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197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枢纽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设置于掀盖式电子装置的上盖及底座之 间的枢纽结构。
背景技术
枢纽结构一般是设置于掀盖式电子装置(例如手提电脑、翻译机、个人数字助理 等)的上盖及底座之间,以使上盖枢接在底座上,且上盖可以枢纽结构为枢轴作枢转动作, 令电子装置的上盖可相对于底座开启与闭合。习用枢纽结构的设计,是在上盖闭合于底座的位置及上盖180度地翻转开启于底 座的位置时,皆提供有自动闭锁(auto-lock)的功能。然而,自动闭锁功能是为了无需在 底座设计闩扣(latch)结构或磁铁即可固定住上盖,但在上盖180度地翻转开启时仍具有 自动闭锁功能,并不是必要的,且当使用者欲调整视角时,即会受限于开启时的自动闭锁功 能,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本创作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 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仅在 电子装置的上盖闭合时,才会产生自动闭锁的情形,而在上盖开启时,则不会产生自动闭锁 的情形。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包 括一底座承架,其设有一枢接部、及一穿设于该枢接部的枢孔;一轴杆,其一端设有一截 面形状为非圆形的枢轴,该枢轴穿过该枢孔;一上盖承架,其固定连接于该轴杆;一静调整 片,其固设于该枢接部一侧,该静调整片具有一通孔以套设于该枢轴,该静调整片一侧表面 在该通孔的相对两侧处设有一延伸于该静调整片靠近外缘处的第一凹部、及一自该通孔边 缘延伸至该静调整片外缘的第二凹部,且该第二凹部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凹部;以 及一动调整片,其设置于该静调整片相反该枢接部的一侧,该动调整片具有一穿孔以套设 于该枢轴,该穿孔的形状是与该枢轴的截面形状相对应,该动调整片在面对该静调整片的 一侧表面设有一延伸于该动调整片靠近外缘处且对应嵌合于该第一凹部的第一凸部、及一 自该穿孔边缘延伸至该动调整片外缘且对应嵌合于该第二凹部的第二凸部,且该第二凸部 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凸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枢纽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时,只提 供单向的自动闭锁功能,因此仅在电子装置的上盖闭合的状态下,才会形成自动闭锁的情 形,藉此有效避免在上盖180度地翻转开启时,该枢纽结构产生非预期需求的自动闭锁功 能。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的静调整片与动调整片的立 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的动作示意剖视图(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的动作示意剖视图(二)。符号说明[0016]10底座承架11枢接部[0017]12固定部13枢孔[0018]14定位孔20轴杆[0019]21枢轴211螺纹[0020]22结合块23凸缘部[0021]30上盖承架31结合部[0022]32固定部33结合孔[0023]40静调整片41通孔[0024]42第一凹部421斜面[0025]43第二凹部431斜面[0026]44定位柱50动调整片[0027]51穿孔52第一凸部[0028]521斜面53第二凸部[0029]531斜面60弹性件[0030]61弹片70螺锁件[0031]80垫片81限位孔[0032]90摩擦片91限位孔[0033]92储油槽90’摩擦片[0034]91,限位孔92’储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包括一底座 承架10、一轴杆20、一上盖承架30、一静调整片40、及一动调整片50。底座承架10设有一枢接部11、及一连接于该枢接部11的固定部12。该枢接部11 穿设有一呈圆形的枢孔13及一定位孔14。轴杆20 —端设有一枢轴21,该枢轴21的截面形状为非圆形,且该枢轴21末端设 有一螺纹211。该轴杆20另一端设有一结合块22,而该轴杆20中端处设有一凸缘部23。上盖承架30设有一结合部31、及一连接该结合部31的固定部32,该结合部31穿
4设有一与该轴杆20的结合块22相对应的结合孔33。静调整片40具有一与该枢孔13重迭且呈圆形的通孔41,该静调整片40 —侧表面 在该通孔41的相对两侧处设有一第一凹部42及一第二凹部43,该第一凹部42是延伸于 该静调整片40靠近外缘处,而该第二凹部43是自该通孔41边缘延伸至该静调整片40外 缘,且该第二凹部43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凹部42。该静调整片40底部并往该枢接 部11的方向凸设有一定位柱44。动调整片50中央处具有一穿孔51,该穿孔51的形状是与该枢轴21的截面形状 相对应。该动调整片50在面对该静调整片40的一侧表面设有一对应于该第一凹部42的 第一凸部52及一对应于该第二凹部43的第二凸部53,该第一凸部52是延伸于该动调整 片50靠近外缘处,而该第二凸部53是自该穿孔51边缘延伸至该动调整片50外缘,且该第 二凸部53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凸部5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凹部42及该第一凸 部52的形状为对应的长条弧形,该第二凹部43及该第二凸部53的形状为对应的扇形,但 未有限定;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组装时,该轴杆20的枢轴21穿过该底座承架10的枢孔13,以使该轴杆20可相对 该底座承架10旋转。该轴杆20的结合块22固定插置于该上盖承架30的结合孔33,以使 上盖承架30固定连接于该轴杆20另一端。静调整片40是藉该通孔41而套设于该枢轴21,且静调整片40的定位柱44插置 定位于该枢接部11的定位孔14,以使静调整片40固设于该底座承架10的枢接部11 一侧。该动调整片50是设置于该静调整片40相反该枢接部11的一侧,动调整片50并 藉该穿孔51而套设于该枢轴21,由于该穿孔51的形状是与该枢轴21的截面形状相对应, 使得该动调整片50可受该枢轴21带动而同步旋转。此外,请再参阅图3所示,该静调整片40的第一凹部42及该第二凹部43的两侧 可分别进一步形成有斜面421、431,且该动调整片50的第一凸部52及该第二凸部53的两 侧可分别进一步形成有斜面521、531,使其能平顺地相互嵌合或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枢纽结构更包括一弹性件60、一螺锁件70、及一垫片80。该弹性件 60套设于该轴杆20的枢轴21,且该弹性件60的一端抵接于该动调整片50。其中该弹性件 60可为弹簧或多数个弹片61,而该些弹片61的表面呈弧形,且以正反面交错方式套设于该 轴杆20的枢轴21。该垫片80具有一限位孔81以套设于该枢轴21,且其一侧抵接于该螺锁件70,而 另一侧抵接于该弹性件60的另一端。该螺锁件70是螺固于该枢轴21末端的螺纹211,藉以压迫该静调整片40、该动调 整片50、该弹性件60、及该垫片80。另外,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底座承架10的枢接部11与该静调整片40之 间设有一摩擦片90,其具有一限位孔91,使该摩擦片90套设于该枢轴21,且该摩擦片90另 具有多数储油槽92。而该底座承架10的枢接部11与该轴杆20的凸缘部23之间也可进一 步设有一另一摩擦片90’,该另一摩擦片90’也具有一限位孔91’及多数储油槽92’,且藉 该限位孔91’而套设于该枢轴21。使用时,该枢纽结构是装设在电子装置的底座与上盖(图未示)之间,将底座承架 10的固定部12固定在底座,而上盖承架30的固定部32固定在上盖。当上盖转动时,会带动固定在该上盖的上盖承架30 —同转动,并使轴杆20随着转动,因轴杆20的枢轴21与动 调整片50的穿孔51为非圆形,故动调整片50也会同步转动,但底座承架10的枢孔13与 静调整片40的通孔41皆为圆形,故底座承架10与静调整片40不会随着转动。当上盖闭合于底座时,该上盖承架30与底座承架10的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该动 调整片50的第一凸部52恰与静调整片40的第一凹部42对应嵌合,且第二凸部53与第二 凹部43对应嵌合,从而提供一自动闭锁的功能,使上盖被固定住。当上盖180度地翻转开启于底座时,该上盖承架30与底座承架10的位置如图6 所示,由于该第二凸部53是自穿孔51边缘延伸至动调整片50外缘,其宽度较该第一凹部 42为大,且该第一凸部52在径向上的长度较第二凹部43为大,故该第二凸部53不会与第 一凹部42相嵌合,而该第一凸部52也不会与第二凹部43相嵌合,使得该枢纽结构不会产 生自动闭锁的情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仅在电子装置的上盖闭合 时,才会使该动调整片的第一、第二凸部分别与静调整片的第一、第二凹部对应嵌合,以形 成自动闭锁的情形。换言之,该枢纽结构只提供单向的自动闭锁功能,藉此有效防止在上盖 180度地翻转开启时,该枢纽结构产生非预期需求的自动闭锁功能。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之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 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一种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承架,其设有一枢接部、及一穿设于该枢接部的枢孔;一轴杆,其一端设有一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枢轴,该枢轴穿过该枢孔;一上盖承架,其固定连接于该轴杆;一静调整片,其固设于该枢接部一侧,该静调整片具有一通孔以套设于该枢轴,该静调整片一侧表面在该通孔的相对两侧处设有一延伸于该静调整片靠近外缘处的第一凹部、及一自该通孔边缘延伸至该静调整片外缘的第二凹部,且该第二凹部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凹部;以及一动调整片,其设置于该静调整片相反该枢接部的一侧,该动调整片具有一穿孔以套设于该枢轴,该穿孔的形状系与该枢轴的截面形状相对应,该动调整片在面对该静调整片的一侧表面设有一延伸于该动调整片靠近外缘处且对应嵌合于该第一凹部的第一凸部、及一自该穿孔边缘延伸至该动调整片外缘且对应嵌合于该第二凹部的第二凸部,且该第二凸部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该第一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部 及该第二凹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斜面,且该第一凸部及该第二凸部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部 及该第一凸部的形状为长条弧形,该第二凹部及该第二凸部的形状为扇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承架 的枢接部穿设有一定位孔,该静调整片设有一定位柱,该定位柱插置定位于该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具单向自 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更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套设于该轴杆的枢轴,该弹性件的一端 抵接于该动调整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 弹簧或多数个弹片,该些弹片的表面呈弧形,且以正反面交错方式套设于该枢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具单向自 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更包括一螺锁件、及一垫片,该轴杆的枢轴末端设有一螺纹,该螺锁 件系螺固于该枢轴末端的螺纹,该垫片具有一限位孔以套设于该枢轴,且该垫片一侧抵接 于该螺锁件,而另一侧抵接于该弹性件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承架 的枢接部与该静调整片之间设有一摩擦片,该摩擦片具有一限位孔以套设于该枢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杆中端 处设有一凸缘部,该底座承架的枢接部与该轴杆的凸缘部之间设有一另一摩擦片,该另一 摩擦片具有一限位孔以套设于该枢轴。
专利摘要一种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包括底座承架、轴杆、上盖承架、静调整片、及动调整片,底座承架设有枢孔,轴杆设有截面形状为非圆形的枢轴,其穿过该枢孔,上盖承架固定连接于轴杆,静调整片与动调整片各具有通孔与穿孔以套设于枢轴,且静调整片设有延伸于其靠近外缘处的第一凹部及自通孔边缘延伸至其外缘且在径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凹部的第二凹部,动调整片设有分别对应嵌合于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的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藉此,枢纽结构在结合于电子装置的上盖及底座后,仅在上盖闭合时,才会产生自动闭锁的情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单向自动闭锁功能的枢纽结构有效避免在上盖180度地翻转开启时,该枢纽结构产生非预期需求的自动闭锁功能。
文档编号F16C11/10GK201661595SQ20102013657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8日
发明者简嘉彦 申请人: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