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传递一个可变功率的传动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782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传递一个可变功率的传动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传动杆,其可传递一个带有可变入口转速和更多出口转速的可变功率。本发明特别涉及到带有可变功率输入的装置,这一装置可以接收使用来自自然的能量如风,水和其他资源。
超过1MW功率的风能使用是现在最感兴趣的。此外,装置的工作应如此安置,利用最小的动力负担产生最大的功率。为了整个系统在装置高速运转过程或工作过程以及在静止状态中效率达到最优化,需要为机器设定一个转速控制,这一控制可以通过其他的控制类型(如转子片调整)而得到支持。
接下来要描述现有的风力装置实例在随时间变化的功率传递,特别是针对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入口转速和相应随时间变化的扭矩中存在的难点,当功率传递时,作为辅助条件要求有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出口转速。
风力装置的工作存在上述的难点,因为通过风力装置产生的电能存储于一个电网中,而这个电网拥有一个固定的网络频率。由于涉及到网络频率初级大小的稳定和网络自身控制,要求风力装置的发电机直接耦合,这个发电机由传动杆提供一个恒定的转速。这样的风力装置也称为转速固定的风力装置。
在转速恒定的风力装置中,通常采用不同步发电机,这样的发电机由于电差率的原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安装在电网上。
根据系统要求,一个恒定的出口转速在传送杆上的对比,是基于变化的风力情况以及随时间改变的风力装置的输入功率。其中一个难点在于由于系统的固有特性,空气流体的动能向机械能转化并增大了转子转动的动能。在一个转速恒定的风力装置中,规定了一个确定的转子频率或者少数几个转子频率,只有当发电机有一个换向开关或者使用不同的发电机时,多于一个转子频率是才可供使用。所期望的转子运动速度通过转子叶片角度的变化而实现。
转速恒定的风力装置的缺点在于,当在典型风力情况下经常出现的部分负荷状态中,只能低效率工作。
风力装置在部分负荷转速可变情况下工作时,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传送杆产生可变的或者恒定的出口转速。在两种情况下,出口功率由于随时间变化的扭矩也同时随时间发生改变。
在第一种情况下,风力装置使用一个带有同向中间电路的频率变流器。这一附加装置传递在这里所描述的任务,但特别附带一个更大的难处,一个强大的网络反作用与一个被提高了的谐波负荷以及高的无效功率相连接。
第二种考虑在于,风力装置中一个可变的转子转速与一个恒定的发电机转速相连接。这里所要描述的主题是一个传动杆通过一个可变的入口转速和恒定的出口转速传送一个可变的功率。一个已知的,特别针对风力装置的解决方案是,在传动杆中放置一个叠加联动装置,这个装置可以用来分流以及叠加机械功率。在转速可变的风力装置中,只有这两种可能的情况发生,用来使得发电机频率保持恒定。
在第一个系统中,入口功率通过叠加联动装置分配到一个大型发电机和一个小型伺服电机上,其中大约有30%的功率被传送到伺服电机。当伺服电机通过一个频率变流器与网络连接时,发电机就可以频率稳定地与一个电网相连。为了保证发电机转速的稳定,伺服电机既可作为电动机也可作为发电机工作。这样的系统对于电网也并不是没有反作用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系统很难调控以及将传动杆以及转子的支撑支架作为主要的能量储存器。其他方面基于频率变流器的安置也使得投资成本相应提高。
在第二种系统中,采用流体静力学工作原理,电子伺服电机代替了液压电动机和液压泵。在这里同样存在难以控制的难点,特别是针对一个响应特性以及相应的中止时间和强烈非线性状态的控制。除此之外,液压系统原件由于设计耗费和重量原因也是非常不利的。
在下列的表格中,将概述已知的两种不同的风力装置有功功率的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通过一个传送杆传递一个可变功率这样的难题,这个传送杆可以提供一个带有恒定转速的功率传感器,以至于传送过程在高效率情况下可以进行并减少传送杆的碰撞。更主要的是在传送杆内建立一个短时间能量储存器,用来改善系统控制特性。铸件数量和投资成本也可以保持较低水平。
这一任务的解决方案已经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给出。
设计原理要求达到一个很好的效率。风力装置中要求设计的传动杆在没有规律的风特性以及与之相连的不同的转子转速情况下,使发电机转速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均匀水平。
以前我们已知风力装置有不同的调整和控制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或多或少对于效率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转子片角度的安置,-发电机可变转速,-转差率控制,-发电机转速节流,-极数控制,-在叠加联动装置中的转速控制。
为了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转速调整机构,要求现有的调整和控制可能性要联合并可以互相转换,例如转子片角度的安置和在叠加联动装置中的转速控制,风力装置的转子总是在它最优化的特性曲线上运转(最优化的效率)并向发电机提供一个恒定的转速。
本发明有附带的图片更进一步的阐明。这里做逐个的描述

图1用草图的方式描述了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带有一个流体动力学的位置变压器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以实现功率支路的风力装置。
图2用图表说明了一个风力转子的扭矩和功率接的收机械特性与风俗的关系,以及风力转子和与之相关的设计要求的传动杆可变的入口转速和恒定的通往发电机的出口转速。
图3描述了功率以及机械-流体动力学传动杆单一支路的转速与风力涡轮转速间的关系。
图4描述了功率以及机械-流体动力学传动杆反应原件的安装与风力涡轮转速间的关系。
图5用草图的方式描述了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带有一个流体动力学的离合器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以实现功率支路的风力装置。
图6a-c描述了设计要求的传动杆实施例子,通过一个流体动力学循环,在一个一级和一个二级功率支路之间建立关联,图像功率通过一个二级功率支路对功率支路联动装置产生反作用。
图7a-c描述了设计要求的传动杆实施例子,功率在一个二级功率支路上正向进行并通过一个流体动力学循环控制一个以及功率支路。
图8a-c描述了设计要求的传动杆实施例子,借助于一个一级功率支路推动一个电力发电机,在一个二级可分式功率支路中,用一个流体动力学循环来控制无效功率。
图9显示了一个设计要求装置的风力特性和相应的转子转速。
图10显示了一个带有设计要求的传动杆的风力装置的效率曲线。
图11说明了转子最优化功率输出的调整。
一个风力装置的转子功率pR与风速vw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用下列公式表示pR=kcp(vw,ωR,β)vw3]]>在这个公式里,k表示不同的常数,例如叶片几何学常数和空气密度等,cp表示功率系数,其数值与风速vw、转子转速ωR以及角度β有关。随着风速vw的上升从而推动转子达到一个更大的转速ωR,近而使得功率系数也达到一个最大值。
图2通过在考虑不同的风速情况下,转子效率曲线族和一个风力装置转子扭矩曲线族相交的描述展示了两者的联系,曲线族中每个单独曲线各表示一个风速。随着风速的提高,最优化的转子转速也将推到更高的值,在图2描述的曲线中,转子转速以抛物线形式显示。一个转速可变的装置能够因此借助于可用风速,在一个最优化的功率系数下工作。
风力装置都典型的设置了一个带有额定转速的额定功率。当风功率在最低值以上时,功率限制通过一个节数控制或者通过一个延迟控制实现,这对于一个风力装置在可变转速下的运转,特别对于部分负荷运转是有意义的。
设计要求的传动杆可以通过适应所有转速范围的传递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率,这可以参考图10中描述的一个设计实例。这一设计实例最高传递功率为2.5MW,主转动轴转速区为n=10-18转/分钟,恒定从转动轴转速为n=1500转/分钟。图10曲线I表示在均匀的高效率情况下,曲线II则描述了这个实例种所传递的功率。
带有设计要求的传动杆的风力装置应该注意下列的控制要求和与风有关的工作状态-接入与断路,-转子的刹车装置,-在变化的风速下工作,以及-在恒定风速下工作,以期达到一个最优化的工作点。
一个转速可变的风力装置能够使用一个设计要求的传动杆,通过一个可变的入口转速和一个通往发电机的恒定的出口转速,来传递一个可变的功率。
图1用简图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设计要求的传动杆1。这个传动轴由一个入口转轴2和一个风力机械转子3相连。在之前列举的状态下,一个带有恒定变流比的联动装置4安置在入口转轴2和风力机械转子3之间。这样在中间安置的联动装置4有这样的好处,它不是强制性必须的,并能够按照使用情况进行工作,使得转子转速尽可能的延伸并达到最佳效率。
设计要求的传动杆利用一个叠加联动装置进行功率支路,在这里表示为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在这里所描述的设计实例,传动杆1的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作为一个行星齿轮传动使用,并与带有行星齿轮支架6的入口转轴2相连接。在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种,存在2个功率支路,一级功率支路7使得功率通过中心齿轮9到达传动杆出口转轴10。出口转轴10接入电力发电机11,并与一个流体动力学的换流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构成先前所讲的设计实例的流体动力学循环12。出口转轴10和流体动力学换流器的泵式齿轮13相连接。
出口转轴10的优势在于涉及到一个快速旋转的轴。先前已经给出的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快速旋转的转轴,它的转速是入口转轴2转速的4倍。一个适合直接提供电子发电机11运转,特别有优势的典型出口转轴10转速大约是1500转/分钟。其他出口转轴10的转速值也可以根据电子发电机11的极数和先前已经存在的网络频率而做适当考虑。安装一个高速旋转的出口转轴10有这样的好处,12(在这里是流体动力学变压器)与出口转轴10存在相关的作用,且是有效力的,这就是说,流体动力学循环能够在高转速情况下工作。
反应元件15将在流体动力学变压器中作为分流的控制齿轮使用,它可以用来调整泵的接收功率以及涡轮齿轮14上的功率。通过涡轮齿轮14又要求在内齿轮17上产生一个有功率支路作用的功率反作用,这一反作用通过一个二级的作为状态联动装置组建的行星齿轮16转换。附带的行星齿轮16是可选择的,它有这样的好处,通过提高出口转轴10转速的措施,可以在流体动力学循环12中提高泵13以及涡轮齿轮14的相关转速。由此建造小型的流体动力学循环12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的内齿轮17上的可变功率回流直接影响到一个可变化调节的变流比,这就描述为功率支路联动装置的二级功率支路18,在先前的设计实例中,起到功率回流作用。在这里,行星齿轮16是可选安装的,它在先前描述的符合设计要求的传动杆的设计实例中起到通过流体动力学变压器降低涡轮转速的作用。高的泵以及涡轮转速影响到经济效力的提升和流体动力学变压器小型化制造的可能性。
带有一个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12的流体动力学变压器的传动杆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在功率支路联动装置中机械变换的选择和流体动力学变压器参数的选择,最佳的功率吸收特性抛物曲线通过风力转子3被复制下来。这样设计出发点在于,对于每个风速为了从空气流体达到最大的吸收功率,都可以给出一个理想的转子转速。对此,可以参考图2的陈述与解释。作为更进一步的条件是传动杆同时为电子发电机提供一个恒定出口转速。在先前所描述的状态下,要求达到每分钟1500转,网络频率f=50Hz。功率支路联动装置中联动装置组件(内齿轮17以及中心齿轮9)必要的旋转速度,可以通过注意每个风速在部分负荷情况下的参数来确定。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流体动力学变压器12中的反应原件15的固定安装,以便于传动杆能重现功率吸收特性抛物线。
图3描述了借助于符合图1设计实例的安置,在传动杆上可调节的转速以及在单个支路传递的功率。曲线A表示了从动转轴10的转速,曲线B表示了流体动力学变压器涡轮齿轮14的转速,曲线C表示了入口转轴2的转速,曲线D是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上内齿轮17的转速。曲线F描述了从风力转子吸收的功率,曲线E是流体动力学变压器12上中心齿轮9上的功率,曲线G是由传动杆传递到电子发电机的功率,曲线H是通过流体动力学变压器上一个二级功率支路18向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回流的功率。
图4再一次显示了符合图1的设计实例,以及流体动力学变压器上的反应原件15在先前已经说明的导轮情况下的安装。功率流曲线E,F,G和H就是图3中的每一根相对应曲线,一个沿着抛物线的最佳功率吸收,通过传动杆特性能被再次重现。这一功率通过安置一个同时存在的导向叶片,可以在所有已描述的部分负荷区域工作。这一调整将被视为流体动力学变压器的校正调整。为了达到在同时可变的最佳风力转速情况下传动杆供应电子发电机一个恒定的出口转速,没有反应原件的调整在实际意义是中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功率吸收特性抛物线的陡度可以通过功率支路联动装置原件的转换参数如同通过流体动力学变压器参数进行确定。设计要求的传动杆的这一特性在已经存在的通报中作为自动调控显示。
图1显示了一个广义的功能分流传动杆,这个传动杆由一个流体动力学循环12组成,从主支路出来提供电子发电机11工作的功率被分流并作用回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传动杆也可以考虑如此设计,部分功率从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通过流体动力学分流器被导入一个一级动力分流7。在这种状况下,安装一个流体动力学离合器或者一个三轮式液力变压器,使用一个流体动力学变压器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12,这样的情况是可能的。如先前所描述的,在使用一个流体动力学变压器的时候,由于风力转子功率吸收特性与流体动力学变压器自身特性之间存在一致性,所以一个自动调控的优势是存在的。与之相反,在选择流体动力学离合器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12时,在两半离合器之间必须有积极的调控,必要的测量和控制介质以及调节器的选择,要通过专业人士的判断来制订。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流体动力学离合器在特定的使用中存在的优势。特别在于建造,支持在进入满负荷区域时离合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类型与方法切断风力装置,这样的设计特别有利于大型的,在开阔湖面上作业的风力装置。在一个特定的工作区域中,三轮式液力变压器由于其高效性再次优先考虑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12使用。
图5中用简图描述了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传动杆的安装,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流体动力学离合器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传动杆的原件和功率流都相当于图1中的每一个相应位置。通过入口转轴2的工作在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上传递的功率被分配到一个一级功率支路7和一个二级功率支路18,在已经描述的设计实例中,一个二级功率支路18中的功率在传动杆中回流到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在现有的这个设计实例中,使用一个行星齿轮联动装置作为功率支路。这里作为驱动的功率会通过行星齿轮支架6进行。除此之外,两个功率支路都将如此建造,中心齿轮9和一级功率支路7之间以及内齿轮17和二级功率支路18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根据图1中相应的安装,在二级功率支路18中安装的行星联动装置16提高在从动轴10上的转速,借此提高流体动力学循环12的效力,以达到最优化状态。
图5更进一步的描述了带有一个与一级功率支路7和从动转轴10相连的泵齿轮13以及一个与二级功率支路相连的涡轮齿轮14的流体动力学离合器。一个充满设备通过基准设备25显示了在流体动力学离合器中工作介质的充满状态,以及在泵齿轮13和涡轮齿轮14间的功率传递。图5中没有单独描述的测量和调整介质,将一直控制从动转轴10的转速和工作介质在流体动力学离合器基准设备25中的优化充满状态,以确保从动转轴10上的转速保持一个恒定的额定值。
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12普遍的这样使用,至少在确定的程度范围内功率吸收和功率给出是可调控的。对于现有的任务提出和特别对于在风力装置中的安装,这个流体动力学原件的可调控性具有不同的意义。
在专业人士的能力范围内,设计要求的传动杆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安置。由此要在下列两个设计要求的功率流方案间进行选择,一种方案是由图6a,6b,6c所描述的,而另一种由图7a,7b,7c所描述。传动杆的原件原始符号与图1中相对应的符号一致。
图6a中的功率流简图对应于图1中的相应部分,通过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如果转轴2所带入的功率,在转述n1的情况下,到达一级功率支路7,并推动电子发电机,产生恒定出口转速n2并分配到二级功率支路18。
在图6a,6b,6c所显示的第一种安装方案中,通过二级功率支路18,功率以无效功率的形式回流到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带有一级功率支路7的泵齿轮13和带有二级功率支路18的涡轮齿轮14相连接是有优势的,因此通过流体动力学循环12,一级功率支路7和二级功率支路18保持一致的连接也是有优势的。
在图6a,6b,6c中所描述的安装差别可以看出在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中功率支路的种类。根据图6a,通过行星齿轮支架6导入功率,一级功率支路7与中心齿轮9有效连接,二级功率支路18给出一个反作用到内齿轮17上。根据图6b,通过内齿轮17导入功率,一级功率支路7再次与中心齿轮9有效连接,二级功率支路18与行星齿轮支架6耦合。图6c中,通过行星齿轮支架6导入功率,一级功率支路7与内齿轮17建立有效连接,二级功率支路18与中心齿轮9建立有效连接。在功率支路装置之间安装有附加的联动装置,作为状态联动装置使用,这在设计实例中作为行星齿轮联动装置描绘并以16和16.2作为参考记号显示。
符合设计要求的传动杆的另一个安装方案由图7a,7b,7c显示。于先前描述的描述样式不同,功率流在这里要求在二级功率支路18中正向(从动方向)流动。因此按照图7a,7b,7c的安装,流体动力学循环12中泵齿轮13在这里作为流体动力学换流器,与二级功率支路18相连接并通过涡轮齿轮14与一级功率支路7有效连接,以至于在以恒定转速n2旋转的出口转轴10上有一个有效进路。
由图7a,7b,7c中所描述的安装差别可以看出在功率支路联动装置5中功率支路的种类和功率导入种类。图7a中,行星齿轮支架6与入口转轴2连接并通过内齿轮17与二级功率支路18;通过中心齿轮9与一级功率支路7有效连接。根据图7b功率导入也可以通过内齿轮17进行并通过行星齿轮支架6与二级功率支路18;通过中心齿轮9与一级功率支路7有效连接。
不同的中间联动装置可以在功率支路中被实现,例如作为行星联动装置16安装。除此之外,一个附加的联动装置级16.3在流体动力学循环的连接区域与功率支路7,18连接。这样的安装在图7b中显示。
在图7c中显示了一个进一步对于功率流正向在二级功率支路18中的安装实例。在功率通过涡轮齿轮14在一级功率支路7中时,二级功率支路18通过泵齿轮13的连接与流体动力学循环12产生有效连接。
图8a,8b,8c描述了一个在可变入口转速和可变功率产生一个恒定出口转速情况下符合设计要求的传动杆的一个进一步外形。与先前的设计样式相比,不同点在于流体动力学循环12与一级功率支路7以及用来驱动电子发电机的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的出口转轴10没有有效连接。取而代之的是流体动力学循环12控制功率流在二级功率支路18(一个无效功率支路)上,不仅与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而且与入口转轴2连接,并将功率送回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
在图8a中,通过行星齿轮支架6将功率导入到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一个状态联动装置(这里是行星齿轮联动装置16)与行星齿轮支架6相连接,用以提高转速并驱动流体动力学变压器的泵齿轮13。通过涡轮齿轮14和一个附加的状态联动装置16.2,功率以无效功率的形式流回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的中心齿轮9。通过无效功率流的控制,流体动力学循环12可以使得与内齿轮17相连的从动转轴10的转速保持恒定。图8b,8c显示了另一个原理的安装,驱动方面的功率输入在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中被改变。
在符合设计要求的带有一个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的原件中,流体动力学循环12的特征记号在实际状况中是明显有弹性的。为此将使用一个足够没有功率损失的,对于一个控制行为有利的阻尼衰减,这一衰减由流体动力学循环12的可活动支架产生。特别是短时间的在风力装置中通过消除影响或者阵风所产生的系统波动,符合设计要求的系统能因此而被加装弹簧,这一波动在符合设计要求的传动杆从动转速恒定的控制保持技术方面是有利的。
符合设计要求的布局明显特性在于通过使用一个反作用于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的流体动力学循环12,一个能量储存效果(至少是短期)可以被实现,并对于符合设计要求的传动杆控制特性有利。
图11再一次以图画方式解释了一个风力装置传动杆入口转速灵活匹配的例子,同时给出一个最佳的与风相配合的转子转速和一个恒定的从动转速(发电机转速)。不同的工作点A,B和C,相当于不同的带有指定的转子转速ωC,ωA和ωB的功率系数。空气流转子在A点取得最佳功率。在C点仅有部分转子功率可被使用,流体动力学循环要求在由主支路吸收的功率以及输出的功率对于叠加联动装置的反作用中如此控制,转子被加速直到达到最佳工作点A。从工作点B开始,调控开始带有相反的记号。由此满足了调控在恒定合适的风速下处于最佳工作点的要求。
更进一步可能的是,产生一个已知的风力波动,通过这个波动推动恒定的工作点。在这里是D点,如同在最佳效率曲线上的A点,并相当于一个减弱的风速。因此通过符合设计要求的传动杆,一个随时间可变的入口功率带有随时间可变的入口转速是可控制的并可调节的。
图9用图画的方式显示了一个风速随时间起伏的风力特性,这一特性再次转化为最佳转子转速。这里存在一个已知的平整段,这是基于所使用的转子机械原件、联动装置和流体动力学循环等等惰性而产生的。
总的来说,在设计理念框架内,建立一个带有恒定出口转速的传动杆,并有这样的布置,出口转速保持准确的恒定。一定的偏差在这里是可以被接受的。在这里偏差可以在±10%,最好控制在±5%,而最佳的额定出口功率偏差应在±1%。在风力装置的安装中,与分配网络分离的发电机对于从动转速有特别高的要求,偏差最多在±0.5%,这一偏差支持工作网络继续延伸。
通过风力符合设计要求的传动杆的另一个使用可能在于例如其间安置了涡轮机,不能在恒定转速情况下工作的特殊水力电站,诸如流体和潮汐发电站或者特殊水闸系统都符合这些条件。除此之外,通过该设计原理,自然的随时间改变的能量源,如波动力,传递到一个要求恒定入口转速的电子发电机上这一的情况也是可以设想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传递一个带有可变入口转速的可变功率的传动杆,其驱动一个带有流通机械的能量产生装置风涡轮(3)或一个水涡轮;特征在于,1.1包含一个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其将功率分配到至少一个一级功率支路(7)和至少一个二级功率支路(18);1.2一级功率支路(7),其驱动一个电子发电机(11);1.3作为一个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从动面安置的流体动力学循环(12),将在一级功率支路(7)和二级功率支路(18)之间建造,通过流体动力学循环(12),功率流可以使得驱动电子发电机(11)的转速保持恒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传递一个带有可变入口转速的可变功率的传动杆,其特征在于,使用一个流体动力学变压器或者一个流体动力学离合器或者一个三轮式变压器作为流体动力学循环(12)。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传递一个带有可变入口转速的可变功率的传动杆,其特征在于,流体动力学循环(12)的泵齿轮(13)或者流体动力学离合器或者三轮式变压器安装在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中一个高速旋转的轴上,这个高速旋转的轴就是传动杆的出口转轴(10),它与电子发电机(11)相连。
4.一种用于传递一个带有可变入口转速的可变功率的传动杆,驱动由一组涡轮机组比如风涡轮(3)、水涡轮等驱动的能量产生装置;特征在于,4.1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包括一个入口转轴(2),至少一个一级功率支路(7)和至少一个二级功率支路(18);4.2一级功率支路(7)驱动电子发电机(11);4.3二级功率支路(18)与入口转轴(2)相连,并将无效功率导回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4.4在二级功率支路(18)中安置的流体动力学循环(12)将使得在二级功率支路(18)中的无效功率流起到这样的作用,保持驱动电子发电机(11)的转速恒定。
5.如权利要求1-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用于传递一个带有可变入口转速的可变功率的传动杆,其特征在于,一个进一步的联动装置可以安装在功率分流联动装置(5)的前面或者后面。
6.如权利要求1-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用于传递一个带有可变入口转速的可变功率的传动杆,其特征在于,为了提高转速,在二级功率支路(18)中安装一个附加的联动装置,流体动力学循环(12)将按这个转速运行。
7.如权利1-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用于传递一个带有可变入口转速的可变功率的传动杆,其特征在于,出口转速最大偏差在±10%,最好在±5%,特别优选的额定值误差保持在±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变速变量动力的驱动装置,其是由一组涡轮机组例如风涡轮(3)、水涡轮等驱动的动能产生装置。驱动机包含一个动力分离传输装置(5),把动力分配到至少一个一级动力分支(7)和至少一个次级的动力分支(7)。通过一个置于动力分离装置(5)末端的水力电圈(12),使得第一动力分支(7)和第二动力分支(18)之间建立起联接,此时第一动力分支(7)至少间接地驱动一个发电器(11),动力流程通过水力电圈以这样的方式运行,如此,发电器的速度恒定不变。
文档编号F16H47/08GK1798923SQ200480007484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1日
发明者安德鲁·贝斯泰克 申请人:沃易斯涡轮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