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回路节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071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回路节流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双回路节流阀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回路节流阀,主要适用于要求两个回路中流量有互逆变 化的流体压力系统中,即当该节流阀进行流量调节时,在一个回路流量逐渐变大的同时 另一回路的流量逐渐变小。该阀特别适用于汽车液压和气压制动管路系统中对左右车轮 制动力的调节。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载货汽车都存在制动跑偏问题,但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现今大部分 汽车制动系统都采用前后双回路制动系统,对于前后车轮制动力的分配由感载比例阀等 元件来实现,但对于左右车轮制动力却没有相应的调节技术,因此无法有效解决制动跑 偏等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回路节流阀,将其设置在制动管路中对左右车轮制动 力进行调节,就可有效解决制动跑偏问题,同时还可有效解决制动器发热不均、磨损不 均等问题。[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0005]所述双回路节流阀包括阀体、阀芯、限位板、卡簧、密封,该阀体具有一个 近似圆柱形内腔,该阀芯具有近似圆柱形外圆周,该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以间隙配合 或过渡配合的方式转动地设置于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中,并通过设置于该内腔两端的 卡簧,被轴向定位于该内腔中,该轴向定位方式不仅限于卡簧定位,任何能使该阀芯在 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中轴向定位的方式均可;[0006]该阀体具有一个沿其近似圆柱形内腔径向布置的进口和两个沿其近似圆柱形内 腔径向布置的出口,这两个出口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 最好错开一定角度布置;所述进口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的圆周方向上布置于这两个 出口之间;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的轴线方向上,这两个出口相隔一定间距布置,所 述进口最好布置于这两个出口之间;[0007]该阀芯具有两个贯穿其近似圆柱形外圆周的通孔,这两个通孔在该近似圆柱形 外圆周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开一定角度布置;这两个通孔在该近似圆柱 形外圆周的轴线方向上相隔一定间距布置,该间距最好与所述阀体两出口的轴向间距相 等;[0008]所述阀体进口和一个出口与所述阀芯的一个通孔共同构成一个节流通道,所述 阀体进口和另一个出口与所述阀芯的另一个通孔共同构成另一个节流通道;通过调节所 述阀芯与所述阀体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使所述阀芯两通孔与所述阀体两出口的重叠 面积发生变化,即所述两节流通道的开度大小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两出口的流量;通过 对所述阀芯的两个通孔的夹角和相位与所述阀体的两个出口的夹角和相位合理匹配,便可实现对这两个出口流量的可逆调节,即当一个出口的流量变大时,另一个出口的流量 则变小。这个调节特性很适合汽车制动系统中对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的调节。[0009]在所述阀芯转动过程中,其两通孔与所述阀体进口的相对位置也发生变化,为 了使节流阀进口处流量不受该位置变化的影响,可以在所述阀芯两通孔的同一端设置一 个联通槽将两通孔在节流阀进口处联通,但这个联通槽不是必须具有的,如果所述阀体 进口足够大时,所述阀芯在转动调节过程中,其两通孔与该进口的重叠面积不发生变化 或变化很小时,可以不设置该联通槽。[0010]为了防止所述阀芯在转动过程中,其两通孔与所述阀体两出口出现完全不重叠 的现象,即所述节流通道隔断的现象,在所述阀体与所述阀芯之间设有限位装置,该限 位装置由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限位板安装槽、设置在所述阀芯上的限位槽构 成;该限位板安装于所述阀体上的限位板安装槽内并被该安装槽沿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 腔的圆周方向定位;在沿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的轴线方向上该限位板由该安装槽和所 述卡簧共同限位;该限位板为长条形板,其一端伸入所述阀芯上的限位槽内;当所述阀 芯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其一个通孔与所述阀体的一个出口的重叠面积加大,其另一个通 孔与所述阀体的另一个出口的重叠面积减小,当该重叠面积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所述限 位槽的一限位边碰到所述限位板,所述阀芯便不能继续沿该方向转动;当所述阀芯朝另 一个方向转动时,其依靠所述限位槽的另一限位边与所述限位板相碰来限位,此时所述 阀芯通孔与所述阀体出口的重叠面积的变化情况与前述相反;所述限位装置不仅限于上 述结构,任何能够限制所述阀芯转动的结构均可;[0011]在所述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与所述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配合面的两端部,分 别设有至少一道密封,用以防止流体从该配合面向所述阀体外部泄露,在所述阀芯近似 圆柱形外圆周的轴线方向上这两端的密封应设置在所述阀芯两通孔和所述阀体两出口的 外侧,所述密封可以是任何形式的防止流体从该配合面向阀体外部泄露的方式,例如O 型密封圈、骨架油封等。[0012]根据上述构想,所述阀体具有一个近似圆柱形内腔以及一个沿该近似圆柱形内 腔径向布置的进口和两个沿该近似圆柱形内腔径向布置的出口 ;所述进口和两个出口均 与该近似圆柱形内腔相连通,并同时与该阀体外表面相连通;所述两个出口在该阀体近 似圆柱形内腔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开一定角度布置;所述进口在该阀体 近似圆柱形内腔的圆周方向上布置于所述两个出口之间;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的轴 线方向上,所述两个出口相隔一定间距布置,所述进口最好布置于所述两个出口之间; 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断面为矩形的环槽,用于安装 卡簧和/或密封圈,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的轴线方向上,该矩形环槽位于所述两出 口的外侧;该阀体的外形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以便于加工和安装为易。[0013]根据上述构想,所述阀芯具有近似圆柱形外圆周;具有两个贯穿其近似圆柱形 外圆周的通孔,这两个通孔在该近似圆柱形外圆周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 开一定角度布置;这两个通孔在该近似圆柱形外圆周的轴线方向上相隔一定间距布置, 该间距最好与所述阀体两出口的轴向间距相等,在这两通孔的同一端可以设置一个联通 槽将这两个通孔联通;在该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断 面为矩形的环槽,用于安装卡簧和/或密封圈,在该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的轴线方向上,该矩形环槽位于这两个通孔的外侧;在该阀芯的一个端面上设有能够通过工具和/ 或手对其施加转矩的结构,如扁方凸台、外六角凸台、内六角沉孔等,还设有限制其转 角的限位槽;[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其设置在制动管路中,可实现对左右车轮制动力 的调节,从而有效解决制动跑偏问题,同时还可解决制动发热不均、磨损不均等问题, 有效延长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制动器的维修保养次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回路节流阀结构图(图3、图4、图5的C-C剖视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回路节流阀结构图(图1的E向视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回路节流阀结构图(图1的D向视图)[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回路节流阀结构图(图1的A-A剖视图)[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回路节流阀结构图(图1的B-B剖视图)[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图(图7、图8、图9的C-C剖视图)[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图(图6的D向视图)[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图(图6的A-A剖视图)[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结构图(图6的B-B剖视图)[00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结构图[0025]图11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结构图(图10的D向视图)[0026]图12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结构图(图10的A-A剖视图)[0027]图13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结构图(图10的B-B剖视图)[0028]图14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结构图(图10的E向视图)[0029]图中标号说明如下[0030]1 阀体11 进口12 出口13 出口[0031]14矩形环槽 15近似圆柱形内腔16限位板安装槽 2阀芯[0032]21通孔22通孔23联通槽 M矩形环槽[0033]25近似圆柱形外圆周沈限位槽 27另一限位边 观一限位边[0034]四施加转矩的结构 3密封4卡簧5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
[0035]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实施例,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 例的有关细节及工作原理。[0036]如图1所示,所述双回路节流阀包括阀体1、阀芯2、密封3、卡簧4、限位板 5,该阀体1具有一个近似圆柱形内腔15 (见图6、图7、图8、图9),该阀芯2具有近似 圆柱形外圆周25(见图10、图11);该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以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 的方式转动地设置于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中,并通过设置于该内腔两端的卡簧4, 被轴向定位于该内腔15中;[0037]所述阀体1具有一个沿其近似圆柱形内腔15径向布置的进口 11和两个沿该阀体 近似圆柱形内腔15径向布置的出口 12和13 (见图4、图5),这两个出口 12和13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开一定角度布置;所述进口 11 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圆周方向上布置于这两个出口 12和13之间;在该阀体近 似圆柱形内腔15的轴线方向上,这两个出口 12和13相隔一定间距布置,所述进口 11最 好布置于这两个出口 12和13之间;[0038]所述阀芯2具有两个贯穿其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的通孔21和22,这两个通孔 21和22在该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开一定角度布置; 这两个通孔在该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的轴线方向上相隔一定间距布置,该间距最好与所 述阀体两出口 12和13的轴向间距相等。[0039]所述阀体进口 11和一个出口 12与所述阀芯的一个通孔21构成一个节流通道 Jl (见图4),所述阀体进口 11和另一个出口 13与所述阀芯的另一个通孔22构成另一个 节流通道J2(见图幻;通过调节所述阀芯2与所述阀体1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使所述 阀芯两通孔21和22与所述阀体两出口 12和13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即所述两节流通道 Jl和J2的开度大小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两出口 12和13的流量;通过对所述阀芯的两通 孔21和22的夹角和相位与所述阀体的两个出口 12和13的夹角和相位合理匹配,便可实 现对该两出口 12和13流量的可逆调节,即当一个出口 12的流量变大时,另一个出口 13 的流量则变小。[0040]如图1、图2、图10、图14所示,在所述阀芯2转动过程中,其两通孔21和22 与所述阀体进口 11的相对位置也发生变化,为了使节流阀进口 11处流量不受该位置变化 的影响,可以在所述阀芯两通孔21和22的同一端设置一个联通槽23将两通孔21和22 在节流阀进口 11处联通,但这个联通槽23不是必须具有的,如果所述阀体进口 11足够 大时,所述阀芯2在转动调节过程中,其两通孔21和22与该进口 11的重叠面积不发生 变化或变化很小时,可以不设置所述联通槽23。[0041]如图1、图3、图6、图7、图10、图11所示,在所述阀体1与所述阀芯2之间 设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由限位板5、设置在所述阀体1上的限位板安装槽16、设置在 所述阀芯2上的限位槽沈构成;该限位板5安装于所述阀体上的限位板安装槽16内并被 该安装槽16沿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圆周方向定位;在沿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 15的轴线方向上该限位板5由该安装槽16和所述卡簧4共同限位;该限位板5为长条形 板,其一端伸入所述阀芯上的限位槽沈内;当所述阀芯2朝一个方向(图4、图5中的 e向)转动时,其一个通孔21与所述阀体的一个出口 12的重叠面积加大(见图4),其另 一个通孔22与所述阀体的另一个出口 13的重叠面积减小(见图幻,当该重叠面积减小 到一定程度时,所述限位槽沈的一限位边观碰到所述限位板5,所述阀芯2便不能继续 沿该方向转动;当所述阀芯朝另一个方向转动时,其依靠所述限位槽沈的另一限位边27 与所述限位板5相碰来限位,所述阀芯通孔21和22与所述阀体出口 12和13的重叠面积 的变化情况与前述相反;[0042]如图1所示,在所述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与所述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配 合面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至少一道密封3,用以防止流体从该配合面向所述阀体1外部泄 露;在所述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的轴线方向上这两端的密封3应设置在所述阀芯两 通孔21和22和所述阀体两出口 12和13的外侧,所述密封可以是任何形式的防止流体从 该配合面向阀体外部泄露的方式,例如O型密封圈、骨架油封等。[0043]如图6、图7、图8、图9所示,所述阀体1具有一个近似圆柱形内腔15以及一 个沿该近似圆柱形内腔15径向布置的进口 11和两个沿该近似圆柱形内腔15径向布置的 出口 12和13 ;所述进口 11和两个出口 12和13均与该近似圆柱形内腔15相连通,并同 时与该阀体1外表面相连通;所述两个出口 12和13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圆周 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开一定角度布置;所述进口 11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 的圆周方向上布置于所述两个出口 12和13之间;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轴线方 向上,所述两个出口 12和13相隔一定间距布置,所述进口 11最好布置于所述两个出口 12和13之间;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断面为矩形 的环槽14,用于安装卡簧和/或密封,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轴线方向上,该矩 形环槽14位于所述两出口 12和13的外侧;该阀体的外形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以便于加 工和安装为易。[0044]如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阀芯2具有近似圆柱形外圆周 25 ;具有两个贯穿其近似圆柱形外圆周的通孔21和22,这两个通孔21和22在该近似圆 柱形外圆周25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开一定角度布置;这两个通孔21和 22在该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的轴线方向上相隔一定间距布置,该间距最好与所述阀体两 出口 12和13的轴向间距相等,在这两个通孔21和22的同一端可以设置一个联通槽23 将该两通孔21和22联通;在该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至少一 个断面为矩形的环槽M,用于安装卡簧和/或密封圈,在该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25的 轴线方向上,该矩形环槽M位于这两个通孔21和22的外侧;在该阀芯2的一个端面上 设有能够通过工具和/或手对其施加转矩的结构四,如扁方凸台、外六角凸台、内六角 沉孔等,还设有限制其转角的限位槽沈。[0045]以上所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因此按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 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回路节流阀包括阀体(1)、阀芯O)、限位板(5)、卡簧0)、密封(3), 其特征在于该阀体具有一个近似圆柱形内腔(1 ,该阀芯具有近似圆柱形外圆周05), 该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0 以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的方式转动地设置于该阀体近似圆 柱形内腔(15)中,并通过设置于该内腔两端的卡簧G),被轴向定位于该内腔(15)中, 该轴向定位方式不仅限于卡簧定位,任何能使该阀芯( 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 中轴向定位的方式均可;该阀体(1)具有一个沿其近似圆柱形内腔(1 径向布置的进口(11)和两个沿该阀体 近似圆柱形内腔(15)径向布置的出口(12和13),该阀芯(2)具有两个贯穿其近似圆柱形 外圆周05)的通孔Ql和22);所述阀体进口(11)和一个出口(12)与所述阀芯的一个 通孔构成一个节流通道(Jl),所述阀体进口(11)和另一个出口(13)与所述阀芯的 另一个通孔02)构成另一个节流通道(J2);通过调节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1)圆周 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使所述阀芯两通孔(21和2 与所述阀体两出口(12和13)的重叠面 积发生变化,即所述两节流通道(Jl、J2))的开度大小发生变化,从而调节两出口(12和 13)的流量;通过对所述阀芯的两个通孔Ql和22)的夹角和相位与所述阀体的两个出口 (12和13)的夹角和相位合理匹配,便可实现对该两出口(12和1 流量的可逆调节,即 当一个出口(12)的流量变大时,另一个出口(13)的流量则变小;在所述阀体(1)与所述阀芯( 之间设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由限位板(5)、设置 在所述阀体上的限位板安装槽(16)、设置在所述阀芯上的限位槽06)构成;该限位装置 不仅限于所述结构,任何能够限制所述阀芯(2)转动的结构均可;在所述阀芯近似圆柱形外圆周0 与所述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 配合面的两端 部,分别设有至少一道密封(3),用以防止流体从该配合面向阀体外部泄露,在所述阀芯 近似圆柱形外圆周0 的轴线方向上这两端的密封应设置在所述阀芯两通孔(21和22) 和所述阀体两出口(12和1 的外侧,所述密封C3)可以是任何形式的防止流体从该配合 面向阀体外部泄露的方式,例如O型密封圈、骨架油封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回路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具有一个近似 圆柱形内腔(1 以及一个沿该近似圆柱形内腔径向布置的进口(11)和两个沿该近似圆柱 形内腔径向布置的出口(12和13);所述进口(11)和两个出口(12和13)均与该近似圆 柱形内腔(15)相连通,并同时与该阀体(1)外表面相连通;所述两个出口(12和13)在 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 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开一定角度布置;所述 进口(11)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圆周方向上布置于所述两个出口(12和13)之 间;在该阀体近似圆柱形内腔(15)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两个出口(12和13)相隔一定间 距布置,所述进口(11)最好布置于所述两个出口(12和1 之间;在所述阀体近似圆柱 形内腔(1 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断面为矩形的环槽(14),在所述阀体近似圆 柱形内腔(15)的轴线方向上,该矩形环槽(14)位于所述两出口(12和13)的外侧;所述 阀体(1)的外形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以便于加工和安装为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回路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 具有近似圆柱 形外圆周0 ;具有两个贯穿其近似圆柱形外圆周0 的通孔(21和22),这两个通孔 (21和2 在该近似圆柱形外圆周0 的圆周方向上可任意布置,但最好错开一定角度 布置;这两个通孔(21和2 在该近似圆柱形外圆周0 的轴线方向上相隔一定间距布置,该间距最好与所述阀体两出口(12和1 的轴向间距相等,在这两个通孔(21和22) 的同一端可以设置一个联通槽将这两个通孔(21和2 联通;在所述阀芯近似圆柱 形外圆周05)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断面为矩形的环槽04),在所述阀芯近似 圆柱形外圆周0 的轴线方向上,该矩形环槽0 位于所述两通孔(21和22)的外侧; 在所述阀芯(2)的一个端面上设有能够通过工具和/或手对其施加转矩的结构09),如扁 方凸台、外六角凸台、内六角沉孔等,还设有限制其转角的限位槽0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回路节流阀,主要用于要求两个回路中流量有互逆变化的流体压力系统中,其包括阀体、阀芯,该阀体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该阀芯的外圆周上具有两个通孔,该阀体进口和一个出口与该阀芯的一个通孔构成一个节流通道,该阀体进口和另一个出口与该阀芯的另一个通孔构成另一个节流通道。通过调节该阀芯与该阀体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即可调节两节流通道的流量。通过对该阀芯的两个通孔的夹角和相位与该阀体的两个出口的夹角和相位合理匹配,便可实现对这两个出口流量的可逆调节。将该阀设置于制动管路中,可起到调节左右车轮制动力的作用,从而有效解决制动跑偏和制动器发热不均、磨损不均等问题,显著延长制动器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K5/00GK201808557SQ20102050693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施霞 申请人:施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