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输送管线与导接本体的导接和分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61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输送管线与导接本体的导接和分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工具学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 用于将液体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和将液体输送管线与导接本体分 离的导接系统。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将液体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 的导接接口的专门设计的管线端部。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液体输送管线的管线端部与导接本体的导接接口分离时防止液体继续流动 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液体输送管线的导接系统典型地具有包括例如球的自封闭式 尾阀或膜或类似装置,其在管线端部与其所连接的导接接口分离时自动 地封闭。但是,这种导接系统仅是有条件地适用于纤维复合部件的生产,因 为这种类型的自封闭式尾阀由于在纤维复合部件的制造中使用树脂而 易于粘住。因此, 一种用于制造纤维复合部件的方法提出,将纤维材料、 非织纤维或纺织纤维的各个片分层置于模具内,只要将各个纤维层引入 就向模具施加树脂,以便连接各个纤维层并使各个纤维层互相连接。在 这方面,树脂在压力下从贮存器经由管线供应到模具并注射进模具内。就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所涉及的液体而言,其中包括反应液,在复合 部件的生产领域中,反应液用于连接各个纤维层。这些液体特别包括合 成树脂,其在温度的作用下固化。特别地,这些液体是合成树脂,例如 碳氢化合物、尿素、醇酸树脂、环氧化物、三聚氰胺、酚醛树脂、聚酯、 不饱和聚酯、聚亚安酯、酮、香豆酮-茚树脂、异氦酸盐、聚酰胺以及薛烯酚树脂。此外,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可以引入各个纤维层以将其 连接到 一起的前述模具以及用于存储液体的贮存器称作为导接本体。由于上述困难,其中用于纤维复合部件生产领域中的前述自锁式尾 阀因所用液体的粘附作用而易于粘住,另 一个与公知导接系统相关的问 题是当液体输送管线与导接本体分离时,某些残留的液体量典型地继续 流动,致使导接本体上的导接接口被污染或脏污,导致从一个导接操作 到另一个导接操作时增加泄漏问题。此外,由于不可避免的公差,在多 个导接操作期间,污垢不可避免地沿导接系统的密封表面积聚在导接接 口的区域内,这最终可导致导接系统的密封装置失效。由于上述的问题,目前公知的方法不能够成功地提供部分自动的导 接系统,这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通常手动地通过利用软管夹将管夹紧在 导接本体上的软管连接装置上而建立导接本体和液体输送管线之间的 连接。发明内容基于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至少一种解决途径,其 可以至少部分地减轻在导接接口的区域内由泄漏而产生问题。该目的由一种用于将液流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的导接系统,由 一种用于将液体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的导接接口的管线端部,以及 由一种用于在液体输送管线的管线端部从导接本体的导接接口分离时 防止液体能够继续流动的方法来实现。用于将液体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的依据本发明的导接系统包括管线端部,其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以 及导接接口 ,其在导接本体上并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在此,两个成圆雉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互相适配,使得在已 导接的状态下,它们在耦联区由空隙分开并且互相同心地相对,该空隙 由诸如O形环的密封环可预先限定,该密封环位于两个成圓锥形逐渐变 细的形状部之间并与其同心。在这方面,密封环的目的是防止液体通过 将两个互相相对的成圃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分开的空隙溢漏。为了能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在其周缘上配备有至少一个清洁元件, 清洁元件从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朝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 二形状部延伸,以收集可积聚在空隙内的液体。在这方面,清洁元件可 例如延伸进两个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之间的空隙内。因为液体在 温度的作用下固化,所以已固化的液体能够以这种方式从耦联区移除, 即因为管线端部从导接本体分开,因此因为清洁元件陷在已固化液体 内,所以耦联区内的由管线端部带走的已固化液体从导接接口移除。例如通过在耦联区内提供加热丝可产生温度的作用,以便加热并因 此固化沉积在空隙内的液体。但是,替代地,冷却管可同样地置于耦联 区内,以便暂时性地冷却该耦联区,由此能够使液体在空隙内被暂时性 地冰冻,并因此同样地硬化。提供冷却耦联区的这种第二替代的方案证 明是有利的,因为因此所实现的液体硬化仅持续短暂时间。但是,替代 地,类似地也可以使外部产生的具有冷却或加热形式的温度流作用在耦 联区上。实际上,本发明的出发点是制造纤维复合部件。但是,本发明也自 然地适用于要求液体输送管线连接到导接本体的其它领域,其中所述的 粘附和结壳现象可能发生在导接部位的区域内。因此,本发明也可应用 于其它领域,例如注塑成型部件生产或食品加工工业,即在压力下将可 固化的液体经由管线引入模具内的任何领域。依据管线端部借助于其导接端口滑入导接本体内,还是管线端部接 收导接本体,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是外圆锥,并且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是内圆锥;相应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 状部是内圆锥,并且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是外圆锥。因此,在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能够配合进成圆锥形逐渐 变细的第二形状部内的情况下,第一形状部是外圆锥,并且第二形状部 是内圃锥。在这种情况下,清洁元件围绕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 部的外周缘,并且从成圓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向外朝成圆锥形逐 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延伸。但是,在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能 够配合进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的情况下,成圆锥形逐渐变细 的第二形状部是外圆锥,并且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是内圆 锥。在这种情况下,清洁元件围绕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的内周缘,并沿径向延伸进所述空隙内。为了确保清洁元件以所需方式陷入积聚在两个成圆锥形逐渐变细 的形状部之间的空隙内的已固化液体内,清洁元件沿流动方向定位于密 封环的下游。在此,流动方向应理解为液体输送管线的流体的总体的方 向,而不是两个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之间空隙内的流体的流动的 方向,该空隙内的流体的流动的方向与液体输送管线的流体的总体的方 向基本上相反。通过以这种方式定位清洁元件,清洁元件以所需方式陷 入沉积在空隙内的液体内,使得在分离操作期间,清洁元件从位于导接 接口的区域内的耦联区向外移除在空隙内固化的液体,带走该已固化的 液体。导接系统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是基于积聚在空隙内的液体处于其 硬化状态下的假设,这使得可以利用陷入已固化液体内的清洁元件移除 该液体。替代地,清洁元件也可设计为刮刀,在这种情况下,成圆锥形 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可由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响应于管线端部 从导接本体分离而变形,使得清洁元件沿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 部擦拭,并且在该过程中,从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刮除沉积 在空隙内的液体。当管线端部与导接本体的导接接口分离时,为了有效地防止液体继 续流动,耦联区可设计成接受温度流的作用。因此,例如可将加热丝设 置于耦联区内,以便暂时地加热耦联区,致使耦联区内所容纳的液体在 特定的时刻固化,由此防止液体在分离操作之后的继续流动。但是,替代地,例如同样地将冷却管置于耦联区内,以便暂时地冷 却耦联区,由此能够使液体暂时地冷冻并因此硬化,使得基本上可以进 行分离操作,而液体并不继续流动。冷却耦联区的第二替代方案证明是 有利的,因为以此方式所实现的液体的硬化仅持续短暂时间。但是,替代地,外部产生的以冷却或加热形式的温度流作用在耦联 区上同样可以的。词为液体在加热时永久地硬化,使得管线端部不能用于另外的导接 操作,所以管线端部可设计为可耦联到液体输送管线的单独管线件,允许在热作用在耦联区上的随后的分离操作之后替换该管线件。用于将液流输送管线导接到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 笫二形状部的导接本体的导接接口的依据本发明的管线端部,包括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并适配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 二形状部,使得在已导接的状态下,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设 置成与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同心地相对,并且由密封环所限 定的空隙分开。在这种情况下,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在其周 缘上配备有至少 一个清洁元件,所述清洁元件从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 一形状部沿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的方向延伸。在这方面,清 洁元件可延伸进所述空隙内以收集能够在空隙内积聚的液体。如上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可设计为配合进成圆锥 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内。在这种情况下,清洁元件围绕成圆锥形逐 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的外周缘,形成环箍状凸部。替代地,成圆锥形逐 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可设计为接收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在 这种情况下,清洁元件围绕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的内周缘, 形成环箍状凸部,并且沿径向延伸进所述空隙内。为了使清洁元件以所 需方式可靠地陷入能够积聚在空隙内的液体内,清洁元件沿流动方向定 位于密封环的下游,其中这里的流动方向适用于关于流动方向的前述的 解释。为了使清洁元件能够完成刮除功能以刮除沉积在成圆锥形逐渐变 细的第二形状部内的液体,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可由弹性材 料制成,该弹性材料响应于管线端部从导接本体分离而变形,使得清洁 元件沿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擦拭,以刮除沉积在成圆锥形逐 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上的液体。与前述公知的导接方法对比,公知的导接方法采用在分离操作期间 通过手动地挤紧管而防止液体能够继续流动的软管夹,从而在液体输送 管线的管线端部与导接本体的导接接口分离时防止液体继续流动,而依 据本发明的方法则使加热或冷却形式的温度流旆加到位于导接接口和 管线端部之间的耦联区,致使位于导接接口内和管线端部内的液体至少 暂时地硬化。这可以在分离操作期间防止液体继续流动,并因此防止对 导接接口的任何污染或脏污。


以下参照所附附图并根据仅为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这些 示例性实施方式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尤其不应该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具体地,附图中图l是穿过导接系统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穿过导接系统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图3是具有分离设计的管线端部的依据本发明的导接系统的另一具 体实施方式的又一剖视图。在所有附图中,等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应的附图标记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的剖视图和图3的等尺寸视图描述依据本发明的导接 系统l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管线端部2配合进导接接口 5内。在 这方面,导接接口 5是导接本体4的一部分,如图3清楚示出的。导接 本体4的目的是在腔室9内容纳大量纤维层,利用在压力下经由管线端 部2注射进导接本体内的液体连接这些纤维层并使这些纤维层互相连 接。可从图1中看出,设置在导接本体4内的导接接口 5具有沿流动方 向成圓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因此,管线端部2也具有沿流动方向成 圆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使得导接接口 5的圆锥形状部6能够接收管 线端部2的圆锥形状部3。管线端部2的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3 由密封环7围绕,密封环7用于密封导接接口 5,使得在注射进形状部 4内的过程中,液体不能够渗透到外部。为了实现最优的可能密封作用, 管线端部2的圆锥形状部3比导接接口 5的圆锥形状部6沿流动方向逐 渐变细的程度更大,因此当管线端部2借助于其圆锥形状部3滑动进入 导接接口5内时,密封环7—方面接触圆锥形状部6,并且另一方面接 触圓锥形状部3,且当管线端部2进一步推进时,密封环7沿圃锥形状 部3滚动并被压缩,使得可以提高密封环7的密封作用。如图1所示,管线端部2的圆锥形状部3与导接接口 5的圆锥形状部6互相适配,使得在已导接的状态下,它们位于互相相对的同心位置, 并且由密封环所限定的空隙分开。因为液体在压力下注射进导接本体 内,这可导致导接接口 5内的液体阻塞,所以液体可退回进空隙内直到 密封装置7并在此积聚。为了能够容易地移除以此方式积聚的这种液体, 管线端部2的圆锥形状部3在其端部的周缘侧面上配备有清洁元件8, 清洁元件8在圆锥形状部3的端部处围绕管线端部2,并形成环箍状凸 部。在这方面,清洁元件8从圆锥形状部3朝圆锥形状部6延伸,以便 陷入积聚在空隙内的液体内。如果此时将热流或冷流施加到导接接口 5和管线端部2之间的耦联 区,则这将引起沉积在空隙内的退回液体至少暂时地硬化。如果然后将 管线端部2从导接接口 5拉出,则这将导致已陷入硬化液体内的清洁元 件8将该液体拉出耦联区,使得导接接口 5的圆锥形状部6不受污染。 因此,对导接接口不需要另外的清洁或仅需要另外的最少的手动清洁, 就能够再一次地将管线端部2导接到导接接口 5。参照图2描述导接系统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成圆 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接收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可从 图2中看出,导接接口 5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 因此,管线端部2也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部,使得 管线端部2的圆锥形状部3能够接收导接本体5的导接接口 5。用于密 封导接接口 5的密封环7设置于管线端部的圆锥形状部3内,以确保液 体不能够渗透到外部。为了实现最优的可能密封作用,管线端部2的圆 锥形状部3比导接接口 5的圆锥形状部6沿流动方向逐渐变细的程度更 小,因此当管线端部2借助于其圆锥形状部3滑动到导接接口 5上时, 密封环7 —方面接触圆锥形状部6,并且另一方面接触圆锥形状部3, 且当管线端部2进一步推进时,密封环7沿圆锥形状部6滚动,使得可 以提高密封环7的密封作用。如图2所示,管线端部2的圆锥形状部3与导接接口 5的圆锥形状 部6互相适配,使得在已导接的状态下,它们由密封环7所限定的空隙 分开,并互相同心地相对。因为液体在压力下被压出导接本体,这可导 致导接接口 5的区域内的液体阻塞,所以液体可退回进空隙内直到密封 装置7并在此积聚。为了能够容易地移除以此方式积聚的这种液体,管线端部2的圆锥形状部3在其内周缘上设置有清洁元件8,清洁元件8 围绕管线端部2,形成环箍状凸部。在这方面,清洁元件8从圆锥形状 部3朝圆锥形状却6延伸,以便陷入积聚在空隙内的液体内。如果此时将热流或冷流施加到导接接口 5和管线端部2之间的耦联 区,则这将引起沉积在空隙内的退回液体至少暂时地硬化。如果然后将 管线端部2拉出导接接口 5,则这将导致已陷入硬化液体内的清洁元件 8将该液体拉出耦联区,使得导接接口 5的圆锥形状部6不受污染。因 此,对导接接口 5不需要另外的清洁或仅需要另外的最少的手动清洁, 就能够再一次地将管线端部2导接到导接接口 5。最后,可从图3中看出,管线端部2可设计为单独管线件,其可耦 联到液体输送管线IO。管线端部2的这种单独构造证明是有益的,因为 这种构造允许管线端部2设计为可替换的、 一次性的组件,在导接和分 离操作之后即可简单地丢弃。这就不必辛苦移除粘附到管线端部2的圆 锥形状部3的液体残余物,因为这些液体残余物在管线端部2从导接接 口5分离时被带走。而且,管线端部2可被简单地替换,能够使液体输 送线路10以及新的管线端部2被再次导接到导接本体4。另外注意,"包括"并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驟,并且"一"或"一 个,,不排除"多个"。也应该注意,参照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之一描述 的特征或步驟也可用于与上述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或步骤结合。 权利要求中所用的附图标记不应该视作限制性的。附图标记列表1 导接系统2 管线端部3 管线端部的圆锥形状部4 导接本体5 导接接口6 导接接口的圆锥形状部7 密封环8 清洁元件9 腔室10 液体输送线路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将液流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4)的导接系统(1),包括管线端部(2),其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导接接口(5),其在所述导接本体(4)上并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和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互相适配,使得在已导接的状态下,它们在耦联区由密封环(7)所限定的空隙分开并且互相同心地相对,以及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在其周缘上配备有至少一个清洁元件(8),所述清洁元件(8)从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朝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延伸,以便收集可积聚在所述空隙内的液体。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接系统,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能够配合进所述 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接系统,其中,所述清洁元件(8)围绕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 部(3)的外周缘,形成环箍状凸部,并且沿径向延伸进所述空隙内。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接系统,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能够配合进所述 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接系统,其中,所述清洁元件(8)围绕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 部(3)的内周缘,形成环箍状凸部,并且沿径向延伸进所述空隙内。
6.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接系统,其中,所述清洁元件(8)沿所述流动方向定位于所述密封环(7) 的下游。
7.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接系统,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弹性材料响应于所述管线端部(2)从所述导接本体(4)的分离而 变形,使得所述清洁元件(8)沿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 (6)擦拭。
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接系统, 其中,所述耦联区设计成接受温度流的作用。
9.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接系统,其中,所述管线端部(2)设计为可耦联到所述液流输送管线的单 独管线件。
10. —种用于将液体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4)的导接接口 (5) 的管线端部,所述导接接口 (5)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 第二形状部(6),且所述管线端部包括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 第一形状部(3),其适配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使 得在已导接的状态下,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与所 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同心地相对,并且由密封环(7) 所限定的空隙分开,以及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在其周缘上配备 有至少一个清洁元件(8),所述清洁元件(8)从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 细的第一形状部(3)朝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延伸, 以便收集可积聚在所述空隙内的液体。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线端部,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设计成配合进所 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内。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线端部,其中,所述清洁元件(8)围绕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 部(3)的外周缘,形成环箍状凸部,并且沿径向延伸进所述空隙内。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线端部,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设计成接收所述 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线端部,其中,所述清洁元件(8)围绕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 部(3)的内周缘,形成环箍状凸部,以及沿径向延伸进所述空隙内。
15. 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端部,其中,所述清洁元件(8)沿所述流动方向定位于所述密封环(7) 的下游。
16. 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端部,其中,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弹性材料响应于所述管线端部(2)从所述导接本体(4)的分离而 变形,使得所述清洁元件(8)沿所述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 (6)擦拭。
17. 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线端部,其中,所述管线端部(2)设计为可耦联到所述液流输送管线的单 独管线件。
18. —种用于在液流输送管线的如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 的管线端部(2)从导接本体(4)的导接接口 (5)分离时防止液体能 够继续流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温度流施加到所述导接接口 (5)和所述述管线端部(2)之间的 耦联区,致使在所述导接接口 (5)内和所述管线端部(2)内的所述液 体至少暂时地硬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液流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的导接系统、一种用于将液体输送管线导接到导接本体的导接接口的管线端部以及一种用于在液流输送管线的管线端部从导接本体的导接接口分离时防止液体能够继续流动的方法。所述导接系统(1)包括管线端部(2),其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导接接口(5),其位于导接本体(4)上并具有沿流动方向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和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互相适配,使得在已导接的状态下,它们在耦联区由密封环(7)所限定的空隙分开并且互相同心地相对。由此,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在其周缘上配备有至少一个清洁元件(8),清洁元件(8)从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一形状部(3)朝成圆锥形逐渐变细的第二形状部(6)延伸,以便收集可积聚在空隙内的液体。
文档编号F16L55/103GK101273228SQ200680035589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乌尔里希·埃贝特, 汉斯-马丁·克拉夫特, 马丁·弗里德里希 申请人: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德国航空航天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