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传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015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级变速传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现在将参考图96描述用于包含V型金属带(或链)的车辆的现有的无级变速传动。注意,贯穿详细描述和附图,一些元件由附带字符的附图标记来指定,例如“L”、 “R”、“D”和“F”,其中,“L”表示“左”,“R”表示“右”,“D”表示主动,以及“F”表示“从动(被传动)”。例如,由附带LD的附图标记来指定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同时由附带RF的附图标 记指定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当在附图中查看时,左方向或右方向对应于左侧或右侧。由V型金属带(或链)将主动带轮的锥体部分连接到从动带轮的锥体部分。无级 变速传动主要包括变矩器1、输入轴2、金属带或链3、带轮4RD、4LD、4RF和4LF、以及输出轴 5。对于传统的无级变速传动的结构,当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带轮4LD并且 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带轮4RF时,减小主动单元中的带的半径,同时增加从动单 元中的带的半径。相反,当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带轮4LD并且向右方向在轴向上 移动右从动带轮4RF时,增加主动单元中的带的半径,同时减小从动单元中的带的半径。因 此,无级变速传动是用于通过调节左主动带轮4LD和右主动带轮4RF来改变速度的设备。然而,根据传统的无级变速传动,在金属带或链条3与带轮锥体部分之间的接触 面是磨损的或是滑动的,这会降低传动效率。此外,因为它局限的用于低承载的车辆,所以 如果在需要高承载的传动设备的情况时,无级变速传动是低效的。另外,需要高成本来维持 摩擦力和研究耐磨性材料。
背景技术
现在将参考图96描述用于包含V型金属带(或链)的车辆的现有的无级变速传动。注意,贯穿详细描述和附图,一些元件由附带字符的附图标记来指定,例如“L”、 “R”、“D”和“F”,其中,“L”表示“左”,“R”表示“右”,“D”表示主动,以及“F”表示“从动(被传动)”。例如,由附带LD的附图标记来指定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同时由附带RF的附图标 记指定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当在附图中查看时,左方向或右方向对应于左侧或右侧。由V型金属带(或链)将主动带轮的锥体部分连接到从动带轮的锥体部分。无级 变速传动主要包括变矩器1、输入轴2、金属带或链3、带轮4RD、4LD、4RF和4LF、以及输出轴 5。对于传统的无级变速传动的结构,当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带轮4LD并且 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带轮4RF时,减小主动单元中的带的半径,同时增加从动单 元中的带的半径。相反,当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带轮4LD并且向右方向在轴向上 移动右从动带轮4RF时,增加主动单元中的带的半径,同时减小从动单元中的带的半径。因此,无级变速传动是用于通过调节左主动带轮4LD和右主动带轮4RF来改变速度的设备。然而,根据传统的无级变速传动,在金属带或链条3与带轮锥体部分之间的接触 面是磨损的或是滑动的,这会降低传动效率。此外,因为它局限的用于低承载的车辆,所以 如果在需要高承载的传动设备的情况时,无级变速传动是低效的。另外,需要高成本来维持 摩擦力和研究耐磨性材料。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高承载的无级变速传动,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或旋转力), 其中可以在不受限于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应用该传动,具有改良的耐用性和简单的结 构,并且以更高的效率将旋转力从输入轴传动到输出轴,以减少能量。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和其他目标,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将驱动力从主动 单元传动到从动单元的传动系统,包括主动单元,其包括主动中心齿轮;固定到箱体上的多个主动托架轴、左主动托架 或右主动托架;围绕主动托架轴旋转并且与主动中心齿轮啮合的多个第一主动行星齿轮; 以期望的角度围绕主动托架轴旋转的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 旋转、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啮合、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回转的多个第 二主动行星齿轮;从动单元,其包括从动中心齿轮;固定到箱体上的多个从动托架轴、左从动托架 或右从动托架;围绕从动托架轴旋转并且与从动中心齿轮啮合的多个第一从动行星齿轮; 以期望的角度围绕从动托架轴旋转的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 旋转、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啮合、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回转的多个第 二从动行星齿轮;以及用于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传动到从动单元的、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和第二从动行 星齿轮啮合的、具有齿部分的传动元件。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高负载的无级变速传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或旋转力),其中 可以在不受限于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应用该传动,具有改良的耐用性和简单的结构, 并且以更高的效率将旋转力从输入轴传动到输出轴,以减少能量。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可以 广泛地应用到工业机械等,以及运输机械,例如汽车、船只、耕种机等。此外,因为在主动单元和从动单元中使用了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所以可以连续 改变主动和从动单元的每一个旋转半径。


结合附图通过下面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性、优点将会变得更 加清楚,其中图1是描述本发明原理的视图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系统I的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系统II的视图;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系统III的视图;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系统IV的视图;图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系统IV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调节系统Pl的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调节系统Pl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10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调节系统P2的视图;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调节系统Ql的视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传动调节系统Ql的组装横截面的视1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调节系统Q2的视1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调节系统Rl的视1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传动调节系统R2的视1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导锥系统A的视图;图1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锥系统A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1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导锥系统A的元件的视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系统B的视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系统B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2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导锥系统B的元件的视图;图22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导锥系统B的元件的视图;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系统C的视图;图M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导锥系统C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2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导锥系统C的元件的视图;图沈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I的视图;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的视图;图观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B的视图;图四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2A的视图;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lC-I的视图;图31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1C-2的视图;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的视图;图33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视图;图34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1的视图;图35是根据本发明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2的视图;图36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的视图;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的横截面视38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的视39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幻的视40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4)的视图16
图41图;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图48图49图50图51图52图53图54图55图56图57图58图59图60图61图62图63图64图65图66图67图68图69图70图71图72图73图;图74图75图76
图4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4)的组装横截面视第5)的视图 第6)的视图 第7)的视图 第8)的视图 第9)的视图 变速传动系统(第9)的组装横截面视实施例的、无级图48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49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50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51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53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M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阳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56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57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58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59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0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1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2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3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4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5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6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7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8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69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70是根据本发明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 图7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指定了主要的附图标记的组装横截面视图;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系统I的视图; 图73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调节系统Pl和导锥系统A的组装横截面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导锥系统A的元件的视图; 第一实施例的、指定了详细的附图标记的组装横截面视图;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指定了主要的附图标记的组装横截面视图;第10)的视图第11)的视图第12)的视图第13)的视图第14)的视图第15)的视图第16)的视图第17)的视图第18)的视图第19)的视图第20)的视图第21)的视图第22)的视图第23)的视图第24)的视图第25)的视图第26)的视图第27)的视图第28)的视图第29)的视图第30)的视图第31)的视图第32)的视图
图7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系统IV的视图;图7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导锥系统B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79是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导锥系统B中的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从动导锥 25IRF的视图;图80是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导锥系统B中的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从动导锥 25ILF的视图;图81是第二实施例的、指定了详细附图标记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8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右箱体12的视图;图8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中间箱体15的视图;图8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左箱体13的视图;图8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86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动系统I的视图;图8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动调节系统Ql的视图;图8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动调节系统Ql的横截面视图;图89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导锥系统C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90是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导锥系统C的元件的视图;图9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主动单元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92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从动单元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图93是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托架的元件的视图;图9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右箱体12的视图;图9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左箱体13的视图;以及图96是示意地说明了传统传动系统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通过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现在将参考附图1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图1 (a)和图1 (b)示意地示出了传统双小齿轮行星齿轮装置。双小齿轮行星齿轮装置包括一个中心齿轮101、多个托架102、第一行星齿轮103、 第二行星齿轮104、以及齿圈106,其中,中心齿轮101与第一行星齿轮103啮合,第一行星 齿轮103与第二行星齿轮104啮合,第二行星齿轮104与齿圈106啮合。图1(a)和图1(b)中,中心齿轮101彼此相同,第一行星齿轮103彼此相同,以及 第二行星齿轮104彼此相同。图1(a)和图1(b)中,如果不同地设置第二行星齿轮104的位置,那么图1(b)中 齿圈106的节圆的半径r2比图1(a)中齿圈106的节圆的半径rl大,因此图1(b)中齿圈 的轮齿的数量比图1(a)中齿圈的轮齿数量多。如果托架102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 到中心齿轮101中以将驱动力输出到齿圈106,那么图1(a)中的转速比图(b)中的转速大。 因此,将知道,取决于第二行星齿轮104的位置,转速比是变化的。根据使用双小齿轮行星齿轮装置的原理的本发明,一个用作从发动机输入驱动力 的主动单元D的传动,同时另一个用作输出驱动力的从动单元F的传动。通过围绕第二行18星齿轮104而非齿圈106系上链条将主动单元D耦合到从动单元F,以使第二行星齿轮104 围绕第一行星齿轮103回转,以连续地获得变速比(shift ratio)。现在,描述图Ic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 (之后将更详细地描述)。主动单元D包括多个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和主动托架轴102DS,以及多个第二 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从动单元F包括多个第一从动行星齿轮 103F和从动托架轴102FS,以及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在主动托架轴102DS上转动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同时在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 107D上转动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并且所述第二主动 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因此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回转 半径是变化的。因此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是连 续变化的以改变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旋转速度。从动单元F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经由啮合的链条105从主动单元D接收驱 动力,同时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以在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轴107F上转动并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此外,在从动托架轴102FS上转动第 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当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时,围 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的回转半径是变化的,因此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从 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是连续变化的以改变旋转速度。根据本发明的传动,链条105是具有齿的传动元件,例如链条或带。链条与第二主 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以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D传动到从动单 元F。在图Ic中示出的传动系统中,针对系统有必要使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 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并且使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 转,以便获得连续的变速比,其被称为传动调节系统。一系统,其中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用于将主动件D与从动件F连接起来的链条105的 半径与从动单元F的半径是同心的,被称为导锥系统。将导锥系统与传动调节系统组合以 组成导锥/传动调节系统,以及将传动系统与导锥/传动调节系统组合以组成无级变速传 动系统。在本文中,将传动系统分为四种,即,传动系统I、传动系统II、传动系统III、以及 传动系统IV。将传动调节系统分为六种,即,传动调节系统P1、传动调节系统P2、传动调节 系统Q1、传动调节系统Q2、传动调节系统R1、以及传动调节系统R2。将导锥系统分为三种, 即导锥系统A、导锥系统B、导锥系统C。将导锥/传动调节系统分为10种,即导锥/传动调 节系统 PlA-U P1A-2、P1B、P2A、QlC-U Q1C-2、R1AC、R2AC-1、以及 R2AC-2。无级变速传动 系统以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到第32为例。此外,在主动传动和从动传动中使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主动和从动单元的每 一个旋转半径都可以连续地变化。传动系统因为与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的链条或带的规范以及变速比的范围取决于第一行星 齿轮或第二行星齿轮是否是台阶或长型小齿轮(st印or long pinion),S卩,单个或双排小 齿轮类型,所以将传动系统分为传动系统I、传动系统II、传动系统III、以及传动系统IV,将参考图2到图7对其描述。参考图2,传动系统I包括由主动单元D和从动单元F组成的双小齿轮行星齿轮装 置,其中主动单元D通过传动元件(例如具有轮齿的带或链条10 耦合到从动单元F。主动单元D包括主动中心齿轮101D、整体地耦合到右主动托架102RD和左主动托 架102LD的主动托架轴102DS、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以及第二 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可以提供多对的主动托架轴102DS、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第二主 动行星齿轮104D、以及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从动单元F包括从动中心齿轮101F、整体地耦合到右从动托架102RF和左从动托 架102LF的从动托架轴102FS、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以及第二 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可以提供多对的从动托架轴102FS、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第二从 动行星齿轮104F、以及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可以将功率传动路径分为下面的四种情况。情况1 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 中心齿轮101D,并且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驱动力。情况2 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将驱动力输入到右 主动托架102RD,并且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驱动力。情况3 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 中心齿轮101D,并且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驱动力。情况4 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将驱动力输入到右主 动托架102RD,并且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驱动力。将情况1应用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现在将描述传动驱动力的过程。当主动中心齿轮IOlD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的第一主动 行星齿轮103D在主动托架轴102DS上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 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在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上顺时针方向旋转。与第二主动 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将驱动力从 主动单元D传动到从动单元F。与链条105啮合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在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上顺时 针方向旋转,并且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在从动托架轴 102FS上逆时针方向旋转。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的从动中心齿轮IOlF顺时针方 向旋转以输出驱动力。现在将描述功率传动过程中的传动原理。如果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是最大的,并且与第二从动 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是最小的,那么从动行星输出中心齿轮IOlF的旋转 速度是最大的。在这种情况中,如果在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上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二 主动行星齿轮104D以期望的角度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顺时针方向回转,并且同时 地,在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上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以期望的角 度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顺时针方向回转,那么减少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 的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增加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以降低从动中心齿轮IOlF的旋转速度。如果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是最小的,并且与第二从 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是最大的,那么从动行星中心齿轮IOlF的旋转速 度是最小的。在这种情况中,如果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并且在第二主动行星 齿轮轴107D上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以期望的角度围绕第一主动行星 齿轮103D逆时针方向回转,并且同时地,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的、并且在第二从 动行星齿轮轴107F上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以期望的角度围绕第一从 动行星齿轮103F逆时针方向回转,那么增加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 半径,同时减少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以便改变从动中心齿轮 IOlF的旋转速度。将情况2应用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现在将描述传动驱动力的过程。当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时,并且由驱动力旋转右主 动托架102RD,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的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 旋转,以及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二行星齿轮轴 107D旋转。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以与右主动托架102RD相同的方向 旋转,以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D传动到从动单元F。与链条105啮合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转, 并且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围绕从动托架轴102FS旋 转。右从动托架102RF以与链条相同的方向旋转以输出驱动力。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功率传动过程中的传动的原理与情况1的传动的原理相同。因此,传动的原理是彼此相同的,而不考虑功率传动路径。现在将参考图4描述传动系统II。传动系统I和II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104F由多排的台阶或长型小齿轮构成,其中链条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 星齿轮104F中的每一左排小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所述第二从动 行星齿轮104F的每一左排小齿轮不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和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根据传动系统II的特性,链条105、以及与链条105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可以被提供各种类型的轮齿,并且当设计轮齿时限制的条 件(例如,节距、扭转角或类似的),可以扩大选择宽度。传动系统II中传动的原理和功率传动过程与传动系统I中传动的原理和功率传 动过程相同。现在将参考图5描述传动系统III。传动系统I和III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和第一从动行星齿轮 103F由多排的台阶或长型小齿轮构成,其中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中的每一右排小齿轮 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主动齿圈106D啮合,同时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每一左排小齿 轮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中的每一右排小齿轮与从动中心齿轮IOlF和从动齿圈106F啮合,同时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每一左排小齿轮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链条105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以将驱动力 从主动单元D传动到从动单元F。传动系统I和III之间的功能性区别如下面所述。更具体地,当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分别围绕第一主 动行星齿轮103D和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时,它可以防止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 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干扰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101F,由此,与传动系统I 的回转角度相比,增大了回转角度。因此,通过增加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 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比,可以加宽变速比的范围。通过增加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齿圈106F,主动中心齿轮101D、右主动托架102RD 或主动齿圈106D用作输入,同时从动中心齿轮101F、右从动托架102RF或从动齿圈106F可 以用作输出。传动系统III的传动原理与传动系统I的传动原理相同。现在将参考图6描述传动IV。将传动系统IV应用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中所示。在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中,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104F由多排的台阶或长型小齿轮构成,以使它具有传动系统II和传动系统III的特性。与传动系统I相比,可以扩展变速比的范围,并且链条105、以及与链条105啮合的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可以具有各种形状的轮齿。传动系统IV的传动原理与传动系统I的传动原理相同。传动调节系统因为取决于托架的旋转或停止传动调节方法是变化的,所以将传动调节系统分为 传动调节系统Pl、传动调节系统P2、传动调节系统Ql、传动调节系统Q2、传动调节系统Rl、 以及传动调节系统R2,将参考图8到15对其进行解释。现在将参考图8解释传动调节系统Pl。将传动调节系统Pl应用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9所示,其中将该传动调节 系统应用到具有固定的托架的传动系统。将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整体地耦合到调节主轴203。左调节 主齿轮202L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同时右调节 主齿轮202R与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与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左主动法 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分别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 心齿轮204RD啮合。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与左从动调节中心齿 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将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整体地联接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 齿轮205RD,同时将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整体地联接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 动法兰齿轮205RF。现在将描述传动调节系统的操作。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右调节主齿轮202R顺时针方向旋转。与 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围绕22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F逆时针方向旋转。与右调节 主齿轮202R啮合的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分别围绕整 体地联接到主动中心齿轮IOlD的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101DS和整体地联接到从动中心齿 轮IOlF的从动调节中心齿轮轴101FS逆时针方向旋转。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的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围绕主动托架轴 102DS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的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围 绕主动托架轴102DS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 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从而以期望的角度旋转。与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的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围绕从动托架轴 102FS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的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围 绕从动托架轴102FS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 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从而以期望的角度旋转。因此,当接收驱动力的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轴107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分别以期望的角度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 轴102FS顺时针方向旋转。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 107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分别以期望的角度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 102FS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上述操作,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 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转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分别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 103D和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现在将参考图10描述传动调节系统P2。将传动调节系统P2应用到具有固定的托架的传动系统,类似传动调节系统P1。传 动调节系统Pl和P2之间的区别如下面所述。省略调节主轴203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此外,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 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整体地彼此彼此联接以便使其围绕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 旋转。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整体地彼此彼此联接以便 使其围绕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F旋转。其操作与传动调节系统Pl的操作相同。现在将参考图11解释传动调节系统Ql。将传动调节系统Ql应用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12所示,其中,将传动调节 系统应用到具有旋转的托架的传动系统。首先,解释主动单元D的结构,将多个主动托架轴102DS固定在左主动托架102LD 和右主动托架102RD。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的左侧旋转,同时右主 动法兰齿轮205RD围绕其右侧旋转。将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整 体地联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同时右主动法兰齿轮 205RD与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旋转中心与托架102 的旋转中心相同。将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固定在中心轴的左端,同时将右主动调节螺纹件232RD固定在其右端。以左旋螺旋方式组装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和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同时 以右旋螺旋方式组装右主动调节螺纹件232RD和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将左主动螺旋 滑动件234LD组装在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中,同时将调节推力轴承231放置在左主动 螺旋滑动件234LD的两侧。将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组装在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中, 同时将调节推力轴承放置在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的两侧。当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调节 滑动件233LD和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时,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和右主动螺旋滑动 件234RD自由地旋转。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和左主动托架102LD彼此花键彼此耦合以在轴向上滑 动,同时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以螺旋齿轮类型互相啮合。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和右主动托架102RD彼此花键彼此耦合以在轴向上滑 动,同时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与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以螺旋齿轮类型互相啮合。当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和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分别对于左主动托架 102LD和右主动托架102RD向轴的方向移动时,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 心齿轮204RD旋转。在这种情况中,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旋转方向总是与右主动 调节中心齿轮204RD相同。从动单元F包括与主动单元D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将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固定在调节主轴203。左调节主齿轮 202L与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和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啮合,同时右调节主齿轮202R 与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和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啮合。现在将描述传动调节系统Ql的操作。当从发动机301接收驱动力的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右调节主齿 轮202R也顺时针方向旋转。与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的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和左从 动调节滑动件233LF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与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的右主动调节滑动件 233RD和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逆时针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中,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同时向右方向在 轴向上移动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同 时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同时,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与左 主动托架102LD —起旋转,并且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与右主 动托架102RD—起旋转,并且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彼此螺旋啮合的左主动螺旋滑动件 234LD和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以及彼此螺旋啮合的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和右主 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使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逆时针 方向旋转扭转角。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 主动法兰齿轮205RD顺时针方向旋转。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与左从动托架102LF —起旋转,并且向右方向在轴向上 移动。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与右从动托架102RF —起旋转,并且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 动。因此,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 联接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的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顺时 针方向旋转。24
现在将参考图13描述传动调节系统Q2。传动调节系统Q2和传动调节系统Ql之间的区别如下面所述。将右主动调节螺纹件232RD、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 以及调节推力轴承231从传动调节系统Ql的主动单元D中移除。此外,将右从动调节螺纹 件232RF、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以及调节推力轴承231从传 动调节系统Ql的从动单元F中移除。将调节主轴203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从传动调节系 统Ql中移除。将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整体地联接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同时将 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整体地联接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现在将描述传动调节系统Q2的操作。当从调节发动机301接收驱动力的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左调 节主齿轮202L啮合的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和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逆时针方向旋 转。因为以左旋螺旋方式组装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和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所以向 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因为以右旋螺旋方式组装左从动调节滑动 件233LF和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所以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 动。由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与左主动托架102LD —起旋转 的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由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与左从动 托架102LF —起旋转的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以螺旋齿轮类型与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啮合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逆 时针方向旋转螺旋齿轮的扭转角。以螺旋齿轮类型与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啮合的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逆 时针方向旋转螺旋齿轮的扭转角。整体地彼此联接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逆时 针方向旋转,并且同时地,整体地联接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的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顺时针方向旋转。此外,整体地彼此联接的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RF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同时地,整体地联接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 轮205RF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顺时针方向旋转。现在将参考图14描述传动调节系统Rl。传动调节系统Rl包括图10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P2的主动单元D和图13中示 出的传动调节系统Q2的从动单元F,其中主动单元和从动单元中的一个具有固定的托架, 同时另一个具有旋转的托架。左调节主齿轮202L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都啮合。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逆时针方向 旋转,并且整体地联接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逆时针 方向旋转。分别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的左主动 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被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从动单元F以与图13中示出的传动调 节系统Q2的从动单元F相同的方式操作。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传动调节系统R2。类似于传动调节系统R1,主动单元D和从动单元F中的一个具有固定的托架,并且 另一个具有旋转的托架。传动调节系统R2包括图8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Pl的主动单元D和图11中示 出的传动调节系统Ql的从动单元F。左调节主齿轮202L通过调节主轴203整体地联接到 右调节主齿轮202R,并且左调节主齿轮202L也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从动调节 滑动件233LF都啮合。右调节主齿轮202R与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和右从动调节滑 动件233RF都啮合。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主动单元D以与传动调节系统Pl的主 动单元D相同的方式操作,同时从动单元F以与传动调节系统Ql的从动单元F相同的方式 操作。导锥系统导锥系统用于当传动元件(例如链条或带)旋转时维持旋转半径的同心圆,并且 分为导锥系统A到C,将参考图16到25对其描述。首先,现在将参考图16到18描述导锥系统A。将导锥系统A应用到在其中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传 动系统。图16示出了左主动导锥251LD、右主动导锥251RD、左从动导锥251LF,以及右从 动导锥251RF,其中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将右主动导锥 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以及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图17是说明根据第一 实施例的导锥系统A的组装横截面的视图,以及图18是说明导锥系统A的元件的视图。现在将参考图18描述导锥系统A。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从动导锥251RF在其内圆周上被提供左旋螺丝,同时右主 动导锥251RD和左从动导锥251LF在其内圆周上被提供右旋螺丝。将接触到链条105的导锥的部分用机器加工为具有某种斜度的锥体形状。当移动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或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时,导锥被提供某种角度的多个圆 弧形槽以便防止轴的干扰。组装到主动托架轴102DS或从动托架轴102FS的部分被提供导 槽,由此防止导锥的旋转。参考图17,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RD,同时以左旋螺旋方式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将锥 251RD和251LD安装在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两侧上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并且引导它。此外,以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同 时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将导锥251RF 和251LF安装在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两侧上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并且引导它。当花键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顺时针方 向旋转时,与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的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左方向在 轴向上移动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左主动导锥251LD。与 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的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与右主动调节 中心齿轮204RD啮合的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的移动 以右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右主动导锥251RD。将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 轮轴107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及减少与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轴107D回转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地,向 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并且向左方向轴向的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由此 加宽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因此,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锥251RD根据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 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将链条105的两侧的接触宽度自动地维持在期望的范围内。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左调节主齿 轮202L啮合的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啮合的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右旋螺旋 方式被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左从动导锥251LF。与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 的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的 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 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右从动导锥251RF。将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联接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 107F。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及增加与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 107F回转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地,向左方 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并且向左方向轴向的移动左从动导锥251LF,由此减少 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因此,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根据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 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将链条105的两侧的接触宽度自动地维持在期望的范围内。现在将参考图19到22描述导锥系统B。将导锥系统B应用到在其中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传动 系统。图19示出了左主动导锥251LD、右主动导锥251RD、左从动导锥251LF,以及右从动 导锥251RF,其中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从动导锥251LF是固定的。将左主动导锥251LD 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并且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锥系统B的组装横截面视图,并且图21和22 示出了导锥系统B的元件。参考图21到22,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从动导锥251RF在其内圆周上被提供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右主动导锥251RD、左从动导锥251LF、以及右从动导锥 251RF接触到链条105的部分用机器加工为具有一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左主动导锥251LD和 左从动导锥251LF被分别提供相对于左主动法兰齿轮轴206LD和左从动法兰齿轮轴206LF 的轴的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型凹槽。该凹槽具有比第二行星齿轮轴107D和107F的直径大的尺寸以便防止第二行星齿轮轴107D和107F的干扰。右主动导锥251RD和右从动导锥251RF被提供分别相对于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 动托架轴102FS的轴的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型凹槽。该凹槽具有比第二行星齿轮104D和 104F的直径大的尺寸,以使得当第二行星齿轮104D和104F围绕第一行星齿轮103D和103F 回转时不受干扰。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从动导锥251RF被提供凹槽,以使得将它们组装到主动导 杆252D和从动导杆252F以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在轴向上移动。参考图20,将右主动导锥251RD花键联接到中间箱体15,同时以左旋螺旋方式将 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将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主动导锥 251LD安装在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两侧上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并且引导它。将左从动导锥251LF花键联接到左箱体13,同时以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 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将导锥251RF和251LF安装在从动单元F的链 条105的两侧上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并且引导它。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逆时针方向 旋转。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左 主动导锥251LD。因为将右主动导锥251RD花键联接到中间箱体15,所以增加左主动导锥 251LD和右主动导锥251RD之间的宽度。因此,随着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的变化,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锥 251RD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将链条105的两侧的接触宽度自动地维持在期望的范围 内。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左旋螺旋方 式被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右从动导锥251RF。因为将左从动导锥251LF花 键联接到左箱体13,所以减少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之间的宽度。因此,随着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的变化,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 251RF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将链条105的两侧的接触宽度自动地维持在期望的范围。现在将参考图23到25描述导锥系统C。图M是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导锥系统的组装状态的视图,并且图25是说明导 锥系统C的元件的视图。将导锥系统C应用到在其中托架102正在旋转的传动系统。如图23所示,以左旋 螺旋方式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同时以右旋螺丝的方式 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以使得将导锥251LD和251RD安装 在主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两侧上。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同时以 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以使得将左从动导 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安装在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两侧。如图25中所示,将接触到链条105的导锥的部分用机器加工为具有一定斜度的锥 体形状。当移动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或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时,导锥被提供一 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型凹槽以防止干扰。被组装到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的 导锥的部分被提供导槽,以使导锥能够在轴向上往复运动。
参考图24,当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左从动调 节中心齿轮204LF、以及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同时地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将左主动法 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联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并且顺时针方向 旋转。因此,减少与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 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同时向右方向在 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由此增加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因此,根据主动单元D的链 条105的半径,将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主动导锥251LD安装在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 两侧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恒定地维持接触宽度。以及,将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从动 行星齿轮轴107F,并且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增加与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转 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 从动导锥251LF,同时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由此减少两个导锥之间的 宽带。因此,根据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将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 安装在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两侧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恒定地维持接触宽度。导锥/传动调节系统根据导锥系统和传动调节系统的组合方式将导锥/传动调节系统分为导锥/传动 调节系统PlA-I、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B、导锥/传动调节系 统P2A、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lC-I、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1C-2、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 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1AC、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1、以及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2, 下文将参考图26到35对其描述。现在将参考图沈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I。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I包括图8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Pl和图16中示出的 导锥系统A。以左旋螺旋方式组装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主动导锥251LD,同时以右 旋螺旋方式组装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和右主动导锥251RD。以右旋螺旋方式组装左 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左从动导锥251LF,同时以左旋螺旋方式组装右从动调节中心 齿轮204RF和右从动导锥251RF。整体地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顺时针旋 转,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 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逆时针旋转。在这种情况中,向左方向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 同时向右方向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由此增加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向右方向移动左从动 导锥251LF,同时向左方向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由此减少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整体地联接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的第二主动行星齿 轮轴107D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使得减少与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的第二主动 行星齿轮104D耦合的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以相反的方 式实施上述操作。由链条105的宽度维持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锥251RD之间的宽 度以维持主动单元D中的围成一圈的链条105的半径。整体地联接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的第二从动行星齿29轮轴107F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增加与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转的第二从动行星 齿轮104F耦合的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以相反的方 式实施上述操作。由链条105的宽度维持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之间的宽 度以维持从动单元F中的围成一圈的链条105的半径。现在将参考图27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和图沈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I的区别 在于将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并且将左 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以左旋螺旋方式组装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从动导锥251RF,同时以右旋螺旋方 式组装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从动导锥251LF。其的操作和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I的 操作相同。现在将参考图28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B。将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B应用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并且其包括图8中示出 的传动调节系统Pl和图19中示出的导锥系统B的组合。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从动导锥251LF是固定的。用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 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同时用左旋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 节中心齿轮204LF。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从动调 节中心齿轮204LF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从 动导锥251RF。在这种情况中,增加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锥251RD之间的宽度,同 时减少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之间的宽度。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逆时针 方向旋转时,将以相反的方式实施该操作。因此,由链条105的宽度维持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锥251RD之间的宽度 以及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之间的宽度以维持围成一圈的链条105的半径。现在将参考图四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2A。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2A包括图10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P2和图16中示出的 导锥系统A的组合。整体地彼此联接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中, 用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同时用右旋螺丝将右 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整体地彼此联接的左从动调节中心 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中,用右旋螺丝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 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同时用左旋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RF。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 节中心齿轮204RD逆时针方向旋转,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并且向右方 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由此增加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同时地,左从动调节中 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逆时针方向旋转,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从30动导锥251LF,并且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由此减少两个导锥之间的宽 度。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将以相反的方式实施该操作。现在将参考图30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lC-I。将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lC-I应用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以及应用到具有旋转 的托架的传动系统,并且其包括图11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Ql和图23中示出的导锥系统 C的组合。在传动调节系统Ql中,用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 轮204LD,同时用右旋螺丝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用右旋螺丝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同时用左旋 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当由传动调节系统Ql逆时针方向旋转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 中心齿轮204RD时,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并且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 右主动导锥251RD,由此增加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当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 调节中心齿轮204RF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从动导锥251LF,并且向 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由此减少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当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以及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将以相反的方式实施该操作。现在将参考图31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1C-2。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1C-2包括传动调节系统Ql和导锥系统C,以及应用于具有 旋转的托架的传动系统。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1C-2和图30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lC-I的区别 如下所述。用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同时用右旋 螺丝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用右旋螺丝将左从动导锥 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同时用左旋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 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其操作与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lC-I的操作相同。现在将参考图32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包括图13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Q2以及图23中示出 的导锥系统C,并且其应用于具有旋转的托架的传动系统。传动调节系统Q2中整体地彼此联接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 中心齿轮204RD中,用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同 时用右旋螺丝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在整体地彼此联接 的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中,用右旋螺丝将左从动导锥 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同时用左旋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 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当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逆时针方向旋转时, 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并且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 由此增加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
此外,当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逆时针方向旋 转时,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从动导锥251LF,并且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 251RF,由此减少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现在将参考图33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1AC。将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应用到图14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R1,并且其包括 主动单元D中具有固定的托架的导锥系统A,以及从动单元F中具有旋转的托架的导锥系统 C0在传动调节系统Rl中整体地彼此联接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 节中心齿轮204RD中,用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 同时用右旋螺丝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在整体地彼此联 接的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中,用右旋螺丝将左从动导 锥251LF耦合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同时用左旋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耦合到右 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左调节主齿轮202L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从动调节 滑动件233LF啮合。当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逆时针方向旋转时, 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并且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 由此增加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此外,当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逆时针方向旋 转时,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从动导锥251LF,并且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 251RF,由此减少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当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以及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将以相反的方式执行该操作。现在将参考图34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1。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1包括图15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R2、主动单元D中 的导锥系统A、以及从动单元F中的导锥系统C。用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同时用右旋 螺丝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此外,用右旋螺丝将左从动导 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同时用左旋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 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其操作与图33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操作相 同。现在将参考图35描述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2。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2与图34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1之间 的区别在于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并且 用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其操作和图33中 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操作相同。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取决于传动系统和传动调节系统的组合,具体地说,传动系统和导锥系统/传动 调节系统的耦合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可以改变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操作。下文描述了 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的32个示例(第1到32),将参考图36到70对其描述。此外,下文描32述了三个实施例以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例如结构。更具体地说,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 1)是第一实施例,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4)是第二实施例,以及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9) 是第三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36描述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如图37所示,是图2中示出的传动 系统I和图沈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I的组合。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 架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图38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是图4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和图27中 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的组合。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 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图39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3),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27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的组合,同时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 齿圈106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 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4),如图40和41所示,是图6中示出的 传动系统IV和图观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B的组合,同时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 动齿圈106D和从动齿圈106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 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图42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5)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27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的组合,同时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 从动中心齿轮101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 到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动齿圈106F输出。图43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6)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27中 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的组合,同时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 动中心齿轮101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 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动齿圈106F输出。图44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7)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27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的组合,同时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 中心齿轮101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 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齿圈106F输出。图45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8)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27中 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2的组合,同时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中 心齿轮101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 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齿圈106F输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9),如图46和47所示,是图2 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和图30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IC-I的组合。主动中心齿轮 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右主动托架102RD,以及从右从 动托架102RF输出。
图48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0)是图4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和图31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IC-2的组合。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 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右主动托架102R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图49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1)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1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IC-2的组合,同时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 齿圈106F。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右主 动托架102R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图50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2)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1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IC-2的组合,同时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 齿圈106F。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右主 动托架102R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图51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3)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2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的组合。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齿圈106F是固定的,并 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图52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4)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2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的组合。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 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动齿圈106F输出。图53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5)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2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的组合。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 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齿圈106F输出。图M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6)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2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的组合。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齿圈106F是固定的,并 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图55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7)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2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的组合。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 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动齿圈106F输出。图56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8)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2中 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的组合。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齿圈106F是固定的, 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出。图57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9)是图2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和图34中 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1的组合。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 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图58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0)是图4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和图35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2的组合。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 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图59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1)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5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2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齿 圈106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 齿轮101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
图60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2)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主动托架轴 102DS和从动齿圈106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中 心齿轮IOlF输出。图61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3)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主动托架轴 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 动齿圈106F输出。图62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4)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中心齿轮101D。主动托 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 动齿圈106F输出。图63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5)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 齿圈106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 圈106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图64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6)是图5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II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中心齿轮101D。主动托 架轴102DS和从动齿圈106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动中 心齿轮IOlF输出。图65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7)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5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2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和从动齿 圈106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 齿轮101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图66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8)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主动托架轴 102DS和从动齿圈106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动中 心齿轮IOlF输出。图67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29)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齿圈106D。主动托架轴 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101D,以及从从 动齿圈106F输出。图68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30)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中心齿轮101D。主动托 架轴102DS和从动齿圈106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动中 心齿轮IOlF输出。图69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31)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中心齿轮101D。主动托 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圈106D,以及从从动齿圈106F输出。图70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32)是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33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lAC的组合,从传动系统中省略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 齿圈106F。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齿 圈106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出。实施例1根据图36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1)包括图2中示出的传 动系统I和图沈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I。现在将参考图71到75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图2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应用到本实施例,其中,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 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主动中心齿轮IOlD以及从从动中心齿轮IOlF输 出。传动系统包括,如图71中所示,主动中心齿轮101D、主动托架轴102DS、第一主动行星 齿轮103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链条105、第二从动行星齿 轮104F、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从动托架轴102FS、以及从动 中心齿轮IOlF0参考图72解释传动的原理,当由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主动中心齿轮IOlD时, 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的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以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相反的方向 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并且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 以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相同的方向旋转。如果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以期望的角度围 绕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那么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 以期望的角度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旋转。此外,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 链条105以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相同的方向旋转以改变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 径。链条105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以将驱动力从 主动单元D传动到从动单元F。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从链条105接收驱动力,并且因此 以与链条105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当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以期望的角度围 绕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时,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以 期望的角度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旋转以改变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 105的半径。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总是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并且因此以与第二 从动行星齿轮104F相反的方向围绕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以将驱动力传动到与第一从动 行星齿轮103F啮合的从动中心齿轮101F。参考图72总结根据的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的原理,放置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以 便使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最大,并且放置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以便使从动单元 F的链条105的半径最小。因此,使从动中心齿轮IOlF的速度最大。当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轴107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以相同的方向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 102FS旋转时,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并且第二从动行 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因此,减少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36的链条105的半径,以及增加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由此减少 输出轴的旋转速度。放置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以便使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最 小,同时放置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以便使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最大,由此使从 动中心齿轮IOlF的旋转速度最小。通过连续地调整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主动 行星齿轮103D和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回转方向可以获得连续变速比。传动调节系统传动调节系统使用图沈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I,其中所述导锥/传 动调节系统PlA-I包括图8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Pl和图16中示出的导锥系统A。传动 调节系统Pl包括,如图73所示,调节输入轴201、左调节主齿轮202L、右调节主齿轮202R、 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左 主动法兰齿轮205LD、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左从动调节中 心齿轮轴207LF、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以及右从动法兰齿轮 205RF。传动调节系统Pl中,将从调节发动机301输入的旋转力通过调节输入轴201传动 到左调节主齿轮202L。当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 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分别与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的左主动调节中 心齿轮204LD、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以及右从动调节中 心齿轮204RF逆时针方向旋转。分别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的左主动法 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同时地,分别与左从动调节中 心齿轮204LF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的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 轮205RF顺时针方向旋转。整体地联接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的第二主动行星齿 轮轴107D,和整体地联接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的第二从动行 星齿轮轴107F以期望的角度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中,在主动单元D中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的第二主动行 星齿轮104D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并且因此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 由此减少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在从动单元F中围绕第 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转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并 且因此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由此增加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 105的半径。因此,通过调节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减 少在主动单元D中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并且同时地,增加在 从动单元F中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通过调节左调节主齿轮 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增加在主动单元D中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并且同时地,减少在从动单元F中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 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因为连续地调节主动单元D中的链条105的半径和从动单元F中的链条105的半径,所以可以连续地获得针对功率传动需要的变速比或旋转力。导锥系统A将导锥系统A应用到具有固定的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的传动系 统。图73示出了左主动导锥251LD、右主动导锥251RD、左从动导锥251LF、以及右从动导锥 251RF,其中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 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 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现在将参考图73到74描述导锥系统A。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从动导锥251RF在其内圆周上被提供左旋螺丝,同时右主 动导锥251RD和左从动导锥251LF在其内圆周上被提供右旋螺丝。将接触到链条105的导锥的部分用机器加工成具有一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当移动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或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时,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 弧形槽以便防止该轴的干扰。联接到主动托架轴102DS或从动托架轴102FS的部分被提供 导槽,由此防止导锥的旋转。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同时以 左旋螺旋方式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将主动导锥251RD 和251LD安装到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两侧上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此外,以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同 时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将从动导锥 251RF和251LF安装到主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两侧上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当花键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顺时针方 向旋转时,与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 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的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左方向在 轴向上移动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左主动导锥251LD。与 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的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逆时针方向旋转,同时与右主动调节 中心齿轮204RD啮合的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 右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右主动导锥251RD。
将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 轮轴107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减少与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轴107D旋转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地,向 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并且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由 此加宽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因此,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锥251RD根据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 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将链条105的两侧的接触宽度自动地维持在期望的范围内。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左调节主齿 轮202L啮合的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啮合的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右旋螺旋 方式被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左从动导锥251LF。与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 的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的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顺时针方向旋转。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 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右从动导锥251RF。将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从动行星齿 轮轴107F。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增加与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轴107F旋转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地,向 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并且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从动导锥251LF,由 此减少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因此,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根据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 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将链条105的两侧的接触宽度自动地维持在期望的范围内。将参考图7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首先,现在将描述主动单元D的结构。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与整体地联接到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的主动中心齿轮 IOlD啮合,并且由插入右箱体12的滚珠轴承352和插入右箱体盖11的滚珠轴承351支撑 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以使主动中心齿轮IOlD自由地旋转。将油封(oil seal) 361装配到右箱体盖11的轴承351的外侧以防止右箱体盖11 和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之间的泄露。将空心体的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装配到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的外周。将 滚针轴承置于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之间,以使主动中心齿 轮轴101DS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1放置到右主动调节 中心齿轮204RD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左推力轴承321中将簧环(c ire lip) 331插入主动中 心齿轮IOlD0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齿部分与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啮合,并且借助螺 丝组装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和右主动导锥251RD。当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旋 转时,向左或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将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花键联接到左箱体13以使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 的中心相重合,并且将簧环332装配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的末端。将空心体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装配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的外 周。将滚针轴承341置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和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之 间,以使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2放置到左主动调节中心 齿轮204LD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右推力轴承322中将簧环332装配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 轮轴207LD。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齿部分与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啮合,并且借助螺 丝组装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主动导锥251LD。当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旋 转时,向左或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将主动托架轴102DS花键联接到右箱体12和左箱体13,并且将簧环333装配到主 动托架轴的两端。将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的空心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装配到主动托架轴 102DS的外周。将滚针轴承343置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和主动托架轴102DS之间,以 使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 放置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39左侧和右侧,并且将簧环333装配到主动托架轴102DS。将空心体的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装配到主动托架轴102DS的右外周。将滚针轴 承342置于主动托架轴102DS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之间,以使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 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左推力 轴承中将簧环333装配到主动托架轴102DS。将空心体的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装配到主动托架轴102DS的左外周。将滚针轴 承342置于主动托架轴102DS和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之间,以使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 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右推力 轴承中将簧环333装配到主动托架轴102DS。将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花键联接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 轮205RD,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的两端。将空心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装配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外周。将滚 针轴承344置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和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之间,以使第二主动 行星齿轮104D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M放置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左侧和右侧, 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并且链条105与第二主 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以接收旋转力。第二主动 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外圆周旋转,并且当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 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以期望的角度旋转时也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在这 种情况中,改变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以执行主动单元的转换。当链条105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旋转时,将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主动导 锥251LD安装到链条105的两侧以使将链条105的半径维持在其中心。现在将描述从动单元F的结构。由插入到右箱体12的滚珠轴承352和插入到右箱体盖11的滚珠轴承351支撑整 体地联接到从动中心齿轮IOlF的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以使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自由 地旋转。将油封362装配到右箱体盖11的轴承351的外侧以防止右箱体盖11和从动中心 齿轮IOlF之间的泄露。将空心体的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装配到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的外周。将 滚针轴承341置于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之间,以使从动中 心齿轮轴101FS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1放置到右从动 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左推力轴承321中将簧环331装配到从动中心 齿轮IOlF0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齿部分与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啮合,并且借助螺 丝组装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和右从动导锥251RF。当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旋 转时,向左或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将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F花键联接到左箱体13以使与从动中心齿轮IOlF 的中心相重合,并且将簧环332装配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F的末端。
将空心体的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装配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F的外 周。将滚针轴承341置于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F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之 间,以使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2放置到左从动调节中心 齿轮204LF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右推力轴承322中将簧环332装配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 轮轴207LF。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齿部分与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啮合,并且借助螺 丝组装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和左从动导锥251LF。当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旋 转时,向左或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从动导锥251LF。将从动托架轴102FS花键联接到右箱体12和左箱体13,并且将簧环333装配到从 动托架轴的两端。将与从动中心齿轮IOlF啮合的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组装到从动托架轴102FS 的外周的中间部分。将滚针轴承343置于从动托架轴102FS和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之 间,以使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 放置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 103F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将簧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102FS。将与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的空心体的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装配到 从动托架轴102FS的左外周。将滚针轴承342置于从动托架轴102FS和左从动法兰齿轮 205LF之间,以使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左从动法兰齿 轮205LF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将簧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102FS。将与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的空心体的右从动法兰205RF装配到从动托 架轴102FS的右外周。将滚针轴承342置于从动托架轴102FS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之 间,以使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 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将簧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102FS。将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花键联接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 轮205RF,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的两端。将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装配到第二从动行星 齿轮轴107F的外周。将滚针轴承344置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104F之间,以使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M放置到第二从动行星 齿轮轴107F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链条105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从链条105接收旋转力,并且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 107F的外圆周旋转。当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和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以期望的角度旋转 时,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在这种情况中,改变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以执行从动 单元的转换。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将旋转力传动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以及第一从 动行星齿轮103F将旋转力传动到从动中心齿轮101F。当链条105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旋转时,右从动导锥251RF和左从动导锥 251LF接触到链条105的两侧以使将链条105的半径维持在其中间。在主动单元D和从动单元F中间,将滚针轴承345插入到左箱体盖14中,同时将 滚针轴承346插入到右箱体12中。将调节主轴203插入到滚针轴承345和滚针轴承346中,以使调节主轴203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 装配到调节主轴203的右端,同时将簧环335装配到调节主轴 203。将右调节主齿轮202R花键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右部分,并且右调节主齿轮202R 与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在右调节主轴202R和右箱体12之间将推力轴承327装配到调节主轴203的外圆周上。将左调节主齿轮202L花键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左部分,并且左调节主齿轮202L 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将推力轴承3 装配到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左箱体13之间。左调节主齿轮202L的齿部分与调节输入齿轮201啮合,并且将滚珠轴承3M置于 调节输入齿轮201的轴和左箱体盖14之间。在滚珠轴承354的左侧将油封363插入到左 箱体盖14中以防止油的泄露。将推力轴承321置于调节输入齿轮201和左箱体盖14之间。将调节输入齿轮201 联接到调节发动机301的输出轴以接收旋转力。借助螺栓311组装右箱体12和右箱体盖11,并且借助螺栓312组装右箱体12和 左箱体13,同时借助螺栓313组装左箱体13和左箱体盖14。借助螺栓314将调节发动机 固定到左箱体盖14。
将润滑油弓I入箱体以防止元件的磨损。实施例2图40中示出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4)包括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和图28 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B。现在将参考图76到84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图6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V应用到本实施例中,其中,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 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IOlD以及从IOlF输出。传动系统包括,如 图76所示,主动中心齿轮101D、主动托架轴102DS、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第二主动行星 齿轮104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链条105、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第二从动行星齿 轮轴107F、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从动托架轴102FS、以及从动中心齿轮101F。第一主动 行星齿轮103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以及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104F由附图中所示的多个啮合的多排台阶或长型小齿轮构成。参考图77解释传动的原理,当由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旋转主动中心齿轮IOlD时, 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的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以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相反的方向 围绕固定的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并且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中的左排小齿轮啮合的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以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相同的方向旋转,其中所述第一主动行星 齿轮103D中的左排小齿轮不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链条105与不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左排小 齿轮啮合。如果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以期望的角度连续地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那么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 回转。此外,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以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相同 的方向旋转以改变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链条105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 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以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D传动到从动单元F。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从链条105接收驱动力,并且因此以与链条105的旋转方 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如果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与不与链条105啮合的第二从动行星齿 轮104F啮合,那么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以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相反的方向旋转。如果从动中心齿轮IOlF与不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第一从动行星齿轮 103F的右排小齿轮啮合,那么从动中心齿轮IOlF以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相同的方向旋转。当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以期望的角度连续地围绕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时, 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 转以改变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的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的传动的原理相同,除了与第二主动 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不受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和 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干扰以显著地改变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和从动A的链 条105的半径。更具体地说,它可以增加主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的变速比并且可以应用于链条105、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的各种形状的轮齿。传动调节系统传动调节系统使用包括图8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Pl和图19中示出的导锥系统 B的图观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B。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传动调节的原理和功能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动调节系统Pl 的原理和功能相同。现在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导锥系统B。将导锥系统B应用到在其中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是固定的传 动系统。图78和80示出了左主动导锥251LD、右主动导锥251RD、左从动导锥251LF、以及 右从动导锥251RF,其中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从动导锥251LF是固定的。将左主动导锥 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并且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 齿轮204LF。参考图79和80,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从动导锥251RF在其内圆周上被提供左旋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右主动导锥251RD、左从动导锥251LF、以及右从动导锥 251RF接触到链条105的部分用机器加工为具有一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左主动导锥251LD和 左从动导锥251LF被提供分别相对于左主动法兰齿轮轴206LD和左从动法兰齿轮轴206LF 的轴的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型凹槽。该凹槽具有比第二行星齿轮轴107D和107F的直径大 的尺寸以便防止第二行星齿轮轴107D和107F的干扰。左主动导锥251LD被提供凹槽,以便将其组装到主动导杆252D以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和右从动导锥251RF被提供分别相对于主动托架轴102DS和从 动托架轴102FS的轴的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型凹槽。该凹槽具有比第二行星齿轮104D和104F的直径大的尺寸,以使得当第二行星齿轮104D和104F围绕第一行星齿轮103D和103F 回转时不受干扰。右从动导锥251RF被提供凹槽,以便将其组装到从动导杆252F以在轴向上移动。参考图78,将右主动导锥251RD花键联接到中间箱体15,同时以左旋螺旋方式将 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将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主动导锥 25ILD安装到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两侧以便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将左从动导锥251LF花键联接到左箱体13,同时以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 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将导锥251RF和251LF安装到从动单元F的链 条105的两侧以便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逆时针方向 旋转。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左 主动导锥251LD。因为将右主动导锥251RD花键联接到中间箱体15,所以增加左主动导锥 251LD和右主动导锥251RD之间的宽度。因此,随着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的变化,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锥 251RD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将链条105的两侧的接触宽度自动地维持在期望的范围 内。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以左旋螺旋方 式被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右从动导锥251RF。因为将左从动导锥251LF花 键联接到左箱体13,所以减少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之间的宽度。因此,随着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的变化,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 251RF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将链条105的两侧的接触宽度自动地维持在期望的范围。将参考图8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首先,现在将描述主动单元D的结构。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的外部部分啮合,并且由插入到右 箱体12的滚珠轴承352和插入到右箱体盖11的滚珠轴承351支撑用主动中心齿轮IOlD 整体地形成的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以使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 321置于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和右箱体12之间。将油封361装配到右箱体盖11的轴承351的外侧以防止右箱体盖11和主动中心 齿轮轴101DS之间的泄露。将空心体的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装配到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的外周。将 滚针轴承341置于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之间,以使主动中 心齿轮轴101DS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1放置到右主动 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右推力轴承321中将簧环331插入主动中心齿 轮 IOlD0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齿部分与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啮合。将主动托架 轴102DS花键联接到中间箱体15,并且插入到右箱体12中。在中间箱体15和右箱体12之间的主动托架轴102DS的外周上,第一主动行星齿 轮103D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在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左侧和右侧上提供推力 轴承329,并且将滚针轴承343置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和主动托架轴102DS之间。44
在右箱体12的右侧上,将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组装到主动托架轴102DS的外 周,并且将滚针轴承342置于主动托架轴102DS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之间。在右主动 法兰齿轮205RD的左侧和右侧提供推力轴承323,并且在右推力轴承323处将簧环333装配 到主动托架轴102DS上。将滚珠轴承353装配到左箱体13上以便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的中心相重合,并 且将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安装在滚珠轴承353的内周中。在滚珠轴承353的左侧和 右侧上提供推力轴承322,并且在右推力轴承322处将簧环332装配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D 上。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左齿部分与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啮合,并且借助 螺丝将其右齿部分组装到左主动导锥251LD。当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旋转时,向左方 向和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将右主动导锥251RD花键联接到中间箱体15以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的中心相重 合,并且将簧环332装配到右主动导锥251RD。将左主动法兰齿轮轴206LD固定到左箱体13以便于与主动托架轴102DS的中心 相重合。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并且被组装到左主动法 兰齿轮轴206LD。将滚针轴承342置于左主动法兰齿轮轴206LD和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 之间以使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自由地旋转。在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的左侧和右侧上提 供推力轴承323,并且在左推力轴承323处将簧环333装配到左主动法兰齿轮轴206LD上。将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两端花键联接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 法兰齿轮205RD,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其两端上。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中的右排小齿轮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中的左排小齿 轮啮合,并且然后被组装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其中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中 的左排小齿轮不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和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将滚珠轴承344置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和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之间, 以使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自由地旋转。在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左侧和右侧上提供 推力轴承324,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上。链条105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左排小齿轮啮合。将右主动导锥251RD固 定在链条105的右侧,并且在链条105的左侧向左方向和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 251LD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当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以期望的角度旋转时,第二主 动行星齿轮104D和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以期望的角度旋转。左箱体13、左主动导锥 251LD、右主动导锥251RD、中间箱体15、以及右箱体12被提供凹槽以使得第二主动行星齿 轮104D和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不受干扰的旋转。根据传动的原理,主动中心齿轮IOlD将旋转力传动给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 的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并且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 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以及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在这种情况中,因为改变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回转半径,所以改变与第二主 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以连续地改变主动单元的变速比。实施例1和2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二行星齿轮104D中的右排小齿轮,其不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中的右排小齿轮以及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 中的左排小齿轮啮合,并且因此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因为防止了对第二主动 行星齿轮104D和主动中心齿轮IOlD的干扰,所以可以增加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 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回转角度。如果增加回转角度,那么增加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 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的变化宽度。也就是说,可以增加转换范围。与链条105啮合的第 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左排小齿轮独立于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右排小齿轮, 以使得可以将链条105的种类和设计应用到各种应用。
现在将描述从动单元F的结构。由插入右箱体12中的滚珠轴承352和插入右箱体 盖11中的滚珠轴承351支撑整体地联接到从动中心齿轮IOlF的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以 使得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自由地旋转。将推力滚珠轴承321置于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 和右箱体12之间。将空心体的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装配到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 的外周。将滚珠轴承341置于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之间, 以使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自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1放 置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左推力轴承321中将簧环331装配 到从动中心齿轮101F。将左从动导锥251LF花键联接到左箱体13以使得与从动中心齿轮IOlF的中心相 重合,并且将滚针轴承341插入中间箱体15中。将滚珠轴承邪4插入到左从动导锥251LF的内侧,并且将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置于滚珠轴承邪4的内周和滚针轴承341之间,以使得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自 由地旋转。将推力轴承321放置在滚珠轴承354的左侧上,同时将推力轴承322放置在其右 侧上。在推力轴承322处将簧环331装配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将推力轴承322 放置在滚针轴承341的左侧和右侧上,并且将簧环332装配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 上。借助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将从动导杆 252F花键联接到左箱体13和中间箱体15,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其两端。当左从动调节 中心齿轮204LF旋转时,不是由从动导杆252F旋转右从动导锥251RF,而是向左或右方向移动。将从动托架轴102FS花键联接到中间箱体15,并且将其插入到右箱体12中,以及 将簧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102FS上。在中间箱体15和右箱体12之间的从动托架轴102FS的外周上,第一从动行星齿 轮103F与从动中心齿轮IOlF啮合。在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左侧和右侧上提供推力 轴承329,并且将滚针轴承343置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和从动托架轴102FS之间,以使 得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自由地旋转。在右箱体12的右侧上,将空心的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组装到从动托架轴102FS 的外周,并且将滚针轴承342置于从动托架轴102FS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之间,以使得 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自由地旋转。在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的左侧和右侧提供推力轴承 329,并且在右推力轴承3 处将簧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102FS上。将左从动法兰齿轮轴206LF固定到左箱体13以便于与从动托架轴102FS的中心46相重合。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与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并且被组装到左从动法 兰齿轮轴206LF。将滚针轴承342置于左从动法兰齿轮轴206LF和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 之间以使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自由地旋转。在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的左侧和右侧上提 供推力轴承329,并且在左推力轴承323处将簧环333装配到左从动法兰齿轮轴206LF上。将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的两端花键联接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 法兰齿轮205RF,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其两端上。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中的右排小齿轮与不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和从动中 心齿轮IOlF啮合的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中的左排小齿轮啮合,并且然后被组装到第二 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将滚针轴承344置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之间, 并且在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的左侧和右侧上提供推力轴承324。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 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上。链条105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中的左排小齿轮啮合。将左主动导锥251LF固 定在链条105的左侧,并且在链条105的右侧向左和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 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当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以期望的角度旋转时,第二从 动行星齿轮104F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以期望的角度旋转。左箱体13、左从动导锥 251LF、右从动导锥251RF、中间箱体15、以及右箱体12被提供凹槽以使得第二从动行星齿 轮104F和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不受干扰的旋转。根据传动的原理,与链条105啮合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 轮轴107F旋转。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并且围绕第一从 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在这种情况中,改变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 半径以执行从动单元的转换。在主动单元D和从动单元F的中间,左箱体13被提供滚珠轴承355,同时右箱体 12被提供滚珠轴承355。将调节主轴203插入到滚珠轴承355中,以使得调节主轴203自 由地旋转。将右调节主齿轮202R花键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右部分,将簧环335装配到调 节主轴203上。右调节主齿轮202R与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RF啮合。在右调节主齿轮202R和右箱体12之间将推力轴承327装配到调节主轴203的外周上。将左调节主齿轮202L花键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左部分,将簧环335装配到调 节主轴203上。左调节主齿轮202L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啮合。将推力轴承3 装配在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左箱体13之间。左调节主齿轮202L的左齿部分与调节输入齿轮201啮合,并且将滚针轴承342置 于调节输入齿轮201的轴和左箱体盖14之间。将推力轴承321装配到滚针轴承342的左 侧和右侧上,并且在左推力轴承321处将簧环334装配到调节输入齿轮201的轴上。将调节输入齿轮201联接到调节发动机301的输出轴以接收旋转力。
借助螺栓311组装右箱体12和右箱体盖11,同时借助螺栓312组装右箱体12和 中间箱体盖15。借助螺栓315组装左箱体13和中间箱体15,同时借助螺栓313组装左箱 体13和左箱体盖14。借助螺栓314将调节发动机301固定到左箱体盖14。将润滑油弓I入箱体以防止元件的磨损。实施例3根据图46中示出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第9)包括图2中示出的传 动系统I和图30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lC-I。现在将参考图85到95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图2中示出的传动系统I应用到本实施例,其中主动中心齿轮IOlD和从动中心 齿轮IOlF是固定的,并且将驱动力输入到右主动托架102RD以及从右从动托架102RF输 出。传动系统包括,如图85所示,主动中心齿轮101D、主动托架轴102DS、右主动托架102RD、 左主动托架102LD、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链条105、第二主动 行星齿轮轴107D、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第一从动行星齿轮 103F、左从动托架102LF、右从动托架102RF、从动托架轴102FS、从动中心齿轮101F、输入轴 111D、以及输出轴111F。参考图86解释传动的原理,输入轴IllD通过从发动机中输出的旋转力使右主动 托架102RD旋转。主动中心齿轮IOlD是固定的,并且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围绕主动托 架轴102DS旋转。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旋转。与第二 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以将旋转力传动到从动 单元F。通过使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以期望的角度围绕主动托架轴102DS连续地旋 转,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并且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 103D回转,以使得改变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与链条105啮合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并且 从动中心齿轮IOlF是固定的,由此由右从动托架102RF将旋转力传动到输出轴111F。通过使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以期望的角度围绕从动托架轴102FS连续地旋 转,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并且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 103F回转,以使得改变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传动的原理与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传动的原理相同,除了 输入轴IllD驱动传动的托架102,以及主动单元D和从动单元F的中心齿轮101是固定的, 其中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D传动到从动单元F,并且然后经由从动单元F的托架102传动到 输出轴111F。传动调节系统传动调节系统使用包括图11中示出的传动调节系统Ql和图23中示出的导锥系 统C的图30中示出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lC-I。将传动调节系统Ql应用到具有旋转的托架102的传动系统,如图87和88所示。现在将参考图88描述转换方法。当由从调节发动机301输入的旋转力旋转左调 节主齿轮202L时,与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的调节滑动件233旋转。借助螺丝将调节滑动件233联接到调节螺纹件232。当由左调节主齿轮202L旋转调节滑动件233时,向左或 右方向移动调节滑动件233。将螺旋滑动件234与两个调节推力轴承231 —起组装到调节滑动件233中。如果向左或右方向移动调节滑动件233,也向左或右移动螺旋滑动件234。在这种 情况中,安装调节推力轴承231并不是为了防止螺旋滑动件234的旋转。由花键滑动螺旋滑动件234和托架102的连接,并且螺旋滑动件234和调节中心 齿轮204的连接由螺旋齿轮构成。当螺旋滑动件234与托架102 —起旋转并且向左或右 方向移动时,由螺旋齿轮旋转调节中心齿轮204,并且与调节中心齿轮204啮合的法兰齿轮 205围绕托架102旋转。联接到法兰齿轮205的第二行星齿轮轴107围绕托架102旋转,并 且第二行星齿轮104围绕第二行星齿轮轴107旋转,并且因此围绕与第二行星齿轮104啮 合的第一行星齿轮103回转。现在将参考图87描述传动调节系统Ql的结构和操作。将旋转力从调节发动机 301传动到调节主轴203,并且整体地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 主齿轮202R旋转。因此,与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的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和左从动 调节滑动件233LF旋转,并且与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的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和右从 动调节滑动件233RF旋转。在这种情况中,借助螺丝将调节滑动件233联接到调节螺纹件232,并且将调节滑 动件233与螺旋滑动件234和两个调节推力轴承231 —起组装。当左调节主齿轮202L和右调节主齿轮202R旋转时,加宽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 和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之间的缝隙,并且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和右从动调节滑动 件233RF之间的缝隙缩小。并且,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和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的螺丝方向彼此相反, 以及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和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的螺丝方向彼此相反。左主动调 节滑动件233LD和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的螺丝方向彼此相反。螺旋滑动件234与托架102 —起旋转,并且向轴的方向滑动以使调节中心齿轮204 旋转,并且因此法兰齿轮205与调节中心齿轮204啮合。如果法兰齿轮205旋转,那么围绕整体地联接到法兰齿轮205的第二行星齿轮轴 107旋转的第二行星齿轮104与第一行星齿轮103啮合并且回转以改变与第二行星齿轮 104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图89是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导锥系统C的组装状态的视图,以及图90是说明 导锥系统C的元件的视图。将导锥系统C应用到包括旋转的托架102的传动系统。如图89所示,以左旋螺旋 方式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同时以右旋螺丝的方式将右 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以使得将左主动导锥251LD和右主动导 锥25IRD安装到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两侧上。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同时以 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以使得将左从动导 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安装在从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两侧上。如图90所示,将接触到链条105的导锥的部分用机器加工成具有一定斜度的锥体49形状。当移动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或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时,导锥被提供一定 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便防止干扰。被组装到主动托架轴102DS或从动托架轴102FS的导 锥的部分被提供导槽,以使得导锥可以在轴向上往复运动。当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左从动调节中心齿 轮204LF、以及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同时地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将左主动法兰齿轮 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并且顺时针方向 旋转。因此减少与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主 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半径。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主动导锥251LD,同时向右方向在 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由此增加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因此,根据主动单元D的链 条105的半径,将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主动导锥251LD安装到主动单元D的链条105的 两侧上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恒定地维持接触宽度。并且,将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整体地联接到第二从动 行星齿轮轴107F,以及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增加与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 转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向右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左从动导锥 251LF,同时向左方向在轴向上移动右从动导锥251RF,由此减少两个导锥之间的宽度。因 此,根据从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半径,将左从动导锥251LF和右从动导锥251RF安装到从 动单元F的链条105的两侧上以维持链条105的半径,同时恒定地维持接触宽度。将参考图91和92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现在将参考图91描述主动单元D的结构。借助螺栓315将右主动调节螺纹件232RD固定到右箱体盖11,以及借助螺栓315 将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固定到左箱体盖14以与右主动调节螺纹件232RD的中心相重合。将整体地联接到主动中心齿轮IOlD的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花键联接到右主动 调节螺纹件232RD和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并且将簧环331装配到主动中心齿轮轴的两端。将空心体的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装配到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的右外周 上。将滚针轴承341置于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之间,并且 将推力轴承321放置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左侧和右侧上。在推力轴承321处将 簧环331装配到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上以平稳地旋转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借助螺丝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左端,并且将 右主动托架102RD置于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左齿部分和右齿部分之间。将滚针轴 承347置于右主动托架102RD的内圆周和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的外圆周之间。将滚 珠轴承356装配到右主动托架102RD的外圆周上,以及插入到右箱体12中以平稳地旋转右 主动托架102RD。将空心体的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装配到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的左外周 上。将滚针轴承341置于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和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之间,并且 将推力轴承321放置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左侧和右侧上。在推力轴承321处将 簧环331装配到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以平稳地旋转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借助螺丝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左端,并且将左主动托架102LD置于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左齿部分和右齿部分之间。将滚针轴 承347置于左主动托架102LD的内圆周和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的外圆周之间。将滚 珠轴承357装配到左主动托架102LD的外周上,以及插入到左箱体13中以平稳地旋转左主 动托架102LD。将主动托架轴102DS花键联接到右主动托架102RD和左主动托架102LD,并且将簧 环333装配到主动托架轴的两端。将与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的空心体的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组装到主动托架 轴102DS的外圆周的中间,并且将滚针轴承343置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内圆周和主 动托架轴102DS的外圆周之间。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左侧和 右侧上,并且将簧环333装配到主动托架轴102DS上以平稳地旋转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将空心体的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组装到主动托架轴102DS的右外圆周上,并且 将滚针轴承342置于主动托架轴102DS的外圆周和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的内圆周之间以 平稳地旋转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的左侧 和右侧上,并且在左推力轴承323处将簧环333装配到主动托架轴102DS上。将空心体的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组装到主动托架轴102DS的左外圆周上,并且 将滚针轴承342置于主动托架轴102DS的外圆周和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的内圆周之间以 平稳地旋转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的左侧 和左侧上,并且在右推力轴承323处将簧环333装配到主动托架轴102DS上。将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花键联接到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和左主动法兰齿 轮205LD,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的两端上。将空心的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组装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上,并且将滚 针轴承344置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和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之间以平稳地旋转第 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将推力轴承3M放置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左侧和右侧上,并 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上。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与第一主动行 星齿轮103D啮合,并且链条105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与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以接收旋转力,并且围绕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外圆周旋转。当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右主动法兰齿轮 205RD以期望的角度旋转时,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在 这种情况中,改变与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以执行主动单元的转换。当链条105围绕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旋转时,右主动导锥251RD和左主动导锥 251LD接触链条105的两侧以使得将链条105的半径维持在其中心。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同时地与右主动托架102RD的花键部分和右主动调节中 心齿轮204RD的右螺旋齿轮啮合。将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组装到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的外圆周上,并且将 右调节推力轴承231RD置于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和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之间。借 助螺丝组装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的内圆周和右主动调节螺纹件232RD的外圆周。当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旋转时,借助螺丝向左或右方向移动右主动调节滑动 件233RD。当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旋转并且向左或右方向移动时,向左或右方向移动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当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在右主动托架102RD的花键部分上与右主动托架 102RD —起向左或右方向在轴向上滑动时,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右主动法兰齿轮 205RD、以及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围绕主动中心齿轮IOlD回转,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RD以螺旋的角度旋转以使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旋转。将滚针轴承345插入到右箱体12中,以及将滚珠轴承351插入到右箱体盖11中。 将输入轴IllD组装到滚针轴承345和滚珠轴承351的内圆周上,并且输入轴IllD与右主 动托架102RD啮合。将推力轴承323装配到输入轴IllD上,并且在滚珠轴承351的外侧将油封361插 入到右箱体盖11中以防止输入轴IllD的泄露。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与左主动托架102LD的花键部分和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D的左螺旋齿轮啮合。将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组装到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的 外圆周上,并且将左主动调节推力轴承231LD置于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和左主动调节 滑动件233LD之间。现在将参考图92描述从动单元F的结构。借助螺栓315将右从动调节螺纹件232RF固定到右箱体盖11,以及借助螺栓315 将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固定到左箱体盖14以与右从动调节螺纹件232RF的中心相重口 O将整体地联接到从动中心齿轮IOlF的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花键联接到右从动 调节螺纹件232RF和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并且将簧环331装配到从动中心齿轮轴的两端。将空心体的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装配到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的右外圆周 上。将滚针轴承341置于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之间,并且 将推力轴承321放置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左侧和右侧上。在推力轴承321处将 簧环331装配到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上以平稳地旋转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借助螺丝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左端,并且将 右从动托架102RF置于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左齿部分和右齿部分之间。将滚针轴 承347置于右从动托架102RF的内圆周和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的外圆周之间。将滚 珠轴承356装配到右从动托架102RF的外圆周上,以及插入到右箱体12中以平稳地旋转右 从动托架102RF。将空心体的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装配到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的左外圆周 上。将滚针轴承341置于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之间,并且 将推力轴承321放置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左侧和右侧上。在推力轴承321处将 簧环331装配到从动中心齿轮轴101FS以平稳地旋转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借助螺丝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左端,并且将 左从动托架102LF置于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左齿部分和右齿部分之间。将滚针轴 承347置于左从动托架102LF的内圆周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的外圆周之间。将滚 珠轴承357装配到左从动托架102LF的外圆周上,以及插入到左箱体13中以平稳地旋转左 从动托架102LF。
将从动托架轴102FS花键联接到右从动托架102RF和左从动托架102LF,并且将簧 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的两端。将与从动中心齿轮IOlF啮合的空心体的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组装到从动托架 轴102FS的外圆周的中间,并且将滚针轴承343置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内圆周和从 动托架轴102FS的外圆周之间。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左侧和 右侧上,并且将簧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102FS上以平稳地旋转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将空心体的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组装到从动托架轴102FS的右外圆周上,并且 将滚针轴承342置于从动托架轴102FS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之间以平稳地旋转右从动 法兰齿轮205RF。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的左侧和右侧上,并且在左 推力轴承323处将簧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102FS上。将空心体的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组装到从动托架轴102FS的左外圆周上,并且 将滚针轴承342置于从动托架轴102FS的外圆周和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的内圆周之间以 平稳地旋转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将推力轴承323放置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的左侧 和左侧上,并且在右推力轴承323处将簧环333装配到从动托架轴102FS上。将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花键联接到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和左从动法兰齿 轮205LF,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的两端上。将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的空心的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组装到第二从 动行星齿轮轴107F上,并且将滚针轴承344置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和第二从动行 星齿轮104F之间以平稳地旋转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将推力轴承324放置到第二从动 行星齿轮104F的左侧和右侧上,并且将簧环334装配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上。第 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与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并且链条105与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104F啮合。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从链条105接收旋转力,并且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 107F的外圆周旋转。当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以期望的角度旋转 时,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在这种情况中,改变与第二 从动行星齿轮104F啮合的链条105的半径以执行从动单元的转换。将链条105的旋转力 传动到托架中(因为固定的从动中心齿轮101F),并且传动到与右从动托架102RF啮合的输 出轴111F。当链条105围绕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旋转时,右从动导锥251RF和左从动导锥 251LF接触链条105的两侧以使得将链条105的半径维持在其中心。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同时地与右从动托架102RF的花键部分和右从动调节中 心齿轮204RF的右螺旋齿轮啮合。将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组装到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的外圆周上,并且将 右调节推力轴承231RF置于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和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之间。借 助螺丝组装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的内圆周和右从动调节螺纹件232RF的外圆周。当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旋转时,借助螺丝向左或右方向移动右从动调节滑动 件233RF。当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旋转并且向左或右方向移动时,向左或右方向移动右 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当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在右从动托架102RF的花键部分上与右从动托架53102RF —起向左或右方向在轴向上滑动时,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右从动法兰齿轮 205RF、以及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围绕从动中心齿轮IOlF回转,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RF以螺旋的角度旋转以使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旋转。将滚针轴承345插入到右箱体12中,以及将滚珠轴承351插入到右箱体盖11中。 将输出轴IllF组装到滚针轴承345和滚珠轴承351的内圆周上,并且输出轴IllF与右从 动托架102RF啮合。将滚针轴承345置于输出轴IllF和右箱体12之间,并且在轴承351的外侧将油 封362插入到右箱体盖11中以防止输出轴IllF的泄露。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与左从动托架102LF的花键部分和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 204LF的左螺旋齿轮啮合。将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组装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的外圆周上,并且将 左调节推力轴承231LF置于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和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之间。在主动单元D和从动单元F的中间,将滚针轴承346插入到左箱体盖14中,并且 将套筒371插入到滚针轴承346的内侧。将推力轴承3 放置到滚针轴承346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将簧环335装配到调节 主轴203上。将右调节主齿轮202R花键联接到调节主轴203的右边,以及将左调节主齿轮202L 花键联接到其左边。将调节主轴203插入到套筒371和滚针轴承346中。右调节主齿轮202R与右主 动调节滑动件233RD和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啮合,并且左调节主齿轮202L与左主动调 节滑动件233LD和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啮合。将滚针轴承346置于右箱体盖11和调节主轴203之间,并且将套筒371插入到滚 针轴承346中。将推力轴承3 放置到滚针轴承346的左侧和右侧上,并且将簧环335装配到调 节主轴203上。将调节发动机301的输出耦合到调节主轴203以传动旋转力。借助螺栓311将右 箱体盖11和右箱体12锁紧,并且借助螺栓312将左箱体13和右箱体12锁紧。借助螺栓 313将左箱体盖14和左箱体13锁紧,并且借助螺栓314将调节发动机301锁紧到左箱体盖 14。尽管结合目前认为是最实际和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 并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相反,它旨在覆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 改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传动到从动单元的传动系统I,包括所述主动单元D,包括主动中心齿轮IOlD ;固定在箱体上的多个主动托架轴102DS、左 主动托架102LD或右主动托架102RD ;多个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其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 102DS旋转并且与所述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其以期望 的角度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其围绕所述第二主 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与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 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所述从动单元F,包括从动中心齿轮IOlF ;固定在箱体上的多个从动托架轴102FS、左 从动托架102LF或右从动托架102RF ;多个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其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 102FS旋转并且与所述从动中心齿轮IOlF啮合;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其以期望 的角度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其围绕所述第二从 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转,与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 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以及具有齿部分的传动元件105,与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104F啮合,用于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主动单元D传动到所述从动单元F。
2.一种用于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传动到从动单元的传动系统II,包括所述主动单元D,包括主动中心齿轮IOlD ;固定在箱体上的多个主动托架轴102DS、 左主动托架102LD或右主动托架102RD ;多个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其围绕所述主动托 架轴102DS旋转并且与所述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其 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排小齿轮类型的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104D,其每一右排小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啮合,围绕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 轴107D旋转,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所述从动单元F,包括从动中心齿轮IOlF ;固定在箱体上的多个从动托架轴102FS、左 从动托架102LF或右从动托架102RF ;多个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其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 102FS旋转并且与所述从动中心齿轮IOlF啮合;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其以期望 的角度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多排小齿轮类型的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 其每一右排小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啮合,围绕所述第二从动行星动齿轮轴 107F旋转,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以及具有齿部分的传动元件105,与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每一左排小齿轮和所述 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的每一左排小齿轮啮合,用于将驱动力从所述主动单元D传动到所 述从动单元F。
3.一种用于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传动到从动单元的传动系统III,包括所述主动单元D,包括主动中心齿轮IOlD ;固定在箱体上的多个主动托架轴102DS、左 主动托架102LD或右主动托架102RD ;多排小齿轮类型的多个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其每 一右排小齿轮与所述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并且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个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其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个第二主 动行星齿轮104D,其与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每一左排小齿轮啮合,围绕所述第二 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主动 齿圈106D,其与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的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每一右排小齿轮啮合;所述从动单元F,包括从动中心齿轮IOlF ;固定在箱体上的多个从动托架轴102FS、左 从动托架102LF或右从动托架102RF;多排小齿轮类型的多个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其每 一右排小齿轮与所述从动中心齿轮IOlF啮合,并且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多个 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其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多个第二从 动行星齿轮104F,其与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每一左排小齿轮啮合,围绕所述第二 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转,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从动 齿圈106F,其与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的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每一右排 小齿轮啮合;以及具有齿部分的传动元件105,与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和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 104F啮合,用于将驱动力从所述主动单元D传动到所述从动单元F。
4.一种用于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传动到从动单元的传动系统IV,包括所述主动单元D,包括主动中心齿轮IOlD ;固定在箱体上的多个主动托架轴102DS、左 主动托架102LD或右主动托架102RD ;多排小齿轮类型的多个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其每 一右排小齿轮与所述主动中心齿轮IOlD啮合,并且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个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其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排小齿轮 类型的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其每一右排小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 每一左排小齿轮啮合,围绕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旋转,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 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主动齿圈106D,其与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的所 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的每一右排小齿轮啮合;所述从动单元F,包括从动中心齿轮IOlF ;固定在箱体上的多个从动托架轴102FS、左 从动托架102LF或右从动托架102RF;多排小齿轮类型的多个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其每 一右排小齿轮与所述从动中心齿轮IOlF啮合,并且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多个 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其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多排小齿轮 类型的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其每一右排小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 每一左排小齿轮啮合,围绕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旋转,并且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 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从动齿圈106F,其与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的所 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的每一右排小齿轮啮合;传动元件105,其具有齿部分,与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每一左排小齿轮和所 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的每一左排小齿轮啮合,用于将驱动力从所述主动单元D传动到 所述从动单元F。
5.一种能够调节传动系统以获得连续的变速比的传动调节系统P1,包括调节主轴203 ;左调节主齿轮202L,其整体地连接、联接到所述调节主轴203 ;右调节主齿轮202R,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调节主轴203 ;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围绕左主动调节 中心齿轮轴207LD旋转;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其与所述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并且围绕主动中心齿 轮轴101DS旋转;多个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其与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并且围绕固定 的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个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其与所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并且围绕所述 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其将所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与所述右主动法兰齿 轮205RD整体地连接起来,并且使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 转;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围绕左从动调节 中心齿轮轴207LF旋转;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其与所述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并且围绕从动中心齿 轮轴101FS旋转;多个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其与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并且围绕固定 的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多个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其与所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并且围绕所述 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以及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其将所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与所述右从动法兰齿 轮205RF整体地连接起来,并且使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 转。
6. 一种能够调节传动系统以获得连续的变速比的传动调节系统P2,包括 左调节主齿轮202L ;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围绕左主动调节 中心齿轮轴207LD旋转;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并且围 绕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旋转;多个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其与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并且围绕固定 的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个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其与所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并且围绕所述 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其将所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与所述右主动法兰齿 轮205RD整体地连接起来,并且使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 转;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围绕左从动调节 中心齿轮轴207LF旋转;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并且围 绕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旋转;多个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其与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并且围绕固定 的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多个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其与所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并且围绕所述 从动托架轴102FS旋转;以及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其将所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与所述右从动法兰齿 轮205RF整体地连接起来,并且使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围绕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回转。
7. —种能够调节传动系统以获得连续的变速比的传动调节系统Q1,包括 调节主轴203 ;左调节主齿轮202L,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调节主轴203 ; 右调节主齿轮202R,其联接到所述调节主轴203 ; 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其被固定在外部上;右主动调节螺纹件232RD,以其中心与所述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的中心相重合的 方式,将其固定在外部上。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以左旋的螺旋方式 被组装到所述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 ;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其与所述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并且以右旋的螺旋方式 被组装到所述右主动调节螺纹件232RD ;左主动托架102LD和右主动托架102RD,各自固定在多个主动托架轴102DS上; 多个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多个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 旋转,并且整体地连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 ;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其在所述左主动托架102LD内侧旋转,其中,其右排小齿 轮与所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啮合,并且其左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其在所述右主动托架102RD内侧旋转,其中,其左排小齿 轮与所述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啮合,并且其右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其被组装到所述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左主动托架102LD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左主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左主动调节推力轴承231LD,其被插入到所述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之内的所述左 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与所述左主 动托架102LD—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左主动螺 旋滑动件234LD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 ;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其被组装到所述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右主动托架102RD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右主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右主动调节推力轴承231RD,其被插入到所述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之内的所述右 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与所述右主 动托架102RD—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右主动调节滑动件233RD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右主动螺 旋滑动件234RD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右主动螺旋滑动件234RD ; 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其被固定在外部上;右从动调节螺纹件232RF,以其中心与所述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的中心相重合的 方式,将其固定在外部上;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以右旋的螺旋方式被组装到所述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 ;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其与所述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并且以左旋的螺旋方式 被组装到所述右从动调节螺纹件232RF ;左从动托架102LF和右从动托架102RF,各自固定在多个从动托架轴102FS上; 多个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多个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 旋转并且整体地连接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 ;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其在所述左从动托架102LF内侧旋转,其右排小齿轮与所 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啮合,并且其左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其在所述右从动托架102RF内侧旋转,其左排小齿轮与所 述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啮合,并且其右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其被组装到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左从动托架102LF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左从动调节推力轴承231LF,其被插入到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之内的所述左 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与所述左从 动托架102LF—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F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左从动螺 旋滑动件234LF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 ;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其被组装到所述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右从动托架102RF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右从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以及右从动调节推力轴承231RF,其被插入到所述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之内的所述右 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与所述右从 动托架102RF—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右从动螺 旋滑动件234RF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
8. —种能够调节传动系统以获得连续的变速比的传动调节系统Q2,包括 左调节主齿轮202L ;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其被固定在外部上;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以左旋的螺旋方式 被组装到所述左主动调节螺纹件232LD ;左主动托架102LD和右主动托架102RD,各自固定在多个主动托架轴102DS上; 多个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多个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 旋转并且整体地连接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 ;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其在所述左主动托架102LD内侧旋转,其右排小齿轮与所 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啮合,并且其左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其与所述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啮合,并且整体地连接到 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 ;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其被组装到所述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左主动托架102LD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左主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左主动调节推力轴承231LD,其被插入到所述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之内的所述左 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与所述左主 动托架102LD —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左主动调节滑动件233LD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左主动螺 旋滑动件234LD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左主动螺旋滑动件234LD ; 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其被固定在外部上;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以左旋的螺旋方式 被组装到所述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 ;左从动托架102LF和右从动托架102RF,各自固定在多个从动托架轴102FS上; 多个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多个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 旋转并且整体地连接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 ;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其在所述左从动托架102LF内部旋转,其右排小齿轮与所 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啮合,并且其左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其与所述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啮合,并且整体地连接到 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 ;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其被组装到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左从动托架102LF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以及左从动调节推力轴承231LF,其被插入到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之内的所述左 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与所述左从 动托架102LF—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左从动螺 旋滑动件234LF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
9. 一种能够调节传动系统以获得连续的变速比的传动调节系统R1,包括 左调节主齿轮202L ;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其围绕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旋转,并且与所述左 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并且围 绕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旋转;多个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其围绕固定的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并且与所述左主动 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多个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其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并且与所述右主动调 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所述右 主动法兰齿轮205RD,并且使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旋转; 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其被固定在外部上;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以螺旋方式被组装 到所述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 ;左从动托架102LF和右从动托架102RF中的每一个固定在多个从动托架轴102FS上; 多个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多个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 旋转,并且整体地连接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 ;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其在所述左从动托架102LF内侧旋转,其右排小齿轮与所 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啮合,并且其左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其与所述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啮合,并且整体地连接到 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 ;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其被组装到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左从动托架102LF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以及左从动调节推力轴承231LF,其被插入到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之内的所述左 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与所述左从 动托架102LF—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左从动螺 旋滑动件234LF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
10. 一种能够调节传动系统以获得连续的变速比的传动调节系统R2,包括 调节主轴203 ;左调节主齿轮202L,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调节主轴203 ; 右调节主齿轮202R,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调节主轴203 ;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其围绕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轴207LD旋转,并且与所述左 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其围绕主动中心齿轮轴101DS旋转,并且与所述右调节主 齿轮202R啮合;多个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其围绕固定的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并且与所述左主动 调节中心齿轮204LD啮合;多个右主动法兰齿轮205RD,其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旋转,并且与所述右主动调 节中心齿轮204RD啮合;多个第二主动行星轴107D,其整体地连接到所述左主动法兰齿轮205LD和所述右主动 法兰齿轮205RD,并且使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围绕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回转; 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其被固定在外部上;右从动调节螺纹件232RF,以其中心与所述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的中心相重合的 方式,将其固定在外部上。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其与所述左调节主齿轮202L啮合,并且以右旋的螺旋方式 被组装到所述左从动调节螺纹件232LF ;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其与所述右调节主齿轮202R啮合,并且以左旋的螺旋方式 被组装到所述右从动调节螺纹件232RF ;左从动托架102LF和右从动托架102RF,各自固定在多个从动托架轴102FS上; 多个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和多个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 旋转并且整体地连接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 ;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其在所述左从动托架102LF内侧旋转,其右排小齿轮与所 述左从动法兰齿轮205LF啮合,并且其左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其在所述右从动托架102RF内部旋转,其左排小齿轮与所 述右从动法兰齿轮205RF啮合,并且其右排小齿轮被提供螺旋齿;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其被组装到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左从动托架102LF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啮合;左从动调节推力轴承231LF,其被插入到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之内的所述左 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与所述左从 动托架102LF—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左从动调节滑动件233LF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左从动螺 旋滑动件234LF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左从动螺旋滑动件234LF ;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其被组装到所述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上,并且花键联接 到所述右从动托架102RF以在轴向上滑动,其中,所述右从动螺旋滑动件以螺旋齿轮的方 式与所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啮合;以及右从动调节推力轴承231RF,其被插入到所述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之内的所述右 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的左侧和右侧,以使得当所述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与所述右从 动托架102RF—起旋转并且通过所述右从动调节滑动件233RF的轴向移动将所述右从动螺 旋滑动件234RF在轴向上移动时,能够自由地旋转所述右从动螺旋滑动件234RF。
11.一种导锥系统A,其被安装在传动系统中,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在其中是固定的主动 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用于当传动元件105旋转时维持旋转半径的同心圆,所 述导锥系统包括左主动导锥251LD,其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左主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左主动 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被旋转时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旋转,并且被组装到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的所述左主动导锥 的部分被提供导槽以防止其旋转;右主动导锥251RD,其以右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右主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右主动 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被旋转时 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运动,并且被组装到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的所述右主动 导锥的部分被提供导槽以防止其旋转;左从动导锥251LF,其以右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左从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左从动 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被旋转时 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的运动,并且被组装到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的所述左从动导锥 的部分被提供导槽以防止其旋转;以及右从动导锥251RF,其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右从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右从动 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被旋转时 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的运动,并且被组装到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的所述右从动 导锥的部分被提供导槽以防止其旋转。
12.—种导锥系统B,其被安装在传动系统中,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在其中是固定的主动 托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用于当传动元件105旋转时维持旋转半径的同心圆,所述导锥系统包括左主动导锥251LD,其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左主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左主动 导锥被提供相对于左主动法兰齿轮轴206LD的每一个轴的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 保当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被旋转时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旋转,并且所述 左主动导锥被提供凹槽以使得将其组装到主动导杆252D上以在轴向上移动;右主动导锥251RD,其被组装到外部上,以具有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 动元件105的所述右主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右主动导锥被提供相对于主动托架轴102DS的 每一个轴的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使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围绕所述 第一主动行星齿轮103D被旋转时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104D的运动;左从动导锥251LF,其被组装到外部上,以具有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 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左从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左从动导锥被提供相对于左从动法兰齿轮轴 206LF的每一个轴的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被 旋转时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的运动,以及右从动导锥251RF,其被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上,以具有恒定斜度的锥体 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左从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右从动导锥被提供相对 于从动托架轴102FS的每一个轴的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使所述第二从动行 星齿轮104F围绕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103F被旋转时第二从动行星齿轮104F的运动,并 且所述右从动导锥被提供凹槽以使得将其组装到从动导杆252F上以在轴向上移动。
13. —种导锥系统C,其被安装在传动系统中,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在其中旋转的主动托 架轴102DS和从动托架轴102FS,用于当传动元件105旋转时维持旋转半径的同心圆,所述 导锥系统包括左主动导锥251LD,其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左主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左主动 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被旋转时 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运动,并且所述右主动导锥被提供凹槽以使得被组装到主动 托架轴102DS的部分在轴向上往复运动;右主动导锥251RD,其以右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右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D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右主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右主动 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被旋转时 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107D的运动,并且所述右主动导锥被提供凹槽以使得被组装到 所述主动托架轴102DS的部分在轴向上往复运动;左从动导锥251LF,其以右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左从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左从动 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被旋转时 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的运动,并且所述右从动导锥被提供凹槽以使得被组装到所述 从动托架轴102FS的部分在轴向上往复运动;以及右从动导锥251RF,其以左旋螺旋方式被组装到右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RF上,以具有 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形成接触到所述传动元件105的所述右从动导锥的部分,所述右从动导锥被提供一定角度的多个圆弧形槽,以确保当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被旋转时 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107F的运动,并且所述右从动导锥被提供凹槽以使得被组装到 所述从动托架轴102FS的部分在轴向上往复运动。
14.一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A-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Pl和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锥系统A。
15.一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LA-2,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Pl和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锥系统A,其中,以左旋螺旋方式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 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 齿轮204LD,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以所 述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所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
16.一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1B,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Pl和根 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锥系统B。
17.—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P2A,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P2和根 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锥系统A。
18.—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1C-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Ql和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锥系统C。
19.一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1C-2,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Ql和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锥系统C,其中以左旋螺旋方式将左主动导锥251LD组装到左主 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所述左主动调节中心 齿轮204LD,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左从动导锥251L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以左 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
20.一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Q2C,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Q2和根 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锥系统C。
21.—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1AC,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Rl、根据 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锥系统A、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锥系统C,其中,将所述导锥 系统A应用到具有固定的托架的主动单元D,以及将所述导锥系统C应用到具有旋转的托架 的从动单元F。
22.—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R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锥系统A、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锥系统C,其中,将所述导锥 系统A应用到具有固定托架的主动单元D,以及将所述导锥系统C应用到具有旋转的托架的 从动单元F。
23.—种导锥/传动调节系统R2AC-2,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R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锥系统A、和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锥系统C,其中,将所述导 锥系统A应用到具有固定的托架的主动单元D,将所述导锥系统C应用到具有旋转的托架的 从动单元F,以右旋螺旋方式将右主动导锥251RD组装到左主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D,以及 以左旋螺旋方式将右从动导锥251RF组装到左从动调节中心齿轮204LF。
24.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I和根据权利要求 14到2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 导锥/传动调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25.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II和根据权利要求 14到2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 导锥/传动调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26.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系统III和根据权利要求 14到2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 导锥/传动调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27.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系统IV和根据权利要求 14到2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 导锥/传动调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28.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I和根据权利要求5 到10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传动调节 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29.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系统II和根据权利要求 5到10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传动调 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30.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系统III和根据权利要 求5到10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传动 调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31.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系统IV和根据权利要求 5到10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传动调节系统,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传动调 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32.—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观到31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无级变速 传动系统和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锥系统A,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导 锥/传动调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33.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观到31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无级变速 传动系统和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锥系统B,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导 锥/传动调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34.一种无级变速传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观到31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无级变速 传动系统和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锥系统C,其中,选择了耦合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导 锥/传动调节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
35.一种传动系统,用于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传动到从动单元,包括所述主动单元包括主动中心齿轮;固定在箱体的多个主动托架轴、左主动托架或右 主动托架;多个第一主动行星齿轮,其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旋转并与所述主动中心齿轮啮 合;多个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其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主动托架轴旋转;以及多个第二 主动行星齿轮,其围绕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轴旋转,与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啮合,并且 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回转;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中心齿轮;固定在箱体的多个从动托架轴、左从动托架或右 从动托架;多个第一从动行星齿轮,其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旋转并与所述从动中心齿轮啮 合;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其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从动托架轴旋转;以及多个第二从动行星齿轮,其围绕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轴旋转,与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啮合,并且 以期望的角度围绕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轮回转;以及传动元件,其具有齿部分,与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行星齿轮啮合,用 于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主动单元传动到所述从动单元。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所述传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和所述第二从 动行星齿轮具有多排小齿轮。
37.如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所述传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主动行星齿轮和所述第 二从动行星齿轮具有多排小齿轮,并且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主动齿圈和从动齿圈,其中,所 述主动齿圈和从动齿圈与所述第一主动行星齿轮的一排小齿轮以及所述第一从动行星齿 轮的一排小齿轮啮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来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F传动到从动单元D的传动系统,用来调节所述传动系统以获得连续变速比的传动调节系统,当传动元件例如链条旋转时用来维持旋转半径的同心圆的导锥系统,由上述系统的组合构成的导锥/传动调节系统和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包括用来将驱动力从主动单元D传动到从动单元F的具有齿部分的传动元件。取决于托架的旋转或停止传动调节系统中的传动调节方法是变化的。导锥系统包括具有被形成具有恒定斜度的锥体形状的接触到传动元件的部分的导锥。在无级变速传动系统中选择了耦合上述系统的方法和输入/输出方法。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不受限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应用本发明,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高效的将旋转力从输入轴传动到输出轴以减少能量。具体地,本发明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机械以及运输机械。
文档编号F16H9/26GK102057185SQ20098010948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8日
发明者崔泰守 申请人:崔泰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