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节能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158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用节能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车用节能机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心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整机性能,尤其是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节能效果。现有的转子式机油泵主要由机油泵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机油泵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进油槽、出油口、出油槽,进油口与进油槽相通,出油槽与出油口相通;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外转子由内转子带动在机油泵壳体孔中旋转;转子泵的运动方式和内啮合齿轮副一样;内转子和外转子的中心偏心布置,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内转子比外转子少一个齿,这样就保证了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地旋转。汽车发动机对机油泵理想的工作要求是在低转速下,满足最低供油量;在高转速时,保证最小油压。目前,通常车用机油泵转速特性为,在一定机油温度、一定出油压力下,机油泵供油量大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线性关系。为保证发动机在各种油温下,以及机件磨损、轴承间隙增大后,机油仍保持一定的压力,机油泵的供油能力在设计上远大于实际需要,尽管在确定机油泵供油能力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优化设计,但当发动机达到一定转速时仍会有大量的机油通过限压阀直接泄出返回油箱。通常机油泵在高转速时供油量要超出了实际需求量的2倍 3. 5倍,这说明普通机油泵无法在发动机的所有转速内都达到最优化设计。为了满足发动机的低速需求,就必然造成机油泵在发动机高转速下的能力过剩,这就是目前机油泵设计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多余润滑油从限压阀直接泄出返回油箱,导致发动机功率消耗增加、机油老化加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节能机油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种车用节能机油泵,包括进油槽、内转子和外转子,其中所述机油泵端盖的低压区设置有进油口和进油槽,所述机油泵端盖的高压区设置有出油口和出油槽,所述进油口与进油槽相通,出油槽与出油口相通,所述进油口处设有一个限流孔,在所述出油槽与所述进油槽之间设置了回油油道,所述回油油道内设置一个由所述出油槽流向所述进油槽的单向阀。优选的,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所述限流孔的流通截面积可按照发动机实际需求的最大供油量计算求得或按照发动机实际需求的最大供油量试验确定。优选的,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所述单向阀为弹簧式单向阀。优选的,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所述机油泵为转子式机油泵、齿轮式机油泵或叶片式机油泵。优选的,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所述机油泵为转子式机油泵,即,包括进油槽、内转子和外转子,其中所述机油泵端盖的低压区设置有进油口和进油槽,所述机油泵端盖的高压区设置有出油口和出油槽,所述进油口与进油槽相通,出油槽与出油口相通,所述内转子固定在机油泵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联动,由所述内转子带动旋转,所述进油口处设有一个限流孔,在所述出油槽与所述进油槽之间设置了回油油道,所述回油油道内设置一个由所述出油槽流向所述进油槽的弹簧式单向阀。优选的,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的中心偏心布置,所述内转子带动所述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转动。优选的,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所述内转子比所述外转子少一个齿,这样就保证了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地旋转。优选的,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所述 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本发明结构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在转速高于临界转速后,输出流量基本保持不变,其输出流量既满足了发动机机油需要量,同时又不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在满足实际需求的供油量和供油压力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图1是本发明所述车用节能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普通机油泵与本发明所述车用节能机油泵转速特性比较图。图中1-进油槽 2-内转子 3-外转子4-机油泵端盖5-出油口 6-出油槽 7-弹簧式单向阀 8-回油油道9-机油泵轴 10-限流孔 11-进油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现配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所述车用节能机油泵,包括进油槽1、内转子2和外转子3,其中所述机油泵端盖4的低压区设置有进油口 11和进油槽I,所述机油泵端盖4的高压区设置有出油口 5和出油槽6,所述进油口 11与进油槽I相通,出油槽6与出油口 5相通,所述内转子2通过销子固定在机油泵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驱动,所述外转子3与所述内转子2联动,由所述内转子2带动旋转,所述内转子2和所述外转子3的中心偏心布置,所述内转子2带动所述外转子3 —起沿同一方向转动,所述内转子2比所述外转子3少一个齿,这样就保证了内、外转子2、3同向不同步地旋转,所述进油口 11处设有一个限流孔10,所述限流孔10的流通截面积可按照发动机实际需求的最大供油量试验确定,在所述出油槽6与所述进油槽I之间设置了回油油道8,所述回油油道8内设置一个由所述出油槽6流向所述进油槽I的弹簧式单向阀7。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当机油泵转速低于临界转速ns时,在限流孔10作用下,进油槽1、出油槽6的压力差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但还不足以克服弹簧式单向阀7的弹簧力。此时弹簧式单向阀7处于关闭状态,机油泵供油量随着机油泵转速的升高而增大;当机油泵转速达到临界转速\后,进油槽1、出油槽6的压力差大于弹簧式单向阀7的弹簧力,弹簧式单向阀7开启,并且弹簧式单向阀7开启流通面积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增大。此时出油槽6的部分机油经弹簧式单向阀7回流到进油槽1,机油泵供油量随着转速的升高微量增加。如图2所示,上述车用节能机油泵的转速特性曲线在转速高于临界转速ns后,输出流量基本保持不变,其输出流量既满足了发动机机油需要量,同时又不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可以有效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节能机油泵,包括进油槽、内转子和外转子,其中所述机油泵端盖的低压区设置有进油口和进油槽,所述机油泵端盖的高压区设置有出油口和出油槽,所述进油口与进油槽相通,出油槽与出油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处设有一个限流孔,在所述出油槽与所述进油槽之间设置了回油油道,所述回油油道内设置一个由所述出油槽流向所述进油槽的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节能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孔的流通截面积可按照发动机实际需求的最大供油量计算求得或按照发动机实际需求的最大供油量试验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节能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为弹簧式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节能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为转子式机油泵、 齿轮式机油泵或叶片式机油泵。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车用节能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为转子式机油泵,即,包括进油槽、内转子和外转子,其中所述机油泵端盖的低压区设置有进油口和进油槽,所述机油泵端盖的高压区设置有出油口和出油槽,所述进油口与进油槽相通,出油槽与出油口相通,所述内转子固定在机油泵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外转子与所述内转子联动,由所述内转子带动旋转,所述进油口处设有一个限流孔,在所述出油槽与所述进油槽之间设置了回油油道,所述回油油道内设置一个由所述出油槽流向所述进油槽的弹簧式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节能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和所述外转子的中心偏心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节能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比所述外转子少一个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节能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节能机油泵,包括进油槽、内转子和外转子,其中所述机油泵端盖的低压区设置有进油口和进油槽,所述机油泵端盖的高压区设置有出油口和出油槽,所述进油口与进油槽相通,出油槽与出油口相通,所述进油口处设有一个限流孔,在所述出油槽与所述进油槽之间设置了回油油道,所述回油油道内设置一个由所述出油槽流向所述进油槽的单向阀;所述车用节能机油泵在转速高于临界转速后,输出流量基本保持不变,其输出流量既满足了发动机机油需要量,同时又不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在满足实际需求的供油量和供油压力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文档编号F16N23/00GK103016940SQ2012105571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杨生辉, 刘宏威, 刘伍权, 胡顺堂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