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069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子,详细而言涉及将电缆等绳状体固定于壁面等构造体表面的夹子。
背景技术
作为将电缆固定于形成有安装孔的安装板的夹子,有具有如下部件的夹子外包围电缆的外周部的大致C字状的把持部;分别延伸配置于把持部的两端的两个延伸部;形成于一个延伸部的切口部;以及突出设置于另一个延伸部的卡定部(例如,专利文献I)。该夹子构成为,在把持部内配置电缆,以使卡定部通过切口部的方式重叠两个延伸部,并使通过切口部的卡定部的前端部卡合于安装孔,由此将电缆固定于安装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公平5-37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的夹子中,通过使卡定部卡合于安装孔来初次完成电缆与夹子的结合状态。即,由于利用卡定部与安装孔的卡合来维持把持部与电缆的卡合状态,因而存在无法仅进行夹子与电缆的结合(临时固定)的问题。若能够进行夹子与电缆的临时固定,则能够使夹子与电缆成为一体地向组装现场今夏供给,操作者仅使夹子在规定的安装部位结合便能够将电缆配置于规定位置,从而提高安装操作性。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相对于电缆进行临时固定的夹子。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用于将绳状体(100)固定于形成有卡定孔(106)的被安装部件(101)的夹子(10),其特征在于,具有基体部件(11),具备能够与上述绳状体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承接部(20)、以及能够与上述卡定孔卡合的脚部(16);和夹持部件(12),能够在临时固定位置与正式固定位置之间移位地支承于上述基体部件,并在与上述承接部之间划分能够收容上述绳状体的收容空间(60),上述夹持部件的外形构成为,通过从上述临时固定位置向上述正式固定位置移位来缩小上述收容空间。根据该构成,夹子能够在夹持部件与承接部之间收容绳状体,即使在未与被安装部件结合的状态下,也能够覆盖于绳状体。并且,通过使夹持部件移位能够使收容空间的大小变化,因而在夹持部件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夹子能够相对于绳状体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夹持部件位于正式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增强由夹子对绳状体的紧固而能够固定夹子与绳状体的相对位置。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基体部件上形成支承孔(24),上述夹持部件从基端部(41)向插入端部(42)延伸,在上述支承孔至少插入插入端部,并能够在相对于上述支承孔的插入深度浅的上述临时固定位置与相对于上述支承孔的插入深度深的上述正式固定位置之间移位地被支承,在上述基端部侧的从上述支承孔突出的部分,且在与上述承接部之间划分上述收容空间,并且上述基端部侧比上述插入端部侧向上述承接部侧突出。根据该构成,利用相对于支承孔沿轴线方向压入夹持部件的简单的操作,能够使夹持部件从临时固定位置向正式固定位置移位,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绳状体的安装操作。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特征在于,上述基体部件具备槽部(19),该槽部具有底部(20)以及分别与上述底部的两侧连续而相互对置的壁部(21、22),上述承接部设于上述底部,在上述两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以朝向上述两壁部的另一个壁侧的方式形成上述支承 孔,并且,在上述两壁部中的另一个壁部上以与上述支承孔对置的方式形成作为贯通孔的插通孔(25 ),上述夹持部件插入上述插通孔以及上述支承孔。根据该构成,能够在槽部内可靠地保持绳状体。并且,通过使夹持部件插通插通孔,从而当在夹持部件与承接部之间夹持绳状体时,能够防止夹持部件倾斜。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特征在于,上述承接部向与上述夹持部件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关出,上述夹持部件在上述基端部具有向上述承接部侧突出的扩头部(401)。根据该构成,利用夹持部件的扩头部能够防止绳状体从收容空间脱离。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特征在于,上述承接部在其突出端具备向上述夹持部件侧突出的勾挂部(501)。根据该构成,利用承接部的勾挂部能够防止绳状体从收容空间脱离。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承孔向上述脚部内延伸,上述脚部由于上述夹持部件从上述临时固定位置向上述正式固定位置移位而被上述夹持部件按压,从而向上述支承孔的径向外侧扩开。根据该构成,当使夹持部件从临时固定位置向正式固定位置移位时,同时地能够使脚部与被安装部件的卡定孔的卡合状态稳固。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承孔向上述脚部内延伸,上述脚部具有弹性爪(201),该弹性爪能够与上述卡定孔卡合,并且能够向上述支承孔内倾倒,上述夹持部件构成为,当位于上述临时固定位置时,允许上述弹性爪向上述支承孔内倾倒,另一方面,当位于上述正式固定位置时,与上述弹性爪抵接,从而阻止上述弹性爪向上述支承孔内倾倒。根据该构成,当使夹持部件从临时固定位置向正式固定位置移位时,同时地能够使脚部与被安装部件的卡定孔的卡合状态稳固。本发明的其它侧面的夹子(600)用于将绳状体(100)固定于形成有卡定孔(106)的被安装部件(101),其特征在于,具有基体部件(11),形成有能够与上述绳状体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承接部(20)、以及作为贯通孔的支承孔(25);和夹持部件(12),从基端部(41)向插入端部(42)延伸,从上述插入端部侧贯通上述支承孔,并能够在相对于上述支承孔的插入深度浅的临时固定位置与插入深度深的正式固定位置之间移位地支承于上述基体部件,在上述基端部侧的从上述支承孔突出的部分,且在与上述承接部之间划分能够收容上述绳状体的收容空间(60),上述夹持部件的上述基端部侧比上述插入端部侧向上述承接部侧突出,从而通过从所述临时固定位置向所述正式固定位置移位来缩小所述收容空间,并且在上述插入端部的通过上述支承孔的部分上与上述卡定孔卡合。根据该构成,夹子能够覆盖于绳状体,并通过使夹持部件移位能够使收容空间的大小变化,在夹持部件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夹子能够相对于绳状体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夹持部件位于正式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增强由夹子对绳状体的紧固而能够固定夹子与绳状体的相对位置。并且,不需要在基体部件上设置用于与被安装部件的卡定孔卡合的脚部。发明的效果 对于本发明的夹子而言,在夹持部件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可相对移动地与绳状体结合,另一方面,通过使夹持部件向正式固定位置移位,能够使夹子与绳状体的结合状态稳固。


图I是表示将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的电缆向车身面板今夏安装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基体部件的剖视图(图2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夹持部件的剖视图(图2的IV-IV剖视图)。图5是表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的电缆向车身面板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正式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利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利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利用第四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利用第五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利用第六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利用第七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利用第八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利用第九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利用第十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临时固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6是图15的XVI-XVI剖视图。图17是表示利用第十实施方式的夹子进行的电缆的正式固定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夹子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该夹子用于将汽车的停车制动电缆配设于车身面板的适当位置。以下的说明中,基于图I所示的坐标轴来定义各方向。<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I以及2所示,夹子10用于将作为绳状体的停车制动电缆(以下,称作电缆)100固定于汽车的车身面板(被安装部件)101,该夹子10具有基体部件11与夹持部件12。基体部件11以及夹持部件12例如通过对聚甲醛(Ρ0Μ)、聚丙烯(PP)等树脂材料进行成形来形成。如图I 3所示,基体部件11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主体部15、与从主体部15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大致长方体状的脚部16。主体部15具有槽部19,该槽部19向主体部15的左侧面开口,并且以连通主体部15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由于槽部19而使主体部15大致呈“ - ”形状。位于槽部19的右端的底部20的剖面形成为半圆形状,以便适合于圆形剖面的电缆100。将从底部20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左方延伸的壁部作为上壁部21以及下壁部22。在底部20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突起23。突起23优选在左右方向以及、或者上下方向上延伸配置。在下壁部22以及脚部16形成有剖面呈四边形状的支承孔24,该支承孔24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从下壁部22的上表面向脚部16的下端贯通。在上壁部21上与支承孔24同轴地形成有剖面呈四边形状的插通孔25,该插通孔25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俯视时,支承孔24·以及插通孔25的各边沿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延伸,插通孔25以外包围支承孔24的方式形成为比支承孔24大。在上壁部21的接近插通孔25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上壁部21的挖空孔26。在本实施方式中,挖空孔26形成于插通孔25的右方。由挖空孔26来使插通孔25的孔壁的一部分薄壁化,从而提高挠性。在插通孔25的孔壁的适当位置形成有多个凸部27。凸部27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于由插通孔25的挖空孔26而提高挠性的部分(孔壁的右侧部分)。由此,凸部27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向插通孔25的径向外侧移位。脚部16分别具有在其右侧壁部以及左侧壁部向下端连续的切口部31。在各切口部31的上端部分别突出设置有在切口部31内朝向下方延伸的弹性片32。各弹性片32具有挠性,并通过弹性变形而能够向脚部16的外侧倾倒。各弹性片32在其下端部具有向相互接近的方向鼓出的鼓出部33。各鼓出部33在其上半部具有锥形部34,该锥形部34随着向下方前进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量增大。各鼓出部33的下半部35以使两个鼓出部33间的距离成为等距离的方式相互平行。在锥形部34与下半部35的各个边界部分分别形成有比各锥形部34还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卡止凸部36。在基体部件11的上壁部21、下壁部22、弹性片32的适当位置形成有减薄部37。如图15、图4所示,夹持部件1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状部件,具有位于上方的基端部41、和与基端部41的下部同轴地连续且向下方延伸的插入端部42。基端部41相对于插入端部42而在左右方向上宽度变宽。基端部41形成为能够插通于插通孔25内的大小,插入端部42形成为能够插入支承孔24的大小。在插入端部42的左右侧部的前端(下端)附近分别形成有能够容纳各弹性片32的各鼓出部33的容纳凹部44。如图3所示,各容纳凹部44在其上半部具有随着向前端侧前进而深度增大的锥形部45,且在锥形部45的下方设有深度基本固定的底部46。底部46延伸至插入端部42的前端。在锥形部45与底部46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卡定凹部47,该卡定凹部47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深度比底部46的深度深。在基端部41的各个左右侧部分别形成有第--定凹部48以及第二卡定凹部49。第一卡定凹部48以及第二卡定凹部49配置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上,第一卡定凹部48形成于第二卡定凹部49的下方。在夹持部件12的基端部41以及插入端部42的适当位置形成有减薄部50。接下来,对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10而将电缆100安装于车身面板101的步骤以及其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停车制动电缆100由金属制的内金属线104与外壳105构成,该外壳105由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且滑动自如地收容内金属线104。车身面板101由金属板构成,且形成有卡定孔106,该卡定孔106是能够供基体部件11的脚部16通过的四边形状的贯通孔·。最初,如图2所示,在基体部件11与夹持部件12分离的状态下,从径向将电缆100插入基体部件11的槽部19中。槽部19的上壁部21与下壁部22间的距离形成为能够容纳电缆100的大小。在槽部19内将电缆100插入到比支承孔24靠右侧。在电缆100配置于槽部19内的状态下,夹持部件12自插入端部42侧由上方插入基体部件11的插通孔25中。夹持部件12在通过插通孔25、且横穿槽部19之后,向支承孔24内突入。夹持部件12适合于剖面呈四边形状的支承孔24以及插通孔25,且被限制绕轴向的旋转。若进行夹持部件12对支承孔24的插入,则脚部16的弹性片32在各卡定凸部36被插入端部42的各容纳凹部44的各底部46按压,向脚部16的外侧弹性变形。若进一步进行插入,则各卡定凸部36向插入端部42的各卡定凹部47内突入,弹性片32利用复原力而向初始位置复位。夹持部件12利用该各卡定凸部36与各卡定凹部47的卡合而支承于基体部件11上。将此时的夹持部件12相对于基体部件11的位置称作夹持部件12的临时固定位置,将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时的夹子10的状态称作临时固定状态(参照图I、图5)。并且,如图5所示,当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时,夹持部件12的基端部41的第一卡定凹部48与基体部件11的插通孔25的凸部27卡合。利用该第一卡定凹部48与凸部27的卡合,也将夹持部件12相对于基体部件11支承于临时固定位置。基端部4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形成于插通孔25的左右内壁的凸部27间的距离稍大,在基端部41插入插通孔25时,与插通孔25的挖空孔26对应的部分弹性变形而允许基端部41的通过。在夹持部件12支承于临时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在基体部件11的底部20、上壁部21、下壁部22以及夹持部件12之间划分收容空间60,电缆100保持在收容空间60内。在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夹持部件12的位于槽部19内的部分大部分是插入端部42,插入端部42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比基端部41的宽度窄,从而收容空间60比较大。此时,以电缆100在收容空间60内能够沿其长边方向(轴线方向)移位的方式来设定槽部19、夹持部件12的形状以及距离。接下来,从保持有电缆100的夹子10的临时固定状态开始使夹子10在电缆100的长边方向移位而使脚部16与车身面板101的卡定孔106对应,从而将脚部16插入卡定孔106中。脚部16相对于卡定孔106的插入进行到基体部件11的主体部15的下部抵接在车身面板101的表面上。若从该状态开始将夹持部件12向基体部件11的插通孔25以及支承孔24进一步压入,则如图6所示,插入端部42的锥形部45按压弹性片32的锥形部34,从而弹性片32向脚部16的外侧扩张(扩开)。由此,脚部16的宽度比卡定孔106的宽度宽,从而脚部16无法从卡定孔106脱离。并且,同时,插通孔25的凸部27从第—^定凹部48脱离,而与第二卡定凹部49卡合。利用凸部27与第二卡定凹部49的卡合,来保持夹持部件12相对于插通孔25以及支承孔24 (基体部件11)的插入深度。将此时的夹持部件12相对于基体部件11的位置称作夹持部件12的正式固定位置,将夹持部件12位于正式固定位置时的夹子10的状态称作正式固定状态(参照图6)。在夹持部件12位于正式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夹持部件12的位于槽部19内的部分大部分是基端部41,由于基端部41的宽度在左右方向上比插入端部42的宽度窄,因而与临时固定状态相比,收容空间60变小。电缆100被基端部41向底部20侧按压,从而与临时固定状态时相比,较强地夹持于基端部41与底部20之间。由此,阻止电缆100与夹子10沿电缆100的长边方向的相对移位。并且,形成于底部20的突起23嵌入电缆100的外壳105,便能更加稳固地固定夹子10与电缆100的相对位置。如上所述,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10而言,在与车身面板101分离的状态下,能够移位地覆盖电缆100,并能够形成临时固定状态。由此,例如,作为将夹子10组装于电缆 100的一个组装体,而能够向车身组装现场进行供给。并且,夹子10在临时固定状态下能够沿电缆100的长边方向移位,从而能够与车身面板101的卡定孔106的位置一致地调整位置。对于夹子10向车身面板101的安装而言,仅将脚部16插入卡定孔106、并将夹持部件12压入基体部件11即可,从而安装操作容易。并且,夹持部件在轴线方向上由于基端部41与插入端部42而宽度有变化,从而通过使夹持部件12相对于基体部件11移位,能够缩短夹持部件12与作为承接部的底部20的最短距离,进而缩小收容空间60。由此,在夹持部件12与底部20之间更加稳固地夹持电缆100,从而固定夹子10与电缆100的相对位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10比较,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子200在脚部16的构成方面不同。对于夹子200而言,与夹子10相同的构成标记与夹子1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7所示,夹子200的脚部16在其左右侧壁部分别具有弹性爪201。脚部16由支承孔24在上下方向上贯通,且在左右侧壁部分别形成有连通外部与支承孔24的逆U字状的切口部202。弹性爪201具有在切口部202内从下端的基端部向上方延伸的悬臂梁状的弹性片部203、与突出设置于弹性片部203的外表面的止回爪部204。弹性片部203具有挠性,且能够向脚部16的内部(即,支承孔24内)倾倒。夹持部件12通过第一^^定凹部48与基体部件11的凸部27卡合来保持临时固定位置,并通过第二卡定凹部49与基体部件11的凸部27卡合来保持正式固定位置。如图7所示,在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弹性爪201能够向支承孔24内倾倒,通过使弹性爪201倾倒能够将脚部16插入车身面板101的卡定孔106内。虽然没有图示,在夹持部件12位于正式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夹持部件12的插入端部42与弹性爪201的背部(支承孔24侧的部分)抵接,从而阻止弹性爪201的倾倒。根据该构成,在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将脚部16插入卡定孔106,之后,使夹持部件12向正式固定位置移位而阻止弹性爪201的倾倒,从而能够防止脚部16从卡定孔106脱离。〈第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子10、200比较,第三实施方式的夹子300在支承孔24不向脚部16的内部延伸的方面构成不同。对于夹子300而言,与夹子10相同的构成标记与夹子1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夹子300中,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子200相同构成的弹性爪301 (弹性爪201)。在夹子300中,与夹子200不同的是,脚部16的弹性爪301不会受到由于夹持部件12的位置(临时固定位置或者正式固定位置)而允许倾倒、或者阻止倾倒的影响。在夹子300卡合于车身面板101的卡定孔106之前,能够固定(正式固定)与电缆100的相对位置。<第四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夹子400而言,在基体部件11不具有槽部19、在夹持部件12的基端部41具有扩头部401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10有很大不同。对于夹子400而言,与夹子10相同的构成标记与夹子1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9所示,基体部件11的主体部15呈板状,在与支承孔24的轴线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且在与脚部16侧相反的方向上突出设置有壁部(承接部)402。夹持部件12的基端部41具有锥形部403,该锥形部随着向上端侧前进而向壁部402侧(右方)突出,且在其上端具有向壁部402侧(右方)突出的扩头部401。·在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扩头部401与壁部402之间的距离比电缆100的外径小,从而电缆100无法从由基体部件11与夹持部件12划分的收容空间410脱离。若将夹持部件12压入支承孔24,且使之向正式固定位置移动,则将电缆100夹持在扩头部401、锥形部403、主体部15以及壁部402之间。<第五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夹子400比较,第五实施方式的夹子500的扩头部401的形状以及壁部402的形状不同。对于夹子500而言,与夹子400相同的构成标记与夹子40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夹子400在壁部402的上端具有向夹持部件12侧突出的勾挂部501。在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扩头部401以及锥形部403、与勾挂部501之间的距离比电缆100的外径小,从而电缆100无法从由基体部件11与夹持部件12划分的收容空间510脱离。<第六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夹子300比较,第六实施方式的夹子600在基体部件11没有形成支承孔24方面、以及夹持部件12的插入端部42短的方面不同。对于夹子600而言,与夹子300相同的构成标记与夹子30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临时固定位置,夹持部件12的基端部41的一部分与插入端部42向槽部19内突出,从而划分一部分开口的空间601。电缆100能够移位地保持于该空间601。与夹子200相同,将夹持部件12压入插通孔25(作为用于支承夹持部件12的支承孔而发挥功能。与段落0020的支承孔对应。),并使之向正式固定位置移位,而使基端部41的大部分进入槽部19内,从而缩小空间601。由此,电缆100被夹持在夹持部件12与底部20之间。<第七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10比较,第七实施方式的夹子700在基体部件11不具有脚部16、在夹持部件12的插入端部42形成有与车身面板101的卡定孔106卡合的弹性爪701的方面不同。对于夹子700而言,与夹子10相同的构成标记与夹子1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12所示,插入端部42具有中空部702,并具有一对从插入端部42的下端部在中空部702内向上方延伸的弹性爪701。弹性爪701在其外表面突出设置有止回爪部703,并且,弹性爪701具有挠性,且能够向中空部702的内侧弹性变形地倾倒。如图12所示,在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止回爪部703被支承孔24的内壁按压,各弹性爪701成为向中空部602内倾倒的状态。虽然未图示,在夹持部件12位于临时固定位置的状态下,若将插入端部42插入车身面板101的卡定孔106中,并相对于基体部件11将夹持部件12压入,则各弹性爪701的止回爪部703向下方通过支承孔24,并且止回爪部703因弹性爪701的复原力而向插入端部42的外侧突出,从而与卡定孔106卡合。<第八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夹子700比较,第八实施方式的夹子800的基体部件11的上部的形状以及夹持部件12的上部的形状不同。夹子800的基体部件11具有 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夹子400相同的壁部的壁部402,夹持部件12具有扩头部401以及锥形部403。对于夹子800而言,与夹子700以及夹子400相同的构成标记与夹子700以及夹子40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并且,为了相对于基体部件11将夹持部件12保持于临时固定位置,在支承孔24的壁面形成有勾住弹性爪701的凹部801。〈第九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与第八实施方式的夹子800比较,第九实施方式的夹子900的扩头部401的形状以及壁部402的形状不同。壁部402具有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勾挂部501。对于夹子900而言,与夹子800以及夹子500相同的构成标记与夹子800以及夹子500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第十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子10比较,第十实施方式的夹子1000在通过使夹持部件1001相对于基体部件1002相对旋转从而在临时固定位置与正式固定位置之间移位的方面有很大不同。如图15所示,基体部件1002的主体部1003呈板状,在其上面具有有底圆形状的支承孔1004和朝向上方突出设置并在上端具有向支承孔侧延伸的勾挂部1005的壁部(承接部)1006,并在其下表面具有向下方突出设置的脚部1007。脚部1007在其侧面具备一对弹性爪1008,能够与车身面板101的卡定孔106卡合。连续的主体部1003、壁部1006、勾挂部1005呈“ 口 ”形状,在其内部能够收容电缆100。夹持部件1001具有能够绕旋转中心1020旋转地与支承孔1004嵌合的轴部1011、以及与轴部1011同轴设置的椭圆状的夹持部1012。在电缆100配置于主体部1003、壁部1006、勾挂部1005之间后,夹持部件1001嵌装于基体部件1002。若夹持部件1001安装于基体部件1002,则电缆100无法从由主体部1003、壁部1006、勾挂部1005以及夹持部件1001划分的收容空间1015脱离。将夹持部1012与壁部1006的最短距离变得最大(收容空间1015最大)时的夹持部件1001相对于基体部件1002的旋转位置设为临时固定位置(参照图15、图16),将夹持部1012与壁部1006的最短距离变得最小(收容空间1015最小)时的夹持部件1001相对于基体部件1002的旋转位置设为正式固定位置(参照图17)。当夹持部件1001位于临时固定位置时,夹子1000能够相对于电缆100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当夹持部件1001位于正式固定位置时,电缆100被夹持在夹持部1012与壁部1006之间,从而夹子1000被固定为不能相对于电缆100相对移动。
以上,进行了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广泛地实施变形。例如,电缆100也可以是电气布线用金属线、供油等液体流通的管等。并且,作为被安装部件的车身面板101也可以是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装饰板等构造体。另外,安装有夹子的被安装部件不限定于车身的构成部件,也可以是建筑物、装置等各种构造物。符号的说明1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夹子,11、1002—基体部件,12、1001—夹持部件,15—主体部,16—脚部,19一槽部,20—底部(承接部),21—上壁部,22—下壁部,23一突起,24、1004一支承孔,25一插通孔,27一凸部,32一弹性片,33一部,36一卡定凸部,41 一基端部,42—插入端部,44 一容纳凹部,47—卡定凹部,48—第一卡定凹部,49 一第二卡定凹部,60、410、510、1015—收容空间,100—缆索,101—车身面板,106—卡定 孔,201、601—弹性爪,401—扩头部,402、1006—壁部,403—锥形部,501、1005—勾挂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夹子,用于将绳状体固定于形成有卡定孔的被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体部件,具备能够与所述绳状体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承接部、以及能够与所述卡定孔卡合的脚部;和 夹持部件,能够在临时固定位置与正式固定位置之间移位地支承于所述基体部件,并在与所述承接部之间划分能够收容所述绳状体的收容空间, 所述夹持部件的外形构成为,通过从所述临时固定位置向所述正式固定位置移位来缩小所述收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部件上形成支承孔, 所述夹持部件从基端部向插入端部延伸,在所述支承孔至少插入插入端部,并能够在相对于所述支承孔的插入深度浅的所述临时固定位置和相对于所述支承孔的插入深度深的所述正式固定位置之间移位地被支承,在所述基端部侧的从所述支承孔突出的部分,且在与所述承接部之间划分所述收容空间,并且所述基端部侧比所述插入端部侧向所述承接部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部件具备槽部,该槽部具有底部以及分别与所述底部的两侧连续而相互对置的壁部, 所述承接部设于所述底部, 在所述两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以朝向所述两壁部的另一个壁部侧的方式形成所述支承孔,并且在所述两壁部的另一个壁部上以与所述支承孔对置的方式形成作为贯通孔的插通孔, 所述夹持部件插入所述插通孔以及所述支承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向与所述夹持部件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 所述夹持部件在所述基端部具有向所述承接部侧突出的扩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在其突出端具备向所述夹持部件侧突出的勾挂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孔向所述脚部内延伸, 所述脚部由于所述夹持部件从所述临时固定位置向所述正式固定位置移位而被所述夹持部件按压,从而向所述支承孔的径向外侧扩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孔向所述脚部内延伸, 所述脚部具有弹性爪,该弹性爪能够与所述卡定孔卡合,并且能够向所述支承孔内倾倒, 所述夹持部件构成为,当位于所述临时固定位置时,允许所述弹性爪向所述支承孔内倾倒,另一方面,当位于所述正式固定位置时,与所述弹性爪抵接,从而阻止所述弹性爪向所述支承孔内倾倒。
8.一种夹子,用于将绳状体固定于形成有卡定孔的被安装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基体部件,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绳状体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承接部、以及作为贯通孔的支承孔;和 夹持部件,从基端部向插入端部延伸,从所述插入端部侧贯通所述支承孔,并能够在相对于所述支承孔的插入深度浅的临时固定位置与插入深度深的正式固定位置之间移位地支承于所述基体部件,在所述基端部侧的从所述支承孔突出的部分,且在与所述承接部之间划分能够收容所述绳状体的收容空间, 所述夹持部件的所述基端部侧比所述插入端部侧向所述承接部侧突出,从而通过从所述临时固定位置向所述正式固定位置移位来缩小所述收容空间,并且在所述插入端部的通过所述支承孔的部分上与所述卡定孔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部件具备槽部,该槽部具有底部以及分别与所述底部的两侧连续而相互对置的壁部, 所述承接部设于所述底部, 在所述两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以朝向所述两壁部的另一个壁部侧的方式形成所述支承孔,并且,在所述两壁部的另一个壁部上以与所述支承孔对置的方式形成作为贯通孔的插通孔, 所述夹持部件插入所述插通孔以及所述支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向与所述夹持部件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 所述夹持部件在所述基端部具有向所述承接部侧突出的扩头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部在其突出端具备向所述夹持部件侧突出的勾挂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相对于电缆能够临时固定的夹子。夹子(10)用于将电缆(100)固定于形成有卡定孔(106)的车身面板(101),具有基体部件(11),具备具有能够与电缆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抵接的底部(20)的槽部(19)以及能够与卡定孔卡合的脚部(16);和夹持部件(12),能够在临时固定位置与正式固定位置之间移位地支承于基体部件,并在与底部之间划分能够收容电缆的收容空间(60),夹持部件的外形构成为,通过从临时固定位置向正式固定位置移位来缩小收容空间。
文档编号F16B2/14GK102947604SQ20118003042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福本充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