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热水集中供暖终端户用式流量控制与调节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北方供暖地区城市大部分采用了集中供暖系统,系统中的供暖换热站通过供暖管道与各采暖用户的采暖管相连接,采暖管与散热器相连接,采暖管与供暖管道进户入口连接处设有流量控制(流量调节)阀,流量控制(流量调节)阀设有阀体、阀芯、阀杆和手柄,通过手柄、阀杆控制阀芯以进行采暖管流量的控制,这种控制阀的结构简单,缺点是需要采用手动操作方式,不能远程调控,并且只能起到开启、截止和简单的流量控制,达不到现代化管理和节能环保的效果。现有的节能温控方式大致有恒温温控阀方式、普通电动温控球阀方式、石蜡电加热温控流量阀方式。实践证明,这些阀门均存在各自的诸多问·题首先,这些阀门的阀权度较小,阀的调节特性失真度较大,当阀门开度较小时,流量已接近最大值,线性较差,达不到“调节”的目的。其次,达不到按不同用热时段的需求去自动调节热量这一节能效果,智能化低。同时,阀芯过水孔较细、具有高阻力的弱点,不利于改善供热质量。如设计不当,往往带来资用压力不够的情况,再则,随外网管道压力的增大,需较大的拧力才能开、关阀门,这样易损坏电机和阀门,同时影响实际使用。另外,金属球型阀易结垢而失去开关基本功能。再则,大部分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得不到控制,这样给供热带来诸多管理上的不便。与此同时,对开关型阀而言,由于区域系统达到30%的用户处于全关状态的几率又很高,远远超过系统水力平衡点15%的标准,因此,对开关型阀而言,易给系统产生水力震荡。因此,采用全开、全关的阀门对系统而言是绝对有风险的,所带来的热计量收费也是不公平的,容易引起供需纠纷和社会矛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线性较好、阀权度较大,不易结垢,随外网管道压力增大而拧动阀门所需的拧力减小、使用寿命较长,可远程控制阀门的开/关状态,并且可远程控制入户介质流量大小,从而实现对用户室内温度控制的电动温控阀。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如下措施实现。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设有阀体,阀体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阀体内设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道和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管道;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的阀体内设有圆形阀座,阀座上设有阀芯,其特征在于阀芯由外轮廓呈圆形定阀芯和外轮廓呈圆形动阀芯组成,定阀芯和动阀芯接触面光滑配合,定阀芯外沿两侧面设有对称的两个扇形透水槽,动阀芯对应定阀芯设有同样的对应性出水槽,动阀芯上平面中心处设有与阀杆咬合相连的凹形矩状卡槽,阀体内设有阀杆,阀杆的一端带有与动阀芯的凹型矩状卡槽咬合的矩形插头,阀杆与动阀芯经凹形矩状卡槽和矩形插头相连接、形成凸凹吻合状态,阀杆的另一端设有与外接插入式电机相连接的凹型槽,阀杆经压盖固定在阀体上,压盖是一个带有外丝、中心带有圆孔的部件,带有凹形槽一端的阀杆顶面与压盖凸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被固定在压盖中轴孔内的阀杆,经三道密封后在电机作用下可作转动,从而带动动阀芯转动,当动阀芯出水槽与定阀芯透水槽完全对应时,其开度最大、流量达到最大值,当两片阀芯的出水槽完全错开时阀门关闭,调节两片阀芯出水槽的对应角度,可达到调节阀门的开度、即调节介质流量,电机与阀体是分体插入式连接,这样,可提高应用、维护及管理的方便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阀芯外轮廓呈圆形,其上端面为光滑的配合面,其两侧设有对称的两个定位凸台,阀体的阀座上设有两个相对应地定位凹槽,定阀芯和阀座经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相互配合而定位,阀座与定阀芯间设有密封垫,定阀芯外沿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扇形透水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阀芯外轮廓呈圆形,其下端面为光滑的配合面,外沿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扇形出水槽,扇形出水槽的边沿自下而上有一定坡度,当外网管道压力增大时,由于该坡度的存在,将向上产生一个顶力,从而达到管道水压越大、电机拧动阀杆所需的拧力就越小的目的。动阀芯可以旋转,当旋转到定动两阀芯的出水槽完全重合时,阀体流量最大,当定动出水槽相对偏离时,阀体流量渐小,当旋转到90度时,动阀芯非出水槽部分将定阀芯的出水槽完全挡位时,阀体内无流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动两片阀芯,其材质为陶瓷,这样可以避免水垢的干扰,从而使电机开关自如,同时可以防酸碱,延长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设有开/关状态远程输出信号,可远程调控,以方便供热企业管理。本实用新型在阀体上设有与出水管道或进水管道相连通的温度传感器插入丝孔,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孔内,以向系统传输阀体内的水温信号。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回水管道或进水管道上设有止回阀(单向阀),使其具有防盗水的特点,当用户从供暖系统的回水管道放水时,止回阀在负压作用下,将自动关闭,杜绝从回水管道盗水的行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流量控制准确、节约能量、可远程控制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集中供暖系统。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阀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本实用新型中动阀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设有阀体1,阀体I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阀体I内设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道和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管道,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间阀体内设有阀座2,上述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阀座2上设有阀芯,阀芯由定阀芯3和动阀芯4组成,定阀芯3和动阀芯4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定阀芯3和动阀芯4接触面光滑配合,定阀芯3呈圆形,其上端面为光滑的配合面,其两侧设有定位凸台5,阀体I的阀座上对应地设有定位凹槽,定阀芯3和阀座2经定位凸台5和定位凹槽相定位,阀座2与定阀芯3间设有密封垫6,定阀芯3圆心轴线两侧对称设有透水槽8,动阀芯4呈对称的部分圆状,将定阀芯3透水槽8的一部分露出,动阀芯4对应定阀芯3透水槽8的另一部分处设有出水槽7,动阀芯4可以旋转,当旋转到出水槽7与透水槽8重合时,阀体流量最大,当偏离时,阀体流量渐小,当旋转到90度时,动阀芯4将定阀芯的透水槽8完全挡位时,阀体内无流量,阀杆9经密封压盖10安装在阀体I内,密封压盖10采用螺纹方式与阀体相连接,密封压盖10上设有密封圈,阀杆9的一端与动阀芯4相连接,阀杆9的另一端与电机11输出轴相连接,通过电机11的旋转,使阀杆9带动动阀芯4转动,当动阀芯出水槽与定阀芯透水槽对应时,阀体流量达到最大,所述的动阀芯4上端面上设有与阀杆9相连接的矩形凹槽,以与阀杆9相连接,另外,阀体上设有与出水管道相连通的传感器孔,温度传感器12安装在传感器孔内,以向系统传输阀体内的水温,回水管道或进水管道上可以设有止回阀(单向阀),当用户从供暖系统的 回水管道放水时,止回阀在负压作用下,将自动关闭,杜绝从回水管道盗水的行为,使其具有防盗水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流量控制准确、驱动电机与阀体之间安装/拆卸方便、陶瓷材质的阀芯防酸碱、防腐蚀、永不结垢,防盗水,开/关状态及开度(流量)大小远程控制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集中供暖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设有阀体,阀体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阀体内设有与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道和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管道;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的阀体内设有圆形阀座,阀座上设有外轮廓为圆形的阀芯,其特征在于阀芯由外轮廓呈圆形定阀芯和外轮廓呈圆形动阀芯组成,定阀芯和动阀芯接触面光滑配合,定阀芯外沿两侧面设有对称的两个扇形透水槽,动阀芯对应定阀芯设有同样的对应性出水槽,动阀芯上平面中心处设有与阀杆咬合相连的凹形矩状卡槽,阀体内设有阀杆,阀杆的一端带有与动阀芯的凹型矩状卡槽咬合的矩形插头,阀杆与动阀芯经凹形矩状卡槽和矩形插头相连接,阀杆的另一端设有与外接插入式电机相连接的凹型槽,阀杆经压盖固定在阀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压盖是一个带有外丝、中心带有圆孔的部件,带有凹形槽一端的阀杆顶面与压盖凸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被固定在压盖中轴孔内的阀杆,经三道密封后在电机作用下可作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定阀芯外轮廓呈圆形,其上端面为光滑的配合面,其两侧设有对称的两个定位凸台,阀体的阀座上设有两 个相对应地定位凹槽,定阀芯和阀座经定位凸台和定位凹槽相互配合而定位,阀座与定阀芯间设有密封垫。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动阀芯外轮廓呈圆形,其下端面为光滑的配合面,外沿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扇形出水槽,扇形出水槽的边沿自下而上有坡度。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其特征在于阀体上设有与出水管道或进水管道相连通的温度传感器插入丝孔,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其特征在于回水管道或进水管道上设有止回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供热户用型远程电动温控阀,其特征在于阀芯由外轮廓呈圆形定阀芯和外轮廓呈圆形动阀芯组成,定阀芯和动阀芯接触面光滑配合,定阀芯外沿两侧面设有对称的两个扇形透水槽,动阀芯对应定阀芯设有同样的对应性出水槽,动阀芯上平面中心处设有与阀杆咬合相连的凹形矩状卡槽,阀体内设有阀杆,阀杆的一端带有与动阀芯的凹型矩状卡槽咬合的矩形插头,阀杆与动阀芯经凹形矩状卡槽和矩形插头相连接,阀杆的另一端设有与外接插入式电机相连接的凹型槽,阀杆经压盖固定在阀体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流量控制准确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集中供热系统中用于温控作用时对介质流量大小的数字化信号控制系统。
文档编号F16K3/30GK202768905SQ2012204920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陈凤敏, 陈文利, 张捧, 杨玉海 申请人:威海米特智能仪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