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切换多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557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路切换多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换向阀门,特别是一种水路切换多向阀。
背景技术
以环保和节能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筑及相应的空调系统近几年成为城乡建设的主流,热泵系统正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新兴中央空调。在热泵系统中的四通换向阀是重要部件之一,它安装在机组内压缩机出口处,起到工质运行换向作用,从而改变机组的制冷或制热。由于价格昂贵,一般只有中小型机组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是采用机组外水路切换,以达到机组制冷、制热的效果。采用水路切换造价低,故障少,运行可靠,但是也存在一定缺点,如机房内阀门数量多、施工量大,管路布置较复杂,占地面积与空间较大,并且由于阀门数量多切换容易误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路切换多向阀,一个阀门可替代八个阀门,阀门数量显著减少,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材料,管路布置简化,减少占地面积和空间,容易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阀体、阀芯、阀盖、阀座和手柄,其特征是阀体的四个方向按上下两层设置八个阀孔,阀体内设置旋转的阀芯,阀芯上按上下两层设置四个通道。
上述阀芯的通道为半开放通道。
上述手柄连接阀芯的螺钉顶端组装有弹簧,阀座上组装一提芯顶丝,提芯顶丝上端设置一个钢球,钢球顶在阀芯的下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个阀门可替代八个阀门,阀门数量显著减少,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材料,管路布置简化,减少占地面积和空间,容易操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制冷水走向状态)。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制冷水走向状态)。
图6、图7是阀芯在图4的状态旋转90°时,上、下两层的阀孔在制热水走向状态示意图。
图8是阀体剖视图。
图9是阀芯形状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E-E剖面图。
图11是图9的F-F剖面图(下层的剖面形状与上层的剖面形状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11,具体结构如下在阀体2的上端组装阀盖4,手柄7通过穿过阀盖4的连接螺钉与阀芯3周向固定连接,在连接螺钉的顶端组装有弹簧5。阀体2的四个方向按上下两层设置八个阀孔1-1、1-2、1-3、1-4、1-5、1-6、1-7、1-8,八个阀孔的进、出口位置按水平投影不重叠。阀体2内设置旋转的阀芯3,阀芯3上按上下两层设置四个半开放通道10,各半开放通道10与阀体2内的八个阀孔构成四个通道。阀体2和阀芯3为锥度配合,保证各通道间封闭严密。在阀体2的下部通过连接件组装阀座8,阀座8上组装一提芯顶丝6,提芯顶丝6上端设置一个钢球9,钢球9顶在阀芯3的下端面上。见图3,当需要从制热水走向位置C切换到制冷水走向位置D(或反向切换)而旋转阀芯3时,先通过旋动提芯顶丝6使钢球9顶起阀芯3,阀芯3克服与阀体2锥度配合的紧度,轻松旋转切换,到位后反向旋动提芯顶丝6使钢球9落下,在弹簧5的作用下,阀芯3与阀体2恢复锥度配合的紧度。
见图4、5,制热水走向H1来自内管网循环泵,H4去蒸发器放热。H3来自潜水泵(地下水或其它低温源),H2去冷凝器吸热。H6来自蒸发器(冷水),H7去深水井(地下水或其它低温源)。H8来自冷凝器(热水),H5去内管网(冷水)。
见图6、7,制冷水走向G1来自内管网循环泵,G2去冷凝器吸热。G3来自潜水泵(地下水或其它低温源),G4去蒸发器放热。G6来自蒸发器(冷水),G7去深水井(地下水或其它低温源)。G8来自冷凝器(热水),G5去内管网(热水)。
权利要求1.一种水路切换多向阀,它包括阀体、阀芯、阀盖、阀座和手柄,其特征是阀体的四个方向按上下两层设置八个阀孔,阀体内设置旋转的阀芯,阀芯上按上下两层设置四个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切换多向阀,其特征是手柄连接阀芯的螺钉顶端组装有弹簧,阀座上组装一提芯顶丝,提芯顶丝上端设置一个钢球,钢球顶在阀芯的下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切换多向阀,其特征是阀芯的通道为半开放通道。
专利摘要一种水路切换多向阀,它包括阀体、阀芯、阀盖、阀座和手柄,其特征是阀体的四个方向按上下两层设置八个阀孔,阀体内设置旋转的阀芯,阀芯上按上下两层设置四个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个阀门可替代八个阀门,阀门数量显著减少,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材料,管路布置简化,减少占地面积和空间,容易操作。
文档编号F16K11/02GK2821319SQ20052009224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3日
发明者王孟生, 李文修 申请人:王孟生, 李文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