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膨胀锚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253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膨胀锚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锚栓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膨胀锚栓。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锚栓如图I所示,由螺母100、螺杆200及膨胀件300组成,螺杆200的里端具有楔形头201,膨胀件300呈管状且里端具有膨胀片301,膨胀件300套在螺杆200 上,其膨胀片301抵在楔形头201上,螺母100螺套在螺杆200的外端。安装时,将套有膨胀件300的螺杆200插入钻好的基材孔中,再将外挂物挂置在螺杆200的外端,然后,将螺母100螺套在螺杆200上,通过旋拧螺母100向基材孔内推挤膨胀件300,使膨胀件300的里端膨胀片301在楔形头201的导引下胀开,紧紧抓住基材孔的内壁,而令整个锚栓固定在基材孔中,达到将外挂物固定在建筑上的目的。上述锚栓因为膨胀件300的膨胀片301的个数少,与基材孔的接触面小,仅在基材孔底部膨胀,且膨胀件300在膨胀的同时会随螺杆200向外移动,容易挤坏基材孔底部,同时膨胀件300靠螺母100的一端没有抵靠,膨胀件300膨胀也不充分,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让膨胀件300继续膨胀的作用,膨胀自切力不足,特别是使用在空心砖体内,容易出现膨胀片 301恰好处于空穴中的情形,如图1-1所示,导致锚固无效,所以,固定效果差,已逐渐被淘汰。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锚栓如图2所示,由螺母10、螺杆20及至少二个膨胀件30组成,螺杆20具有螺纹段210和螺栓头220,螺母10旋拧在此螺纹段210上,数个膨胀件30 逐一套置在螺杆20的螺纹段210上,且各膨胀件30的同一端形成数个膨胀片310,而另一端对应相邻的膨胀片310则形成楔形面320,螺母10或螺杆20对应膨胀片310也可形成楔形面。安装时,将数个膨胀件30套置在螺杆20的螺纹段210上,并将螺母10旋在螺杆 20的螺纹段210上,再将外挂物挂置在螺杆20靠螺栓头220的位置上,然后,将螺母10朝里,连同膨胀件30、螺杆20 —起插入预先钻好的基材孔中,旋紧螺杆20,或者将螺栓头220 朝里,连同膨胀件30、螺杆20 —起插入预先钻好的基材孔中,旋紧螺母10,即可使膨胀片 310在楔形面320的导引下胀开,紧紧抓住基材孔的内壁,而令整个锚栓固定在基材孔中, 达到将外挂物固定在建筑上的目的。此锚栓因为膨胀件30的增加,使膨胀片310的个数倍增,与基材孔的接触面也倍增,抓紧力大大提高,所以,固定效果好,现已被广泛用于建筑施工中。但是,这种锚栓因为需要套置多个膨胀件30,且每个膨胀件30都必须形成膨胀片 310和楔形面320,螺母10或螺杆20对应膨胀片310也要形成楔形面,所以,存在构件多, 结构复杂,加工生产麻烦等缺点,而且构件的材料钢性要好,通常是采用车、洗工艺才能加工一个构件,制作难度。另外,膨胀件30是在基材孔中部进行膨胀,离基材外壁较近,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基材。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研发出一种新型锚栓,以简化结构,减少构件,有效锚固,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膨胀锚栓,其具有良好的锚固功效,且构件少,结构简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复合膨胀锚栓,由螺母、螺杆、中间套管、自切膨胀环及双向膨胀组件组成;螺杆的外端具有螺纹段而里端具有楔形头;自切膨胀环套置在螺杆上,且里端对应楔形头形成第二膨胀片;双向膨胀组件由二个膨胀件组成,二个膨胀件套置在螺杆上,二个膨胀件的相对端都形成数个相间的第一膨胀片和楔形面,且一个膨胀件的第一膨胀片正对另一个膨胀件的楔形面;中间套管套置在螺杆上;螺母螺套在螺杆的外端;楔形头的斜面与螺杆中心轴的夹角大于膨胀件的楔形面与螺杆中心轴的夹角。所述中间套管和螺母之间增加平垫和弹性垫。所述自切膨胀环的第二膨胀片外表面形成凹槽。所述双向膨胀环的第一膨胀片外表面形成锯齿。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安装时,在基材上钻孔,将自切膨胀环、双向膨胀组件和中间套管套在螺杆上,再将螺杆的楔形头朝里插在预先钻好的基材孔中,然后,将外挂物挂置在螺杆上,最后,将螺母旋在螺杆的螺纹段上,因为楔形头的斜面与螺杆中心轴的夹角大于膨胀件的楔形面与螺杆中心轴的夹角,使双向膨胀组件的第一膨胀片与楔形面配合受挤先于自切膨胀环发生变形,第一膨胀片向四周胀开,紧紧抓住基材孔的内壁,双向膨胀组件的膨胀件先固定在基材孔中,令整个锚栓固定在基材孔中,阻止锚栓左右位移,继续将螺母在螺杆的螺纹段旋拧,使自切膨胀环受双向膨胀组件阻止,自切膨胀环的第二膨胀片与楔形头配合受挤发生充分自切基材孔底,第二膨胀片向四周自切胀开,再次紧紧抓住基材孔的内壁,锚栓承载能力提升,达到将外挂物固定在建筑上的目的。本发明因为有双向膨胀组件和自切膨胀环,逐步实现一次膨胀、二次膨胀和加力膨胀,使自切力大大提高,所以,固定效果好。而且,本发明与背景技术一相比只增加了双向膨胀组件,但与背景技术二相比大大减少了膨胀件的个数,所以,总体来说,本发明构件少, 结构简单。另外,双向膨胀组件的膨胀件主要是用来抵靠自切膨胀环,所以对材料的钢性要求不高,可以选用一些易加工、成本低的材料,如采用锌铝合金压铸成型,自切膨胀环主要是用于在基材孔中产生膨胀力,所以要选用比膨胀件强度更好的材料,由于膨胀件在基材中膨胀充分,相比现有膨胀件使用的材料更少,成本得到节省。


图I是传统建筑锚栓的结构不意图i-ι是传统建筑锚栓运用于空心砖体时的无效锚固示意图2是现有建筑锚栓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发明的平面结构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5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二;图6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7是本发明的安装方式示意图8是本发明的紧固方式示意图9是本发明的一次膨胀示意图10是本发明的二次膨胀示意图11是本发明的加力膨胀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3至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一种复合膨胀锚栓,由螺母I、螺杆2、 中间套管3、自切膨胀环4及双向膨胀组件组成。螺杆2的外端具有螺纹段21而里端具有楔形头22。自切膨胀环4套置在螺杆2上,且里端对应楔形头22形成第二膨胀片41。为了使第二膨胀片41更好地膨胀,第二膨胀片41外表面形成凹槽42。双向膨胀组件由二个膨胀件5和6组成,二个膨胀件5和6套置在螺杆2上,二个膨胀件5和6的相对端都形成数个相间的第一膨胀片51、61和楔形面52、62,且一个膨胀件 5的第一膨胀片51正对另一个膨胀件6的楔形面62,另一个膨胀件6的第一膨胀片61正对一个膨胀件5的楔形面52。为了增大摩擦,使本发明与基材孔更好地结合,第一膨胀片 51和61外表面形成锯齿53和63。中间套管3套置在螺杆2上。所述中间套管和螺母之间增加平垫和弹性垫。螺母I螺套在螺杆2的外端螺纹段21上。楔形头22的斜面与螺杆2中心轴的夹角大于膨胀件5和6的楔形面52、62与螺杆2中心轴的夹角。本发明安装时,如图7所示,在基材上钻孔,将自切膨胀环4、双向膨胀组件的膨胀件5、6和中间套管3套在螺杆2上,再将螺杆2的楔形头22朝里插在预先钻好的基材孔中, 然后,如图8所示,将外挂物挂置在螺杆2上,最后,将螺母I旋在螺杆2的螺纹段21上,如图9所示,双向膨胀组件的第一膨胀片51、61分别与楔形面52、62配合受挤先于自切膨胀环4发生变形,第一膨胀片51、61向四周胀开,紧紧抓住基材孔的内壁,令整个锚栓固定在基材孔中,阻止锚栓左右位移,如图10所示,继续将螺母I在螺杆2的螺纹段21旋拧,使自切膨胀环4受双向膨胀组件的膨胀件5阻止,自切膨胀环4的第二膨胀片41与楔形头22配合受挤发生充分自切基材底孔,第二膨胀片41向四周自切胀开,如图11所示,第二膨胀片 41再次紧紧抓住基材孔的内壁,锚栓承载能力提升,达到将外挂物固定在建筑上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膨胀锚栓,其特征在于由螺母、螺杆、中间套管、自切膨胀环及双向膨胀组件组成;螺杆的外端具有螺纹段而里端具有楔形头;自切膨胀环套置在螺杆上,且里端对应楔形头形成第二膨胀片;双向膨胀组件由二个膨胀件组成,二个膨胀件套置在螺杆上, 二个膨胀件的相对端都形成数个相间的第一膨胀片和楔形面,且一个膨胀件的第一膨胀片正对另一个膨胀件的楔形面;中间套管套置在螺杆上;螺母螺套在螺杆的外端;楔形头的斜面与螺杆中心轴的夹角大于膨胀件的楔形面与螺杆中心轴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膨胀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和螺母之间增加平垫和弹性垫。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膨胀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切膨胀环的第二膨胀片外表面形成凹槽。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复合膨胀锚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膨胀环的第一膨胀片外表面形成锯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膨胀锚栓,由螺母、螺杆、中间套管、自切膨胀环及双向膨胀组件组成;螺杆的外端具有螺纹段而里端具有楔形头;自切膨胀环套置在螺杆上,且里端对应楔形头形成第二膨胀片;双向膨胀组件由二个膨胀件组成,二个膨胀件套置在螺杆上,二个膨胀件的相对端都形成数个相间的第一膨胀片和楔形面,且一个膨胀件的第一膨胀片正对另一个膨胀件的楔形面;中间套管套置在螺杆上;螺母螺套在螺杆的外端;楔形头的斜面与螺杆中心轴的夹角大于膨胀件的楔形面与螺杆中心轴的夹角。此结构具有良好的锚固功效,且构件少,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F16B13/06GK102588407SQ2012100494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瞿滨 申请人:福建鹏坤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