图6对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进行说明。如图5和图6所示,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在其外周具有圆筒部20,该圆筒部20外嵌在筒件16的一端上(参照图1)。并且,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的上端在筒件16的中心线方向上受到主防振体3的台肩57的阻挡(参照图1)。
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的格栅孔54如图5和图6所示,以具有位于中心部位的格栅孔54C、以及、在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的周向上排列成两列的格栅孔54A、54B而构成。
靠内一列的格栅孔54A的数量为4个,靠外一列的格栅孔54B的数量为8个。如图5所示,各自以均等角度(90度或45度)布置。此外,靠内一列的格栅孔54A与靠外一列的每45度一个的格栅孔54B在周向上的位置是对齐的。
格栅孔列的形状如图5所示,是将沿周向环绕的环孔呈辐射状分断而形成的形状。开口19则如上所述,是使第1液室11A与节流孔25二者连通的开口。
格栅壁18的格栅孔54也同样,以具有位于中心部位的格栅孔54C、以及在格栅壁18的周向上排列成两列的格栅孔54A、54B而构成(参照图2至图4)。其图案(个数、形状、在格栅壁18的中心线O周围的位置等)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上的图案相同。
但是,在将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的圆筒部20外嵌在筒件16上时,格栅壁18的格栅孔54A、54B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的格栅孔54A、54B在周向上的位置是错开的(参照图10)。而两个位于中心部位的格栅孔54C的位置相同。
下面,结合图7至图9对弹性分隔膜15进行说明。如图7至图9所示,在弹性分隔膜15的两面分别突出地设置有突筋群50。其中一个面上的突筋群50的图案与另一个面上的突筋群50的图案相同。
该突筋群50以分别具有多个第1突筋51和多个第2突筋52而构成。
多个第1突筋51如图7所示,相对于弹性分隔膜15的中心线P呈环状形成,其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位于与格栅壁18(或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相分离的位置上(参照图11)。也就是说,在液体压力不起作用的常态下,可在第1突筋51的顶部与格栅壁18(或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之间形成既定尺寸的间隙。
而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6所说的“第1突筋的顶部位于与格栅部件相分离的位置上”,是指第1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能够在上述常态下产生所说间隙。因此,并不是说在液体压力起作用而弹性分隔膜发生位移时也要求“第1突筋的顶部位于与格栅部件相分离的位置上”。
多个第1突筋51是这样构成的,即,在液体压力起作用而弹性分隔膜15发生位移时,能够在格栅壁18(或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的径向上分别与各格栅孔列的两侧的格栅部件部分53(参照图2和图5)抵接。这样,多个第1突筋51将以所说各列(靠内的一列和靠外的一列)为单位将格栅孔54围起来。
此外,技术方案2和技术方案5所说的“第1突筋以能够将格栅孔围起来的状况布置”,是指在如上所述第1突筋51与格栅部件部分53抵接时,该第1突筋51将格栅孔54围起来。因此,并不是说在液体压力不起作用的常态下也要求“格栅孔被第1突筋围起来”。
第2突筋52在弹性分隔膜15的整个面上分散布置。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相对于弹性分隔膜15的中心线P呈辐射状布置。
此外,该第2突筋52,其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与格栅壁18(或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抵接,并且,其突筋宽度被设计得比第1突筋51窄。
即,如图9的放大图所示,在组装状态下,在弹性分隔膜15的一个面上的第2突筋52的顶部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抵接的同时,另一个面上的第2突筋52的顶部与格栅壁18抵接。
另外,如上所述,多个第1突筋51与多个第2突筋52混杂在一起。
以上结合第1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很容易想到,在不超出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型。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突筋51是以能够以多个格栅孔54为单位将它们围起来而构成的,但也可以是以能够以一个格栅孔54为单位将它们围起来而构成。
即,所说突筋群50还可以这样构成,即,具有能够以一个格栅孔54为单位将它们围起来的多个第1突筋51、以及在弹性分隔膜15的表面上分散布置的多个第2突筋52。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像在下面的[4]中所说的那样,使第2突筋52的图案是辐射状之外的图案。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将既定数量的格栅孔54围起来的只是弹性分隔膜15的第1突筋51,但也可以设计成例如能够以由第1突筋51和第2突筋52形成的四边形框架状的突筋将所说既定数量(一个或多个)的格栅孔54围起来的结构而替代之。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成四边形框架的横向的两条边为第1突筋51,纵向的两条边为第2突筋52。
即便所说第1突筋51和第2突筋52不将格栅孔54围起来,本发明也能够得到应用。
所说格栅孔54的图案、第1突筋51和第2突筋52的图案并不限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图案,毋庸置疑,也可以将其它图案应用于本发明中。
下面,结合图12至图23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突筋群50在弹性分隔膜15的两个面上是对称布置的,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相对于从弹性分隔膜115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穿过的假想平面F是非对称布置的。对于与前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编号而将其说明省略。
图12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200的纵向剖视图。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200具有安装到汽车的引擎上的第1金属安装部件101、安装到引擎下方的车架上的筒状的第2金属安装部件102、以及连接该第1和第2金属安装部件101、102的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主防振体103。
第1金属安装部件101呈圆柱形形成,并如图12所示,其上端面上设置有下凹的阴螺纹101a。第2金属安装部件10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具有通过加硫成形有主防振体103的金属筒形部件104、以及杯形的金属底部部件105。金属底部部件5的底部是倾斜的。
主防振体103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也呈圆锥台形状形成,并通过加硫粘接在第1金属安装部件101与金属筒形部件104之间。此外,覆盖金属筒形部件104的内周面的橡胶膜107连接在主防振体103的下端部。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2金属安装部件102上安装有膜片9,在该膜片9与主防振体10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了液体封装室8。并且,液体封装室8被分隔体112分隔为主防振体103一侧的第1液室11A和膜片9一侧的第2液室11B。
膜片9的安装板10通过挤缝被固定在第2金属安装部件102上,分隔体112被夹持固定在膜片9与主防振体103的台肩57之间。
分隔体112以具有由橡胶膜呈圆盘状构成的弹性分隔膜115、容纳该弹性分隔膜115并以内周面一侧的格栅壁118对其进行阻挡的筒件116、以及内嵌在该筒件116的下部(图1的下方)端口内的呈带格栅的圆盘状形成的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而构成。
如上所述,格栅壁118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二者是隔着既定间隔相向布置的,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对弹性分隔膜15的位移量从上下两侧进行限制。
在筒件116的外周面与将第2金属安装部件2的内周面覆盖的橡胶膜107之间,形成有围绕筒件116的中心线O环绕一周而形成的、使第1液室11A与第2液室11B二者连通的节流孔125。
在第2实施方式中,弹性分隔膜115的外周部以无间隙状态被夹持在格栅壁118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之间,使得第1液室11A与第2液室11B之间的、经由后述的格栅孔154的连通被完全阻断。因此,液体封装室8内的液体只能经由节流孔125在第1液室11A与第2液室11B之间流通。
下面,结合图13和图14对构成分隔体112的筒件116进行说明。
如图13和图14所示,筒件116呈具有中心线Q的圆筒状形成。在筒件116的轴向的上下端上,设置有约为凸缘形状的突出的节流孔形成壁122,在这些节流孔形成壁122的相向面之间形成了节流流通路径R1。
在上下节流孔形成壁122上分别形成有缺口155、158,节流流通路径R1除了通过缺口155与第1液室11A连通之外,还通过缺口158与第2液室11B连通。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筒件116的内周上形成有格栅壁118,该格栅壁118上开设有格栅孔154。格栅孔154具有在格栅壁118的周向上排列成3列的格栅孔154A~154C。
如图13所示,各格栅孔154A~154C的数量是,靠内一列(格栅孔154A)为6个,中间一列(格栅孔154B)为8个,靠外一列(格栅孔154C)为4个,分别在周向上等间隔(从靠内的一列起依次为60、45度和90度)布置。
各格栅孔列的形状如图13所示,靠内的一列是圆弧形的格栅孔154A沿周向排列而成的形状,中间和靠外的两列是将沿周向环绕的环孔呈辐射状分断而形成的形状。格栅孔154B以其宽度与格栅孔154A的直径大约相等且比格栅孔154C的宽度宽而构成。
下面,结合图15对构成分隔体112的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进行说明。
如图15(a)和(b)所示,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呈具有中心线S的圆盘状形成。分隔体112是将该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内嵌到筒件116的内周上而组装成的(参照图12)。此时,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的定位是通过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的上端部卡合在筒件116的内周上所形成的台肩(参照图14)上而实现的。
如图15所示,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以具有在周向上排列成3列的格栅孔154A~154C而构成。这些格栅孔154A~154C的图案(个数、形状、在中心线S周围的位置等)与格栅壁118上的图案相同,故将其说明省略。
在分隔体112组装后的状态下(参照图12),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相对于格栅壁118在周向上的位置关系并无特殊限制。即,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一侧的各格栅孔154A~154C在周向上的位置,相对于格栅壁118一侧的各格栅孔154A~154C既可以在周向上错开,也可以在周向上对齐。
下面,结合图16和图17对弹性分隔膜115进行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弹性分隔膜115具有突出地设置在其一个面上的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和第1辅助突起152a;突出地设置在另一个面上的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和第2辅助突起152b。
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突起高度和突起宽度而构成的突筋状突起,并如图16所示,分别从弹性分隔膜115的中心线T向外呈辐射状各延伸出4条。
这些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如图16所示,在周向上等间隔(90度间隔)布置,一个面上的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相对于另一个面上的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在周向上错开既定旋转角布置。因此,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相对于假想平面F是布置在与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非对称的位置上的。
所说的假想平面F如图17所示,是指从弹性分隔膜115(呈突出状设置有各位移限制突起和辅助突起151a、151b、152a、152b的膜)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穿过且垂直于弹性分隔膜115的中心线T的假想的平面。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以相同的突起高度构成,因此,在包含有中心线T的断面(图17)上,假想平面F是与将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的顶部连接起来的平面、以及将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的顶部连接起来的平面这两个面平行的。
在这里,一个面上的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相对于另一个面上的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在周向上错开的旋转角是45度。因此,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或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在图16(a)或(c)所示的弹性分隔膜115的俯视图上,是布置在一对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或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
此外,如图17所示,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以其突起高度与弹性分隔膜115的外周部的高度大约相等而构成。因此,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在分隔体112组装后的状态下(参照图12),它们的顶部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或格栅壁118抵接。
而第1和第2辅助突起152a、152b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突起高度和突起宽度而构成的突筋状突起,并如图16所示,由相对于弹性分隔膜115的中心线T位于辐射状部位和环状部位的突筋组合而成。
此外,如图16所示,第1和第2辅助突起152a、152b的突起宽度设计得比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窄,并且如图17所示,其突起高度设计得比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低。
下面,结合图18至图20对噪音评价试验结果进行说明。
噪音评价试验,是对输入起动时的振动等振幅较大的振动时所产生的噪音进行测定的试验,使用第2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200并采用形状不同的各种弹性分隔膜115进行噪音的测定。
具体地说,针对图18所示的3种弹性分隔膜(以下称作“比较例1~3”)和图19所示的3种弹性分隔膜(以下称作“实施例1~3”)共计6种弹性分隔膜进行噪音的测定。
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8和图19中,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上画上了阴影线,并且将第1和第2辅助突起省略。
在这里,比较例1~3与实施例1~3的差异仅在于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的形状不同,除此之外的形状和特性(弹性分隔膜的厚度尺寸和橡胶硬度等)则完全相同。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比较例1~3中,一个面上的位移限制突起相对于从弹性分隔膜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穿过的假想平面F是与另一个面上的位移限制突起对称布置的;而在实施例1~3中为非对称布置。此外,实施例2与第2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弹性分隔膜115相对应。
图20是对比较例1~3和实施例1~3的噪音评价试验的结果进行展示的附图,纵轴是将从引擎侧(第1金属安装部件101侧)输入既定的振动(频率15Hz,振幅±1mm)时从车架侧(第2金属安装部件102侧)输出的加速度值作为噪音指标表示的。而横轴表示怠速时(频率30Hz,振幅±0.05mm)的动弹簧值。
此时,对于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200来说,要兼顾输入怠速等小振幅时(一般来说频率为20Hz~40Hz、振幅为±0.05mm~±0.1mm)的低动弹簧、以及输入起动时的振动等大振幅时(一般来说频率为10Hz~20Hz、振幅为±1mm~±2mm)的低噪音这两种特性。因此,作为噪音评价试验,在图20中,以趋向于噪音指标良好且怠速时的动弹簧值也较低的左下方区域为好。
对图20中的检测值进行对比时可知,作为实施例1~3,与比较例1~3同样,随着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对弹性分隔膜进行约束的面积的增大(参照图18和图19),弹性分隔膜的刚性增加,因而噪音指标趋于良好,但由于弹性分隔膜变得不容易移动,故显现出怠速时的动弹簧值变差的趋势。
但是,从图20可以确认,实施例1~3与比较例1~3相比,在怠速时的动弹簧值相同的情况下,噪音指标可得到更大提高,而在噪音指标值相同的情况下,怠速时的动弹簧值得以进一步降低。其原因如后所述,是由于一个面上的位移限制突起相对于另一个面上的位移限制突起非对称布置的结果。
例如,作为实施例2,与比较例1相比,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是彼此在周向上错开布置(即,相对于从弹性分隔膜115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穿过的假想平面F布置在非对称的位置上)的,而通过二者的对比可以确认,实施例2在保持与比较例1同等的怠速时的动弹簧值的同时噪音指标可降低约60%。
其次,结合图21至图23,就输入大振幅时上述比较例1和实施例2的弹性分隔膜发生位移的状况对二者进行对比。在图21至图23中,省略了辅助突起152a、152b。
比较例1的弹性分隔膜如图22(a)所示,一个面和另一个面上的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是对称布置的。当随着大振幅的输入,液体压力的变化通过格栅孔154(未图示)传递到弹性分隔膜上时,弹性分隔膜将如图22(b)或图22(c)所示,向液体压力方向(箭头X或箭头Y的方向)、即从液体压力较大一侧向较小一侧发生位移。
在这种情况下,比较例1的弹性分隔膜,其非位移受限部位(向液体压力方向的位移不受到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的约束的部位)发生位移,尤其是刚性最小的约中间位置的位移量最大。其结果,将如图22(b)或图22(c)所示,非位移受限部位的约中间位置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7或格栅壁18发生碰撞而产生噪音。
相对于此,实施例2的弹性分隔膜如图23(a)所示,其一个面上的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相对于另一个面上的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是布置在非对称位置上的。更具体地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或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是突出地设置在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或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之间的中间位置、即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最大而最容易与格栅部件接触的部位的相反面上的。
因此,对于实施例2的弹性分隔膜来说,即使随着大振幅的输入该弹性分隔膜向液体压力方向(箭头X或箭头Y方向)发生位移,也能够如图23(b)或图23(c)所示,非位移受限部位的中间部位、即对于噪音的产生具有最大影响的部位的刚性,因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的存在而得到重点补强,因此,在抑制弹性分隔膜整体刚性增加的同时,还能够使非位移受限部位的中间部位不易发生位移,从而有效降低大振幅输入时的噪音。
其结果,根据实施例2的弹性分隔膜,仅对对降低噪音来说是必要的部位的刚性进行重点补强以维持输入小振幅时的低动弹簧特性,还使得弹性分隔膜难以与格栅部件接触以有效降低输入大振幅时的噪音,因此,能够使相反的两种要求得到高度兼顾。
以上结合第2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很容易想到,在不超出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型。
例如,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比如就4条第1位移限制突起151a从中心线T向外呈直线状辐射而形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4条,当然也可以将其条数设计为3条以下或5条以上。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b的条数也同样。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就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相对于弹性分隔膜115的中心线T呈辐射状布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种图案,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图案。
作为其它图案,例如可列举出相对于中心线T呈环状布置的图案以及呈辐射状与环状综合布置的图案等例子。此外,所说辐射状并不限于直线,例如也可以是漩涡状曲线等。所说环状并不限于正圆,还可以包括椭圆和多边形等形状。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就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均突出地设置在弹性分隔膜115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两种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并非一定要设置在弹性分隔膜115上,只要至少一方的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设置在弹性分隔膜115的一个面上,并且两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彼此非对称布置,另一方的位移限制突起151b、151a当然也可以突出地设置在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或格栅壁118上。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就在弹性分隔膜115上设置第1和第2辅助突起152a、152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非一定要设置它们,当然也可以将这些第1和第2辅助突起152a、152b的一方或双方省略。
在省略了第1和第2辅助突起152a、152b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弹性分隔膜115的非位移受限部位(未设置有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的部位)的表面实施起皱加工。当然也可以在第1和第2辅助突起152a、152b的表面实施起皱加工。这样一来,可使弹性分隔膜115轻缓地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或格栅壁118碰撞以求降低噪音。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将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151a、151b的突起高度设计成其顶部在分隔体112组装后的状态下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及格栅壁118抵接,但并非一定要这样做,也可以将突起高度设计成在其顶部与分隔膜位移限制部件117或格栅壁118之间形成间隙。这种间隙在分隔体112组装后的状态下,最好是在大约0.3mm以下。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就在第1液室11A与第2液室11B二者通过一个节流孔125连通的所谓单节流孔型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200中使用弹性分隔膜11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非一定要这样做,当然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所谓双节流孔型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
所说的双节流孔型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是指以具有主液室、第1和第2两个副液室、以及使该第1和第2副液室分别与主液室连通的第1和第2两个节流孔而构成的装置。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根据技术方案1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可处于多个第1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相分离,在弹性分隔膜的任一个面上也有多个第2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的状态。这样,当随着振动弹性分隔膜朝向格栅部件移动时,第2突筋可形成阻力,使得第1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表面轻缓碰撞,因此,具有可充分降低噪音的效果。
此外,由于第1突筋和第2突筋混杂在一起,第2突筋比第1突筋的宽度窄因而刚性小,因此,具有可避免弹性分隔膜变得难以往复移动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由于第2突筋是在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分散布置的,因此,还具有可避免多个第2突筋的阻力集中于弹性分隔膜的局部部位上的效果。此外,由于第1突筋在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是以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的状况布置的,因此,处于大振幅振动状况时,在第1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时,第1突筋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它们围起来,避免流体在所说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与除它们之外的其它格栅孔之间流动,因此,具有可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2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当处于大振幅振动状况时,在第1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时,多个第1突筋能够以各格栅孔列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防止液体在任意格栅孔列的格栅孔与与之相邻的其它格栅孔列的格栅孔之间流动,因此,还具有可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的效果。
此外,由于第2突筋是相对于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的,因此,具有可避免多个第2突筋的阻力集中于弹性分隔膜的局部部位上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由于第1和第2突筋是以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它们围起来的状况布置在弹性分隔膜上的,因此,处于大振幅振动状况时,当第1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时,第1突筋和第2突筋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它们围起来,避免流体在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与除它们之外的其它格栅孔之间流动,因此,具有可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5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在随着振动弹性分隔膜与格栅部件碰撞的情况下,突筋可起到缓冲器的作用,使弹性分隔膜轻缓地与格栅部件碰撞,因此,具有可降低噪音的效果。
而且,处于大振幅振动状况时,在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时,突筋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它们围起来,避免液体在所说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与除它们之外的其它格栅孔之间流动,因此,能够防止防振性能降低。
此外,一对格栅部件之中的一个格栅部件是在筒部的内周面之间与该筒部成一体地设置的,因此,与比如说所有格栅部件相对于筒部均作为单独部件构成时相比,能够准确设定格栅部件相对于筒部的姿态(例如相对于筒部的中心线的垂直度)。此外,在将其它格栅部件安装到筒部中时,能够准确设定两个格栅部件之间的间隔,准确设定弹性分隔膜与两个格栅部件之间的间隔。因此,具有能够以此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6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能够处于多个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相分离,在弹性分隔膜的任一个面上也有多个辅助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的状态。这样,当随着振动弹性分隔膜朝向格栅部件移动时,辅助突筋可形成阻力,使得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表面轻缓碰撞,因此,具有可充分降低噪音的效果。
此外,由于辅助突筋是在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分散布置的,因而能够避免多个辅助突筋的阻力集中于弹性分隔膜的局部部位上,除此之外,由于辅助突筋比突筋窄因而刚性小,因而具有可避免弹性分隔膜变得难以往复移动的效果。
并且,处于大振幅振动状况时,在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时,突筋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它们围起来,因而可避免流体在所说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与除它们之外的其它格栅孔之间流动,具有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7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6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当处于大振幅振动状况时,在突筋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时,多个突筋能够以各格栅孔列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防止液体在任意格栅孔列的格栅孔与与之相邻的其它格栅孔列的格栅孔之间流动,因此,还具有可进一步提高防振性能的效果。
此外,由于辅助突筋是相对于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的,因此,具有可避免多个辅助突筋的阻力集中于弹性分隔膜的局部部位上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8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具有在弹性分隔膜的一个面上突出地设置的第1位移限制突起、以及在弹性分隔膜的另一个面上或在与该另一个面相向的格栅部件上突出地设置的第2位移限制突起。因此,当随着大振幅的振动弹性分隔膜朝向格栅部件位移时,能够以布置在该位移方向上的第1或第2位移限制突起对弹性分隔膜的位移进行限制,因此,具有可抑制弹性分隔膜与格栅部件二者的碰撞从而降低噪音的效果。
此外,在弹性分隔膜的至少单侧的面(一个面)上,第1位移限制突起突出地设置在与第2位移限制突起非对称的位置上。因此,当随着大振幅的振动弹性分隔膜朝向第2位移限制突起一侧的格栅部件位移时,突出地设置在该位移方向之相反一侧的第1位移限制突起可对弹性分隔膜的刚性进行局部性补强,使该弹性分隔膜难以发生位移,因此,具有能够相应地抑制弹性分隔膜和格栅部件二者的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如上所述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布置在彼此非对称的位置上,从而能够减小一方位移限制突起对另一方位移限制突起一侧的非位移受限部位的刚性的影响,因此,具有在降低弹性分隔膜整体刚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弹性分隔膜和格栅部件二者接触的效果。即,具有维持小振幅输入时的低动弹簧特性的同时降低大振幅输入时的噪音的效果。
在这里,在对于噪音的产生,其影响程度因与弹性分隔膜进行接触的是第1液室一侧的格栅部件还是第2液室一侧的格栅部件而有很大不同,只要如上所述使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以布置在彼此非对称的位置上而构成,便能够对弹性分隔膜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的刚性之比进行适当调整,因此,能够在提高其中一个面的刚性以使弹性分隔膜难以与对噪音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的格栅部件接触的同时,降低另一个面的刚性以抑制弹性分隔膜的整体刚性的提高。其结果,具有能够兼顾降低大振幅输入时的噪音和维持小振幅输入时的低动弹簧特性这两种相反的要求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9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8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由于第2位移限制突起是在弹性分隔膜的另一个面上突出地设置的,因此,还具有这样的效果,即,不需要对格栅部件进行烦琐的加工,可降低随着第2位移限制突起的形成而发生的制造成本,相应地降低整个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制造成本。
根据技术方案10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8和9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由于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的至少一部分是相对于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的,因此,具有在抑制弹性分隔膜整体刚性增大而维持小振幅输入时的低动弹簧特性的同时,可使弹性分隔膜难以与格栅部件接触而降低大振幅输入时的噪音的效果。
此外,第1位移限制突起的至少一部分是在第2位移限制突起之间的中间位置、即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最大而最容易与格栅部件发生接触的部位突出地设置的。因此,通过第1位移限制突起能够只对对噪音的产生具有最大影响的部位的刚性进行重点补强,因而具有抑制弹性分隔膜整体刚性提高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大振幅输入时的噪音的效果。其结果,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可使得既要维持输入小振幅时的低动弹簧特性、又要使弹性分隔膜难以与格栅部件接触而降低输入大振幅时的噪音这两种相反的要求得到高度兼顾。
根据技术方案11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9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由于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分别有n条呈辐射状且在周向上等间隔布置,第1位移限制突起相对于第2位移限制突起在周向上错开约π/n的旋转角布置,即,各第1位移限制突起是布置在第2位移限制突起之间的中间位置上的,因而能够如上所述,在抑制弹性分隔膜整体刚性提高的同时仅对对噪音的产生具有很大影响的部位的刚性进行重点补强,因此,还具有能够使既要维持输入小振幅时的低动弹簧特性、又要降低输入大振幅时的噪音这两种相反的要求得到高度兼顾。
此外,由于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以具有彼此约相同的突起高度和突起宽度而构成,因而可使得弹性分隔膜的两面的刚性彼此大致相同。因此,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在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组装工序中,将弹性分隔膜组装到分隔体的格栅部件之间时,不需要对该弹性分隔膜的正反面进行识别,因而可简化组装作业,相应地降低作业成本。
此外,还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即使作业人员将弹性分隔膜正反面的组装方向搞错,由于该弹性分隔膜正反面的刚性相同,因而能够将对噪音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根据技术方案12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8至11之任一技术方案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由于第1位移限制突起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是以其高度可使得顶部与格栅部件或弹性分隔膜抵接而构成,即,处在各位移限制突起与弹性分隔膜或格栅部件之间不存在间隙的状况,因此,还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在随着振动弹性分隔膜朝向格栅部件发生位移时,可使各位移限制突起与弹性分隔膜或格栅部件接触,从而避免噪音的产生。
根据技术方案13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除了具有技术方案8至12之任一技术方案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的效果之外,由于弹性分隔膜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上分别具有突出地设置的辅助突起,因此,还具有这样的效果,即,即使在弹性分隔膜要与格栅部件接触时,通过辅助突起的顶部与格栅部件接触,不仅能够减小与格栅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还能够借助于辅助突起的缓冲作用使弹性分隔膜与格栅部件轻缓接触,因而可相应地降低噪音的效果。
并且,由于辅助突起至少与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相比以突起高度低且突起宽度窄而构成,因此,具有可抑制弹性分隔膜整体刚性增大从而维持小振幅输入时的低动弹簧特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4的弹性分隔膜,具有与技术方案1至13之任一技术方案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所使用的弹性分隔膜相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具有第1安装部件、筒状的第2安装部件、连接该第2安装部件与所说第1安装部件的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主防振体、安装在所说第2安装部件上的与所说主防振体之间形成液体封装室的膜片、将所说液体封装室分隔为所说主防振体一侧的第1液室和所说膜片一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体、以及使所说第1液室和第2液室连通的节流孔,所说分隔体以具有弹性分隔膜、以及对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从其两侧进行限制的一对格栅部件而构成,其特征是,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两面上分别突出地设置有突筋群,该突筋群以具有混杂在一起的多个第1突筋和多个第2突筋而构成,所说第1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位于与所说格栅部件分开的位置上,所说第2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与所说格栅部件抵接,并且第2突筋宽度被设计得比所说第1突筋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第1突筋以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的状况布置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所说第2突筋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分散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说格栅孔在所说格栅部件的周向上布置有多列,所说多个第1突筋呈环状形成,能够在所说格栅部件的径向上分别与各格栅孔列的两侧的格栅部件部分抵接,所说多个第2突筋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第1突筋和第2突筋以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的状况布置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表面上。
5.一种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具有第1安装部件、筒状的第2安装部件、连接该第2安装部件与所说第1安装部件的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主防振体、安装在所说第2安装部件上的与所说主防振体之间形成液体封装室的膜片、将所说液体封装室分隔为所说主防振体一侧的第1液室和所说膜片一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体、以及使所说第1液室和第2液室连通的节流孔,所说分隔体以具有弹性分隔膜、容纳该弹性分隔膜的筒部、以及对所说筒部内的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从其两侧进行限制的一对格栅部件而构成,其特征是,所说一对格栅部件之中的一个格栅部件设在所说筒部的内周面之间、与该筒部连成一体,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两面上分别形成有能够以既定数量的格栅孔为单位将这些格栅孔围起来的多个突筋。
6.如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两面上分别分散布置有多个辅助突筋,所说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位于与所说格栅部件分开的位置上,所说辅助突筋的高度尺寸被设计成其顶部与所说格栅部件抵接,并且辅助突筋宽度被设计得比所说突筋窄。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说格栅孔在所说格栅部件的周向上布置有多列,所说多个突筋呈环状形成,能够在所说格栅部件的径向上分别与各格栅孔列的两侧的格栅部件部分抵接,所说辅助突筋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
8.一种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具有第1安装部件、筒状的第2安装部件、连接该第2安装部件与所说第1安装部件的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构成的主防振体、安装在所说第2安装部件上的与所说主防振体之间形成液体封装室的膜片、将所说液体封装室分隔为所说主防振体一侧的第1液室和所说膜片一侧的第2液室的分隔体、以及使所说第1液室和第2液室连通的节流孔,所说分隔体以具有弹性分隔膜、以及对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位移量从其两侧进行限制的一对格栅部件而构成,其特征是,具有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一个面上突出地设置的第1位移限制突起、以及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另一个面上或者从与该另一个面相向的所说格栅部件上突出地设置的第2位移限制突起,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布置在相对于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穿过的假想平面与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为非对称的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是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另一个面上突出地设置的。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有多条,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说呈辐射状布置而彼此相邻的一对第2位移限制突起之间的约中间位置处,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布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分别有n条相对于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中心线呈辐射状且在周向上等间隔布置,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相对于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在周向上错开约π/n的旋转角布置,并且,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具有大约相同的突起高度和突起宽度。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和所说第2位移限制突起以其顶部可与所说格栅部件或所说弹性分隔膜抵接的高度构成。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说弹性分隔膜的一个面和另一个面上分别具有突出地设置的辅助突起,该辅助突起以至少比所说第1位移限制突起的突起高度低且突起宽度窄地构成。
14.一种弹性分隔膜,其特征是,是在权利要求1至13之任一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中使用的弹性分隔膜。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充分降低噪音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第1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具有以其顶部位于与格栅部件相分离的位置上而构成的第1突筋、以及以其顶部与格栅部件抵接且突筋宽度比第1突筋窄而构成的第2突筋。当随着振动弹性分隔膜与格栅部件发生碰撞时,第2突筋形成阻力,使得弹性分隔膜与格栅部件轻缓碰撞,因而能够降低噪音。而第2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封装式防振装置具有相对于从弹性分隔膜的厚度方向的中央穿过的假想平面非对称地布置的第1和第2位移限制突起。当弹性分隔膜发生位移时,位于该位移方向之相反一侧的位移限制突起可对弹性分隔膜的刚性进行局部补强,因而可使该弹性分隔膜难以发生位移,从而有效降低噪音。
文档编号F16F13/04GK1705833SQ20048000124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4日
发明者畠山晋吾, 伊藤政昭, 山本健太郎, 田中康弘 申请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