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532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设备(如电视机、电脑显示屏等)的放置方式逐渐多样化,如可以壁挂在墙上、也可以安放在电视机柜等支撑面上。当希望将显示设备安放在电视机柜等支撑面上时,一般需要借助于底座来完成。其中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底座上,所述底座放置在支撑面上,以避免显示设备本体与支撑面直接接触和摩擦,并使显示设备本体离开支撑面一定高度。一般来讲,底座是显示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外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目前随着显示设备窄薄化的发展趋势,对显示设备的底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既要求底座小巧美观,又要求底座具有稳定的支撑效果。因此底座设计得好坏也是显示设备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目前,大部分显示设备的底座都是采用压铸件,例如采用压铸铝制成,该压铸件既要起到支撑显示设备本体的作用,又要起到体现底座外观的作用。因此需要该压铸件既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满足小巧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底座单纯采用压铸件制成时,由于该压铸件既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满足小巧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因此底座设计和制作的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以使底座的设计和制作简便,灵活性较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覆盖于所述底盘上方的上底盘罩体,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均为弧线型,且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所述上底盘罩体与所述底盘组装形成底盘组件;其中,所述上底盘罩体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底盘上设有相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一卡槽中;和/ 或,所述上底盘罩体上设有第一螺钉柱,所述底盘上设有相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钉柱对应地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罩体还包括覆盖所述立柱外表面的立柱罩体,所述立柱罩体包括覆盖所述立柱前半部分的前立柱罩体和覆盖所述立柱后半部分的后立柱罩体。所述前立柱罩体和所述立柱组装形成立柱组件;其中,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中;和/或,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第二螺钉柱,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钉柱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而且,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相应地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此外,所述后立柱罩体设有与所述底盘罩体组装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前立柱罩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立柱倾斜地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所述立柱与所述底盘之间的夹角为50° 70°,优选地为60°。所述底座本体为压铸成型的底座本体,所述罩体为注塑成型的罩体。且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优选为电镀银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如上所述的底座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由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覆盖于所述底盘上方的上底盘罩体,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均为弧线型,且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上述呈弧线型的且厚度由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的底盘可以有利于作用在所述底盘上的力的分布,对设备本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因此能够使所述底座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此外通过所述罩体可以使所述底座满足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然后将所述底座本体和罩体组装形成底座,则所述底座既能够满足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能满足外观方面的要求。这样在底座设计和制作时仅需要使所述底座本体和所述罩体分别仅满足一方面的要求即可,因此底座设计和制作的难度降低,灵活性较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组装形成的底盘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立柱和前立柱罩体组装形成的立柱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上底盘罩体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后立柱罩体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本实施例显示设备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底座本体,111-底盘,112-立柱,12-罩体,121-上底盘罩体,122-前立柱罩体,123-后立柱罩体,21-第一卡扣,22-第一卡槽,23-第一螺钉柱,24-第一通孔, 31-第二卡扣,32-第二卡槽,33-定位柱,34-定位孔,41-第一定位柱,42-第二定位孔, 43-第一装配孔,44-第二装配孔,51-凸出部,52-凹槽,53-卡钩,54-卡口,81-显示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底座本体11具有底盘111和设在底盘111上的立柱112, 底座本体11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12,罩体12包括覆盖于底盘111上方的上底盘罩体121, 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且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1,由于底座本体11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12,罩体 12包括覆盖于底盘111上方的上底盘罩体121,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且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上述呈弧线型的且厚度由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的底盘111可以有利于作用在底盘111上的力的分布,对设备本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因此能够使所述底座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此外通过罩体12可以使所述底座满足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然后将底座本体11 和罩体12组装形成底座1,则底座1既能够满足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能满足外观方面的要求。这样在底座1设计和制作时仅需要使底座本体11和罩体12分别仅满足一方面的要求即可,因此底座1设计和制作的难度降低,灵活性较好。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例如本实施例中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漂亮的弯月型。与直线型的形状相比,这种弧线形的形状不仅可以增加美观度,而且有利于作用在底盘111上的力的分布,使得底盘111对设备本体的支撑更加稳定。此外,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由于设备本体通过立柱112支撑在底盘111上,因此底盘111的中间部位受力较大,两端部位受力较小,使底盘111的厚度由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的设计可以使底盘111的受力分布与材料使用相适应。此外,这种厚度设计是综合美观和力学性能两方面考虑的结果,如果将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统一设置为与其中间部位的厚度相同则导致美观度变差,如果将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统一设置为与其两端部位的厚度相同则又导致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变差。除上述优点外,本实施例中将底座本体11和罩体12分别单独设计和制作、最后再组装形成底座1的方式还有利于更换罩体12。例如,在罩体12磨损、刮伤或变脏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将罩体12从底座本体11上拆除,并替换上新的罩体12,有利于长期保持底座1的美观。此外,由于所述底座的各部分均能够方便地组装和拆分,因此在包装时可以将底座拆分后再进行包装,以有效地利用包装箱的容积,并进而缩小整个包装箱的体积,提高装箱量。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可以包括以下五部分底盘111、立柱112、上底盘罩体121、前立柱罩体122和后立柱罩体123。具体来说,底座本体11可以包括底盘111和立柱112。相应地,罩体12可以包括覆盖底盘111外表面的底盘罩体和覆盖立柱112外表面的立柱罩体。底盘111可以放置在支撑面上以支撑立柱112和相应的设备本体,立柱112则设置在底盘111上以连接底盘111和相应的设备本体。将底座本体11分割成底盘111 和立柱112两部分后,可以使每部分的结构相对简单,以便于单独对底盘111和立柱112进行设计制作。相应地,将罩体12分割成底盘罩体和立柱罩体后也使每部分的结构变得相对简单一些,从而有利于单独对底盘罩体和立柱罩体进行设计制作。其中,覆盖底盘111外表面的底盘罩体可以包括覆盖底盘111上半部分的上底盘罩体121以及覆盖底盘111下半部分的下底盘罩体,但是由于底盘的底面直接与支撑面接触,不会对底座的显示外观产生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底盘罩体未包括该下底盘罩体。类似地,覆盖立柱112外表面的立柱罩体可以包括覆盖立柱112前半部分的前立柱罩体122 和覆盖立柱后半部分的后立柱罩体123,其中将底座1的各部分组装在一起后前半部分罩体122和后半部分罩体123能够覆盖立柱1的全部外表面。下面将基于上述说明的底座1的五部分来说明如何将这五部分组装起来以形成底座1。其中,组装过程可以为首先将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组装形成底盘组件,或者首先将立柱112和前立柱罩体122组装形成立柱组件,然后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最后再将后立柱罩体123的下部组装在上底盘罩体121上、下部组装在前立柱罩体 122上,以最终形成需要的底座1。其中,在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之后,并在将后立柱罩体123组装在上底盘罩体121和前立柱罩体122上之前,还可以将立柱112组装在设备本体上。现在结合图2和图3所示来说明底盘组件的组装,图2为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 121组装形成的底盘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上底盘罩体121上设有第一卡扣21,底盘111上设有相应的第一卡槽22,第一卡扣21对应地设在第一卡槽22中,这样就能够将上底盘罩体121卡在底盘111上,完成底盘组件的组装。 本实施例中在上底盘罩体1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卡扣21,相应地在底盘1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卡槽22。此外,上底盘罩体121上设有第一螺钉柱23,底盘111上设有相应的第一通孔对,第一螺钉柱23对应地穿设在第一通孔M中,然后在第一螺钉柱23中设置螺钉即可将上底盘罩体121和底盘111组装在一起,以进一步完成底盘组件的组装。本实施例中,在上底盘罩体121上分布有六个螺钉柱23(均以黑色的阴影表示),相应地在底盘111上分布有六个第一通孔24。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卡扣21和第一卡槽22、以及第一螺钉柱23和第一通孔M的数量没有限制,以能够稳定装配上底盘罩体121和底盘111为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使用第一卡扣21和第一卡槽22的配合来完成底盘组件的组装,或者可以仅使用第一螺钉柱23和第一通孔M的配合来完成底盘组件的组装。需要注意,本实施例中的底盘组件是通过第一卡扣21和第一卡槽22、以及第一螺钉柱23和第一通孔M共同装配形成的,由于上底盘罩体121两端的厚度较薄,难以制作第一螺钉柱23,因此一般而言可以将第一卡扣21设置在上底盘罩体121的两端。现在结合图1和图4所示来说明底盘组件的组装,图4为立柱112和前立柱罩体 122组装形成的立柱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前立柱罩体122上设有第二卡扣 31,立柱112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卡槽32,第二卡扣31对应地设在第二卡槽32中,这样就能够将前立柱罩体122卡在立柱112上,完成立柱组件的组装。本实施例中在前立柱罩体122 的两侧设有四个第二卡扣31,相应地在立柱112的两侧设有四个第二卡槽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使用第二卡扣31和第二卡槽32的配合来完成立柱组件的组装。也可以仅使用第二螺钉柱和第二通孔的配合来完成立柱组件的组装,例如可以在前立柱罩体122上设有第二螺钉柱(未图示),立柱112上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未图示),第二螺钉柱对应地设在第二通孔中,然后在第二螺钉柱中设置螺钉即可将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组装在一起,以完成立柱组件的组装。或者,还可以使用第二卡扣31和第二卡槽32、以及第二螺钉柱和第二通孔来共同对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进行组装。此外,在前立柱罩体122上设有定位柱33,在立柱112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孔34,定位柱33相应地穿设在定位孔34中。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定位柱33,且这两个定位柱33 的直径大小不同,以作为防呆设计。在组装立柱组件时,可以先将定位柱33穿入到定位孔 34中对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的装配位置进行预定,然后用力推动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使二者相互靠近,以便第二卡扣31卡入到第二卡槽32中。这种固定方式的特点是安装简便快捷,节省螺钉,可以提高组装效率。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对第二卡扣31和第二卡槽32、第二螺钉柱和第二通孔、以及定位柱33和定位孔34的数量没有限制,以能够稳定装配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为好。在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完成后,可以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例如,参见图4所示,在立柱112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41,参见图1所示,在底盘111上设有相应的两个第一定位孔42 (图1中一个第一定位孔42不可见),第一定位柱41相应地穿设在第一定位孔42中。本实施例中设置的两个第一定位柱41和两个第一定位孔42的直径不同,以作为防呆设计。此外如图1所示,在立柱112上还设有三个第一装配孔43 (图 1中两个第一装配孔不可见),在底盘111上还设有三个第二装配孔44(图1中一个第二装配孔44不可见),第一装配孔43和第二装配孔44均为通孔。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装配在一起时,首先可以将第一定位柱41穿设在第一定位孔42中以对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预定,此时第一装配孔43和第二装配孔44对齐,然后使用螺钉穿设在对齐的第一装配孔43和第二装配孔44中,实现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如图5所示,可以知道的是,为了第一定位柱41能够穿入到第一定位孔42中,以及为了螺钉能够穿入到第二装配孔44中,需要在上底盘罩体121上也设置相应的通孔。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定位柱41和第一定位孔42、以及第一装配孔43和第二装配孔44的数量没有限制,以能够稳定地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装配在一起为好。在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之后,可以对后立柱罩体123进行组装以形成完整的底座1,本实施例中后立柱罩体123也可以被称为盖体。为此,如图6和图7所示, 可以在后立柱罩体123上设置与底盘罩体(即上底盘罩体121)组装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前立柱罩体12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举例而言,该第一连接部可以为设置在后立柱罩体123 的下部并沿着后立柱罩体123向外伸出的突出部51,相应地如图5所示,在上底盘罩体121 上设有与突出部51对应的凹槽52。该第二连接部可以为设置在后立柱罩体123上部的卡钩53,相应的如图1所示,在前立柱罩体122上设有与卡钩53对应的卡口 M。在组装该后立柱罩体123时,可以首先将突出部52设置在凹槽52中,然后利用卡钩53的弹性变形将卡钩53设置在卡扣M中,从而完成对该后立柱罩体123的组装。此外,由于在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之后,并在将后立柱罩体123组装在上底盘罩体121和前立柱罩体122上之前,还可以将立柱112组装在设备本体上,因此参见图1所示可以在立柱112上设置定位柱和通孔(位于图1中立柱112的右侧表面上, 未标记),以便在通过定位柱对立柱112定位之后,再通过螺钉将立柱112固定在设备本体上。相应地,为了使定位柱112和螺钉能够穿过前立柱罩体122,可以在前立柱罩体122上设置相应的通孔(位于图1中前立柱罩体122的右侧表面上,未标记)。在将底盘组件、立柱组件和后立柱罩体组装在一起形成底座后,整个底座的表面光滑平整,而且没有螺钉露出看不到螺钉的痕迹,这一方面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光滑平整没有螺钉露出的表面避免了刮伤使用者或者钩挂衣服抹布等织物;另一方面使得底座的外表美观大方,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参见图1所示可知,本实施例中立柱112倾斜地安装在底盘111上,且立柱112与底盘111之间的夹角为50° 70°,优选地为60°。由于底盘111的两端向设备本体的前方延伸,因此将立柱112相对于底盘111向设备本体的前方倾斜一定的角度后,可以将设备本体的重力更加均勻地施加在底盘上,保持底座支撑的稳定性。而且,本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1可以为压铸成型的底座本体,例如可以为压铸铝。 此外,为提高底盘111和立柱112的支撑强度,可以在底盘111和立柱112上均设有加强筋。 罩体12可以为注塑成型的罩体,且罩体12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例如该保护层可以为电镀银,或者可以为电镀的其他金属层,再或者还可以为不同颜色的涂料等。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81,显示设备本体81支撑在底座1上。参见图1所示,所述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1,底座本体11具有底盘111和设在底盘111上的立柱112,底座本体11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12,罩体12包括覆盖于底盘111上方的上底盘罩体121,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且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由于底座本体11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12,罩体12包括覆盖于底盘111上方的上底盘罩体121,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 且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上述呈弧线型的且厚度由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的底盘111可以有利于作用在底盘111上的力的分布,对设备本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因此能够使所述底座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此外通过罩体12可以使所述底座满足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然后将底座本体 11和罩体12组装形成底座1,则底座1既能够满足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能满足外观方面的要求。这样在底座1设计和制作时仅需要使底座本体11和罩体12分别仅满足一方面的要求即可,因此底座1设计和制作的难度降低,灵活性较好。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例如本实施例中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漂亮的弯月型。与直线型的形状相比,这种弧线形的形状不仅可以增加美观度,而且有利于作用在底盘111上的力的分布,使得底盘111对设备本体的支撑更加稳定。此外,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由于设备本体通过立柱112支撑在底盘111上,因此底盘111的中间部位受力较大,两端部位受力较小,使底盘111的厚度由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的设计可以使底盘111的受力分布与材料使用相适应。此外,这种厚度设计是综合美观和力学性能两方面考虑的结果,如果将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统一设置为与其中间部位的厚度相同则导致美观度变差,如果将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统一设置为与其两端部位的厚度相同则又导致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变差。除上述优点外,本实施例中将底座本体11和罩体12分别单独设计和制作、最后再组装形成底座1的方式还有利于更换罩体12。例如,在罩体12磨损、刮伤或变脏的时候, 可以方便地将罩体12从底座本体11上拆除,并替换上新的罩体12,有利于长期保持底座1 的美观。此外,由于所述底座的各部分均能够方便地组装和拆分,因此在包装时可以将底座拆分后再进行包装,以有效地利用包装箱的容积,并进而缩小整个包装箱的体积,提高装箱量。举例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可以包括以下五部分底盘111、立柱112、上底盘罩体121、前立柱罩体122和后立柱罩体123。具体来说,底座本体11可以包括底盘111和立柱112。相应地,罩体12可以包括覆盖底盘111外表面的底盘罩体和覆盖立柱112外表面的立柱罩体。底盘111可以放置在支撑面上以支撑立柱112和相应的设备本体,立柱112 则设置在底盘111上以连接底盘111和相应的设备本体。将底座本体11分割成底盘111 和立柱112两部分后,可以使每部分的结构相对简单,以便于单独对底盘111和立柱112进行设计制作。相应地,将罩体12分割成底盘罩体和立柱罩体后也使每部分的结构变得相对简单一些,从而有利于单独对底盘罩体和立柱罩体进行设计制作。其中,覆盖底盘111外表面的底盘罩体可以包括覆盖底盘111上半部分的上底盘罩体121以及覆盖底盘111下半部分的下底盘罩体,但是由于底盘的底面直接与支撑面接触,不会对底座的显示外观产生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底盘罩体未包括该下底盘罩体。类似地,覆盖立柱112外表面的立柱罩体可以包括覆盖立柱112前半部分的前立柱罩体122 和覆盖立柱后半部分的后立柱罩体123,其中将底座1的各部分组装在一起后前半部分罩体122和后半部分罩体123能够覆盖立柱1的全部外表面。下面将基于上述说明的底座1的五部分来说明如何将这五部分组装起来以形成底座1。其中,组装过程可以为首先将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组装形成底盘组件,或者首先将立柱112和前立柱罩体122组装形成立柱组件,然后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最后再将后立柱罩体123的下部组装在上底盘罩体121上、下部组装在前立柱罩体 122上,以最终形成需要的底座1。其中,在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之后,并在将后立柱罩体123组装在上底盘罩体121和前立柱罩体122上之前,还可以将立柱112组装在设备本体上。现在结合图2和图3所示来说明底盘组件的组装,图2为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 121组装形成的底盘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上底盘罩体121上设有第一卡扣21,底盘111上设有相应的第一卡槽22,第一卡扣21对应地设在第一卡槽22中,这样就能够将上底盘罩体121卡在底盘111上,完成底盘组件的组装。本实施例中在上底盘罩体1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卡扣21,相应地在底盘1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卡槽22。此外,上底盘罩体121上设有第一螺钉柱23,底盘111上设有相应的第一通孔对,第一螺钉柱23对应地穿设在第一通孔M中,然后在第一螺钉柱23中设置螺钉即可将上底盘罩体121和底盘111组装在一起,以进一步完成底盘组件的组装。本实施例中,在上底盘罩体121上分布有六个螺钉柱23(均以黑色的阴影表示),相应地在底盘111上分布有六个第一通孔24。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卡扣21和第一卡槽22、以及第一螺钉柱23和第一通孔M的数量没有限制,以能够稳定装配上底盘罩体121和底盘111为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使用第一卡扣21和第一卡槽22的配合来完成底盘组件的组装,或者可以仅使用第一螺钉柱23和第一通孔M的配合来完成底盘组件的组装。需要注意,本实施例中的底盘组件是通过第一卡扣21和第一卡槽22、以及第一螺钉柱23和第一通孔M共同装配形成的,由于上底盘罩体121两端的厚度较薄,难以制作第一螺钉柱23,因此一般而言可以将第一卡扣21设置在上底盘罩体121的两端。现在结合图1和图4所示来说明底盘组件的组装,图4为立柱112和前立柱罩体 122组装形成的立柱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前立柱罩体122上设有第二卡扣 31,立柱112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卡槽32,第二卡扣31对应地设在第二卡槽32中,这样就能够将前立柱罩体122卡在立柱112上,完成立柱组件的组装。本实施例中在前立柱罩体122 的两侧设有四个第二卡扣31,相应地在立柱112的两侧设有四个第二卡槽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使用第二卡扣31和第二卡槽32的配合来完成立柱组件的组装。也可以仅使用第二螺钉柱和第二通孔的配合来完成立柱组件的组装,例如可以在前立柱罩体122上设有第二螺钉柱(未图示),立柱112上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未图示),第二螺钉柱对应地设在第二通孔中,然后在第二螺钉柱中设置螺钉即可将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组装在一起,以完成立柱组件的组装。或者,还可以使用第二卡扣31和第二卡槽32、以及第二螺钉柱和第二通孔来共同对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进行组装。此外,在前立柱罩体122上设有定位柱33,在立柱112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孔34,定位柱33相应地穿设在定位孔34中。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定位柱33,且这两个定位柱33 的直径大小不同,以作为防呆设计。在组装立柱组件时,可以先将定位柱33穿入到定位孔 34中对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的装配位置进行预定,然后用力推动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使二者相互靠近,以便第二卡扣31卡入到第二卡槽32中。这种固定方式的特点是安装简便快捷,节省螺钉,可以提高组装效率。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对第二卡扣31和第二卡槽32、第二螺钉柱和第二通孔、以及定位柱33和定位孔34的数量没有限制,以能够稳定装配前立柱罩体122和立柱112为好。在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完成后,可以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例如,参见图4所示,在立柱112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柱41,参见图1所示,在底盘111上设有相应的两个第一定位孔42 (图1中一个第一定位孔42不可见),第一定位柱41相应地穿设在第一定位孔42中。本实施例中设置的两个第一定位柱41和两个第一定位孔42的直径不同,以作为防呆设计。此外如图1所示,在立柱112上还设有三个第一装配孔43 (图 1中两个第一装配孔不可见),在底盘111上还设有三个第二装配孔44(图1中一个第二装配孔44不可见),第一装配孔43和第二装配孔44均为通孔。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装配在一起时,首先可以将第一定位柱41穿设在第一定位孔42中以对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预定,此时第一装配孔43和第二装配孔44对齐,然后使用螺钉穿设在对齐的第一装配孔43和第二装配孔44中,实现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如图5所示,可以知道的是,为了第一定位柱41能够穿入到第一定位孔42中,以及为了螺钉能够穿入到第二装配孔44中,需要在上底盘罩体121上也设置相应的通孔。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定位柱41和第一定位孔42、以及第一装配孔43和第二装配孔44的数量没有限制,以能够稳定地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装配在一起为好。在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之后,可以对后立柱罩体123进行组装以形成完整的底座1,本实施例中后立柱罩体123也可以被称为盖体。为此,如图6和图7所示, 可以在后立柱罩体123上设置与底盘罩体(即上底盘罩体121)组装的第一连接部和与前立柱罩体12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举例而言,该第一连接部可以为设置在后立柱罩体123 的下部并沿着后立柱罩体123向外伸出的突出部51,相应地如图5所示,在上底盘罩体121 上设有与突出部51对应的凹槽52。该第二连接部可以为设置在后立柱罩体123上部的卡钩53,相应的如图1所示,在前立柱罩体122上设有与卡钩53对应的卡口 M。在组装该后立柱罩体123时,可以首先将突出部52设置在凹槽52中,然后利用卡钩53的弹性变形将卡钩53设置在卡扣M中,从而完成对该后立柱罩体123的组装。此外,由于在将底盘组件和立柱组件组装在一起之后,并在将后立柱罩体123组装在上底盘罩体121和前立柱罩体122上之前,还可以将立柱112组装在设备本体上,因此参见图1所示可以在立柱112上设置定位柱和通孔(位于图1中立柱112的右侧表面上, 未标记),以便在通过定位柱对立柱112定位之后,再通过螺钉将立柱112固定在设备本体上。相应地,为了使定位柱112和螺钉能够穿过前立柱罩体122,可以在前立柱罩体122上设置相应的通孔(位于图1中前立柱罩体122的右侧表面上,未标记)。在将底盘组件、立柱组件和后立柱罩体组装在一起形成底座后,整个底座的表面光滑平整,而且没有螺钉露出看不到螺钉的痕迹,这一方面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光滑平整没有螺钉露出的表面避免了刮伤使用者或者钩挂衣服抹布等织物;另一方面使得底座的外表美观大方,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参见图1所示可知,本实施例中立柱112倾斜地安装在底盘111上,且立柱112与底盘111之间的夹角为50° 70°,优选地为60°。由于底盘111的两端向设备本体的前方延伸,因此将立柱112相对于底盘111向设备本体的前方倾斜一定的角度后,可以将设备本体的重力更加均勻地施加在底盘上,保持底座支撑的稳定性。此外,使底盘111的两端向设备本体前方延伸,并使立柱112向设备本体的前方倾斜后,能够使设备本体和底盘111基本上位于相同的竖直方向上,减小了显示设备整机的占用空间。而且,本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1可以为压铸成型的底座本体,例如可以为压铸铝。 此外,为提高底盘111和立柱112的支撑强度,可以在底盘111和立柱112上均设有加强筋。 罩体12可以为注塑成型的罩体,且罩体12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例如该保护层可以为电镀银,或者可以为电镀的其他金属层,再或者还可以为不同颜色的涂料等。[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覆盖于所述底盘上方的上底盘罩体,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均为弧线型,且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盘罩体与所述底盘组装形成底盘组件;其中,所述上底盘罩体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底盘上设有相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一卡槽中;和/或,所述上底盘罩体上设有第一螺钉柱,所述底盘上设有相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钉柱对应地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还包括覆盖所述立柱外表面的立柱罩体,所述立柱罩体包括覆盖所述立柱前半部分的前立柱罩体和覆盖所述立柱后半部分的后立柱罩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罩体和所述立柱组装形成立柱组件;其中,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中;和/或,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第二螺钉柱,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钉柱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相应地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柱罩体设有与所述底盘罩体组装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前立柱罩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倾斜地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所述立柱与所述底盘之间的夹角为50° 70°,优选地为6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为压铸成型的底座本体,所述罩体为注塑成型的罩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优选为电镀银保护层。
10.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为使底座的设计和制作简便,灵活性较好而发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立柱,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覆盖于所述底盘上方的上底盘罩体,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均为弧线型,且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如上所述的底座上。本实用新型底座用于支撑设备本体。
文档编号F16M11/16GK201964106SQ20112011395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8日
发明者房晓勇, 李建春, 陈军 申请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