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2094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组件,该轴承组件布置成支承管状件,该管状件经受可能增加管状件与轴承圈之间磨损的侧向偏移力。这种问题会出现在飞机起落架的减震支柱的滑动管的下部轴承。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飞机减震器支柱的滑动管的轴承组件包括下部轴承和上部轴承,且下部轴承通常包括壳体,该壳体支承具有相同直径的一个或两个轴向间隔开的普通轴承圈。 管在轴承内自由轴向滑动,但当它侧向弯曲时其可加载轴承圈的轴向最外部边缘,如图1 所示,产生点接触、高压和高磨损。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已经提出使轴承圈的内表面在可能发生点接触的轴向最外部区域内呈锥形,从而使任何接触发生在较大表面积上。该锥度可小至半度。但是,当使用卡入轴承圈来改进物流和维修,则必须小心将这种锥形轴承正确配装;如果未正确配装则由存在损失承载面积且不能减轻边缘压力的风险。可使用阻碍特征来防止不正确的组装,但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一种包括壳体轴承组件,壳体支承第一和第二轴承圈部分,第一和第二轴承圈部分具有在轴向间隔开的区域与内部管状件配合的轴承表面,特征在于,或者所述轴承圈部分通过支承在壳体件内具有不同直径的轴承表面的分开的轴承圈提供;或者所述轴承圈部分通过自由径向挠曲并被支承的单个轴承圈提供,从而第二轴承圈部分在负载下自由径向挠曲,且其轴承表面呈现比所述第一轴承圈部分具有更大直径的位置。在使用两个分开的轴承圈实施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有较大直径轴承表面的第二轴承圈仅在管状件在负载状态下挠曲时才与管状件配合,且所述管状件然后朝向轴承组件的从其对管状件加载的端部与两轴承圈的外部轴向边缘配合。在单个轴承圈提供所述两个轴承圈部分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轴承圈可位于具有轴向呈锥形或成形基部以容纳所述第二轴承圈部分的挠曲的沟槽内,第二轴承圈部分朝向轴承组件的从其对管状件加载的端部定位。在两个上述实施例中,可使用不具有锥形轴承表面或以其它方式需要专门组装的基本上标准的开口环、卡入轴承。在两个分开轴承圈的情况下,卡入环本身可相同,且第二轴承上较大直径的轴承表面仅在轴承扩张以配合壳体内较大直径沟槽时才发生。在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中,三个或多个轴承圈可设置和安装在壳体件内,它们具有直径逐渐增大的轴承表面。在本发明的另一替代实施例中,两个轴承圈可设有具有所述两个轴承圈部分的一个轴承圈,在负载状态下一个轴承圈能够挠曲到比另一个轴承圈直径更大的位置。另一轴承圈可位于一个轴承圈的任一侧上,更靠近或更远离轴承组件的从其对管状件加载的端部。在前一构造中,另一轴承圈较佳地具有较大直径的轴承表面,所述一个轴承圈部分能够
3向其挠曲;在后一构造中,另一轴承圈较佳地具有与所述另一轴承圈部分相同或较小直径的轴承表面。在后一构造中,本发明的两个选项可组合。在本发明的又一替代实施例中,管状件可从轴承组件的任一轴向端侧向挠曲,在该情况下,轴承组件可关于中心直径平面对称,或者具有较大直径轴承表面的一个或多个轴承圈设置在具有较小直径轴承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内部轴承圈的每一侧;或者,轴承圈的轴向外部部分设置在内部的每侧,从而自由径向挠曲至较大直径加载位置。


现将参考附图来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图1是支承飞机起落架支柱的滑动管的已知轴承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轴承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轴承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类似于图3、但示出偏移的滑动管的视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具有三个轴承圈的轴承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示出飞机主起落架的减震器支柱的滑动管1处于其竖直构造,并在其下端支承轮子或带轮的转向架。管1由圆筒形支柱壳体11内的上部和下部轴承组件2和12 支承。上部轴承组件12可附连至滑动管,使得该上部轴承组件在壳体11的孔内滑动。或者,上部轴承组件12可固定至壳体11的孔,使得滑动管在该上部轴承组件内滑动。下部轴承组件2固定在壳体11的下端内,且滑动管在下部轴承组件内自由轴向滑动。使用时,在滑行、起飞或着陆模式施加到轮子或带轮转向架的力会产生管1的侧向偏移,这会造成下部轴承组件内的磨损问题。下部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壳体3,该轴承壳体3内支承轴向间隔开的两个相同的普通轴承圈4,且每个轴承圈接纳在壳体3的内表面内相同深度的相应沟槽5 内。轴承圈4可以是开口环并卡配在沟槽5内。当管1处于侧向偏移状态时,如图1 中放大所示,其在管的一侧上抵靠上部轴承组件12起作用,并在管的直径相对侧上与下部轴承圈#的下部边缘6配合。与下部轴承圈的接触起初至少是点接触,这导致高磨损。图2中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下部轴承组件2',该下部轴承组件2'包括管状壳体3',该管状壳体3'支承轴向间隔开的一对普通轴承圈4',每个普通轴承圈接纳在壳体3'的内表面内相应的沟槽5'中,以与起落架支柱的滑动管1'配合。轴承圈 4'是同样的开口环、卡配轴承,但用于两个轴承圈中的下部轴承圈的沟槽5'比用于两个轴承圈中的上部轴承圈的沟槽5'具有更大直径,从而下部轴承圈径向扩张以呈现下部沟槽5'内的较大直径。两个下部轴承圈4'的上部轴承圈在安装时具有将滑动管Γ支承在非偏移状态、且然后滑动管1'不与下部轴承圈4'配合的内径。但是,当施加的负载使滑动管1'侧向偏移时,如图2中放大所示,其与轴承圈4'的轴向下部边缘6'配合。因此,与图1的已知轴承组件相比,滑动管1'与轴承圈4'的边缘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图2的实施例中增加,且因此,通过管的偏移造成的磨损减小,且摩擦力更均勻地分布在两个轴承圈4'之间,且减小诸如梯架破裂之类的热相关问题的风险。为了避免偏移时滑动管1'与壳体3'的下部边缘配合,壳体3'的下部边缘可如图所示在8'处切短或倒角。在图3中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图2的实施例类似之处在于下部轴承组件内的两个轴承圈4"容纳在管状壳体3"的内表面内不同深度的沟槽5"内。但是,另一特征在于,用于两个轴承圈中的下部轴承圈的沟槽5"具有朝向壳体1"的下端直径增加的成形部分7"。下部轴承圈4"能够在负载下径向挠曲,从而下部轴承圈4"的下部偏移到沟槽5"的径向扩大部分9"内,从而增加其与滑动管1"接触的面积,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中,图3中两个下部轴承圈4"的下部轴承圈可支承在沟槽5"内,从而轴承圈的最内部分支承在与两个下部轴承圈4"的上部轴承圈相同的直径处。因此下部轴承圈的最内部分以与最上部轴承圈4"相同的方式配合和支承滑动管1'。 在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中,可省略上部轴承圈4",从而最下部轴承圈4"单独支承滑动管。诸如图5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替代实施例可包含壳体内轴向间隔开的三个或甚至更多的轴承圈,且两个和接续的轴承圈中的每个接纳在逐渐较大直径的沟槽内,使得当滑动管侧向偏移时各轴承圈与各环/台阶的边缘配合的滑动管形成台阶形阵列,由此将负载分散在三个或多个轴承圈的边缘上。在所示实施例中,上部轴承组件12呈普通固定轴承的形式,但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也可对其进行改适,并可完全或部分地镜像下部轴承组件2的特征。在本发明的其它替代实施例中,滑动管1不是仅在从减震器支柱突出的一端侧向被加载,而可以是从轴承组件的两侧突出并可在任一端侧向被加载。则轴承组件可关于中心直径平面对称,一个或若干个轴承圈的布置基本上彼此镜像中心直径平面另一侧的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壳体的轴承组件,所述壳体支承第一和第二轴承圈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轴承圈部分具有在轴向间隔开的区域与内部管状件配合的轴承表面,其特征在于,或者所述轴承圈部分通过支承在所述壳体件内具有不同直径的轴承表面的分开的轴承圈提供;或者所述轴承圈部分通过自由径向挠曲并被支承的单个轴承圈提供,从而第二轴承圈部分在负载下自由径向挠曲,且其轴承表面呈现比所述第一轴承圈部分具有更大直径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开的轴承圈各自位于所述壳体内分开的沟槽内,一个沟槽具有比另一沟槽大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内部管表面,所述轴承圈从所述内部管状表面径向突出,且在所述壳体与具有较大直径轴承表面的所述轴承圈相邻的一轴向端处将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切去以在使用时容纳所述管状件的侧向挠曲。
4.如权利要求1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三个或多个轴承圈设置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件内以轴向间隔开并具有从一个轴承圈到下一个轴承圈朝向所述壳体轴向端直径逐渐增大的轴承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较大直径轴承表面的一个或多个轴承圈布置在具有较小直径轴承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内部轴承圈的每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轴承圈安装在具有成形或锥形基部的壳体内的沟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内部管表面,所述轴承圈从所述内部管状表面径向突出,且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轴承圈部分相邻以能径向挠曲的一轴向端处将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切去以在使用时容纳所述管状件的侧向挠曲。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与所述单个轴承圈轴向间隔开的另外轴承圈并具有与所述第一轴承圈部分相同或更大直径的轴承表面。
9.如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圈部分具有在一侧上轴向间隔开的所述第二轴承圈部分和在另一侧上轴向间隔开的第三轴承圈部分, 所述第二和第三轴承圈部分在负载下自由径向挠曲,从而其相应的轴承表面呈现比所述第一轴承圈部分具有更大直径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或8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壳体取出时,所述分开的轴承圈相同,或所述单个轴承圈与所述附加轴承圈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各个轴承圈各自关于其自身的中心直径平面对称。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在所述支承组件内的管状件。
13.一种飞机起落架减震器支柱,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
14.一种飞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飞机起落架减震器支柱。
全文摘要
一种包括壳体(3′)的轴承组件(2′),该壳体(3′)支承第一和第二轴承圈部分(4、4′),第一和第二轴承圈部分(4、4′)具有在轴向间隔开的区域与内部管状件(1′)配合的轴承表面,特征在于,或者所述轴承圈部分通过支承在所述壳体件(3′)内具有不同直径的轴承表面的分开的轴承圈(4′)提供;或者所述轴承圈部分通过自由径向挠曲并被支承的单个轴承圈(4″)提供,从而第二轴承圈部分在负载下自由径向挠曲,且其轴承表面呈现比所述第一轴承圈部分(4″)具有更大直径的位置。
文档编号F16F9/36GK102439328SQ201080019392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7日
发明者I·贝內特 申请人:梅西耶-道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