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598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差速器,特别是一种应用于交通工具可达限滑、差速作用的
差速器O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车辆行进转弯时为应付两侧轮体转速不相同而设立的装置。早期的差速 器为简单机械式构造,主要藉由两行星斜齿轮与两侧轮轴的侧齿轮啮合,以便转弯时承受 侧齿轮不同转速的带动,亦即两车轮在不同地面环境作不同转速转动时,习知差速器只有 被动配合,并无法去限制轮轴的转动;因此,若因地面湿滑而造成该单轮空转打滑时,另一 轮也同时失去驱动力,为此,后来乃有限滑差速器的装置问世,其作用是让轮轴在上述该情 况下,不至于产生空转或失去动力的情事,不过,限滑差速器的种类及构造组成颇多,有以 机械式的离合器以达限滑,或利用螺旋齿轮的组合所产生的摩擦力来发挥限滑效果的扭力 感应式,或者由多板离合器片与输出轮轴组合而成的多板离合器式差速器,因压力环挤压 离合器片而锁定,当然也有利用高粘滞系数的硅油,因受高温作用压迫离合器片,产生动力 锁定的粘性耦合式等方式,但,前述各限滑差速器具构造繁复与保养维修不易,且须差速范 围大才能发生作用等缺失,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可方便组装、保养维修及降低 加工成本,且更有效达到差速、限滑等功效。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速器,应用于一交通工具 上,其包含有一承接盘,其上开设有第一容穴,以及一与该第一容穴并列的第二容穴,前述 该第一、第二容穴部分重叠且呈相通,另,该承接盘周缘凸设有一受该交通工具动力带动的 轮齿;两容置于该第一、第二容穴间且呈相互啮合的第一、第二差速齿轮,且该差速齿轮的 轴杆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以及两分别设于该承接盘两侧的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包括一 传动杆及一连设于该传动杆一端的传动部,且该传动部可连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呈转 动,该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该交通工具的两侧轮轴,以使该传动杆、传动部可受该等轮 轴的带动,进而带动该等差速齿轮产生转动。于该承接盘的第一、第二容穴相接处各开设一贯槽,且该贯槽内分别设置一钢珠, 以限制流体的流向。进一步设置一连结至该交通工具的动力源的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该承接盘的 轮齿啮合,以使该承接盘可藉由该驱动齿轮而受该动力源所带动。进一步设有两分别接合于该承接盘两侧的接合盘,该每一接合盘上设有分别对应 至该第一、第二容穴的第一、第二通孔。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于相反该等轴杆的一端连设有第一、第二传动齿轮,且该等 传动齿轮分别与该传动部相互啮合。[0009]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直接与该传动部相互啮合。该传动装置另设有一传动盘及一由该传动盘凸设的套筒,该传动部可穿设该套筒 以连动该等差速齿轮产生转动。该传动部的周缘形成一传动齿。该传动部具有一连接该传动杆的环管,且该环管的内周缘形成一内齿轮设置,以 连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产生转动。该承接盘的外环处另设有一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具有一与该承接盘枢接的驱动 件,一开设于该承接盘上的作用区,以及一限位于该作用区内的顶触件,而该驱动件可受该 交通工具动力带动而产生往复作动,且该顶触件可受该驱动件作动而产生位移,以便该顶 触件位移时恰可卡掣于该其一差速齿轮间。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构造简洁,可由现有市购零件即可达方便组装、保养维 修之效,此外,当交通工具转向时,于该交通工具的动力驱动下,该承接盘连动该传动盘即 呈同步转动,同时该传动杆的传动部于两侧轮轴带动下,亦分别带动该第一、第二齿轮组产 生不同转速,即可分配左右轮轴转速差,以达差速功能外,倘若该交通工具带动该等左右轮 轴的转速差较额定转速差要来的大,该等差速齿轮间瞬间会产生一背压阻力,可以阻止该 打滑的差速齿轮及传动轴继续转动,进而限制该等轮轴转速差的扩大,更可有效达限滑的 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5 (A),5 (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及实施状态曲线关系 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实施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再一实施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2差速器21承接盘211、212 第一、第二容穴213 贯槽214钢珠215轮齿216孔洞22、22,第一、第二差速齿 轮[0033]221、221,轴杆224 惰轮231, 232 第一、第二通孔24传动装置242 套筒244 孔槽2451 传动齿2453 内齿轮沈控制装置262作用区31 轮轴5 流体
233孔洞
222,222'第一、第二传动齿轮
23接合盘
241传动盘 243传动杆 245传动部 2452环管 25驱动齿轮 261驱动件 263顶触件 32动力源 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 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具差速、限滑作用的差速器2装设应 用于一交通工具(图中未示)上,该差速器2包含有一承接盘21,两容置于该承接盘21间的 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两分别接合于该承接盘21两侧的接合盘23,以及两分别卡 掣接合于该接合盘23并连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的传动装置M ;其中,该承接盘 21、该接合盘23、及该传动装置M固接后,可供流体5容置于内该承接盘21上开设有第一 容穴211以及一与该第一容穴211并列的第二容穴212,而该第一、第二容穴211,212有部 分重叠以呈相互连通,且该容穴211、212的相接处各开设有一贯槽213,而该贯槽213内分 别设置一钢珠214,可供该流体5由该其中一贯槽213流入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间 的空隙,并由另一贯槽213流出至承接盘21、接合盘23及传动盘241的盘面间,以产生一进 入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间所需的流体输油量,另,该承接盘21的周缘凸设有轮齿 215,该轮齿215与一受交通工具动力带动的驱动齿轮25相互啮合,使该承接盘21可藉由 该驱动齿轮25而受一动力源32所带动。前述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分别置入该第一、第二容穴211、212中以呈相 互啮合,同时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的轴杆221、221’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即如图 中所示分别朝左右方向延伸,而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于相反该轴杆221、221’的一 端各连设有一第一传动齿轮222、第二传动齿轮222’,另外,各接合盘23上设有分别对应该 第一、第二容穴211、212的第一、第二通孔231、232,以供该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22、222’分 别穿置于该等第一通孔处231,而前述该等轴杆221、221’则分别穿置该第二通孔232处, 另,该等接合盘23与该承接盘21上均分别开设复数孔洞233、216,以供该流体5流通。仍续前述,该传动装置M包括一固接于该等接合盘23外侧的传动盘Ml、一由该 传动盘241凸设的中空套筒M2、以及一可伸置于该套筒M2内的传动杆M3,其中,该其一 传动盘241上开设有孔槽M4,藉以由外部输入该流体5至该差速器2中,而该传动杆2434/5页
一端连设有一传动部M5,该传动部245透过该套筒M2凸伸于该传动盘241外,该传动杆 243的另一端则各装设至该交通工具的两侧轮轴31 (如图2简图所示)上,使该传动杆M3、 传动部245可受该等轮轴31的带动而动作,再者,于本实施例中,该传动部245的周缘形成 一传动齿2451,以分别与该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22、222’啮合。参阅图3、图4,组装时,首先将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容置于该承接盘21 中,并使该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22、222’定位于该接合盘23的通孔231、232,再依序将接合 盘23固接至传动盘M1,同时该接合盘23与该承接盘21接合,以令该第一、第二传动齿轮 222,222'分别与该传动杆传动部M5的传动齿M51啮合,而后再透过两轴承6做一固定, 即形成如图2的态样,同时该输入的流体5可如图1所示,藉由该孔洞216、233而呈相互流 通;当一交通工具(图中未示)的动力源32传递动力至该驱动齿轮25,以带动该承接盘21 的轮齿215产生转动,致使该传动盘Ml、接合盘23亦同步转动,此时,该交通工具的两侧 轮轴31在左、右车轮(图中未示)的带动下,亦会带动该传动杆243及该传动齿M51产生 同步旋转作动,进而带动该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22、222’以连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 22’呈现相互啮合转动,而该差速齿轮22、22’的啮合转动依该交通工具的行驶状况而有所 不同,如下所述。当该交通工具为直线前进或后退行进时,鉴于受其轮轴31带动的传动杆M3间 并没有速差,即两侧轮轴31转速一致,故该两传动齿M51即分别绕该第一、第二传动齿轮 222、222’呈同步公转,使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不会产生自转运动或相互啮合转动, 即该差速齿轮22、22’与该承接盘21、该等接合盘23及该等传动盘231等仅呈共同转动而 已,该差速器2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作用。仍续前述,当该交通工具转向过弯时,由于左、右侧车轮所需转动距离不同,造成 该左、右车轮上的两侧轮轴31的转速不一致并产生一转速差I|,此时该 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会产生不同转速的旋转,同时该流体5亦产生一回流于该两差 速齿轮22、22’间形成的额定泄流量,若该转速差I |小于使用者所预定的转速差, 即该转速差未超过所设定的每分钟的转数(例如最高可设定每分钟100转数),其输油量小 于该额定泄流量,故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仍可呈相对啮合转动,即该流体5仍可流 经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的间隙中,透过该流体的润滑,该差速齿轮22、22’仍可呈 一快一慢相对运动,而该交通工具的动力会传输至转动阻抗力小的轮轴31,使其衔接的车 轮可分配到较大的扭力与轮速,故可达差速作用,使该交通工具顺利转向。相对地,当该交通工具行驶于恶劣路况中呈打滑时,打滑车轮的阻力小、轮速快, 以成空转状态,导致该两侧车轮的转速差产生扩大现象,此时,当转速差超过所预定的转速 差,例如该转速差II超过本实施例最高预定每分钟100转数时,该输油量即会增 加,致使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则因输油量瞬间超出该流体的额定泄流量,来不及 将该流体自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间隙中排流,即会形成一背压阻力,令该差速齿轮 22,22'的转动方向ω会产生一限滑扭力T的限制,以阻滞该流体的通过,即如图5(A)所 示,进而限制该轮轴31的转动,因此该交通工具的动力源32无法藉由该驱动齿轮25将其 动力传送至转速快的轮轴31,反而施予动力至该转速慢的轮轴31,以使左右车轮的扭力传 输变成相同,且两车轮如图5(B)所示维持在一定转速不再增加,故纵使其一打滑且轮速快 的车轮呈空转,另一未打滑的车轮仍可获得相当程度的扭力以顺利驱动该交通工具,有效
6避免因该交通工具打滑或腾空导致扩大转速差的情事,从而产生限滑作用。参阅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有一承接盘21、两差 速齿轮22、22’、两接合盘23、以及两传动装置M等主要构件,其特别在于该第一、第二差 速齿轮22、22’的轴杆221、221’各枢接有一惰轮224,以达平衡之效,而该传动装置对的 传动部245具有一连接该传动杆M3的环管M52,且该环管M52的内周缘形成一内齿轮 2453,而该内齿轮M53可将该第一、第二传动齿轮222、222’限制于内以呈啮合,以便可连 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产生转动,是以,当该交通工具因转向或打滑而产生两侧轮 轴31轮速不一致时,该传动杆M3即带动该内齿轮M53以连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 22’产生啮合转动,而后续动作以产生限滑、差速的作用功效均同第一实施例,不再赘述。参阅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则省略该接合盘23、传动盘Ml与 套筒M2的结构,主要利用该承接盘21上开设两呈长条状的第一、第二容穴211、212,同时 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可一体成型出一长柱状,以分别容置于该等容穴211、212中 并呈部分啮合,同时更凸伸于外以直接与该传动装置M的环管M52的内齿轮M53啮合; 使用时,本实施例可装设于该交通工具的油箱33内(以简图示出),以达润滑作用,当该交通 工具因转向而产生两侧轮轴31轮速不一致时,该传动杆243即带动该传动部245的内齿轮 2453以连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22、22’产生啮合转动,进而产生差速的作用。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和第三实施例均可装设于一交通 工具的油箱33 (图中未示)内,其亦包括有一承接盘21、两差速齿轮22、22’、以及两传动装 置M,特别在于该承接盘21的外环处另设有一控制装置沈,该控制装置沈具有一与该承 接盘21枢接的驱动件沈1,一开设于该承接盘21上的作用区沈2,以及一限位于该作用区 262内的顶触件沈3,其中,该驱动件261可受该交通工具动力带动而产生往复作动,而该作 用区262则恰可与该第一、第二容穴211、212连通,以便该顶触件263可受该驱动件261作 动而产生位移,另,该顶触件263可为钢珠或钢柱,并且于正常未位移状态时是凸出于该承 接盘21外,配合参阅图11至图12,当该交通工具产生转速差时,该驱动件261则开始朝一 端滑动,当其滑动到定位时,该顶触件沈3即受该驱动件的压迫而被迫离开原地,因而 可呈图13所示,该顶触件沈3 (如图中所示的其一小钢珠)恰可卡掣于该其一差速齿轮22 周缘凸设的咬齿间,以阻挡该等差速齿轮22、22’的转动,避免左、右车轮转速差扩大,以达 限滑、差速的功效。归纳前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承接盘、传动装置及差速齿轮的啮合关系,同时配 合流体的辅助或是控制装置的卡掣作用,使两侧轮轴转速差低于额定转速差时,得以分配 两侧轮轴的轮速,以达差速功效,而当转向过程中两侧轮轴的转速差超出所额定转速差时, 该等差速齿轮即受一背压阻力影响而无法相互啮合转动,使动力源转而将传送动力至未打 滑的车轮,有效限制该转速差扩大,亦达限滑之效,故确实能达本实用新型目的。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差速器,应用于一交通工具上,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承接盘,其上开设有第一容穴,以及一与该第一容穴并列的第二容穴,前述该第一、 第二容穴部分重叠且呈相通,另,该承接盘周缘凸设有一受该交通工具动力带动的轮齿;两容置于该第一、第二容穴间且呈相互啮合的第一、第二差速齿轮,且该差速齿轮的轴 杆分别朝不同方向延伸;以及两分别设于该承接盘两侧的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包括一传动杆及一连设于该传动杆 一端的传动部,且该传动部可连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呈转动,该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枢 接该交通工具的两侧轮轴,以使该传动杆、传动部可受该等轮轴的带动,进而带动该等差速 齿轮产生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于该承接盘的第一、第二容穴相接处各开 设一贯槽,且该贯槽内分别设置一钢珠,以限制流体的流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置一连结至该交通工具的动力 源的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该承接盘的轮齿啮合,以使该承接盘可藉由该驱动齿轮而受 该动力源所带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两分别接合于该承接盘两侧 的接合盘,该每一接合盘上设有分别对应至该第一、第二容穴的第一、第二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于相反该等轴杆的 一端连设有第一、第二传动齿轮,且该等传动齿轮分别与该传动部相互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直接与该传动部相 互啮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装置另设有一传动盘及一由该传 动盘凸设的套筒,该传动部可穿设该套筒以连动该等差速齿轮产生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动部的周缘形成一传动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动部具有一连接该传动杆的环管,且 该环管的内周缘形成一内齿轮设置,以连动该第一、第二差速齿轮产生转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该承接盘的外环处另设有一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具有一与该承接盘枢接的驱动件,一开设于该承接盘上的作用区,以及一限位 于该作用区内的顶触件,而该驱动件可受该交通工具动力带动而产生往复作动,且该顶触 件可受该驱动件作动而产生位移,以便该顶触件位移时恰可卡掣于该其一差速齿轮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差速器结构,主要包括一相互配合的承接盘与传动装置、及两相互啮接的差速齿轮,其中,该承接盘开设相互连通的容穴以容置该差速齿轮,该差速齿轮的轴杆各朝不同方向设置,使该差速齿轮分别啮合于该传动装置的传动部,而该传动装置则由一交通工具的轮轴所带动;当该交通工具转向以令左右轮轴的转速差小于一额定差速值,该等差速齿轮仍呈一快一慢的相对啮合运动,以达差速之效,如转速差过大,即产生背压阻力以阻滞该等差速齿轮转动,限制动力传送至轮速快、阻力低的轮轴,以避免该两侧轮轴的转速差扩大,故达限滑之效。
文档编号F16H48/00GK201884596SQ20102058766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李国铭, 谢幼安 申请人:李国铭, 谢幼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