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透燃油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318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渗透燃油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渗透燃油软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对汽车发动机橡胶制品的耐热性 和耐劣化汽油性也相应提高,要求燃油软管类橡胶制品必须具有高温耐热氧化性 及耐劣化汽油性。目前国三排放标准规定,以汽油为燃料车辆的燃油管路要求有 较低的CH (碳氢化合物)渗透率,目前燃油软管类橡胶制品虽然有采用多层结 构形式以阻隔燃油渗透,但渗透率等各项性能难以兼顾,常达不到相关的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CH物质渗漏,并 且耐燃油和耐热性优异的低渗透燃油软管。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的管壁由内阻隔层、中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组成,所述内阻隔层、中胶层、 增强层和外胶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增强层由缠绕在中胶层外的聚酯线或芳 纶线所构成。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管壁的内阻隔层对在管内通过的介 质起到阻隔作用,并通过管壁其它各层的组合协同,使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低渗 透、耐燃油,并且具有更强的耐热性,低温柔软性好,工作压力高。
本实用新型在外胶层外还可设有不锈钢丝编织套层。以进一步增加软管的抗 压性和耐磨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的局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2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l。本图为实施例l层层剥开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管壁由内
阻隔层l、中胶层2、增强层3和外胶层4组成,所述内阻隔层l、中胶层2、增强层 3和外胶层4自内向外依次设置,增强层3由缠绕在中胶层2外的聚酯线或芳纶线所 构成。
内阻隔层1可采用三元氟橡胶为材料。在实施时推荐选用双酚AF硫化体系的 三元氟橡胶(氟含量>70%)作为内阻隔层材料,并控制其厚度在0.25-0.35mm左 右,再通过燃油软管4-5层的多层结构,能有效的降低CH物质的渗漏,并且能保 证产品具有优异的耐燃油性和耐热性。
中胶层2可选用氯醇橡胶,氯醇橡胶中添加高活性氢氧化钙作为粘合助剂后, 氯醇橡胶和内阻隔层l的粘合强度可以达到1.5KN/m。增强层3起到骨架作用,它 选用聚酯线或芳纶线,经缠绕加工,可以增强软管的耐压性能。所述外胶层4选 用具有较高门尼粘度的氯醇橡胶作为软管的外层材料,可以保证管体在硫化加工 过程中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复合挤出工艺将内阻隔层1与中胶层2粘合在一起,这样,能 使加工更方便,降低成本,并且,内阻隔层1与中胶层2的结合牢度更高。
实施例2
参照附图2。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在外胶层4外设有不锈钢丝 编织套层5,这样,能进一步增强软管的抗压性和耐磨性能。在图2中,与图l相同的附图标号代表相同的含义。
选用软态不锈钢丝,可以保证用不同的切管工具切管时,本实用新型在切断 后断面不散开,软管断面不会出现钢丝散头,更有利于可拆式接头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以下步骤制造将作为内阻隔层材料的三元氟橡胶材料与 作为中胶层材料的氯醇橡胶复合挤出在软芯棒上,形成内阻隔层1和中胶层2; 聚酯线或芳纶线材料通过缠绕设备缠绕在中胶层上,构成增强层3;涂粘合胶浆 并烘干;釆用T型挤出机在前述步骤完成的管体外包覆外层氯醇橡胶;将成型 的上述软管送硫化罐用蒸汽硫化或通过包覆塑料外层后再进行蒸汽硫化;硫化后 的软管外编织不锈钢丝编织套层;脱去芯棒,盘巻。
权利要求1. 一种低渗透燃油软管,其特征在于它的管壁由内阻隔层、中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组成,所述内阻隔层、中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增强层由缠绕在中胶层外的聚酯线或芳纶线所构成。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低渗透燃油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胶层外还设有不锈钢丝编织套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渗透燃油软管。它的管壁由内阻隔层、中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组成,所述内阻隔层、中胶层、增强层和外胶层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所述增强层由缠绕在中胶层外的聚酯线或芳纶线所构成。本实用新型管壁的内阻隔层对在管内通过的介质起到阻隔作用,并通过管壁其它各层的组合协同,使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低渗透、耐燃油,并且具有更强的耐热性,低温柔软性好,工作压力高。
文档编号F16L11/08GK201273409SQ20082017112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
发明者王以余, 苏大辉, 薛殿伟, 郑军领 申请人:浙江铁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