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344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挡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换挡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换挡操纵机构用于控制齿轮变速器进行变速,目前三轮摩托车上的换挡操纵机构通常仅具有两 个挡位的转换,不能适应三挡位的齿轮变速器,虽然有些厂家借鉴汽车上的换挡操纵机构来实现三个挡位的转换,但是这种换挡操纵机构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合广泛运用在三轮摩托车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三个挡位转换的换挡操作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包括安装支架和操纵杆,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ー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挡位定位板、第二挡位定位板和操纵杆换挡定位板,安装支架的另ー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拉索机构和第二拉索机构,其中第一挡位定位板、第二挡位定位板和支撑轴平行于所述操纵杆换挡定位板,第一挡位定位板、第二挡位定位板位干支撑轴与操纵杆换挡定位板之间,且第一挡位定位板与第二挡位定位板位于同一平面并具有间隙空间,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端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操纵杆可沿支撑轴做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操纵杆的操纵端穿过所述间隙空间和操纵杆换挡定位板;所述第一挡位定位板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正常挡位槽和低速挡位槽,正常挡位槽或低速挡位槽中穿设有第一挡杠,该第一挡杆的一端可转动的套设在支撑轴上,第ー挡杠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拉索机构与第一挡杠相连接;所述第二挡位定位板上设有通过滑道相接通的高速挡位槽和让位槽,高速挡位槽或让位槽中穿设有第二挡杆,该第二挡杠的一端可转动的套设在支撑轴上,第二挡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拨块,所述第二拉索机构与第二挡杠相连接;所述第一拨块和所述第二拨块分别设有用于所述操纵杆卡入的卡槽。所述第一挡杆上固定第一挡杆挂耳,所述第一拉索机构连接在第一挂挡支耳上,所述第二挡杆上固定第二挡杆挂耳,所述第二拉索机构连接在得第二挂挡支耳上。所述第一挡杆挂耳位干支撑轴与第一挡位定位板之间,所述第二挡杆挂耳位干支撑轴与第二挡位定位板之间。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端固定有垂直于操纵杆的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活动套设在支撑轴上,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孔两端分别呈圆锥形,所述内孔的中部直径小于内孔的端ロ直径。所述第一挡杆、所述第二挡杆分别通过第二套管活动套设在支撑轴上。各第二套管的内壁与所述支撑轴的外壁之间分别设有胶套,各胶套的内孔两端分另Ij呈圆锥形,胶套内孔的中部直径小于内孔的端ロ直径。[0010]所述支撑轴上套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位于第一挡杆与操纵杆之间。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设有垫圈,各垫圈分别套设在支撑轴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第一拉索机构和第二拉索机构,第一拉索机构与第一挡杠连接,第二拉索机构与第二挡杆连接,第一挡杠位于第一挡位定位板的正常挡位槽或低速挡位槽中,第二挡杆位于第二挡位定位板的高速挡位槽或让位槽中,操纵杆通过拨动第一拨块带动第一拉索机构实现齿轮变速器在正常挡位和低速挡位的变换,操纵杆通过拨动第二拨块带动第二拉索机构实现齿轮变速器变换到高速挡位。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三个挡位的转换,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广泛运用于三轮摩托车上。由于操纵杆的连接端固定有垂直于操纵杆的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活动套设在支撑轴上,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孔两端分别呈圆锥形,所述内孔的中部直径小于内孔的端ロ直 径,因此换挡时,操纵杆上的第一套管与支撑轴之间能够实现左右摆动,便于顺利换挡,提高了换挡的准确性和舒适性。由于各第二套管的内壁与所述支撑轴的外壁之间分别设有胶套,从而降低了换挡时的噪音。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向示意图;图3为图2的B-B线示意图;图4为图I的C向示意图;图5为图4的D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4的E处局部剖视图;图7图I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參见图I 图7,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包括安装支架I和操纵杆2,安装支架I上设置有支撑轴3,支撑轴3上套有压缩弹簧4。安装支架I的ー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挡位定位板5、第二挡位定位板6和操纵杆换挡定位板7,安装支架I的另ー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拉索机构8和第二拉索机构9。第一拉索机构8包括固定在安装支架I上的第一拉索安装支架81、第一拉索82和第一拉簧83,第二拉索机构9包括固定在安装支架I上的第二拉索安装支架91、第二拉索92和第二拉簧93。第一挡位定位板5、第二挡位定位板6和支撑轴3均平行于操纵杆换挡定位板7,第一挡位定位板5、第二挡位定位板6位干支撑轴3与操纵杆换挡定位板7之间,且第一挡位定位板5与第二挡位定位板6位于同一平面并具有间隙空间。操纵杆2的连接端固定有垂直于操纵杆2的第一套管10,该第一套管10活动套设在支撑轴3上,所述第一套管10的内孔两端分别呈圆锥形,所述内孔的中部直径小于内孔的端ロ直径。操纵杆2可沿支撑轴3做周向转动、轴向移动以及轴向左右摆动,操纵杆2的操纵端穿过第一挡位定位板5与第ニ挡位定位板6之间间隙空间以及操纵杆换挡定位板7。第一挡位定位板5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正常挡位槽51、低速挡位槽52和让位槽53,正常挡位槽51或低速挡位槽52中穿设有第一挡杠12,第一挡杆12可在正常挡位槽51或低速挡位槽52之间转换,该第一挡杆12的一端通过ー个第二套管16a可转动的套设在支撑轴3上,第一挡杠1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拨块13,第一拨块13设有用于操纵杆卡入的卡槽。第一挡杆12上固定第一挡杆挂耳14,第一挡杆挂耳14位干支撑轴3与第一挡位定位板5之间,第一拉索机构的第一拉簧83连接在第一挂挡支耳14上,使得第一拉索机构8与第一挡杠12相连接。第一挡杆12上的第二套管16a的内壁与支撑轴3的外壁之间设有第ー胶套,第一胶套的内孔两端分别呈圆锥形,第一胶套内孔的中部直径小于内孔的端ロ直径。压缩弹簧4位于第一挡杆12与操纵杆2之间,压缩弹簧4的两端分别设有垫圈,各垫圈分别套设在支撑轴3上。第二挡位定位板6上设有通过滑道相接通的高速挡位槽61和让位槽62,高速挡位槽61或让位槽62中穿设有第二挡杆15,换挡时第二挡杆15可在高速挡位槽61和让位槽 62之间转换,该第二挡杠15的一端通过另ー个第二套管16b可转动的套设在支撑轴3上,第二挡杆15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拨块17,第二挡杆15上还固定第二挡杆挂耳18,第二挡杆挂耳18位干支撑轴3与第二挡位定位板6之间,第二拉索机构的拉簧93连接在得第二挂挡支耳18上,使得第二拉索机构与第二挡杠相连接,第二拨块17设有用于操纵杆卡入的卡槽。第二挡杆上的第二套管16b的内壁与支撑轴3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二胶套19,第二胶套19的内孔两端分别呈圆锥形,第二胶套19内孔的中部直径小于内孔的端ロ直径,即第二胶套与第一胶套的结构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包括安装支架和操纵杆,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挡位定位板、第二挡位定位板和操纵杆换挡定位板,安装支架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拉索机构和第二拉索机构,其中第一挡位定位板、第二挡位定位板和支撑轴平行于所述操纵杆换挡定位板,第一挡位定位板、第二挡位定位板位于支撑轴 与操纵杆换挡定位板之间,且第一挡位定位板与第二挡位定位板位于同一平面并具有间隙空间,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端活动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操纵杆可沿支撑轴做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操纵杆的操纵端穿过所述间隙空间和操纵杆换挡定位板; 所述第一挡位定位板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正常挡位槽和低速挡位槽,正常挡位槽或低速挡位槽中穿设有第一挡杠,该第一挡杆的一端可转动的套设在支撑轴上,第一挡杠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拉索机构与第一挡杠相连接; 所述第二挡位定位板上设有通过滑道相接通的高速挡位槽和让位槽,高速挡位槽或让位槽中穿设有第二挡杆,该第二挡杠的一端可转动的套设在支撑轴上,第二挡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拨块,所述第二拉索机构与第二挡杠相连接; 所述第一拨块和所述第二拨块分别设有用于所述操纵杆卡入的卡槽。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杆上固定第一挡杆挂耳,所述第一拉索机构连接在第一挂挡支耳上,所述第二挡杆上固定第二挡杆挂耳,所述第二拉索机构连接在得第二挂挡支耳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杆挂耳位于支撑轴与第一挡位定位板之间,所述第二挡杆挂耳位于支撑轴与第二挡位定位板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的连接端固定有垂直于操纵杆的第一套管,该第一套管活动套设在支撑轴上,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孔两端分别呈圆锥形,所述内孔的中部直径小于内孔的端口直径。
5.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杆、所述第二挡杆分别通过第二套管活动套设在支撑轴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各第二套管的内壁与所述支撑轴的外壁之间分别设有胶套,各胶套的内孔两端分别呈圆锥形,胶套内孔的中部直径小于内孔的端口直径。
7.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上套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位于第一挡杆与操纵杆之间。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挡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设有垫圈,各垫圈分别套设在支撑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挡操纵机构,包括安装支架和操纵杆,安装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轴,安装支架的一侧表面固定有第一挡位定位板、第二挡位定位板和操纵杆换挡定位板,安装支架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拉索机构和第二拉索机构,操纵杆的连接端活动套设在支撑轴上,第一挡位定位板中穿设有第一挡杠,第一挡杆的一端可转动的套设在支撑轴上,第一挡杠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拨块,第一拉索机构与第一挡杠相连接;第二挡位定位板中穿设有第二挡杆,第二挡杠的一端可转动的套设在支撑轴上,第二挡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拨块,第二拉索机构与第二挡杠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三个挡位的转换,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广泛运用于三轮摩托车上。
文档编号F16H59/10GK202418540SQ20122003097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符柏海, 粱道明 申请人:重庆动霸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