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3441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变速齿轮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轮摩托车后桥加力的传动装置,如公告号为CN201457053U的《一种可安装在桥壳式后桥上的主减速器》,设有低速主动齿轮和高速主动齿轮,低速主动齿轮和高速主动齿轮共同装配在ー个中间轴上,并通过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同步齿轮和同步齿环组合,利用拨叉拨动同步齿环移动与低速主动齿轮或高速主动齿轮啮合,完成低速和高速之间的 动カ转换,将动力通过差速器总成的低速从动齿或高速从动齿传给差速器;这种结构减速器的中间轴与差速器的低速从动齿、高速从动齿为平行轴设置,向減速器输入动力的输入轴设为角齿,该输入轴垂直于中间轴,输入轴的角齿与中间轴上设置的盆齿哨合,传递输入动力。虽然这种结构的减速器有低速和高速两级动カ传动,可以在低速或高速之间转换动カ传动,但是由于只能在两级动カ传动之间进行转换,在路况不同的地区行驶时,还是存在动カ转换范围较窄的不足,不能满足复杂路况的多种变速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它通过设置三个挡级的动カ传动机构,使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能够实现三个挡级的动カ传动转换,满足三轮摩托车在复杂路况的行驶需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包括箱体、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其中输入轴、输出轴和中间轴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箱体上,输入轴、输出轴、第一拨叉轴、第二拨叉轴均与中间轴相平行,且输入轴和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并具有轴向间隙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沿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一离合齿轮和输出齿轮,其中第一主动齿轮、第一离合齿轮分别通过花键与输入轴连接,第二主动齿轮和输出齿轮均空套在输入轴上,且第二主动齿轮的端面、输出齿轮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离合齿轮轴向插入的内花键齿;所述输出轴的ー端插入到所述输出齿轮中并通过花键连接,输出轴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联接差速器的锥齿轮;所述中间轴沿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离合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其中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空套在中间轴上,且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常啮合,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常啮合,第一从动齿轮的端面、第二从动齿轮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二离合齿轮轴向插入的内花键齿,所述第二离合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分别通过花键设置在中间轴上,且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常啮合;所述第一拨叉轴上设有第一拨叉,该第一拨叉的脚叉卡接在第一离合齿轮外圆周的环槽中;所述第二拨叉轴上设有第二拨叉,该第二拨叉的脚叉卡接在第二离合齿轮外圆周的环槽中。所述第一拨叉轴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该第一压缩弹簧推动第一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离合齿轮与输出齿轮的内花键齿相啮合;所述第二拨叉轴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该第二压缩弹簧推动第二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的内花键齿相啮合。第一拨叉轴的一端、第二拨叉轴的一端分别延伸出箱体,第一拨叉轴的延伸端连接有第一拉索操纵机构,第二拨叉轴的延伸端连接有第二拉索操作机构。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锥齿轮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三个挡级的动カ传动转换,满足三轮摩托车在复杂路况的行驶需要,其三个挡级的动カ传动转换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第一个挡级,当第一拨叉轴在第一压缩弹簧的推动下,第一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离合齿轮与输出齿轮的内花键齿相哨合,同时第一离合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相分离,且第二拨叉轴在第二压缩弹簧的推动下,第二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哨合,同时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相分离输入轴的转动通过第一离合齿轮直接传递到输出齿轮,输出齿轮带动输出轴转动,实现第一个挡级的动カ输出,此时第一主动齿轮带动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在中间轴上进行空转,输出齿轮通过常啮合的第三从动齿轮带动中间轴转动,第二从动齿轮带动常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也进行空转。第二个挡级,当第一拨叉轴克服第一压缩弹簧的弹力,第一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离合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的内花键齿相哨合,同时第一离合齿轮与输出齿轮相分离,且第二拨叉轴在第二压缩弹簧的推动下,第二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哨合,同时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相分离输入轴的转动通过第一离合齿轮传递到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将动カ传递到相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带动中间轴转动,转动的中间轴将动カ通过第三从动齿轮传递到相啮合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带动输出轴转动,实现第二个挡级的动カ输出,此时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在中间轴上进行空转,并且输入轴与输出齿轮之间也无直接动カ传递。第三个挡级,当第一拨叉轴克服第一压缩弹簧的弹力,第一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离合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的内花键齿相哨合,同时第一离合齿轮与输出齿轮相分离,且第二拨叉轴克服第二压缩弹簧的弹力,第二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的内花键齿相啮合,同时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分离输入轴的转动通过第一主动齿轮传递到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通过第二离合齿轮带动中间轴转动,转动的中间轴将动カ通过第三从动齿轮传递到常啮合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带动输出轴转动,实现第三个挡级的动カ输出,此时第二主动齿轮带动常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在中间轴上进行空转,并且输入轴与输出齿轮之间也无直接动カ传递。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线示意图;图4为图2的B-B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參见图I 图4,一种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包括箱体I、输入轴2、输出轴3、中间轴4、第一拨叉轴5和第二拨叉轴6,其中输入轴2、输出轴3和中间轴4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箱体I上,输入轴2、输出轴3、第一拨叉轴5、第二拨叉轴6均与中间轴4相平行,且输入轴2和输出轴位3于同一轴线上并具有轴向间隙距离。输入轴2沿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7、第二主动齿轮8、第一离合齿轮9和输出齿轮10,其中第一主动齿轮7、第一离合齿轮9分别通过花键与输入轴2连接,第二主动齿轮8和输出齿轮10均空套在输入轴2上,且第二主动齿轮8的端面、输出齿轮10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离合齿轮9轴向插入的内花键齿。第一拨叉轴5上设有第一拨叉11,该第一拨叉11的脚叉卡接在第一离合齿轮9外圆周的环槽中,第一拨叉轴5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12,该第一压缩弹簧12推动第一拨叉轴5轴向移动并通过第一拨叉11带动第一离合齿轮9与输出齿轮10的内花键齿相啮合。第一拨叉轴5的一端延伸出箱体1,第一拨叉轴5的延伸端连接有第一拉索操纵机构,第一拉索操纵机构用于克服第一压缩弹簧12的推力从而操纵第一拨叉轴5向上移动, 使得第一离合齿轮9能够与第二主动齿轮8哨合。输出轴3的一端插入到输出齿轮10中并通过花键连接,输出轴3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联接差速器13的锥齿轮3’,输出轴3与锥齿轮3’为一体成型结构。中间轴4沿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14、第二离合齿轮15、第ニ从动齿轮16和第三从动齿轮17,其中第一从动齿轮14和第二从动齿轮16均空套在中间轴4上,且第一从动齿轮14与第一主动齿轮7常啮合,第二从动齿轮16与第二主动齿轮8常啮合,第一从动齿轮14的端面、第二从动齿轮16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二离合齿轮15轴向插入的内花键齿,第二离合齿轮15和第三从动齿轮17分别通过花键设置在中间轴
4上,且第三从动齿轮17与输出齿轮10常啮合。第二拨叉轴6上设有第二拨叉18,该第二拨叉18的脚叉卡接在第二离合齿轮15外圆周的环槽中,第二拨叉轴6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19,该第二压缩弹簧19推动第二拨叉轴6轴向移动并通过第二拨叉18带动第二离合齿轮15与第二从动齿轮16的内花键齿相哨合。第二拨叉轴6的一端延伸出箱体1,第二拨叉轴6的延伸端连接有第二拉索操作机构,第二拉索操纵机构用于克服第二压缩弹簧19的推力从而操纵第二拨叉轴6向上移动,使得第二离合齿轮15能够与第一从动齿轮14哨合。本使用新型实现三个挡级动カ传动转换的工作原理是第一个挡级,当第一拨叉轴5在第一压缩弹簧12的推动下,第一拨叉轴5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离合齿轮9与输出齿轮10的内花键齿相啮合,同时第一离合齿轮9与第二主动齿轮8相分离,且第二拨叉轴6在第二压缩弹簧19的推动下,第二拨叉轴6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齿轮15与第二从动齿轮16相啮合,同时第二离合齿轮15与第一从动齿轮14相分离输入轴2的转动动カ通过第一离合齿轮9直接传递到输出齿轮10,输出齿轮10带动输出轴3转动,实现第一个挡级的动カ输出,此时第一主动齿轮7带动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4在中间轴4上进行空转,输出齿轮10通过常啮合的第三从动齿轮17带动中间轴4转动,中间轴4通过第二离合齿轮15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6转动,第二从动齿轮16带动常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8在输入轴2上进行空转。第二个挡级,向上拉动第一拉索操纵机构,使得第一拨叉轴5克服第一压缩弹簧12的弾力,第一拨叉轴5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离合齿轮9与第二主动齿轮8的内花键齿相哨合,同时第一离合齿轮9与输出齿轮10相分离,且第二拨叉轴6在第二压缩弹簧19的推动下,第二拨叉轴6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齿轮15与第二从动齿轮16相啮合,同时第二离合齿轮15与第一从动齿轮14相分离输入轴2的转动动カ通过第一离合齿轮9传递到第二主动齿轮8,第二主动齿轮8将动カ传递到常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16,第二从动齿轮16带动中间轴4转动,转动的中间轴4将动カ通过第三从动齿轮17传递到常啮合的输出齿轮10,输出齿轮10带动输出轴3转动,实现第二个挡级的动カ输出,此时第一主动齿轮7带动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4在中间轴4上进行空转,并且输入轴2与输出齿轮10之间也无直接动カ传递。[0021]第三个挡级,向上拉动第一拉索操纵机构,使得第一拨叉轴5克服第一压缩弹簧12的弾力,第一拨叉轴5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离合齿轮9与第二主动齿轮8的内花键齿相哨合,同时第一离合齿轮9与输出齿轮10相分离,并且向上拉动第二拉索操纵机构,使得第ニ拨叉轴6克服第二压缩弹簧19的弾力,第二拨叉轴6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齿轮15与第一从动齿轮14的内花键齿相啮合,同时第二离合齿轮15与第二从动齿轮16相分离输入轴2的转动动カ通过第一主动齿轮7传递到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4,第一从动齿轮14通过第二离合齿轮15带动中间轴4转动,转动的中间轴4将动カ通过第三从动齿轮17传递到常啮合的输出齿轮10,输出齿轮10带动输出轴3转动,实现第三个挡级的动カ输出,此时第二主动齿轮8带动常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16在中间轴4上进行空转,并且输入轴2与输出齿轮10之间也无直接动カ传递。
权利要求1.一种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包括箱体、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第一拨叉轴和第二拨叉轴,其中输入轴、输出轴和中间轴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箱体上,输入轴、输出轴、第一拨叉轴、第二拨叉轴均与中间轴相平行,且输入轴和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并具有轴向间隙距离,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轴沿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一离合齿轮和输出齿轮,其中第一主动齿轮、第一离合齿轮分别通过花键与输入轴连接,第二主动齿轮和输出齿轮均空套在输入轴上,且第二主动齿轮的端面、输出齿轮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离合齿轮轴向插入的内花键齿; 所述输出轴的一端插入到所述输出齿轮中并通过花键连接,输出轴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联接差速器的锥齿轮; 所述中间轴沿轴线依次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离合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其中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空套在中间轴上,且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常啮合,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主动齿轮常啮合,第一从动齿轮的端面、第二从动齿轮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二离合齿轮轴向插入的内花键齿,所述第二离合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分别通过花键设置在中间轴上,且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常啮合; 所述第一拨叉轴上设有第一拨叉,该第一拨叉的脚叉卡接在第一离合齿轮外圆周的环槽中; 所述第二拨叉轴上设有第二拨叉,该第二拨叉的脚叉卡接在第二离合齿轮外圆周的环槽中。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叉轴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该第一压缩弹簧推动第一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一离合齿轮与输出齿轮的内花键齿相啮合;所述第二拨叉轴上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该第二压缩弹簧推动第二拨叉轴轴向移动并带动第二离合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的内花键齿相啮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拨叉轴的一端、第二拨叉轴的一端分别延伸出箱体,第一拨叉轴的延伸端连接有第一拉索操纵机构,第二拨叉轴的延伸端连接有第二拉索操作机构。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锥齿轮为一体成型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摩托车三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中间轴,输入轴和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上并具有轴向间隙距离,第一主动齿轮、第一离合齿轮分别通过花键与输入轴连接,第二主动齿轮和输出齿轮均空套在输入轴上,第二主动齿轮的端面、输出齿轮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一离合齿轮轴向插入的内花键齿;输出轴的一端插入到输出齿轮中并通过花键连接;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均空套在中间轴上,第一从动齿轮的端面、第二从动齿轮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用于第二离合齿轮轴向插入的内花键齿,第二离合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分别通过花键设置在中间轴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三个挡级的动力传动转换,满足三轮摩托车在复杂路况的行驶需要。
文档编号F16H63/32GK202418442SQ2012200309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符柏海, 粱道明 申请人:重庆动霸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