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272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导向水路的开度控制而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即 使反复进行输出和阻止水的动作,也可在输出水时按照预先调节的所 希望的流量输出水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水龙头可以有各种选择。这些水龙头在相对于主阀座 接近和离开的方向上使改变主水路开度的主阀进退移动时,需要较大 的力,存在操作费力的问题。作为减轻水龙头操作的装置考虑到了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 调节的阀装置,即在水龙头中内置有通过进退移动先导阀、而使主阀 跟踪该先导阀进退移动,从而改变主水路开度的方式的先导式输出和 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先导式输出/阻止水和流 量调节的阀装置的结构。图29表示其具体例子。在该图中,300、 302为形成主水路的一次侧的流入水路和二次侧 的流出水路,304为由设在主水路上的隔膜阀构成的主阀。该主阀304在相对于主阀座306接近和离开的方向进退移动,改 变主水路的开度,根据该开度,调节主水路的流量。308为在主阀304的背面形成的背压室。该背压室308将内部压力 作为关闭阀方向的压紧压力作用在主阀304上。在主阀304中设置有将其贯通、并使流入水路300和背压室308 连通的导入小孔310。该导入小孔310将来从流入水路300的水导入背压室308,而增大 背压室308的压力。在主阀304中还设有将其贯通、并作为使背压室308和流出水路302连通的排水水路的导向水路3]2。该导向水路312将背压室308内的水排出至流出水路302,并降低 背压室308的压力。314为在一体移动状态下设在驱动轴316上的先导阀。该先导阀 314通过在图中上下方向、即与主阀304的进退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相 对于设在主阀304中的先导阀座318进退移动,控制导向水路312的 开度。在图29中,320为与驱动轴316同时进退驱动先导阀314的电气 驱动装置。在图29所示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中,当先 导阀314向着先导阀座318前进移动吋,先导阀314和先导阀座318 的间隙减小,导向水路312的开度变小,从背压室308通过导向水路 312排出至流出水路302的水量减小,背压室308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当先导阀314在图中向上方向后退移动时,先导阀314 和先导阀座318的间隙增大,导向水路'312的开度变大,从背压室308 通过导向水路312排出至流出水路302的水量增多,背压室308的压 力7咸小。 '另外,主阀304平衡背压室308的压力和流入水路300的压力, 跟随先导阀314的进退移动,在图中上下方向进退移动,从而改变主 水路的开度。根据主水路开度的变化,调节从流入水路300流向流出水路302 的水的流量。另外,在这种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中,先导 阀314抵接在先导阀座318上,关闭导向水路312,这样,主阀304 抵接在主阀座306上,关闭主水路,而可阻止水通过。先导阀314还可打开导向水路312,这样,主阀304通过离开主阀 座306而打开主水路,可进行输出水,并且通过利用主阀304改变主 水路的开度,可以调节输出水量。在图29所示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中,根据 背压室308的压力增减,进退移动主阀304,利用先导阀314的进退移 动控制背压室308的压力的增减,因此可用较小的力使主阀304动作,可以用较轻松的操作进行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然而,在这种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情况下, 每当进行输出和阻止水时,必需每次进行流量调节,操作麻烦,在方 便使用方面也有问题。艮P,即使特意调节先导阀314的位置而形成所希望的流量,在其 后进行阻止水通过时,由于先导阀314的位置必然移动,当再次进行输出水时,必需再次调节先导阀314的位置,再次形成所希望的流量,比较麻烦。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另外,在特许文献2中公开了利用先导阀的进退移动,进行输出和阻止水,还格外地设置流量调节机构,进行输出水时的流量调节。专利文献2所示为利用流量调节机构直接控制主阀的开度,产生流量 调节时的操作费力的问题,与本发明不同。专利文献l:特开平4-30279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2001-98596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发明以上述的问题为背景,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的轻松操作进 行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并且一次进行流量调节后,以后即使进 行阻止水的操作,在下次输出水时可以按照预先调节的所希望的流量 进行输出水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权利要求1为一种先导式输出和阻止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其具有(a) 在相对于主阀座接近和离开的方向上进退移动、改变主水路 的开度的主阀;(b) 形成在该主阀的背面,将内部的压力作为关闭阀方向的按压 力作用在该主阀上的背压室;(c) 将上述主水路的一次侧的流入水路的水导入该背压室,增大 该背压室的压力的导入小孔;(d) 在连通该背压室和上述主水路的二次侧的流出水路的状态 下,贯通上述主阀设置的,将该背压室的水排出至该流出水路、并减 小该背压室的压力的导向水路;(e) 在该主阀的进退方向进退移动,控制上述导向水路的开度的 流量调节先导阀;(f) 使该流量调节先导阀进退移动,根据进退移动量,决定流量 调节位置,进行流量调节的流量调节机构;其特征为,跟随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的进退移动,进退移动上述 主阀,进行上述主水路的流量调节;其还具有开闭上述导向水路的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与利用该输 出和阻止水先导阀在关闭该导向水路的阻止水位置和开放该导向水路 的输出水位置之间进退移动,进行输出和阻止水的切换的输出和阻止 水切换机构;并且上述流量调节机构在用该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进 行该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的阻止水动作后的输出水动作时,将上述流 量调节先导阀的流量调节位置维持为上次调节的流量调节位置。权利要求2为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 节的阀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 阻止水先导阀,同时上述流量调节机构和输出与阻止水切换机构独立 地使各对应的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阻止水先导阀进退移动。权利要求3为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 节的阀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阻止水先 导阀由共同的先导阀构成,上述流量调节机构根据上述调节的流量调 节位置,移动该共同的先导阀的阻止水位置;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切换 机构将该调节的流量调节位置作为输出水位置,在该输出水位置和该 移动的阻止水位置之间进退移动该共同的先导阔。权利要求4为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 节的阀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共同的先导阀设在可伸縮的驱动轴 上,上述流量调节机构通过伸縮该驱动轴,整体地在轴向上移动该共 同的先导阀的位置,移动该共同的先导阀的流量调节位置和阻止水位 置。节的阀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在轴向分割为设有上述共同 的先导阀的一侧分割轴和另一侧分割轴,各分割轴啮合,通过利用旋 转操作件使上述另一侧分割轴旋转,从而利用螺纹传送进退移动上述 一侧分割轴,使该驱动轴伸縮。权利要求6为在权利要求1 5中任何一条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 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 构具有在输出水位置和阻止水位置交互地切换并保持上述输出和阻止 水先导阀的锁紧机构。发明的作用和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设置进行流量调节的流量调节先导阀和开闭导 向水路进行输出和阻止水的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利用输出和阻止水 切换机构进退移动该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由于不论输出和阻止水先 导阀的输出和阻止水动作如何,利用使流量调节先导阀进退移动的流 量调节机构可将流量调节的流量调节位置维持为上次调节的流量调节 位置,因此根据本发明,可通过导向水路的开度控制,利用较小的操 作力轻松地任意进行输出和阻止水或流量调节,同时,即使利用输出 和阻止水切换机构使输出阻止水先导阀进行输出和阻止水动作,也可 将输出水时的流量调节先导阔的流量调节位置维持为上次调节的,即 已设定的流量调节位置,因此,每当输出和阻止水动作时,可以避免 将输出水量再调节为所希望的流量的麻烦,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在本发明中,分别设置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阻止水先导 阀,同时上述流量调节机构和输出与阻止水切换机构分别独立地使各 对应的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阻止水先导阀进退移动。(权利要求 2)另一方面,根据权利要求3,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阻止水 先导阀由共同的先导阀构成,上述流量调节机构根据调节后的流量调 节位置,移动该共同的先导阀的阻止水位置;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切换 机构,在调节后的流量调节位置和该移动的阻止水位置之间进退移动 该共同的先导阀。在该权利要求3中,由于将共同的先导阀即可以作为流量调节先 导阀,又可以作为输出阻止水先导阀动作,因此装置的结构简单,由此,可使装置紧凑化。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主阀上并且在主阀轴心或与其平行的轴心周 围,将先导阀座形成环状,可在其轴心方向,可相对移动地将共同的 先导阀嵌合在先导阀座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便于沿着其轴方向移动共同先导阀的阻止水位置。在该权利要求3中,上述共同的先导阀设在可伸縮的驱动轴上, 上述流量调节机构通过伸缩该驱动轴,整体地在轴向移动该共同的先 导阀的位置,从而可移动该共同的先导阀的流量调节位置和阻止水位 置。(权利要求4)。这样,可容易移动共同的先导阀的阻止水位置,另外,也容易沿 着驱动轴的轴心方向移动流量调节位置,即容易调节输出水流量。因此,可使装置的结构简单,并可使装置更小型化。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驱动轴在轴向分割为设有上述共同的先导阀 的一侧分割轴和另一侧分割轴,各分割轴啮合,通过利用旋转操作件 的上述另一个分割轴的旋转,通过利用螺纹传送作用进退移动上述一 个分割轴,可使该驱动轴伸縮。(权利要求5)。这样,可将手柄等旋转操作件和驱动轴设成同轴状,可以进一步 使装置的结构紧凑,同时可用简单的结构,容易使驱动轴伸縮。在本发明中,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具有在输出水位置和阻 止水位置交互地切换并且保持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的锁紧机构。 (权利要求6)。这样,可以简单地进行输出和阻止水操作,而且即使在进行输出 水操作和阻止水操作后,由于即使除去操作力,也可保持为输出水状 态和阻止水状态,具有无需继续进行输出和阻止水的操作的优点。


图1为与水龙头一起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即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截面图;图2为放大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3为分解表示该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4为该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输出和阻止 水切换机构的止推锁紧机构的作用说明图;图5为该实施例的流量调节时的作用说明图;图6为接续图5的作用说明图;图7为与阻止水状态同时表示该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大流量的输出水状态的截面图;图8为与阻止水状态同时表示该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小流量的输出水状态的截面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图; 图10为放大表示图9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1为在打开阀状态下表示图9的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3为分解表示图12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4为表示该实施例的转子的图;图15为表示该实施例的套筒和强制旋转圆环的图;图16为表示在取出盖的状态下该实施例的0形圈安装部分的结构 的透视图;图17为该实施例的主阀导向件172的作用说明图;图18为与实施例的图17不同的作用说明图;图19为该实施例的进一步不同的作用说明图;图20为表示主阀移动量和流量的关系的坐标图;图21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22为图2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23为说明该实施例的各零件的安装状态的分解透视图;图24为与图23不同的部分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图25为另外说明不同的部分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图26为该实施例的作用说明图;图27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8为表示该实施例的传递件的图;图29为表示现有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的图。符号说明16-流入水路18-流出水路20-主阀25- 主阀座26- 背压室 28-导入小孔 30-导向水路 34-先导阀 60-驱动轴 62-第一轴部分 64-第二轴部分 66-阴螺纹 70-阳螺纹 80-驱动圆环 82-套筒84-转子126-流量调节先导阀 128-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1中,IO为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12为 具有该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10的水龙头。14为水龙头12的输出水管,其前端有输出水口,从该输出水口进 行输出水。16, 18为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10的主水路, 即形成水龙头12的主水路的一次侧的流入水路和二次侧的流出水路。 20为由设在该主水路上的隔膜阀构成的主阀。主阀20由硬质的主阀本体22和由它保持的橡胶制的隔片膜24构成。该主阀20司-在图中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主阀座25进退移动而开闭 主水路,改变主水路的开度。具体而言,通过向主阀座25抵接而遮断主水路,另外,在图中向 上方向离开主阀座25,可打开主水路。另外,根据与主阀座25的离开量,改变主水路的开度大小,调节 在主水路中流动的水的流量,即从输出水管14的前端的输出水口的输 出水流量。在该主阀20的图中上侧的背面形成背压室26。背压室26将内部的压力作为图中向下方向的关闭阀方向的压紧压 力作用在主阀20上。在主阀20上设置将其贯通,并连通一次侧的流入水路16和背压 室26的导入小孔28。该导入小孔28将从流入水路16来的水引导至背压室26,增大背 压室26的压力。在主阀20中还设有将其贯通的、作为连通背压室26和二次侧的 流出水路18的排出水的水路的导向水路30。该导向水路30将背压室26内的水排出至流出水路18,减小背压 室26的压力。如图2所示,在主阀20的中心,设置在轴心方向将其贯通的通孔 32。兼作输出和阻止水的先导阔和流量调节先导阀的共同的先导阀34 插入该孔中。在该先导阀34的外周面和通孔3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通 路宽度狭小的环状的上述导向水路30。在该主阀20中,沿着通孔32的内周面, 一体地设有围绕主阀20 的轴心、形成环状的先导阀座36。38为先导阀座36的密封部分,在环状槽内部保持作为形成环状的 弹性密封圈的0形圈40。上述先导阀34沿着主阀20的轴心可在图中上下方向可进退移动 地与先导阀座36嵌合。具体而言,该先导阀34截面形成圆形,并且在图中上下方向,即进退方向上,具有与先导阀34外径相同的密封部分42和其下侧(图中下侧)的环状凹处44。环状凹处44的轴向各端部形成向着凹处44的最小直径部分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面46。在该锥形面46的大直径侧的各端部上形成径向向外的台阶部分48、 50。图2表示先导阀34阻止水时的状态。这时,先导阀34通过0形圈40,使密封部分42在全周上,在半径方向与先导阀座36弹性接触,使先导阀34和先导阀座36之间为不透水地密封状态。这时,主阀20为抵接在主阀座上的状态,主水路为关闭状态。 图5、图6表示先导阀34的移动产生的流量调节时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流量调节时先导阀34无需关闭导向水路30,只是利用移动改变导向水路30的开度。这样,限制后述的手柄58的旋转操作量。在这个实施例中,如图5 (I)所示,当先导阀34向图中的上方向 后退移动时,先导阀34和先导阀座36之间的间隙增大,背压室26内 的水通过导向水路30,大量地排出至流出水路18侧,背压室26的压 力减小。另外,由于与流入水路16的压力差使主阀20在图中的向上方向 上后退移动,如图5 (II)所示,在流入水路16的压力和背压室26 的压力平衡的位置,主阀20的后退移动停止。通过主阀20的后退移动,主阀20和主阀座25之间的间隙增大, 从流入水路16向流出水路18的水的流入量增大。当先导阀34再从这个状态向图中的上方向后退移动时,背压室26 的压力和流入水路16的压力平衡,主阀20跟随先导阀34的后退移动 而后退移动,进一步增大主水路的开度,增大在主水路中流动的水的 流量(参照图5 (III))。另一方面,如图6(I)所示,当先导阀34向图中下方向前进移动 时,在先导阀34和先导阀座36之间,具体而言,先导阀34的密封部 分42和保持在先导阀座36中的O形圈40之间的间隙减小,即导向水 路30的开度减小,从背压室26排出至流出水路18的水的量减少,背 压室26的压力增大。这样,主阀20利用这个增大的压力向图中下方向前进移动,在使 背压室26的压力和流入水路16的压力平衡的位置停止。这时,主阀20和主阀座25之间的间隙减小,即主水路的开度减 小,在主水路中流动的水的流量减少(参照图6 (II))。当先导阀34再从这个状态向图中下方向前进移动时,主水路的开 度进一步减小,则主水路中流动水的流量进一步减小(参照图6(m))。在图1中,52为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10的壳 体,在其内部装入背压室形成构件54。该背压室形成构件54形成倒杯状,在其内侧形成背压室26。该背压室形成构件54还可起主阀压紧的作用。在该壳体52的上侧,保持后述的按压按钮式手柄58的保持件56 设置为固定状态。另外,该保持件56还可认为是壳体52的一部分。在图1中60为驱动轴。该驱动轴60在轴向二分为作为以一样的 圆形截面和一样的外径在轴向延伸的控制轴部分的第一轴部分62和形 成筒状的第二轴部分64。在作为控制轴部分发挥作用的第一轴部分62的前端部上一体地构 成上述的先导阀34。如图3所示,在该筒状的第二轴部分64上,在其内周面上设置阴 螺纹66。另一方面,在第一轴部分62的上端上设有在径向突出的突出部分 68,在该突出部分68的外周面上作出阳螺纹70。第一轴内部62的阳螺纹70与第二轴部分64的阴螺纹66啮合。驱动轴60利用阴螺纹66和阳螺纹70的螺纹传送作用,使第一轴 部分62在图中上下方向上迸退移动。艮P,驱动轴60全体利用阴螺纹66和阳螺纹70的螺纹传送整体地 伸缩。另外,在第一轴部分62的突出部分68上形成作成互相平行的平 坦的接合面72。制止转动件76的一对夹持片74夹持该接合面72。利 用这些夹持片74的夹持作用,防止第一轴部分62转动。艮P,利用该制止转动件76的防止旋转作用,由第二轴部分64的转动使第一轴部分62在图中上下方向进退移动。另外,伴随着第一轴部分62在图中上下方向的进退移动, 一体地在其前端构成的上述先导陶34 —体地在图中上下方向进退移动,这样, 先导阀34的位置在相同方向上变化。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轴部分62和背压室26之间利用O形圈 77水密地密封。又如图3所示,制止转动件76具有圆形台座部分78,该台座部分 78固定在其下侧的背压室形成构件54上。上述手柄58为可以向图中下方按压操作和旋转操作的构件。其由 在该手柄58和上述驱动轴60,具体而言与第二轴部分64之间,利用 手柄58的旋转操作,根据其操作量采用螺纹传送使驱动轴60伸缩, 从而可在图中上下方向上进退移动先导阀34,改变其位置的流量调节 机构;以及以一定的行程上下进退移动驱动轴60即其前端的先导阀 34,在作为上升位置的输出水位置和作为下降位置的阻止水位置之间 移动先导阀34,并且保持在各自位置的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所组成。这里,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具有在输出水位置和阻止水位置切 换先导阔34,并且保持在各自位置的止推锁紧机构'。图3中表示流量调节机构和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的具体结构。在该图中,80为形成圆筒状的驱动圆环,82为将驱动圆环80保 持在内侧的套筒,84为由驱动圆环80驱动旋转的筒状的转子。驱动圆环80在图中的上端部具有向外的凸缘部。在该凸缘部上有 内径向外侧部分突出的接合凸部86。该接合凸部86与形成倒杯状的有 底筒状手柄58的内侧的接合凹部88卡合,利用其卡合作用,驱动圆 环80与手柄58—体地转动。另外,在该手柄58的顶面上设有显示输 出水状态或阻止水状态的显示窗卯。在手柄58的下端还设有防止脱落用的突起92。如图1、图2所示,该防止脱落用的突起92与保持件56的上端的 向内的凸缘部接合,防止手柄58脱落。在该驱动圆环80的外周面上设有凸条94,该凸条94与套筒82 的内周面的凹条96嵌合,这样,驱动圆环80可相对于套筒82在旋转 方向定位。在该驱动圆环80的外周面上或与凸条94圆周方向的另一位置上设有凹条98。该凹条98的底部与在套筒82的上端形成的向内突出状 态的爪97接合,这样可防止在图中向上方向上,驱动圆环80从套筒 82脱落。在驱动圆环80上或其下端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锯齿状的接合齿99。该接合齿99的下表面形成通过驱动圆环80的上下运动、利用凸 轮作用使上述转子84转动的凸轮面100。上述套筒82在下端具有向外的凸缘部102。如图1和图2所示, 该凸缘部102可防止套筒82在图中向上方向上从壳体52脱落。如图4 (A)所示,在该套筒82的上部内周面上设有在向内突出 的导向部分104。该导向部分104在下部具有接合齿106。该接合齿106的下表面也形成利用凸轮作用使转子84旋转的凸轮 面108。 '在该导向部分104上还在圆周方向以给定间隔形成在上下方向延 伸的嵌入槽109。如图3所示,在套筒82中,在圆周方向以给定间隔形成多个在图 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嵌入槽110。上述转子84在下端部具有径向向外的凸缘部114。沿着凸缘部 114,在圆周方向多个地方设有突出部分112。包含该突出部分112的凸缘部114的上部形成接合齿115。该接合齿115的上表面也形成通过驱动圆环80的上下运动、利用 凸轮作用而使转子84转动的凸轮面116。另外,在该转子84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显示输出水状态和阻止水 状态的显示部分118。显示部分118由显示输出水状态的显示118A和显示阻止水状态的 显示118B构成。显示部分118通过使显示118A或118B位于手柄58的顶面的显示 窗卯上,显示输出水状态或阻止水状态。另外,当突出部分112嵌入形成于上述导向部分104的嵌入槽109中时,转子84可以向上升位置上升,当突出部分112在旋转方向从嵌 入槽109脱离时,阻止上升。如图3所示,上述驱动轴60的第二轴部分64在下端具有大直径 部分120,又如图2所示,使该大直径部分120的上面的台阶面与转子 84的下表面接触。另外,在该大直径部分120的内侧设置弹簧122的上部,弹簧122 的作用力可向上作用在该第二轴部分64上。如图3所示,在该大直径部分120的外周面上,在圆周方向以给 定间隔设有多个嵌入突起124。该嵌入突起124嵌入上述套筒82的嵌入槽UO内部,第二轴部分 64可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套筒82定位。艮卩,第二轴部分64通过套筒82和驱动圆环80,在一体旋转状态 下与手柄5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旋转操作手柄58时,其旋转运动通过驱动圆环 80、套筒82传递至驱动轴60的第二轴部分64,使所述第二轴部分64 旋转。' 这样,利用第二轴部分64的阴螺纹66和第一轴部分62的阳螺纹 70的螺纹传送作用,使驱动轴60伸縮,第一轴部分62在图中上下方 向上进退移动。艮P,在第一轴部分62的端部一体地构成的先导阀34根据手柄58 的旋转操作量进退移动,在上下方向移动其位置。另一方面,每当向下按压操作手柄58时,驱动轴60保持一定的 伸縮状态,仅上升下降运动一定行程,即在轴向进退移动。在上升位置上打开导向水路30,在下降位置关闭导向水路30。艮P,该驱动轴的上升位置形成先导阀34的输出水位置,下降位置 为阻止水位置。图4表示每当按压操作一次手柄58时,在输出水位置和阻止位置 上切换先导阀34,并且保持在各自位置的本例子中止推锁紧机构的作 用。首先,图4 (B) (I)表示先导阀34在下降位置,即阻止水位置的 状态。这时,转子84的突出部分112在从导向部分104的嵌入槽109朝 旋转方向脱出的位置,转子84的接合齿115形成与导向部分104的接 合齿106啮合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当向下按压操作手柄58时,与此同吋,驱动圆环 80和转子84与第二轴部分64同时被向下按压,如图4 (B) ( II )所 示,形成转子84的接合齿J15与导向部分104的接合齿106的啮合解 除的状态。与此同时,转子84利用自身形成的凸轮面116和驱动圆环80的 凸轮面100的作用,在图4 (B) (III)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旋转移动 一定小角度。然后当解除按压操作的手柄58的按压力时,利用弹簧122的作用 力,转子84和驱动圆环80与手柄58和第二轴部分64 —同向上移动 微小距离。当设在转子84的突出部分112上的接合齿115与导向部分 104的接合齿106接触时,利用凸轮面116、 108的凸轮作用,使转子 84进一步在同方向上旋转。另外,如图4 (B) (IV)所示,突出部分 112嵌入导向部分104的嵌入槽109中。这里,转子84利用弹簧122的作用力,'与第二轴部分64、驱动圆 环80和手柄58 —起上升至上升位置。这时,驱动轴60保持一定的收縮状态的整体向上上升移动,在第 一轴部分62的前端上一体构成的先导阔34后退至其上升位置,即输 出水位置。这里,主阀20形成打开状态,在主水路中产生水的流动。其次,如图4 (B) (V)所示,当向下按压操作手柄58时,驱动圆环SO、转子84与第二轴部分64—起向下移动。另外,在转子84的突出部分112,从导向部分104的嵌入槽109向下脱出时,利用驱动圆环80的凸轮面100和转子84的凸轮面116的凸轮作用,进一步使转子84在图4 (VI)所示的箭头方向上旋转移动。当在这个状态下除去加在手柄58上的操作力时,如图4 (VII)所 示,弹簧122的作用力使手柄58、驱动圆环80、转子84与第二轴部 分64 —起向上移动,在某位置,转子84的接合齿115与导向部分104的接合齿106接触,利用这些凸轮面116、 108的作用,转子84再次 旋转移动一定小角度,转子84的接合齿115与导向部分104的接合齿 106啮合,转子84、驱动圆环80和手柄58保持在按压位置,即下降位置。即,先导阀34保持在作为下降位置的阻止水位置。从以上的说明可看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圆环80、套筒82,构 成驱动轴60的第一轴部分62、第二轴部分64和设置在其上的阳螺纹 70、阴螺纹66构成利用手柄58的旋转操作、并且根据其操作量使先 导阀34进退移动的流量调节机构。另外,驱动圆环80、套筒82、转 子84和驱动轴60整体构成,每当按压操作手柄58时\在输出水位置 和阻止水位置切换先导阀34的输出和阻止水位置切换先导阀34的输 出阻止水切换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不限于当按压操作手柄58、利用输出和阻止水切 换机构而使先导阀34前进后退移动,也可以在输出水时以上次调节的 所希望的流量输出水。 '即在输出水位置,将先导阀34的位置保持在上次调节的流量调节 位置,可以用与该流量调节位置相应的所希望的适当流量,从输出水 口进行输出水。作为可实现这点的方法,可根据上次调节的流量调节位置,移动 先导阀34的阻止水位置。图7 (B)表示决定先导阀34的流量调节位置,使输出水流量为 大流量时的状态。此时,先导阀34为图中向上方向后退较大的状态,与此相应,主 阀20也在图中向上方向后退较大,在与主阀座25之间形成较大的间 隙S,使为主水路形成较大的打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图7 (A)所示,当按压操作手柄58时,先导 阀34前进移动一定行程L,形成关闭导向水路30的状态。艮P,形成使主阀20抵接在主阀座25上,关闭主水路的状态。这时,先导阀34形成在密封部分42接近台阶部分48的位置,与 先导阀座36的0形圈40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图8 (B)表示利用手柄58的旋转操作,使先导阀34从图7 (B)所示位置向图中向下方向前进移动,即使先导阔34的位置位于距离主阀座25较近的位置,这样,可减小主阀20的开度,形 成使输出水流量为小流量时的状态。当在这个状态下按压操作手柄58时,与图7 (A)所示同样,先 导阀34仅向下前进移动一定行程L,利用导向水路30进一步使主水路 形成关闭的状态。这时,先导阀34的密封部42在与图7 (A)所示位置相比从台阶 48向图中上侧离开较大的位置,与先导阀座36的O形圈40弹性接触, 形成关闭导向水路30的状态。艮P,根据从图7 (B)向图8 (B)的先导阀34的流量调节位置的 变化,先导阀34的阻止水位置移动。因此,当从图7 (A)和图8 (A)所示的阻止水状态按压操作手 柄58,使先导阀34后退移动至输出水位置时,即接着再次形成输出水 状态时,这时的先导阀34的位置分别为图7 (B)、图8 (B)所示的位 ,置。输出水时的先导阀34的流量调节位置维持在上次调节的流量调节 位置,可以先前调整的流量在主水路中产生水的流动,以预先调节的 所希望流量从输出水口进行输出水。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 10,通过导向水路30的开度控制,可以小的操作力轻松地任意进行输 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同时,利用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使先导 阀34进行输出阻止水动作,可将输出水时的先导阀34的流量调节位 置维持为已设定的流量调节位置,避免了每当输出和阻止水的动作时 再一次调节输出水量至所希望流量的麻烦,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性良 好。在本实施例中,由共同的先导阀34构成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 阻止水先导阀,根据调节后的流量调节位置,利用流量调节机构移动 先导阀34的阻止水位置。另外,可以利用输出和阻止水机构使先导阀 34在调节后的流量调节位置和移动的阻止水位置之间进退移动,因此 可使装置的结构简单,与此同时,可使装置紧凑化。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主阀20的轴心周围呈环状设置先导阀座 36,因为可使先导阀34在其轴心方向可相对移动地与先导阀座36嵌合,可以便于沿着其轴心方向移动先导阀34的阻止水位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可伸縮的驱动轴60上设置先导阀34,并 且利用驱动轴60的第一轴部分62的阳螺纹70和第二轴部分64的阴 螺纹66的螺纹传送作用,可整体地在轴向移动先导阀34的位置。因 此,可容易移动先导阀34的阻止水位置,还可较容易地沿着驱动轴60 的轴心方向移动流量调节位置。因此,可使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10的结构简 单,还可更使其结构小型化,还可以同轴状地设置手柄58和驱动轴60。本实施例的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还具有在输出水位置和阻止水 位置交互地切换并保持先导阀34的止推锁紧机构,因此可以简单地进 行输出和阻止水操作,而且在进行输出水操作和阻止水操作后,即使 除去操作力,也可保持输出水状态和阻止水状态,不需继续输出和阻 止水操作的优点。图9 图11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分别设置流量调节先导阀126和输出和 阻止水先导阀128,同时分别设置流量调节用的旋转手柄130和输出与 阻止水用的按压按钮132:流量调节先导阀126在套筒134的前端一体地构成。该套筒134在图中上部有大直径部分136。在大直径部分136的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138。该阳螺纹138与在 旋转手柄130的内周面的阴螺纹140啮合。另外,如图10 (B)所示,套筒134形成六角形状,在其外周面 上,不能转动地与壳体52的内周面的六角形状的内周面嵌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操作旋转手柄130,流量调节先导阀126 可在图中上下方向进退移动,使在与由主阀20的上面142构成的先导 阀座131之间的间隙增减,控制从背压室26排出至流出水路18的水 量。即控制导向水路30的开度。另外,旋转手柄1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固定。另一 方面,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128在驱动轴144的前端一 体构成。在这个例子中,在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128上设有密封件129。该密封件129不透水地抵接和设于主阀20上的先导阀座131上,或者与该阀座离开而开闭导向水路30。驱动轴144分为下部轴146和上部轴148,其利用弹簧150相互地 在上下相反方向上加弹性力。为了防止下部轴146从上部轴148向下脱落,弹簧150向上将弹 性力施加在上部轴148上。在下部轴146的上部的周围和下部轴146与上部轴148的连接部 分的内侧形成分别与背压室26连通的水室154、 156。该水室154、 156通过连通孔158互相连通。具体而言,驱动轴144在上部轴148和按压按钮132之间设置, 具有与上述结构相同的驱动圆环80、转子84和套筒82,每当按压操 作按压按钮132时,可在阻止水位置和输出水位置交互地切换输出和 阻止水先导阀128、而且保持在各自位置的止推锁紧机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按钮132不旋转操作,因此止推锁紧 机构不具有利用按压按钮132的旋转一体地转动上部轴148的功能。在这个例子中,每当按压操作按压按钮132时,使输出水和阻止 水先导阀128在图9和图10所示的阻止水位置和图11所示的输出水 位置之间进退移动。另外,利用止推锁紧机构的动作使输出和阻止水 先导阀128的位置分别保持在输出水位置和阻止水位置上。而且,在图11所示的输出水状态下,当旋转操作旋转手柄130时, 流量调节先导阀126在图中上下方向进退移动,并且根据其旋转操作 量,流量调节先导阀126的位置变化,而改变导向水路30的开度。主阀20平衡背压室26和流入水路16的压力,跟随流量调节先导 阀126的进退移动而进退移动。这样,通过改变主水路的开度,而调 节在主水路中流动的水的流量。这时的作用基本上与上述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有限制旋转手柄130的旋转操作量的挡块 (图中省略表示)。即使流量调节先导阀126在最前进的位置,也不会 完全关闭导向水路30。在本实施例中,分别设置流量调节先导阀126和输出与阻止水先 导阀128。利用旋转手柄130和输出与阻止水用按压按钮132分别独立地使各对应的流量调节先导阀126、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128进退移动,因此,即使利用按压按钮132使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128进行输 出阻止水动作,仍可将输出水时的流量调节先导阀126的流量调节位 置,维持为上次调节即设定的流量调节位置,避免了当输出和阻止水 动作吋再调节输出水量至所希望的流量的麻烦,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 性良好。图12 图20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首先,在图12中,160为驱动圆环。在这个实施例中,驱动圆环 160形成倒杯状的有底圆筒形状。该驱动圆环160的动作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圆环80基本上相同。艮口,每当向下按压一次驱动圆环160时,后述的形成圆环状的转 子170在旋转方向传送一个刻度,先导阀34每次移动至输出水位置和 阻止水位置,并保持在那里。在这个实施例中,形成倒杯状的驱动圆环160内嵌在套筒82中, 可在轴向即图中上下方向相对于套筒82移动。如图13所示为在驱动圆环160的外周面上,在圆周方向的多个地 方设有纵突条174。这些突条174嵌入套筒82的内面的纵凹条176中, 驱动圆环160可在套筒82旋转的同时一体地旋转。艮口,套筒82的旋转运动传递给驱动圆环160。另外,在驱动圆环160上,其内周面上形成纵凹条178。作为阴螺 纹件设在驱动轴60的第二轴部分64的外周面上的纵突条180嵌入该 凹条中。第二轴部分64与驱动圆环160—体地旋转。艮P,当使套筒82旋转时,其旋转运动传递给驱动圆环160和作为 阴螺纹件的第二轴部分64,它们同时一体地旋转。另外,在驱动圆环160的外周面上设有导向突起222。该导向突起 222嵌入套筒82的嵌入槽109中,形成驱动圆环160上下方向滑动时 的导向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包含这些驱动圆环160、套筒82的阀机构全体成 为单一的部件构成可以脱开和安装的卡头。图12中的162表示该卡头。图12中的164为卡头162的卡头壳体。该卡头壳体164分割为上 部164-1和下部164-2,其由形成卡头中间部分的背压室形成构件54弹性地连接。卡头162在插入壳体166内部的状态下通过拧紧固定螺母168,在 防止脱落的状态下固定在壳体166上。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由隔膜阀构成的主阀20的主阀本体22中一 体形成嵌入在上端有主阀座25的圆筒部分171的内部,形成主阀20 的移动导向装置的主阀导向件172。该主阀导向件172形成在轴向,即上下方向具有给定壁厚的圆板 状,在嵌入圆筒部分171的状态下,在其外周面和圆筒部分171的内 周面之间形成给定的环状间隙。该主阀导向件172作为跨过主阀座25向下游侧(二次侧)流入的 流入水的节流阀而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在主阀20向上离开主阀座25较大间隔的状态下,从 主水路的一次侧的流入水路16流入二次侧的流出水路18的水量由与 主阀20的主阀座25的间隔量决定。当主阀20朝关闭方向移动,则主 阀导向件172和主阀座25之间的间隙变小时,主阀导向件172和主阀 座25之间的间隙产生作用,逐渐使水量节流。如图17所示,主阀20 进一步朝向关闭方向即图中下方向移动,主阀导向件172稍微嵌入圆 筒部分171内部时,这时主水路的开度由主阀导向件172和圆筒部分 171之间的微小的环状间隙决定。即使主阀20进一步作关闭运动该环状间隙也不变化,保持一定至 主阀20抵接在主阀座25上。结果,主水路的流量,即从一次侧的流入水路16流入二次侧的流 出水路18的水量保持大致一定,并且为微小水量。图20表示作为节流阀起作用的主阀导向件172的作用,它表示在 横轴取主阀20的移动量,即驱动轴60的第一轴部分62的移动量(即 先导阀34的移动量),纵轴上取流量的关系。在图中所示的流量曲线A中,斜率小的横卧的部分A-l为表示主 阀导向件172嵌入圆筒部分171中时的流量变化的部分。如图示那样, 通过设置主阀导向件172,可以尽量减小主阀20关闭前或相反的打开 初期的流量变化。作为结果,在决定后述的流量调节手柄的最小流量位置的情况下,即使在位于该流量调节手柄和先导阀34之间的各种零件中有偏差,或 者其装配有偏差,可以校正由于该偏差而导致阀打开初期的流量受较大影响这种不适合的情况。图20中虚线表示的B表示不设置这种主阔导向件172的情况下的 流量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在不设置主阀导向件172的情况下,当第 一轴部分62从阀打开状态稍微移动时,流量立即有大的变化。另外,就具有这种主阀导向件172而言与第1实施例相同。在第1 实施例中,主阀导向件172用相同的符号表示。这个实施例的阀装置,如上那样,除了具有在主阀20接近关闭位 置的状态下,流量变化少、稳定化的特征外,还具有通过长期间的使 用,随时间变化小,流量特性在长期间内稳定的特征。具体地说,如图29所示的阀装置那样,将先导阀314相对于主阀 304的先导阀座318推压,关闭先导阀314,在关闭主阀304的情况下, 先导阀314的碰上先导阀座318的部分逐渐产生疲劳(永久扭曲或永 久变形),磨损,在先导阀314的碰上先导阀座318的面,即图中下面 上,产生与先导阀座318的形状相应的凹部,该凹部还逐渐变大。结果,产生即使先导阀314的移动动作相同,调节水量仍变化的 问题。对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驱动轴60具体而言是第一轴部分62 在轴向贯通主阀20,所述先导阀34在其轴向移动,所述先导阀34在 径向与主阀20的先导阀座38具体而言为其保持的0形圈40弹性接触, 进行密封,因此不产生这种问题,具有长期稳定的流量调节特性。此外,在将先导阀314相对于先导阀座318即主阀304推压的形 式的阀装置的情况下,当关闭先导阀314时,先导阀314不会安静地 抵接在主阀304的先导阀座318上,根据导向水路312内部的激烈的 水流变化,产生不规则而且复杂的运动,并有可能产生抵接在主阀304 的先导阀座318上的所谓颤振。特别是在利用弹簧的弹性力,将先导 阀314相对于主阀304的先导阀座318推压的情况下,这种倾向比较 显著。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由先导阀34、先导阀座36构成的先导 机构不同,不会产生这种问题。关于这点,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也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轴部分64的下侧设有具有在按压驱动圆环160时,使转子170强制转动的功能的强制旋转圆环182。在图12中,该强制旋转圆环182放置在防止转动件76的台座部 分78上。如图13、图15所示,强制旋转圆环182作为整体形成圆筒形状, 同时在其下端设有向内的凸缘部184。在该凸缘部184和第二轴部分 64的向外的凸缘部186之间装入弹簧122。当该强制旋转圆环182的凸缘部184作为滑动垫圈起作用,套筒 82旋转时,即与该套筒一体旋转的第二轴部分64旋转时,强制旋转圆 环182可在防止转动件76的台座部分78上滑动旋转,可防止随着第 二轴部分64的旋转,弹簧122扭曲变形。作为结果,可以设定适当的弹性力使弹簧122的向上弹性力发挥 作用。在该强制旋转圆环182中,,沿着其上端在圆周方向以给定间隔, 在向上突出的状态下, 一体地设置多个爪187。这些爪187的上表面形 成倾斜形状的凸轮面188。当利用驱动圆环160将向下的力作用在转子170上时,这些凸轮 面188与图14中详细表示的转子170的突出部分112的下面拐角l卯 接触,利用该凸轮作用,产生强制地使转子170在图14中逆时针方向 转动的动作。当转子170的旋转阻力,即相对于第二轴部分64的凸缘部186的 上面的滑动阻力、以及相对于驱动圆环160的凸轮面100的滑动阻力 较小时,根据弹簧122的作用力,在与强制旋转圆环182的凸轮面188 接触前,利用驱动圆环160的凸轮面100和转子170的凸轮面116-1(参 照图14)的凸轮作用,转子170可在与强制旋转圆环182的凸轮面188 接触前旋转运动。然而,当长期使用转子170时,滑动面上产的磨耗粉等可使滑动 阻力逐渐增大。这样即使向下压驱动圆环160,转子170也不能轻松圆滑地转动。 这时,即使在转子170不能圆滑地转动的情况下,当向下强制按压驱动圆环160时,通过转子170的突出部分112的拐角190与强制 旋转圆环182的凸轮面188接触,强制旋转圆环182的凸轮面188可 以强制地驱动转子170旋转。另外,如图14中表示得很清楚,在本实施例中,转子170的与驱 动圆环160的凸轮面100接触的凸轮面116-1和在突出部分112的上面 形成的凸轮面116-2以不同的倾斜设置。具体而言,突出部分112的凸 轮面116-2以比凸轮面116-1的凸轮面陡的角度形成。这里,突出部分112的凸轮面116-2为与套筒82的导向部分104 的凸轮面108接触,利用凸轮作用使转子170旋转的部分。此外,如图15所示,在该强制旋转圆环182的外周面上设有嵌合 突起192。该嵌合突起192嵌入套筒82的嵌合部分194中,当套筒82 旋转时,与该强制旋转圆环182—体地旋转。如图14所示,在转子170的下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以给定间 隔设有肋196。转子170在这些肋196中,与第二轴部分64的凸缘部 .186的上面接触。各肋196形成较长的形状,其横截面形状形成向下的凸曲面,在 该曲面的前端与凸缘部186的上面接触。艮P,在这里,使转子170不是与凸缘部186面接触,而是线接触。结果,转子170可以较小的滑动阻力在凸缘部186的上表面上圆 滑地旋转运动。这里,各肋196可在转子170的圆周方向,即旋转方向上形成圆 弧形,或者在相对于圆周方向的切线方向上形成直线状。各肋196在 从内周侧端向外周侧端斜地倾斜的状态下设置。具体而言,当转子170在图14中箭头所示方向旋转运动时,这些 肋196的朝向设置为,可从内侧向外侧排除滑动面上产生的滑动粉。因此,各肋196在通过线接触确保转子170的圆滑的旋转运动的 同时,可起到防止在滑动面上产生的摩耗粉引起的滑动阻力增大的作 用。又如图13和图19 (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部分62的 上部的突出部分62-2和下部的轴部分62-1分别形成,这些零件在三维 方向上,可以相对旋转地与球接头198结合。具体而言,在下部轴部分62-l的上端部, 一体地形成球部分200。该球部分200在三维方向上,可转动地与突出部分62-2的凹球面202 嵌合。结果,如图19 (C)所示,即使从外部来的力作用在第一轴部分 62上,通过只使与轴部分62-1分别构成的突出部分62-2的倾斜运动, 下部的轴部分62-1保持为不受外力影响的垂直姿势。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轴部62-1的倾斜运动对O形圈40和77的 密封的不利影响。如图12、图13、图17和图1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轴部 分62的上述凹处44的下侧的下端上形成环状槽204。比第一轴部分 62直径大的弹性止动轮206 (这里为E圆环)安装在该槽中。该弹性 止动轮206如下这样动作。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阀装置在图中上下方向移动先导阀34,进 行背压室26的压力控制,这样可使主阀20跟随先导阀34在图中上下 方向移动(位移)。如果给水压在通常的范围内,则该阀装置可使主阀20跟随先导阀 34的移动,良好地在开闭方向移动。然而,在给水压为比给定的给水压低的低压时,必然产生相对于 先导阀34的移动、不能确保主阀20所跟随的开闭方向的移动的情况。 即,在主阀20为关闭状态或稍微打开的状态的基础上,可以产生即使 使先导阀34在图中向上方向移动,主阀20也不跟随先导阀34的移动 向图中向上方向移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当先导阀34即第一轴部分62向 图中上方移动一定量时,即使压力平衡不能使主阀20跟随先导阀在向 上方向升高,在先导阀34向上上升一定量时,设在第一轴部分62的 下端的弹性止动轮206如图18 (B)所示,与主阀20的下面接触,然 后,通过先导阀34的上升移动,强制地使主阀20与先导阀34的上升 移动一起上升。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在给水压低,主阀20不能在先导阀34 进行的背压室26的压力控制基础上圆滑地动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 轴部分62连续地在图中向上方向上移动,可以利用第一轴部分62,物理地乃至机械地使主阀20升高,可以可靠地打开主阀20,进行输出水 或增大主阀的开度,增大输出水量。如以上那样,弹性止动轮206在光学阀34即第一轴部分62上升 一定行程时,具有与主阀20的下面接触,并将其强制打开的接触件的 作用。作为这种接触件可以使用上述弹性止动轮206以外的其他各种 形式、或者利用其他各种结构,将该接触件设在第一轴部分62的下端。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密封背压室26和第一轴部分 62之间的0形圈77以外,在正上方的位置上,在与第一轴部分62的 外周面弹性接触的状态下,设置另外的 形圈(环状的弹性密封件) 208。该O形圈208起以下的作用。艮口 ,该O形圈208作为在与下面的O形圈77之间确保第一轴部 分62的圆滑的滑动运动的润滑件,起保持润滑脂的润滑脂积存部分的 作用。利用O形圈208的形成润滑脂积存部分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止润 滑脂积存部分的润滑脂向外部,具体是向图中上方漏出。另外,该O形圈208还起灰尘密封的作用,可以防止由于灰尘等 从外部进入润滑脂积存部分,附着在第一轴部分62的滑动面上。在该实施例中,O形圈40、 77和208可以使用二氧化硅粉代替 碳黑作为充填材料进行配合。具体而言,这里,作为这些O形圈,使用NOK公司的EPDM制 的E575件号的0形圈。另外,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0形圈40、 77、 208的安装结构, 使用以下的安装结构。艮P,在O形圈40中,在主阀20的主阀本体22中,在从其板面突 出的状态下,设置圆形的内环状部分210和外环状部分212, O形圈 40在嵌入状态下安装在该内环状部分210内部的凹处,与第一轴部分 62的外周面弹性接触。安装在该内环状部分210的凹处中的O形圈40利用盖214防止从 凹处脱落。如图16所示,盖214形成浅的倒盘状,在其上形成弹性爪216,与收容在其内部的O形圈40 —起从上侧覆盖内环状部分210安装。另外,通过弹性爪216与外环状部分212的根部的切口 218弹性接合, 防止脱出。在图16中,219和221为盖214和外环状部分212的旋转方向的 定位用的突起和切口。在0形圈77中,除了其安装方向为上下相反的方向这点上,还有 内环状部分210和外环状部分212设在上述背压室形成构件54的下面 这点以外,基本上与O形圈40的安装结构相同。在O形圈208中,其安装结构基本上与上述相同,但这里,代替 盖214,在防止转动件76的台座部分78上一体地形成代替盖214的封 闭部分220。采用这种安装结构,在外嵌在第一轴部分62上的状态下,可能简 单地安装0形圈40、 77和208。另外,在这些0形圈40、 77和208损耗后必需更换的情况下,可 以简单地进行更换。图21 26表示本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如图21所示,该操作装置具有旋转式流量调节手柄224和按压按 钮式的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如图22所示,在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上表面上进行显示230。该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在旋转方向上固定,只能在图中上 下方向移动。在图21中,旋转式流量调节手柄224作为整体形成圆形的圆环状, 在其圆周方向给定地方设有向外突出的旋钮226。另外,该流量调节手柄224作为整体形成微小的锥度形状。在上述套筒82和该圆环形状的流量调节手柄224之间放置作为传 递操作力的中间圆环的内圆环件232和外圆环件234。如图22和图23所示,内圆环件232形成圆筒形状,从上向下覆 盖在套筒82上,由套筒82从下侧进行支承。在该内圆环件232中,在圆周方向给定的地方设有贯通的定位孔 236。设在套筒82的外周面上的定位突起238嵌入该定位孔236中。利用这些定位孔236和定位突起238的接合作用,内圆环件232与套 筒82 —体地旋转。在该内圆环件232上,其外周面的圆周方向的给定地方还设有向 外突出的定位突起240。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外圆环件234具有圆筒部分242、凸缘 部244和向下突出的弹性爪252 。如图21所示,该外圆环件234安装在成为其支承件的圆筒件254上。具体而言,在将图23的底部245抵接在圆筒件254的凸缘部256 上的状态下,弹性爪252弹性地钩搭在圆筒件254的上端外周部分的 环状的台阶部分258上,在由圆筒件254支承的状态下,可转动地安 装在圆筒件254上。另外,圆筒件254在下端有舌片状的固定部分260,如图21所示, 在覆盖上述固定螺母168和壳体166的上部的状态下,安装固定在壳 体166上。如图23的部分放大图所示,在该外圆环件234中,在内周面的圆 周方向给定地方,以隔开微小的间隔,以向内突出的形式设置一对突 起246、 248。在这些突起246和248之间形成定位槽250。如图25所示,上述 内圆环件232的向外的定位突起240嵌入该定位槽中。这样,内圆环 件232和外圆环件234 —体地旋转。这里, 一侧的突起246在上下中间部分上切口,利用该切口部分 249,突起246分为上突起246-1和下突起246-2。在图22中,在上述外圆环件234中,,在互相不同的位置上,沿 圆周方向的多个地方设置在凸缘部244上定位用的切口 262和向上立 起的弹性爪264。另外,在该凸缘部244上还以向上立起的形式设置形成稍微锥面 形状的相对于流量调节手柄224的嵌入导向部分266。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在流量调节手柄224中,在圆环内周面 上,在圆周方向的多个地方设有作为嵌入外圆环件234的切口 262中 的定位突起肋268和用于弹性钩搭向上的弹性爪264的钩搭突起270。利用外圆环件234的切口 262和流量调节手柄224的肋268的嵌 合,流量调节手柄224和外圆环件234 —体旋转运动,并且,根据外 圆环件234的向上的弹性爪264和流量调节手柄224的钩搭突起270 的钩搭作用,在上下方向安装。即,利用弹性爪264和钩搭突起270 的钩搭作用,可防止流量调节手柄224朝向图中的上方脱落。如图24所示,在作为支承件的圆筒件254上设有从向内的凸缘部 256的上面立起的圆弧形状的上升部分272。在该上升部分272的内面 上,在圆周方向中间位置上形成纵的定位槽274。另一方面,在上述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上设置从其上壁282 下降的圆弧形状的下降部分276。在该下降部分276上,在圆周方向的中间位置上设置向下突出的 旋转方向的定位突起278。如图25所示,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在嵌合这些上升部分272 和下降部分276的状态下进行装配。通过定位槽274和定位突起278 的嵌合,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在旋转方向上定位。即利用这些 定位作用,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在旋转方向上位置固定。在该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中,在形成圆弧形状的下降部分 276的圆周方向端部上一体地形成径向向外突出的挡块突起280。该挡块突起280设定当向小流量侧旋转操作流量调节手柄224时 的终端位置。具体而言,通过与流量调节手柄224 —体地旋转的外圆环件234 的上述突起246,具体而言与上突起246-1在旋转方向上接触,限制流 量调节手柄224的再旋转。该挡块突起280还起到将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锁紧在阻止 水状态的锁紧突起的作用。如上所述,流量调节手柄224通过外圆环件234的上突起246-1 与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挡块突起280接触,将位置限制在最 小流量位置。图25和图26 ( II )表示这时的状态。如(III)所示,在这个状态下,当向下按下输出和阻水操作部分 228时,利用上述止推锁紧机构,将按压按钮式的输出阻水操作部分 228的位置保持在压下位置。这时,挡块突起280还形成位于从图26 (II)所示位置向下下降的位置、具体而言,如(III)所示那样位于与突起246的上突起246-1 和下突起246-2之间的切口 249高度相同的位置的状态(参照图26(111) (B))。在这个状态下,流量调节手柄224,具体而言外圆环件234可进一 步在逆时针方向旋转移动。这样,当在同方向转动流量调节手柄224微小角度时,如(in) 所示,挡块突起280形成进入上突起246-1和下突起246-2之间的切口 249中的状态。在这个状态基础上,即使打开操作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利 用挡块突起280和上突起246-1的接触作用,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 228不能上升移动,因此可以保持在压下位置即阻止水位置,并在此处 锁紧。另外,如图26 (III)所示,通过突起246与圆筒件254的圆弧状 的上升部分272的圆周方向端接触,可阻止流量调节手柄224过分的 旋转。如图24所示,在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上壁282的下面设 有向下突出的圆形的按压部分284。当施加向下的力时,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通过利用该按压 部分284向下按压驱动圆环160,可使与第一轴部分62 —体构成的先 导阀34向下移动。压下的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位置通过上述止推锁紧机构, 保持在压下位置,即下降位置上。在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中具有向外的凸缘部286。在该凸缘 部286的圆周方向的多个地方(这里为4个地方)设有弹性片288。如 图21 (B)所示,在这些弹性片288的前端,分别设有向上和向下的 一对突起290。在此,各个突起290的外面形状形成曲面形状。凸缘部286和弹性片288、以及设在其前端的突起290如下这样工艮卩,在图21中,当向下按压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时,通过凸缘部286与外圆环件234的凸缘部244接触,设定其按压端。这时,设在弹性片288的前端的向下的突起与凸缘部244快速地 接触,弹性片288弹性变形,可缓和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凸 缘部286与外圆环件234的凸缘部244的接触,即缓冲。这样,可以 有效地减小按压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时产生的声音。另一方面,当将按压力再次加在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上使 它上升时,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凸缘部286与流量调节手柄 224的向内的凸缘部227接触,设定其上升端。这时,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弹性片288的向上突起290 快速地与流量调节手柄224的凸缘部227接触,基于这时的弹性片288 的弹性变形,缓和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凸缘部286与流量调 节手柄224的凸缘部227的接触,降低这时产生的声音。以上的操作装置作为整体进行以下的运动。图26 (I)表示将流量调节手柄224旋转至最大流量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在打开操作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状态下, 使水以最大流量在主水路中流通。当从这个状态在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流量调节手柄224时,在图 26 (II)所示的最小流量位置,与流量调节手柄224 —体旋转的外圆 环件234的突起246,具体而言是上突起246-1与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 分228的挡块突起280接触一次,阻止过分的旋转。在该状态下,通过按压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在按压位置形 成保持状态时,这时形成允许流量调节手柄224再旋转一些的状态。另外,当进一步在逆时针方向旋转流量调节手柄224时,在刚一 稍微旋转时,外圆环件234的突起246与圆筒件254的上升部分272 的圆周方向端接触,可阻止进一步的旋转。在这个状态时,保持在压下位置的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 挡块突起280形成进入外圆环件234的上突起246-1和下突起246-2之 间的切口 249中的状态,形成禁止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艮P,在此,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形成锁紧状态。因此,在 这个状态下,即使将按压力加在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上,输出 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不上升移动,因此,不进行基于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的上升的输出水。在本实施例的操作装置中,在阻止水时的按压状态下,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实质上不从形成圆环状的流量调节手柄224向上突 出,因此,在阻止水状态下,可防止由无意的外力操作输出和阻止水 操作部分228,而在无意中进行输出水的问题发生。艮P,通过从外侧包围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形成圆环状的流 量调节手柄224可起卡头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对输出和阻止水操 作部分228的无意的误操作。另外,本实施例的操作装置具有在阻止水状态下,利用流量调节 手柄224的旋转操作而预先设定流量的特征。g卩,通过预先利用流量 调节手柄224设定流量,当打开操作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输出 水时,可以按照当初所希望的流量进行输出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分别独立地设置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 分228和流量调节手柄224,而可分别独立地进行运动,因此利用其运 动的不同,可以得到将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锁紧在阻止水状态 的优点。图27和图28表示另一个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驱动圆环292形成在轴向长度的较短圆环形状, 作为从按压按钮式的输出和阻止水操作部分228将按压力在轴向传送 给驱动圆环292的操作部分,在驱动圆环292和输出与阻止水操作部 分228之间设置形成倒杯状的传递件294。传递件294与套筒82的旋转分离,不会由于套筒82的旋转而旋 转,传递件294可以在驱动圆环292上自由地旋转。艮[J,在这个例子中,施加按压力的构件和施加旋转力构件分别用 各自的构件构成。传递件294的上壁中心形成凹陷形状。在该凹陷形状的底部上形 成钩搭孔296。通过在第一轴部分62的突出部分62-2向上设置的弹性 钩搭爪292而钩搭于该孔中,可防止传递件294朝向图中向上方向脱 落。以上表示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 一个例子。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所具有的锁紧机构,即在输出水位置和阻止水位置交互地切换并且保持输出和阻止水 先导阀的锁紧机构形成止推锁紧机构,也可以将它作为心形凸轮机构 等其他的锁紧机构构成。另外,在不偏离其发明宗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可加入各种变更而 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先导式输出和阻止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其具有(a)在相对于主阀座接近和离开的方向上进退移动、改变主水路的开度的主阀;(b)在该主阀的背面形成,将内部的压力作为关闭阀方向的按压力作用在该主阀上的背压室;(c)将上述主水路的一次侧的流入水路的水导入该背压室,增大该背压室的压力的导入小孔;(d)在连通该背压室和上述主水路的二次侧的流出水路的状态下,贯通上述主阀设置的、将该背压室的水排出至该流出水路、并减小该背压室的压力的导向水路;(e)在该主阀的进退方向进退移动,控制上述导向水路的开度的流量调节先导阀;(f)使该流量调节先导阀进退移动,根据进退移动量,决定流量调节位置,进行流量调节的流量调节机构;跟随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的进退移动,进退移动上述主阀,进行上述主水路的流量调节;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开闭上述导向水路的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利用该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在关闭该导向水路的阻止水位置和开放该导向水路的输出水位置之间进退移动,进行输出和阻止水的切换的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并且上述流量调节机构在由该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进行该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的阻止水动作后的输出水动作时,将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的流量调节位置维持在上次已调节的流量调节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 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阻止水先导阀, 同时上述流量调节机构和输出与阻止水切换机构独立地使各自对应的 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阻止水先导阀进退移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量调节先导阀和输出与阻止水先导阀由共同的先 导阀构成,上述流量调节机构根据上述调节的流量调节位置,移动该 共同的先导阀的阻止水位置;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将该调节 的流量调节位置作为输出水位置,在该输出水位置和该移动的阻止水 位置之间进退移动该共同的先导阀。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共同的先导阀设在可伸缩的驱动轴上,上述流量调 节机构通过伸縮该驱动轴,整体地在轴向上移动该共同的先导阀的位 置,移动该共同的先导阀的流量调节位置和阻止水位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轴在轴向分割为设有上述共同的先导阀的一侧 分割轴和另一侧分割轴,各分割轴啮合;利用旋转操作件的上述另一 侧分割轴的旋转,而通过螺纹传送进退移动上述一侧分割轴,使该驱 动轴伸縮。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 量调节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具有在输 出水位置和阻止水位置交互地切换并且保持上述输出和阻止水先导阀 的锁紧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其可以轻松的操作进行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并且进行一次流量调节后,即使以后进行阻止水的操作,也可在下次输出水时,以预先调节的所希望的流量进行输出水;该先导式输出和阻止水与流量调节的阀装置10由主阀20、背压室26、导入小孔28、导向水路30以及流量调节机构组成,跟随先导阀34的进退移动使主阀20也进退移动,从而对主水路的流量进行调节。此外,还包括使先导阀34在阻止水位置和输出水位置之间进退移动,进行输出和阻止水的切换的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并且,流量调节机构在由该输出和阻止水切换机构进行该先导阀34的阻止水动作后的输出水动作时,将上述先导阀34的流量调节位置维持在上次已调节的流量调节位置。
文档编号F16K31/145GK101218458SQ20068002532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
发明者井上幸宏, 桥本卫 申请人:株式会社伊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