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用变压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207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润滑用变压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汽车的润滑系统的润滑用变压溢流阀。
背景技术
为减少车辆的运动部件之间的磨损、维持各机构间良好的运转状态,人们必须对车辆中的运动部件定期加油润滑,而溢流阀是车辆润滑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现有技术的润滑用溢流阀包括阀芯、弹簧和具有阀腔的阀体,阀腔内滑动配合有阀芯,阀体的一端设有进油口 ,另一端螺接有调压螺堵,阀芯通过弹簧与调压螺堵连接,溢流阀的阀芯或阀体上具有一个或多个位于同一径向剖面上的溢流孔,阀芯内具有油孔,所述的进油口可通过该溢流孔和油孔与油箱相通。但是这种结构的润滑用溢流阀却存在以下的缺点由于此溢流阀是用于车辆的润滑系统的,阀内流动的是润滑油脂,油脂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季节被使用时,能确保油脂的粘度较低从而油脂的流动性好,这样液压控制阀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油脂的粘度变大,从而油脂的流动性很差,要保证低温环境下油脂的流动性很好,就必须提高系统的油压,而现有结构上溢流阀并不能使油压升高,从而导致润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最终影响车辆摩擦副的正常润滑而出现加速磨损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一年四季、能保证车辆润滑系统正常运行的润滑用溢流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润滑用变压溢流阀,包括阀体、阀芯和弹簧,所述的阀芯滑动配合在阀体内,所述的阀体一端设有进油口 ,另一端螺接有调压螺堵,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调压螺堵抵紧,另一端与阀芯抵紧,阀芯内具有轴向油孔,所述的进油口可通过轴向油孔和溢流孔与油箱相通,所述的溢流孔为两个,分别为溢流小孔和溢流大孔,且轴向排列在阀体上或阀芯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由于将溢流孔设置成两个轴向排列的溢流孔,这样本润滑用溢流阀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季节被使用时,油脂的粘度较低而流动性好,仅由单个溢流孔与弹簧建立的阻力即可实现溢流的功能;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季节被使用时,油脂的粘度较高而流动性差,此时就需要提高油压来克服油脂在低温下的流动阻力,本发明提供的溢流阀恰好解决了该问题。当随着温度的降低油脂粘度越来越大时,第一个溢流小孔产生的阻力也随之增加,从而达到了因温度下降而自动提高润滑系统压力的目的,第二个溢流大孔是与弹簧力配合作用,是润滑系统的最高限压机构,这样,使润滑系统的压力可以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逐步升高。 所述的溢流孔位于阀芯上,所述的阀体内滑动配合有阀芯套,阀芯套内滑动配合有阀芯;该溢流阀还包括卸荷阀组件,所述的卸荷阀组件滑动配合在阀体内,并位于进油口与阀芯之间;阀芯外套有弹簧座,所述的弹簧座的一端面与弹簧相抵,另一端面与阀芯套相抵。采用这种结构后,使本溢流阀更加适用于内置式结构,即把溢流阀置于阀板内,减少阀板外的阀组件。 所述的溢流孔位于阀体上,所述的阀芯在径向上设有与油孔相通的横孔,所述的横孔在阀芯外圆面处设有沟槽。采用这种结构后,使本溢流阀更加适用于外置式,即把本溢流阀直接螺纹连接在阀板上即可,使用十分方便。


图1是现有技术润滑用溢流阀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发明润滑用变压溢流阀内置式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发明润滑用变压溢流阀外置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现有技术1'、进油口 ;2'、油孔;3,、阀芯;6'、溢流小孔;8'、阀体;9,、弹簧;10,、调压螺堵;11'、卸荷阀组件;12'、阀芯套;13'、弹簧座;14'、回油孔;15'、出油孔;
本发明1、进油口 ;2、油孔;3、阀芯;4、沟槽;5、横孔;6、溢流小孔;7、溢流大孔;8、阀体;9、弹簧、10、调压螺堵;11、卸荷阀组件;12、阀芯套;13、弹簧座;14、回油孔;15、出油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l所示的现有技术润滑用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包括阀体8'和阀芯3',所述的阀芯3'滑动配合在阀芯套12'内,阀芯套12'滑动配合在阀体8'内。所述的阀体8'—端设有进油口 1',另一端螺接有调压螺堵10'。所述的阀芯3'内具有轴向油孔2',阀芯3'的一端通过弹簧9'与调压螺堵10'连接,另一端的油孔2'通过卸荷阀组件11'与进油口 l'相通。阀芯3'外套有弹簧座13',所述的弹簧座13'的一端面与弹簧9'相抵,另一端面与阀芯套12'相抵。所述的阀芯3'上具有溢流小孔6',进油口 l'通过油孔2'和溢流小孔6'与回油孔14'相通。 由图2所示的本发明润滑用变压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阀体8、阀芯3和弹簧9,所述的阀芯3滑动配合在阀芯套12内,阀芯套12滑动配合在阀体8内。所述的阀体8 —端设有进油口 1,另一端螺接有调压螺堵10。所述的弹簧9的一端抵紧在调压螺堵10上,另一端抵紧在阀芯3上。该溢流阀还包括卸荷阀组件ll,所述的卸荷阀组件11滑动配合在阀体8内,并位于进油口 1与阀芯3之间。阀芯3外套有弹簧座13,所述的弹簧座13的一端面与弹簧9相抵,另一端面与阀芯套12相抵。阀芯3内具有轴向油孔2,阀芯3上还具有两个与油孔2相通的径向溢流 L分别为沿轴线平行排列的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所述的进油口 1可通过溢流孔、轴向油孔2和回油孔14与油箱相通。
采用这种内流式的溢流阀结构,当油泵工作,系统油压上升,压力油从进油口 l进入阀体内的阀腔,将卸荷阀组件中的碗形密封圈顶起,压縮卸荷阀组件中的弹簧,此时,碗形密封圈抵住阀芯3,将阀芯3内的油孔2封闭。此时压力油从卸荷阀组件的导向座外周的通油槽经碗形密封圈的碗形唇边进入出油孔15,从而向系统供油。当系统达到溢流阀的设定压力时,压力油推动阀芯套12向右移,压縮弹簧9,这样阀芯3内的油孔2通过溢流小
4孔6与出油孔15接通,此时余油就经溢流小孔6、油孔2,从回油孔14流回油箱,使系统保持压力。如果环境温度下降而使油脂的粘度越来越大时,油脂的流动阻力也随之升高,流经溢流小孔6和弹簧力所产生的阻力也增加,润滑系统的压力也随之升高,直至系统的压力继续推动阀芯套12向右移动,打开溢流大孔7的限压通道,这样阀芯3内的油孔2通过溢流大孔7与出油孔15接通,此时余油就经溢流大孔7、油孔2,从回油孔14流回油箱,从而再使系统压力保持一个较高的压力区限。 由图3所示的本发明润滑用变压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阀体8、阀芯3和弹簧9,所述的阀芯3滑动配合在阀芯套12内,阀芯套12滑动配合在阀体8内。所述的阀体8—端设有进油口 l,另一端螺接有调压螺堵10。所述的弹簧9的一端抵紧在调压螺堵10上,另一端抵紧在阀芯3上。阀芯3内具有轴向油孔2,阀体8上具有两个径向溢流孔,分别为平行排列的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所述的阀芯3在径向上制有与油孔3相通的横孔5。所述的横孔5在阀芯3外圆面处制有沟槽4,所述的沟槽4在轴向上的尺寸大于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的间隔尺寸。所述的进油口 l可通过轴向油孔2、溢流孔和外接回油管与油箱相通。 采用这种外流式的溢流阀结构,当油泵工作,系统油压上升,压力油从进油口 l进入阀体内的阀腔,当系统达到溢流阀的设定压力时,压力油推动阀芯3向右移,压縮弹簧9,这样阀芯3内的油孔2通过溢流小孔6回油箱,此时余油就经油孔2、横孔5、沟槽4,从溢流小孔6流回油箱,使系统保持压力。如果环境温度下降而使油脂的粘度越来越大时,油脂的流动阻力也随之升高。流经溢流小孔6和弹簧力所产生的阻力也增加,润滑系统的压力也随之升高,直至系统的压力将继续推动阀芯3向右移动,打开溢流大孔7的限压通道,这样阀芯3内的油孔2通过溢流大孔7或同时通过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回油箱,此时余油就经油孔2、横孔5、沟槽4,从溢流大孔7或同时从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流回油箱,从而再使系统保持一个较高的压力区限。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其中,沟槽4在轴向上的尺寸也可以不用大于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的间隔尺寸,此时,当溢流大孔7工作时不同时与溢流小孔6工作。这些变化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润滑用变压溢流阀,包括阀体(8)、阀芯(3)和弹簧(9),所述的阀芯(3)滑动配合在阀体(8)内,所述的阀体(8)一端设有进油口(1),另一端螺接有调压螺堵(10),所述弹簧(9)的一端与调压螺堵(10)抵紧,另一端与阀芯(3)抵紧,阀芯(3)内具有轴向油孔(2),所述的进油口(1)可通过轴向油孔(2)和溢流孔与油箱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孔为两个,分别为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且轴向排列在阀体(8)上或阀芯(3)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用变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均位于阀芯(3)上,所述的阀体(8)内滑动配合有阀芯套(12),阀芯套(12)内滑动配合有阀芯(3);该溢流阀还包括卸荷阀组件(ll),所述的卸荷阀组件(11)滑动配合在阀体(8)内,并位于进油口 (1)与阀芯(3)之间;阀芯(3)外套有弹簧座(13),所述的弹簧座(13)的一端面与弹簧(9)相抵,另一端面与阀芯套(12)相抵。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用变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均位于阀体(8)上,所述的阀芯(3)在径向上设有与油孔(3)相通的横孔(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润滑用变压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孔(5)在阀芯(3)外圆面处设有沟槽(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润滑用变压溢流阀,包括阀体(8)、阀芯(3)和弹簧(9),阀芯(3)滑动配合在阀体(8)内,阀体(8)一端设有进油口(1),另一端螺接有调压螺堵(10),弹簧(9)一端与调压螺堵(10)抵紧,另一端与阀芯(3)抵紧,阀芯(3)内具有轴向油孔(2),进油口(1)可通过轴向油孔(2)和溢流孔与油箱相通,溢流孔为两个,分别为溢流小孔(6)和溢流大孔(7),且轴向排列在阀体(8)上或阀芯(3)上。当随着温度降低油脂粘度越来越大时,第一个溢流小孔产生的阻力也随之增加,从而达到了因温度下降而自动提高润滑系统压力的目的,第二个溢流大孔与弹簧力配合作用,是润滑系统的最高限压机构。
文档编号F16N23/00GK101776200SQ201010103479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6日
发明者韩峰 申请人:浙江三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