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765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枢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枢纽器,是指一种装设于掀盖式电子装置的盖体与本体之间, 用来使盖体得以相对于本体启闭的枢纽器。
背景技术
行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等掀盖式电子装置具有相对启闭的盖体及本体,其中运 用枢纽器的设置来达到启闭的功能,现有技术的枢纽器运用轴杆的平面与轴套的平面的相 对配合,来形成定位效果,以使得盖体可于闭合时稳固的定位于本体表面,然而,请参阅图 20所示,横轴为轴杆相对于轴套的旋转角度,纵轴为现有技术的枢纽器输出的扭力值,定位 效果发生在角度约15度的状态下,而此时具有最高扭力值约2kg-cm,该最高扭力值与其余 角度下的平均扭力值约1. 6kg-cm差距不大,故现有技术的枢纽器所产生的定位效果不明 显,而不利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是将现有技术的枢纽器加以改良,以增加定位时所输出的 扭力值。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枢纽器, 其中包括一轴套,其包含有一平板部、一套接部及一固定部,套接部自平板部的周缘弯折延 伸成形,固定部自平板部周缘延伸成形;一枢轴,其穿设于轴套的平板部与套接部之间,枢轴的壁面轴向成形有一平直 面;—对接单元,其设于轴套的平板部上且具有呈凹凸起伏状的对接部,枢轴的平直 面选择性与对接单元的对接部相抵靠。当本实用新型运用在掀盖式电子装置中时,枢轴与电子装置的盖体相互固定,轴 套与电子装置的本体相互固定,则盖体相对于本体启闭时,枢轴相对于轴套的平板部及套 接部旋转。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枢轴的平直面抵靠于对接单元的对接部时,形成定位 效果而使得盖体可稳固定闭合固定于本体上,且通过对接部的设置而提高最高扭力值,以 使最高扭力值远高于平均扭力值,可突显定位效果,再者,由于凹凸起伏的对接部的设置, 以使得枢轴与轴套在相对旋转时均具有三个以上的接触点,则可进一步稳定枢轴的旋转行 程,以平均在旋转行程中的扭力输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4[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组件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扭力与转动角度对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轴套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轴套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轴套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轴套立体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轴套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轴套立体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轴套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轴套立体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轴套立体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对接单元立体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轴套与对接单元立体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对接单元立体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对接单元立体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对接单元立体图图20为现有技术的枢纽器的扭力与转动角度对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轴套10、一枢轴20及一对接单元30。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前述的轴套10具有一平板部11、一套接部12及一固定部 13,套接部12自平板部11的周缘弯折延伸成形,固定部13自平板部11周缘延伸成形。前述的枢轴20穿设于轴套10的平板部11与套接部12之间,枢轴20的壁面轴向 成形有一平直面21,枢轴20末端径向延伸成形有一冠部22,冠部22抵靠于套接部12的端 缘面上,枢轴20的壁面内凹成形有多个环状的油沟23。前述的对接单元30设于轴套10的平板部11上且具有呈凹凸起伏状的对接部。当本实用新型运用在掀盖式电子装置中时,枢轴20与电子装置的盖体相互固定, 轴套10的固定部13与电子装置的本体相互固定,则盖体相对于本体启闭时,枢轴20相对 于轴套10的平板部11及套接部12旋转,当枢轴20的平直面21抵靠于对接单元30的对 接部时,形成定位效果而使得盖体可稳固定闭合固定于本体上,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横轴 为枢轴20相对于轴套10的旋转角度,纵轴为本实用新型输出的扭力值,定位效果发生在角 度0至35度之间,而此时具有最高扭力值约6kg-cm,其余角度下的平均扭力值约4kg-cm, 故最高扭力值远高于平均扭力值,则突显定位效果,再者,由于凹凸起伏的对接部的设置, 以使得枢轴20与轴套10在相对旋转时均具有三个以上的接触点,则可进一步稳定枢轴20 的旋转行程,以平均在旋转行程中的扭力输出,故由图4中也可清楚看出,在35度角以后的 旋转行程中,各角度相对输出的扭力值变化幅度很小。前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本实用新型在相同的基本结构下可衍生设计出多 种不同的变化形态,以下配合图式一一进行阐述。[0036]前述的套接部的弯折形式具有以下多种变化形态请参阅图5所示,套接部12可包含有两圆弧翼片121,两圆弧翼片121的长度与平 板部11的长度相同,两圆弧翼片121分别自平板部11两侧缘朝中央弯折延伸成形,两圆弧 翼片121的末侧缘之间形成一缺口 122,而固定部13自平板部11的端缘延伸成形;请参阅图6至图11所示,套接部12A,12B,12C,12D可包含有一第一圆弧翼片 121A, 121B, 121C, 121D 及一第二圆弧翼片 1211A, 1211B, 1211C, 1211D,第一圆弧翼片 121A, 121B,121C,121D及第二圆弧翼片1211A,1211B,1211C,1211D的长度均小于平板部11A, 11B,11C,IlD 的长度,第一圆弧翼片 121A,121B, 121C,121D邻近于平板部 11A,11B, 11C,IlD 的前端、而第二圆弧翼片1211A,1211B, 1211C,1211D邻近于平板部11A,11B, 11C,IlD的后 端,第一圆弧翼片 121A, 121B, 121C, 121D 及第二圆弧翼片 1211A, 1211B, 1211C, 1211D 相邻 端缘之间形成有一缺口 122A, 122B, 122C, 122D,该缺口 122A, 122B, 122C, 122D可与径向平 行或成歪斜。举例来说,该第一圆弧翼片121A,121B,121C,121D可自该平板部ΙΙΑ,ΙΙΒ, 11C, IlD的一第一侧缘朝该平板部11A,11B, 11C,IlD与该第一侧缘相对的一第二侧缘弯折 延伸成形、而第二圆弧翼片1211A,1211B, 1211C,1211D可自该平板部11A,11B, 11C,IlD的 该第二侧缘朝该平板部11A,11B,11C,11D的该第一侧缘弯折延伸成形,且固定部自平板部 ΙΙΑ,ΙΙΒ, IicaiD的端缘延伸成形,第一圆弧翼片121A,121B,121C,121D的末侧缘与平板 部11A,11B, 11C,IlD的第二侧缘间或与其垂直延伸块112A,112C间形成一间隙123A,123C、 而第二圆弧翼片1211A,1211B, 1211C,1211D的末侧缘与平板部11A,11B, 11C,IlD的第一侧 缘间或与其垂直延伸块1121A,1121C,1121D间也形成一间隙1231A,1231C,1231D ;请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套接部12E,12F可包含有一圆弧翼片121E,121F,圆弧 翼片121E,121F自平板部11E,11F的第一侧缘弯折延伸成形,而固定部13E,13F自平板部 11E,IlF的第二侧缘延伸成形,故使圆弧翼片121E,121F与固定部13E,13F之间形成一间 隙,且圆弧翼片121E的长度可与平板部IlE相同、或圆弧翼片12F的长度由根部至末侧缘 部渐窄。请参阅图3所示,前述的对接单元30可一体成形于轴套10的平板部11的表面上, 也即如图12所示该平板部11表面上成形有波浪状的对接单元30。请参阅图14所示,前述的对接单元30C可为一板体而贴附固定于轴套IOC的平板 部IlC的表面上,对接单元30C为一分离板体的设计可有利于扭力值的调整,轴套30C与枢 轴20C间的迫紧程度为影响扭力值的重要特征,若需修改扭力值则需要调整轴套的大小, 然而,轴套的形状较为复杂,倘若重新开模制造不同大小的轴套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但倘 若仅改变为一板体的对接单元30C的厚度同样可以达到改变迫紧程度的功效且也花费较 低的成本,因此对接单元30C为一分离板体的设计有利于降低调整产品扭力值的成本。对接单元的对接部的形状也具有以下多种变化形态请参阅图5和图15所示,对接单元30,30G的对接部呈轴向波浪状且具有两个波峰;请参阅图16和图17所示,对接单元30H,30I的对接部呈轴向单波峰凸起状;请参阅图18所示,对接单元30J的对接部呈轴向单波谷凹陷状;请参阅图19所示,对接单元30K的对接部呈多个不规则波谷凹陷状。上述图15至图19的各种对接单元的实施例,都能够助于稳定枢轴20的旋转行 禾呈。
权利要求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一轴套,其包含有一平板部、一套接部及一固定部,套接部自平板部的周缘弯折延伸成形,固定部自平板部周缘延伸成形;一枢轴,其穿设于轴套的平板部与套接部之间,枢轴的壁面轴向成形有一平直面;一对接单元,其设于轴套的平板部上且具有呈凹凸起伏状的对接部,枢轴的平直面选择性与对接单元的对接部相抵靠。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对接单元的对接部呈轴向波浪状 且具有两个波峰。
3.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对接单元的对接部呈轴向单波峰 凸起状。
4.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对接单元的对接部呈轴向单波谷 凹陷状。
5.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对接单元的对接部呈多个波谷凹 陷状,且该多个波谷排列成不规则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对接单元一体成形于轴 套的平板部的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1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对接单元为一板体而贴 附固定于轴套的平板部的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的套接部包含有两圆弧翼片, 两圆弧翼片的长度与平板部的长度相同,两圆弧翼片分别自平板部两侧缘朝中央弯折延伸 成形,且固定部自平板部的端缘延伸成形,两圆弧翼片的末侧缘之间形成一缺口。
9.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套接部包含有一第一圆弧翼片及 一第二圆弧翼片,第一圆弧翼片及第二圆弧翼片的长度均小于平板部的长度,第一圆弧翼 片邻近于平板部的前端、而第二圆弧翼片邻近于平板部的后端,第一圆弧翼片及第二圆弧 翼片相邻端缘之间形成有一缺口,第一圆弧翼片自平板部的第一侧缘朝第二侧缘弯折延伸 成形、而第二圆弧翼片自平板部的第二侧缘朝第一侧缘弯折延伸成形,且固定部自平板部 的端缘延伸成形。
10.如权利要求9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的第一圆弧翼片的末侧缘与 平板部的第二侧缘间形成一间隙、而第二圆弧翼片的末侧缘与平板部的第一侧缘间形成一 间隙。
11.如权利要求9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平板部的第一侧缘与第二侧缘上 均设有垂直延伸块,轴套的第一圆弧翼片的末侧缘与平板部的第二侧缘的垂直延伸块间形 成一间隙、而第二圆弧翼片的末侧缘与平板部的第一侧缘的垂直延伸块间形成一间隙。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的缺口与径向呈平行。
13.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的缺口与径向呈歪斜。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套接部包含有一圆弧翼片,圆弧翼 片自平板部的第一侧缘弯折延伸成形,而固定部自平板部的第二侧缘延伸成形,圆弧翼片与固定部之间形成一间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的圆弧翼片的长度与平板部 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轴套的圆弧翼片的长度由根部至 末侧缘部渐窄。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枢纽器,其装设于掀盖式电子装置的盖体与本体之间,具有与盖体相接的枢轴及与本体相接的轴套,轴套的平板部上设有对接单元,对接单元上成形有凹凸起伏的对接部,通过对接部与枢轴的平直面的相配合,以形成定位效果,利用对接部的凹凸起伏设置,来提高定位时的扭力值,并增加枢轴旋转时的接触点,进而增加枢轴旋转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F16C11/10GK201651026SQ20092027431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李中友 申请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