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套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2904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接套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辅助件,尤其是设置于连接螺栓与连接物之间,起加强 连接和保护连接物作用的连接套环。
背景技术
公知的,连接螺栓与连接物的连接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连接物上形成可与 连接螺栓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连接螺栓与螺孔的配合来实现将第三物与连接物锁紧 固定,对于连接物为金属材质来说,这种连接方式可牢固地将连接物与第三物连接,且螺栓 不易松动,对于连接物为塑料材质来说,由于塑料材质的连接物其螺孔容易在外力的作用 下被破坏,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另一种是在连接物上开设贯穿连接物两侧的螺栓穿孔,连 接螺栓从连接物一侧穿过,并与位于连接物另一侧的螺母配合来实现将第三物与连接物锁 紧固定,这种连接方式虽然避免了连接物材料差异性的影响,但长时间使用后螺母容易松 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连接套环,该连 接套环设置于连接螺栓与连接物之间,起到加强连接和保护连接物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套环,设置于连接物与连接螺栓之间,所述连接物上开设有连接孔,其特 征在于包括一管体,可套装于所述连接物的连接孔中,其上形成有贯穿管壁的缺口,其内 壁形成有内螺纹,当所述管体套装于所述连接物的连接孔中,所述管体的缺口处于被压缩 状态,且所述管体的内螺纹可与所述连接螺栓的外螺纹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外径略大于所述连接物连接孔的孔径,其内径略小于所述 连接螺栓螺杆部的外径。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缺口沿所述管体的轴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物为聚合物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用在连接物的各种连接孔中,只要连接孔的孔径比套环的外径略小 便可使用,当套环在套入连接孔的过程中因受连接孔的挤压,套环产生弹性形变使其缺口 缩小处于被压缩状态,同时套环因自身弹力与连接孔的内壁紧密结合,其外壁牢牢地贴紧 在连接孔的孔壁上,当连接螺栓与套环螺纹连接后,连接螺栓起支撑作用,使套环外壁保持 与连接孔孔壁的牢固结合,同时套环会承受部分螺栓的紧压力,这样可保护连接物不受螺 栓紧压力的破坏,并可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防止因外力作用而造成连接物不可修复的损 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连接套环,设置于塑料连接物1与连接螺栓3之间,塑 料连接物1上开设有连接孔11,包括管体2,可套装于塑料连接物1的连接孔11中,其上形 成有沿轴向贯穿管壁的缺口 21,其内壁形成有内螺纹22,当管体2套装于塑料连接物1的 连接孔11中,管体2的缺口 21处于被压缩状态,且管体2的内螺纹22可与连接螺栓3的 外螺纹相适配,具体的管体1的外径略大于塑料连接物1连接孔11的孔径,其内径略小于 连接螺栓3螺杆部的外径。使用时,只需将管体2压缩套装于塑料连接物1的连接孔11中,然后将连接螺栓3 与管体2的内螺纹22螺接即可,这样就可将连接螺栓3与塑料连接物1牢固连接,同时可 保护塑料连接物1,防止因连接螺栓3或外力的作用而损坏塑料连接物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 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连接套环,设置于连接物与连接螺栓之间,所述连接物上开设有连接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体,可套装于所述连接物的连接孔中,其上形成有贯穿管壁的缺口,其内壁形成有内螺纹,当所述管体套装于所述连接物的连接孔中,所述管体的缺口处于被压缩状态,且所述管体的内螺纹可与所述连接螺栓的外螺纹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径略大于所述连 接物连接孔的孔径,其内径略小于所述连接螺栓螺杆部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缺口沿所述管体的 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物为聚合物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套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套环,设置于连接物与连接螺栓之间,所述连接物上开设有连接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体,可套装于所述连接物的连接孔中,其上形成有贯穿管壁的缺口,其内壁形成有内螺纹,当所述管体套装于所述连接物的连接孔中,所述管体的缺口处于被压缩状态,且所述管体的内螺纹可与所述连接螺栓的外螺纹相适配,本实用新型可起到加强连接和保护连接物作用。
文档编号F16B37/00GK201687831SQ20102015657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林双益 申请人:林双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