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风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480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节风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风管道的调节风阀。
背景技术
目前,通风管道安装有风机,通过风机对通风管道进行送排风,在通风管道中为了 对气流进行调节,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在管道中安装调节风阀,通过对风阀叶片的角度调节 实现气流大小的调节。现在常用的调节风阀包括并排安装在风口处的机架上的一组叶片,叶片的个数根 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为ι个,5个或其它数量,每个叶片通过各自的转轴与机架相连,叶 片调节机构采用风阀外置的手动摇杆,通过转动手动摇杆对叶片的开启角度进行调节。这 样的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点,首先手动摇杆占用空间大,相应的操作空间也较大,不利于环 境较小、安装要求紧凑场所的使用;其次手动摇杆的调节精度较差,不利于需要精细调节的 场合使用;第三,由于叶片受气流的影响,以及手动摇杆安装精度的限制,在使用过程中叶 片的角度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整个管道的气流调整精度,因此,这种调节方式必须设置 必要的锁定结构才能使调节的结果得以维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可以对叶片细微 调节且操作方便的调节风阀。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所述 叶片通过转轴并排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上述叶片和转轴形成风阀本体,所 述风阀本体通过传动结构与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连接,所述丝杠机构上与调节螺母适配的 螺杆连接有驱动装置;上述丝杠机构通过调节螺母驱动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叶片转动。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链轮和链条,所述链轮安装在所述螺杆上。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螺杆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的控制系统,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螺 杆相连,所述电机的控制系统与通风管道的风机的控制系统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连接板和驱动杆,所述叶片,连接板,驱动杆和调 节螺母依次铰接。进一步的是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中间杆和驱动杆,所述叶片,连接板,驱动杆和中 间杆依次铰接,所述中间杆与所述调节螺母刚性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传动板,连接板和驱动杆,所述传动板一端与上述 转轴紧固连接,上述转轴上与传动板相连处的纵截面为矩形,上述传动板另一端与连接板 铰接,所述连接板,驱动杆和调节螺母依次铰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通过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来驱动叶片转动,使得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风阀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操作方便且所需的操作空间也较小。另外,
3由于丝杠机构可以实现细微调节,因此可以细微调节叶片的转动,这就使得通风管道内的 气流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细微调整以获得最佳通风效果。此外,在叶片调节完毕后,由于丝 杠机构可以实现自锁,叶片不会因通风管道内的气体流动影响叶片的开启度,造成管道中 的气流大小变化,从而提高了管道气流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图1为实施例一中叶片处于半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叶片完全关闭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叶片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三中叶片完全关闭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三中叶片处于半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三中叶片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9为螺杆的一端与电机相连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五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C向视图;图12为图11中D区域的放大图。图中标记为1-转轴,2-叶片,3-连接板,4-中间杆,5-驱动杆,6_支撑架,8_螺 杆,9-链轮,10-链条,11-调节螺母,12-电机,14-挡块,15-传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2,所述叶片2通过转轴1并排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 的机架上,上述叶片2和转轴1形成风阀本体,所述风阀本体通过传动结构与丝杠机构的调 节螺母11连接,所述丝杠机构上与调节螺母11适配的螺杆8连接有驱动装置;上述丝杠机 构通过调节螺母11驱动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叶片2转动。上述丝杠机构在设置时要排除死 点,也就是要保证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可以驱动传动结构带动叶片转动。上述一组叶片2 可以是1个,5个,10个或其它数量,叶片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4所示,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2,所述叶片2通过各自的转轴1并排 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所有叶片2的连接端与连接板3铰接,所述连接板3与 驱动杆5铰接,所述驱动杆5与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11铰接;上述丝杠机构的螺杆8设置 在位于连接板3下方的支撑架6上且螺杆8的轴向分别与连接板2以及上述叶片2的转轴 1垂直;上述螺杆8的一端安装有链轮9,所述链轮9上设置有与之适配的链条10。使用时,通过拉动链条10驱动链轮9带动螺杆8转动,螺杆8的转动带动调节螺 母11沿螺杆8的轴向运动,上述调节螺母11的运动带动驱动杆5随之运动,驱动杆5的运 动将驱动连接板3运动,连接板3的运动会带动叶片2转动。实施例二[0032]由图2以及图9所示,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2,所述叶片2通过各自的转轴1并 排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所有叶片2的连接端与连接板3铰接,所述连接板3 与驱动杆5铰接,所述驱动杆5与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11铰接;上述丝杠机构的螺杆8设 置在位于连接板3下方的支撑架6上且螺杆8的轴向分别与连接板2以及上述叶片2的转 轴1垂直;上述螺杆8的一端与电机12的电机本体相连。对于大型风阀,通过电机对螺杆 的驱动,可以更加方便的对叶片进行调整,与实施例一相比较,省时省力。另外,上述电机的控制系统如果与通风管道的风机的控制系统相连,则可以实现 风机与电机的同步控制。在大型风机启动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机逐渐调整叶片的转动角度, 使通风管道内的实际通风量与风机启动过程的转速同步,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机电机因启动 电流过大对电网造成的冲击。实施例三由图5和图8所示,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2,所述叶片2通过各自的转轴1并排 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所有叶片2的连接端与连接板3铰接,所述连接板3、 驱动杆5和中间杆4依次铰接,所述中间杆4与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11刚性连接;上述丝 杠机构的螺杆8设置在位于连接板3上方外侧的支撑架6上,上述螺杆8的轴向与连接板 3平行且与转轴1垂直;上述螺杆8的一端安装有链轮9,所述链轮9上设置有与之适配的 链条10。由于设置有中间杆4,可以弥补丝杠机构与连接板3之间的高度差,因此采用上述 结构有利于灵活调整丝杠机构的安装位置,使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风阀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另外,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架6—端的挡块可以用于限制调节螺母11的位移, 当所有叶片2完全开启时,调节螺母11恰好与支撑架6 —端的挡块14接触,使得调节螺母 11的位移被挡块14限制,这样可以准确控制叶片2的转动量,使叶片2不会出现转动不足 或转动过量,可以使叶片2恰好转动到完全开启的状态。实施例四由图3和图5所示,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2,所述叶片2通过各自的转轴1并排 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所有叶片2的连接端与连接板3铰接,所述连接板3、 驱动杆5和中间杆4依次铰接,所述中间杆4与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11刚性连接;上述丝 杠机构的螺杆8设置在位于连接板3上方外侧的支撑架6上,上述螺杆8的轴向与连接板 3平行且与转轴1垂直;上述螺杆8的驱动端7与电机12的电机本体相连。另外,上述电 机的控制系统也可以与通风管道的风机的控制系统相连。实施例五如图10所示,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2,所述叶片2通过各自的转轴1并排安装 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上述转轴1与传动板15 —端紧固连接,上述转轴1上与传 动板15相连处的纵截面为矩形,上述传动板15另一端与连接板3铰接,所述连接板3,驱动 杆5和调节螺母11依次铰接。上述丝杠机构的螺杆8设置在位于连接板3上方的支撑架 6上,上述螺杆8的轴向与叶片2的转轴1垂直且与连接板3平行;上述螺杆8的一端安装 有链轮9,所述链轮9上设置有与之适配的链条10。当然,上述螺杆8的一端也可以安装手 动摇柄或与电机12的电机本体相连,通过手动摇柄或电机12来驱动螺杆8转动,上述电机 的控制系统也可以与通风管道的风机的控制系统相连。上述结构中,转轴上与传动板相连 处的纵截面为矩形有助于传动板与转轴的紧固连接,即通过传动板可以驱动转轴带动叶片转动。上述紧固连接可以是连接板与转轴套接,也可以是连接板与转轴焊接或其它形式的 紧固连接。另外,上述传动板,连接板,驱动杆和丝杠机构可以设置在通风管道的内部,也可 以设置在通风管道的外部,对于大型通风管道,优选方式是设置在通风管道的外部,这样不 会影响通风管道的正常送排风。
权利要求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2),所述叶片(2)通过转轴(1)并排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上述叶片(2)和转轴(1)形成风阀本体,其特征是所述风阀本体通过传动结构与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11)连接,所述丝杠机构上与调节螺母(11)适配的螺杆(8)连接有驱动装置;上述丝杠机构通过调节螺母(11)驱动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叶片(2)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风阀,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链轮(9)和链条(10), 所述链轮(9)安装在所述螺杆(8)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风阀,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所述电机 (12)与所述螺杆(8)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风阀,其特征是所述电机(12)包括电机本体和电机的控 制系统,所述电机本体与所述螺杆(8)相连,所述电机(12)的控制系统与通风管道的风机 的控制系统相连。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节风阀,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结构包括连接 板(3)和驱动杆(5),所述叶片(2),连接板(3),驱动杆(5)和调节螺母(11)依次铰接。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节风阀,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中间 杆⑷和驱动杆(5),所述叶片(2),连接板(3),驱动杆(5)和中间杆⑷依次铰接,所述中 间杆⑷与所述调节螺母(11)刚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节风阀,其特征是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传动 板(15),连接板(3)和驱动杆(5),所述传动板(15) —端与所述转轴⑴紧固连接,上述转 轴(1)上与传动板(15)相连处的纵截面为矩形,上述传动板(15)另一端与连接板(3)铰 接,所述连接板(3),驱动杆(5)和调节螺母(11)依次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节风阀,具有结构简单、占地空间小、可以对叶片细微调节且操作方便的特点。调节风阀,包括一组叶片,所述叶片通过转轴并排安装在通风管道内风口处的机架上,上述叶片和转轴形成风阀本体,所述风阀本体通过传动结构与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连接,所述丝杠机构上与调节螺母适配的螺杆连接有驱动装置;上述丝杠机构通过调节螺母驱动传动结构带动所述叶片转动。由于通过丝杠机构的调节螺母来驱动叶片转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风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地空间小且所需的操作空间也较小,同时,由于丝杠机构的特殊调节形式,不仅可以对叶片进行细微调节,且可使得调节的结果保持稳定,不需要增设其它锁定装置。
文档编号F16K31/50GK201696729SQ20102019758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0日
发明者刘伊江, 钟星灿, 陈永江, 高慧翔 申请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