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管端活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832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异管端活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接器件,尤其用于连接异种管端的管接器件。异种管端/异管端,是 随异种管道称谓的异种管道的管端,异种管道指软性管道与刚性管道,用软性材料如胶或 塑胶制成的为软性管道即软管,用刚性材料如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的为刚性管道即刚管。
技术背景
传统的异管端管接器件,是一种软管端接头与刚管端接口同体的铜质管接器件。由于 软管端接头与刚管端接口的连接处容易断裂,加上黄铜材料质地较脆,无法以铜翻砂浇注 工艺成型该管接器件;又由于铜的熔点较高,且对钢制模具损害很大,会使异管端管接器 件产品的成本太高、市场较难承受,也无法以铜压铸工艺成型该管接器件。所以,传统的 异管端管接器件,只能直接用对边尺寸与刚管端接口的对边尺寸一致的六角铜棒通过机床 加工成型。正是这样,才使软管端接头外缘之外的部分和中孔部分、刚管端接口的内腔部 分,都是以机床加工除去。可见,传统的异管端管接器件,是在高成本条件下存在的。
还有,传统的异管端管接器件与异管端连接时,必须先连接刚管端再连接软管端。如 果,先连接软管端再连接刚管端或者先拆除刚管端再拆除软管端,都会使软管端接头及防 滑筋在软管端管孔内转动、防滑筋及毛刺会割破软管端的内壁;即使先连接刚管端,也会 在软管端连接过程中,使刚管端与刚管端接口的连接受到松动,影响管道连接的密封效果。
因此说,用于连接异管端的管接器件,无论从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出发,还是从连接方 式与连接要求出发,都很有必要对传统的异管端管接器件进行结构重组与产品更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异管端活接,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整体由软管端接头和 刚管端接口组成,而且,将软管端接头与刚管端接口设成了各自为体的部件,还设有了密
封圈部件,通过部件组装,将密封圈部件,以其设有的凹槽套于密封扣,安装在软管端接 头部件的接口连接端上,将装有密封圈的软管端接头部件,以软管连接端穿入接头孔、接 头连接端的内壁挡住挡圈,安装在刚管端接口部件上,以此整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将软管端接头、刚管端接口,设置成各自为体的部件,同时增 设了密封圈部件,又通过部件组装,就整合成了异管端活接,就能以软管端接头连接软管 端、以刚管端接口连接刚管端、以密封圈与刚管端密封。异管端活接与传统的异管端管接 器件相比,不但,材料的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加工软管端接头部件只需采用与挡圈直 径相同的圆柱铜棒就行了、刚管端接口部件可以采用铜翻砂浇注工艺成型,而且,可不分 先后地连接异种管端,以接头连接端的内壁跟挡圈相对转动,有效地避免了软管连接端在 软管端的软管孔内转动、防滑筋及毛刺割破软管内壁,还明显提高了管道连接效果,刚管 端与刚管端接口之间,不会在连接软管端的过程中受到松动。该技术方案,对异管端管接 器件,既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结构、优化了使用性能。

图l,是异管端活接的结构纵剖示意图2,是用异管端活接连接软管端和刚管端的纵剖示意图。
图中的1、软管端接头/软管连接端 2、防滑筋 3、中孔 4、接头孔 5、接 头连接端 6、挡圈 7、接口连接端 8、密封槽 9、密封扣/凹槽 10、刚管端接 口 11、密封圈 12、内腔壁/螺纹/内螺纹/外螺纹 13、刚管连接端 14、软管孔 15、 软管端/管端16、抱箍17、螺钉18、端面19、刚管端〃管端20、刚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异管端活接,如图1及图2中所示,其整体,由软管端接头1和刚管端接口10组成, 而且,将软管端接头1与刚管端接口 IO设成了各自为体的部件,还设有了密封圈11部件, 通过部件组装,将密封圈ll部件,以其设有的凹槽9套于密封扣9,安装在软管端接头l 部件的接口连接端7上,将装有密封圈11的软管端接头1部件,以软管连接端1穿入接头 孔4、接头连接端5的内壁挡住挡圈6,安装在刚管端接口 IO部件上,以此整合。
如图1及图2中所示的异管端活接,由软管端接头1和刚管端接口 10组成,而且, 将软管端接头1以两端分别为软管连接端1与接口连接端7、刚管端接口 10以两端分别为 接头连接端5与刚管连接端13,设成各自为体的部件,还设有了密封圈ll部件。其中的
软管端接头l部件,于中心部位,以共用中心轴、贯通软管连接端l的端面与接口连 接端7的端面,设置了用于连通密封圈11中孔3与如图2中所示软管孔14的中孔3;于 软管连接端l的外缘,设置了用于防止如图2中所示软管端15脱落的防滑筋2,而且,设 有了三道;于接口连接端7,顺序设置了挡圈6、密封槽8、密封扣9,而且,以离中心且 于周围凸出设置了挡圈6与密封扣9,以向中心且于周围凹入设置了密封槽8。
刚管端接口 IO部件,于跟软管端接头1共用中心轴的内腔壁12,由刚管连接端13向 接头连接端5,设置了与如图2中所示刚管端19上的外螺纹12相配套的、用于连接如图 2中所示刚管端19的内螺纹12;于接头连接端5,以跟软管端接头1共用中心轴,设置了 用于穿过软管连接端1的接头孔4。
密封圈ll部件,于中心部位,以跟软管端接头l共用中心轴,设置了中孔3,以其用 于连通软管端接头1的中孔3与如图2中所示刚管端19的刚管孔20;于外缘中间,以向 中心周围凹入,设置了用于套住密封扣9的凹槽9。
软管端接头l、刚管端接口IO、密封圈ll部件的组装
将密封圈11部件,以其设有的凹槽9套于设置在软管端接头1上的密封扣9、且密封 圈11的内端置于设置在软管端接头1上的密封槽8内,安装在软管端接头1部件上。
将装有密封圈11的软管端接头1部件,以软管连接端1从刚管端接口 10的刚管连接 端13进内腔、穿入设置在接头连接端5上的接头孔4、接头连接端5的内壁挡住设置在接 口连接端7上的挡圈6且相互之间可相对转动、接口连接端7置入刚管端接口 10的内腔, 安装在刚管端接口 IO部件上。
以此,整合成异管端活接1、 10、 11,如图2所示,可连接软管端15且可用抱箍16 和螺钉17箍紧、可连接刚管端19且可拧紧螺纹12至刚管端19和密封圈11端面18密封。
权利要求1、一种异管端活接,由软管端接头(1)和刚管端接口(10)组成,其特征是将软管端接头(1)与刚管端接口(10)设成了各自为体的部件,还设有了密封圈(11)部件,通过部件组装,将密封圈(11)部件,以其设有的凹槽(9)套于密封扣(9),安装在软管端接头(1)部件的接口连接端(7)上,将装有密封圈(11)的软管端接头(1)部件,以软管连接端(1)穿入接头孔(4)、接头连接端(5)的内壁挡住挡圈(6),安装在刚管端接口(10)部件上,以此整合。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异管端活接,其特征是软管端接头(1)部件,两端分别 为接口连接端(7)与可连接软管端(15)且可用抱箍(16)和螺钉(17)箍紧的软管连 接端(1),于中心部位,以共用中心轴、贯通软管连接端(1)的端面与接口连接端(7) 的端面,设置了用于连通密封圈(11)中孔(3)与软管孔(14)的中孔(3);于软管连接 端(1)的外缘,设置了三道用于防止软管端(15)脱落的防滑筋(2);于接口连接端(7), 顺序设置了挡圈(6)、密封槽(8)、密封扣(9)。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异管端活接,其特征是刚管端接口 (10)部件,两端分别 为接头连接端(5)与可连接刚管端(19)且可拧紧螺纹(12)至刚管端(19)和密封圈(11)端面(18)密封的刚管连接端(13),于跟软管端接头(1)共用中心轴的内腔壁(12), 由刚管连接端(13)向接头连接端(5),设置了与刚管端(19)上的外螺纹(12)相配套 的、用于连接刚管端(19)的内螺纹(12);于接头连接端(5),以跟软管端接头(1)共 用中心轴,设置了用于穿过软管连接端(1)的接头孔(4)。
专利摘要一种异管端活接,通过将软管端接头、刚管端接口,设置成各自为体的部件,还设有了密封圈部件,又通过部件组装,就能整合成体,就能以软管端接头连接软管端、以刚管端接口连接刚管端、以密封圈与刚管端密封。异管端活接与传统的异管端管接器件相比,不但,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而且,可不分先后地连接异种管端,能以接头连接端的内壁与挡圈相对转动,有效地避免软管连接端在软管端的软管孔内转动、防滑筋及毛刺割破软管内壁,还能明显提高管道连接效果,刚管端与刚管端接口之间,也不会在连接软管端的过程中受到松动。该技术方案,既能大大地降低异管端管接器件的生产成本,又能进一步完善异管端管接器件的产品结构、优化异管端管接器件的使用性能。
文档编号F16L21/04GK201396534SQ20092011359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
发明者徐国林 申请人:徐国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