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出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13315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龙头出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龙头,具体来说是一种水龙头出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水龙头中,有些并未在水龙头的出水口位置设置缓冲装置,水流从水龙头中几乎以水龙头内径大小水柱冲出,其直接影响是造成水大量流失浪费,而且在放水过程中,柱状的水流同空气接触面较小,空气中的氧不能很好的溶于水中形成氧离子水,减少了人们用水比如洗手时的舒适度。为此,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有在水龙头出水口位置设置出水本体,在出水本体的底面上设置若干出水孔,以减缓水流压力,放缓水流流出的速度,但对于该种结构,若将出水孔设置的较多,则容易造成当水压小时,水流流出速度受到影响,若将出水孔设置的较少,则当水压高时,水流从出水孔中流出的流速太快,因此,传统水龙头结构还有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龙头出水口结构,其具有不论水压高低都可较好控制水流流出速度等特点。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龙头出水口结构,包括呈帽盖状的出水本体,所述出水本体的内腔形成水流通道,出水本体的底面上周向均布有出水孔与所述水流通道相通,所述出水本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由片盖盖合,所述片盖上设置有一水流通孔,盲孔搁中置有密封体,密封体与盲孔底面之间通过压簧连接,所述压簧施力于密封体而使所述密封体封闭所述水流通孔,盲孔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出水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体为锥形胶套;或者所述密封体为径向尺寸大于水流通孔的钢珠。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盖沿其轴向延伸形成有卡柱,片盖通过该卡柱过盈配合于所述盲孔中,所述水流通孔贯通所述卡柱。进一步,所述片盖的周壁径向延伸出有便于施力将所述卡柱抽出盲孔的凸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盲孔、片盖、压簧和密封体等的配合,使得当水压水压较低而小于压簧的弹力时,水流不能顶开密封体而只能从出水孔中流出,当水压较高大于压簧的弹力时,水流克服压簧的弹力而推开密封体,使得一部分水流能够通过第二出水孔流出,这种结构有效的保证了水龙头在高低压时的水流流速,使得流出水龙头的水流在较低水压时不会太慢,较高水压时亦不会太快,节约了用水,同时,流出的水流因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的存在而分成多柱,增大了水流同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水流中氧离子含量,提高了水流冲击到人身上的舒适度和按摩效果,且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安装方便、实施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2,本发明的一种水龙头出水口结构,包括呈帽盖状的出水本体1,所述出水本体1的内腔形成水流通道2,出水本体1的底面11上周向均布有出水孔12与所述水流通道2相通,所述出水本体1的底面11上设置有凸台13,所述凸台13上设置有盲孔14,所述盲孔14由片盖3盖合,所述片盖3上设置有一水流通孔31,盲孔14搁中置有密封体4,密封体4与盲孔14底面之间通过压簧5连接,所述压簧5施力于密封体4而使所述密封体4封闭所述水流通孔31,盲孔14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出水孔15。上述的所述密封体4可以选用锥形胶套,也可以是径向尺寸大于水流通孔的钢珠。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所述片盖3沿其轴向延伸形成有卡柱32,片盖3通过该卡柱32过盈配合于所述盲孔14中,所述水流通孔31贯通所述卡柱32。片盖3一般为塑料结构,卡柱32的设置有利于片盖3的拆装;为此,所述片盖3的周壁径向延伸出有便于施力将所述卡柱32抽出盲孔14的凸起33。本发明通过盲孔14、片盖3、压簧5和密封体4等的配合,使得当水压水压较低而小于压簧5的弹力时,水流不能顶开密封体4而只能从出水孔12中流出,当水压较高大于压簧5的弹力时,水流克服压簧5的弹力而推开密封体,使得一部分水流能够通过第二出水孔15流出,这种结构有效的保证了水龙头在高低压时的水流流速,使得流出水龙头的水流在较低水压时不会太慢,较高水压时亦不会太快,节约了用水,同时,流出的水流因出水孔12和第二出水孔15的存在而分成多柱,增大了水流同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水流中氧离子含量,提高了水流冲击到人身上的舒适度和按摩效果。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