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球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613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浮球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球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浮球阀,浮球与阀芯间是通过一杠杆来连接起来的,当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浮球带动杠杆开始对阀芯产生作用,使阀芯靠近阀门,并最终在水位达到预设高度时,将阀门关闭。此种浮球阀,由于阀芯是直接由杠杆来带动的,受阀芯体积的限制,杠杆作用于阀芯的作用点到杠杆支点的距离较长,这样,要使杠杆作用于阀芯的力达到要求,杠杆的长度必然要增长或者要加大浮球的体积,由于受到安装位置的限制,杠杆的长度是不能太长的,浮球的体积也不能太大,这样,必然影响到杠杆作用在阀芯上的力,使阀芯不能将阀门完全关闭产生漏水的情况,特别是水压很大时,更容易发生上述不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作用于阀芯的力足够大,能将阀门完全关闭的浮球阀。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阀门的阀体、设置在阀门前面的阀芯、带动阀门动作的杠杆、设置在杠杆端头的浮球,其特别之处在于在阀门前面的阀体上设置有座,阀芯连接有L形杆,L形杆的其中一端转动活接在阀门下方的座上,杠杆的支点转动活接在L形杆活接点的前面的座上,L形杆的自由端搭在杠杆上。使用时,浮球带动杠杆上下摆动,杠杆带动L形杆沿其转动中心摆动,带动阀芯作关、开阀门的动作,由于L形杆的自由端是搭在杠杆上,而且,杠杆支点的位置不受活塞大小的限制,因此,L形杆的自由端是搭在杠杆上的连接点到杠杆支点的距离可以很短,这样,不用很长的杠杆,杠杆作用在L形杆的自由端的作用力也可以达到很大,使阀芯能够将阀门紧密关闭。另外,通过增长L形杆的自由端的长度,可增大L形杆作用在阀芯上的力,以进一步保证阀芯将阀门紧密关闭。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L形杆,使本发明具有杠杆作用于阀芯的力足够大,能将阀门完全关闭的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带有阀门1的阀体2、设置在阀门1前面的阀芯3、带动阀门1动作的杠杆4、设置在杠杆4端头的浮球5,其特别之处在于在阀门1前面的阀体2上设置有座6,阀芯3连接有L形杆7,L形杆7的其中一端7a转动活接在阀门1下方的座6上,杠杆4的支点4a转动活接在L形杆7活接点7a的前面的座6上,L形杆7的自由端7b搭在杠杆4上。
为了防止杠杆4支点4a防碍L形杆7带动阀芯3离开阀门1,L形杆的自由端7b的下面设置有搭在杠杆4上的凸出物8。
如图2所示,工作时,当水池水位9位于设定位置10下方时,杠杆4下摆,L形杆7随着杠杆4下摆在阀门1出来的水的带动下摆动,使阀芯3离开阀门1(如图a状态),由于有杠杆4支点4a的支撑,L形杆7摆动的幅度受到限制,使阀芯3不能远距离地离开阀门1,但阀门1开度已能满足快速补充水的要求;当水池的水位9不断上升并升至设定水位10时,杠杆4在浮球5上浮的带动下,往上摆动,通过搭在杠杆4上的自由端7b带动L形杆7摆动,使阀芯3将阀门1封闭(如图2b状态),由于L形杆7的自由端7b是搭在杠杆4上的连接点到杠杆4支点4a的距离很短,因此,杠杆4作用于L形杆7的自由端7b的力是很大的,而且,随着杠杆4的上摆,L形杆7的转动活接点7a到杠杆4作用在L形杆7的自由端7b的力的方向的垂直距离L1增大,而L形杆7的转动活接点7a到阀芯3的距离L2是固定不变的,这样,L形杆7作用在阀芯3上的力就进一步增大,使阀芯3更牢固地将阀门1关闭。
为了防止使用时,浮球5下落到垂直位置,在杠杆4下面的座6上设置有限位挡块11。在限位挡块11的限位下,杠杆4就不会向下摆动到垂直位置上。
为了防止水的水平冲击力对浮球5的影响,在座6的前面设置有挡板12。
权利要求
1.一种浮球阀,包括带有阀门的阀体、设置在阀门前面的阀芯、带动阀门动作的杠杆、设置在杠杆端头的浮球,其特征在于在阀门前面的阀体上设置有座,阀芯连接有L形杆,L形杆的其中一端转动活接在阀门下方的座上,杠杆的支点转动活接在L形杆活接点的前面的座上,L形杆的自由端搭在杠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球阀,其特征在于L形杆的自由端的下面设置有搭在杠杆上的凸出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浮球阀,其特征在于在杠杆下面的座上设置有限位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浮球阀,其特征在于在座的前面设置有挡板。
全文摘要
一种浮球阀,包括带有阀门的阀体、设置在阀门前面的阀芯、带动阀门动作的杠杆、设置在杠杆端头的浮球,其特别之处在于在阀门前面的阀体上设置有座,阀芯连接有L形杆,L形杆的其中一端转动活接在阀门下方的座上,杠杆的支点转动活接在L形杆活接点的前面的座上,L形杆的自由端搭在杠杆上。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杠杆作用于阀芯的力足够大,能将阀门完全关闭的优点。
文档编号F16K31/18GK1975219SQ200610124068
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杨召泽 申请人:杨召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