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6003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双离合器变速器。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两个副变速器、一个双离合器、一个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的属于所述双离合器的中间盘(3)、两个外压紧板(4、5)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压紧板(4、5)之间的摩擦片(6、7),所述摩擦片能够单个地与所述中间盘(3)耦合并且将扭矩可选择地借助离合器输出轴(实心轴(10)、空心轴(11))中之一传递到所述副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经常遭受噪声和振动问题,其大多在蠕变过程中、在从位置起动时、在负载交换时以及在换档期间出现。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支承在所述空心轴(11)上;此外,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万向连接。
【专利说明】双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两个副变速器、一个双离合器、一个与驱动皮带轮连接的属于所述双离合器的中间盘、两个外压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盘与所述压紧板之间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能够单个地与所述中间盘耦合的并且将扭矩可选择地借助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传递到所述副变速器上。
【背景技术】
[0002]双离合器变速器是自动变速器,其借助于两个副变速器实现了没有力中断的全自动换档。变速器控制装置自动地或按驾驶员希望在允许的转数范围中选择档位。扭矩的传递通过两个离合器中之ー实现,所述两个离合器将两个副变速器与发动机连接。当ー个离合器关闭时,另ー个打开。
[0003]特别是如果这样的双离合器变速器设置有干式双离合器,那么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经常遭受噪声和振动问题,其大多在蠕变过程中、在从静止位置起动时、在负载交换时以及在换档期间出现。在此主要问题在于档的颤动、起动抖动以及在换档期间的换档碰撞。这在下文中是构成的问题的原因。
[0004]第一个问题(其特别是在干式双离合器中出现)是所谓的离合器衰减,其是部分的或者甚至完全的离合器表面过热,这使得关于离合器滑动的离合器摩擦值不可控制。离合器衰减大多在离合器的过热阶段期间导致摩擦值的减小,随后在离合器冷却之后导致摩擦值的升高。也产生了摩擦值的波动,这可以在蠕变或气动过程中导致换档碰撞、换档打滑以及离合抖动。离合器衰减的产生大多可以在未正常运转的离合器中发现。原因通常是在离合器整个系统及其环境中的几何结构错误,由此可以在摩擦片、压紧板和中间板之间出现不足的接触面,从而局部受限的接触面部分过热。
[0005]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几何结构的离合器误差造成的所谓的几何结构抖动。这不仅导致了离合器部件中扭矩的不均匀性或不平衡性并继而导致起动抖动,而且作为后果也导致车辆振动,其由离合器传递到变速器壳体并继而通过发动机和变速器悬挂传递到客舱。
[0006]第三个问题是不稳定的滑动控制,其同样由几何结构的离合器误差造成。由此,可以产生发动机侧与离合器的变速器侧的短接,从而源于发动机的旋转不平衡性可以导致档的颤动。
[0007]第四个问题在于输入轴上抖动的离合器,由此增大了轴承间隙,从而可以导致轴承损坏。基于所产生的几何误差,不仅可以出现噪声和振动干扰,而且还可以导致离合器关于离合接触的完全失灵并且由此导致出现过热。
[0008]第五个问题存在于离合器装配在驱动皮带轮上期间。在此,必须提高离合器并且以驱动皮带轮径向地压入。在此,必须将离合器主体直角地贴靠在驱动皮带轮上。该过程经常导致装配误差以及由此产生的离合器斜置或离合器的未提高或斜置。其后果是沿x/y/Z方向振动的中间盘触发了在离合器上的再次扭矩不平衡性。这可以导致上述三种噪声干扰。[0009]第六个问题由径向的离合器扭矩改变而产生,其基于扭转的摩擦值波动产生并且通过径向和轴向分量被传递到离合器输出轴并继而被传递到变速器输入轴。如果相应的离合器部件的压紧カ小于轴向力分量,那么可以导致涉及的单个系统的轴向固有频率激励,这重新导致噪声干扰。
[0010]当离合器的整个压カ最小时,第七个问题由中间板的径向和轴向激励而产生如果。所述激励可以是ー个内部几何离合器误差,或者其也可以由发动机的轴向和径向旋转不平衡性造成。这随后又导致了轴向的离合器振荡,这可以重新导致变速器噪声问题。
[0011]上述的七个问题通常是斜置和/或摩擦片相对于压紧板和中间盘的径向偏置的连锁效应。这是几何误差,其由制造精度和/或系统误差造成,但是也可以由离合器自身的装配误差造成。
[0012]关于现有技术,參考了 DElO 2005 037 514A1以及US6,830,140B2,其涉及此类其
中出现了上述问题的双离合器变速器。

【发明内容】

[0013]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任务在于,这样地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即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各问题。
[0014]按照本发明,所述任务由此解决,即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支承在所述空心轴上,并且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万向连接。 [0015]基于中间盘与驱动皮带轮的去耦以及中间盘相对于驱动皮带轮的万向的或摇摆的连接并且通过中间盘在离合器输出轴上的支承实现了从发动机轴经由驱动皮带轮至中间盘的均匀和安静的カ传递,从而甚至可以在变速器和发动机中有效地补偿制造精度和安装误差。为此的条件在于,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安装扭矩传递系统,该扭矩传递系统引入或实现了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的轴向和径向的运动平衡以及同时的缓沖。
[0016]优选地应该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相应的离合器输出轴之间各设置一个缓冲系统。
[0017]中间盘在离合器输出轴上的支承必须如此构成,即其:
[0018]?径向地尽可能无间隙且无摩擦地得到支承;
[0019]?轴向地始終相对于离合器输出轴得到预紧;
[0020]?轴向地尽可能无摩擦地得到支承。
[0021]这对于具有中间盘的万向的支承的变速器变型通过导入一个轴向的滚针轴承并且通过中间盘的“预紧的结构”例如通过相对于离合器输出轴的板簧系统通过垫圈实现。在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上的变速器变型中可以或通过驱动皮带轮/中间盘和/或通过轴向预紧的径向环实现“预紧的结构”。
[0022]可选择地,出于轴向稳定性的目的可以将离合器轴承构成为球面轴承或滚针轴承。由此阻止了中间盘的摆动。
[0023]如果必要,离合器轴承和/或中间盘将轴向地通过两个径向环预紧地轴向保持。弹簧预紧的径向环分别位于离合器输出轴上和/或位于离合器轴承的外圈上。
[0024]为了克制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的轴向和径向移动不平衡性可以在其间设置布置好的弹簧系统,例如与径向缓冲系统组合的板簧系统。
[0025]该弹簧系统按照目的被轴向地预紧。如果在所述中间盘与所述驱动皮带轮之间设置有齿合连接,那么该构造特别地适合。通过轴向预紧轴向地得到缓冲,而通过径向预紧的摩擦系统径向地得到缓冲。由此在该区域中避免了噪声形成。
[0026]如果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支撑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那么可以在中间盘与离合器轴承之间设置布置好的万向铰接用于补偿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的径向不平衡性。
[0027]如果所述摩擦片分别经由ー个细齿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连接,则可以设置不同的补偿元件:
[0028]在此,可以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细齿之间分别设置ー个柔性片。
[0029]备选地,还可以在所述摩擦片与所述细齿之间设置ー个万向连接装置。
[0030]最后还可以将所述细齿沿齿冠的轴向方向构成为球形。
[0031]通过所述措施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对扭矩不平衡性和制造不精确性进行补偿并且对离合器输出轴上的传递进行缓冲。
[0032]除了所述的措施,在来自发动机的输入轴与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之间的导轴承的连接也是可能的。这引起了离合器输出轴相对于发动机轴直线地放置,从而可以在属于离合器的片之间实现最优的平行性。这对于变速器应用是有利的,其中中间盘或者万向地或固定地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上。
[0033]为了通过离合器改善滑动控制的隔离,本发明提出了第一缓冲系统或第一缓冲级,其固定地与驱动皮带轮连接或者集成到驱动皮带轮并且定位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上并且借助缓冲离合器I和/或缓冲离合器2在摩擦片与离合器输出轴之间设置第二缓冲级。
[0034]该离合器架构需要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板之间安装具有轴向预紧和径向缓冲的万向连接系统,如其在此在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如果中间盘与驱动皮带轮固定地连接,那么无需该万向连接系统。
[0035]这具有的优点在于,可以应用两级或多级的缓冲系统来辅助滑动控制。该缓冲系统可以用作蓄能器或者通过能量缓冲系统来应用或者用作能量吸收器。在此重要的是,在离合之前减少发动机的旋转不平衡性的幅度。在此,所应用的缓冲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在于对用于整体隔离的离合器滑动进行辅助。
[0036]用于相应的传动系的整体缓冲组合如下:
[0037]I)由在中间板(没有离合器滑动)之前的第一缓冲级加上在摩擦片之后串联连接的第二缓冲级组合,
[0038]2)由在中间板(具有离合器滑动)之前的第一缓冲级组合,其中第二缓冲级部分去耦,同样串联连接。
[0039]在此,可以将第一缓冲级以及第ニ缓冲级设计为2级的并且将第一缓冲级也设计为单质量或双质量飞轮,从而因此产生了三质量/具有ニ /三或四级的缓冲系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本发明在附图中示例地示出并且在下文中细节地根据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0041]图1:双离合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上部的截面;
[0042]图2a:具有导轴承的双离合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相同的截面;[0043]图2b:具有缓冲系统并且具有导轴承的双离合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相同的截面;
[0044]图3:根据图1的具有导轴承的双离合器的相同的截面;
[0045]图4:根据图3的与柔性的或万向的摩擦片连接装置组合的双离合器的相同的截面;
[0046]图5:摩擦片与离合器输出轴之间的计为球形或球装的细齿的示意图;
[0047]图6a:具有导轴承并且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没有轴向预紧系统的双离合器的截面;
[0048]图6b:具有导轴承并且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如在图6a中所示出的)、与第一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截面,该第一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弹簧预紧摩擦元件以及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紫;
[0049]图6c:具有导轴承并且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如在图6a中所示出的)、与第二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截面,该第二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以及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0050]图6d:具有导轴承并且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如在图6a中所示出的)、与第三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截面,该第三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以及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0051]图6e:具有导轴承以及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中之一上(如在图6a中所示出的)、与第四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截面,该第四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以及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0052]图7:具有导轴承以及具有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上、与第五轴向预紧连接系统组合的双离合器的一个类似的实施形式的相同的截面,该第五轴向预紧连接系统具有轴向间隙补偿和径向缓冲以及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0053]图8:第一预紧系统的示意图,其具有两个弹簧预紧的摩擦连接结合轴向间隙补偿,在背离所述发动机的变速器侧上具有双径向缓冲和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紫;
[0054]图9:如图8中的类似的第二预紧系统,在朝向所述发动机的侧上具有双径向缓冲和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0055]图10:如图8中的类似的第三预紧系统,该第三预紧系统安装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即具有双径向缓冲和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紧;
[0056]图11:具有分离的轴向和径向支撑的中间板的轴承系统;以及
[0057]图12:具有组合的轴向和径向支撑的中间板的第二轴承系统,可选择地具有轴向预紧。
【具体实施方式】
[0058]根据附图的图1的双离合器I主要由驱动皮带轮2、与该驱动皮带轮连接的中间盘
3、设置在中间盘3两侧的压紧板4、5以及设置在中间盘3与压紧板4和5之间的摩擦片6或7组成。
[0059]驱动皮带轮2抗扭地位于双离合器I的输入轴8上并且因此随之以相同的转数旋转。输入轴8通常是附图中未示出的发动机的驱动轴或曲轴。[0060]驱动皮带轮2通过离合器主体13与中间盘3连接,即中间盘3以与驱动皮带轮2相同的转数旋转。设置在中间盘3两侧的压紧板4和5随中间盘3旋转,然而它们能够轴向地向中间盘3移动。
[0061]摩擦片6和7分别抗扭地与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连接,即在附图中在右边示出的摩擦片7与ー个空心轴11连接,而在附图中在左边示出的摩擦片6与通过空心轴11的实心轴10连接。中间盘3通过离合器轴承21即万向起动盘18支撑在空心轴11上并且能够径向地自由运动。
[0062]为了触发离合过程,压紧板4或5之一朝中间盘3的方向移动,由此将相应的摩擦片6或7固定地压紧到中间盘3上。通过相应的摩擦片6或7的耦合,其随着中间盘3旋转并且将发动机的扭矩传递到相应的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上。
[0063]构成为实心轴的离合器输出轴10 (其能够与附图中左边示出的摩擦片1、6连接)——通入到附图中未示出的变速器壳体中,该离合器输出轴在此处负责驱动第一副变速器。该副变速器操纵例如档位1、3、5。
[0064]构成为空心轴的离合器输出轴11 (其能够与附图中右边示出的摩擦片2、7连接)环绕实心轴10。空心轴11同样如实心轴10地通入到附图中未示出的变速器壳体中并且负责驱动第二副变速器,其例如被设置用于档位2、4、6和R。
[0065]驱动皮带轮2与中间盘3之间的轴向不平衡性通过板簧系统12进行调整。径向的调整通过中间盘3与万向起动盘18之间的径向间隙实现,该万向起动盘通过万向铰接17与中间盘3连接。
[0066]摩擦片6和7通过细齿22和23与相应的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连接。在摩擦片和细齿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级14或第三缓冲级15。
[0067]在附图的图2a中示出了双离合器20的另ー实施例。双离合器20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图1中示出的双离合器I大部分一致,从而对于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位置数字。驱动皮带轮2在该实施形式中也与中间盘3连接,并且在中间盘3的两侧上设置有压紧板4和5。在中间盘3与压紧板4和5之间设置有摩擦片6或7。
[0068]驱动皮带轮2抗扭地位于双离合器20的输入轴8上并且因此随之以相同的转数旋转。在此,驱动皮带轮2通过扭转缓冲器9与中间盘3连接。
[0069]中间盘3通过离合器轴承21在空心轴11上被径向地引导并且被轴向地支撑。
[0070]在该实施例中,摩擦片6和7也通过细齿22或23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上并且压紧板4和5与中间盘3随驱动皮带轮2旋转,其位于在输入轴8上。由此,可以例如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给定的制造公差下导致摩擦片6和7相对于中间盘3和压紧板4和5的斜置。为了将其抵消,在按照图2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导轴承24,其使两个离合器输出轴10和11 (连同空心轴或实心轴轴承系统25)相对于变速器输入轴8居中。该措施不仅有助于补偿质量不平衡性上而且有助于补偿离合器扭矩不平衡性,从而防止部分的摩擦片衬面过热以及随之带来的摩擦片衬面的破坏。而且由于所述导轴承以及由于离合器系统20与驱动皮带轮2的去耦,变速器的装配得到显著地简化导轴承。
[0071]图2b示出了具有三个缓冲系统或缓冲级的新设计的双离合器的另一新的实施例的与图2a相同的截面。在该变型中也是在此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该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0072]为了通过离合器改善滑动控制的隔离,该设计提出了三级缓冲系统,具有与中间盘3连接的第一缓冲级49,并且结合了在图1和图2中提出的两个变型以及:
[0073]a)中间盘3固定地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11上并且具有第一缓冲离合器或第二缓冲级14和/或第二缓冲离合器或第三缓冲级15 ;或者
[0074]b)中间盘3固定地与驱动皮带轮2耦合并且具有第一缓冲离合器2或第二缓冲级14和/或第二缓冲离合器或第三缓冲级15。
[0075]该缓冲系统可以设计为蓄能系统(扭转缓冲器)或能量缓冲系统(通过能量吸收器)。在此的目标是减少发动机在输入到离合器系统中之前旋转不平衡性的幅度。
[0076]图2b还示出了第一缓冲级49,其集成到驱动皮带轮2中。驱动皮带轮2通过离合器主体16与发动机侧以及与在缓冲级49的相反的变速器侧上的离合器主体13形锁合地连接。离合器主体13重新固定地位于中间盘3上。离合器主体16与驱动皮带轮2固定连接并且与相对于其居中。这具有的优点在于,可以随之应用两级或多级/单质量或双质量的用于辅助滑动控制的缓冲系统。
[0077]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相应的传动系的整体缓冲由以下各级组合:
[0078]I)第一缓冲级49,由中间板之前的缓冲系统49实现,情况1:没有离合器滑动,以及第ニ和第三缓冲级14和15在摩擦片之后串联连接。
[0079]2)第一缓冲级49,由中间板之前的缓冲系统49实现,情况2:没有离合器滑动,以及第ニ和第三缓冲级14和15在摩擦片之后串联连接。
[0080]在此,可以将第一缓冲级以及第ニ和第三缓冲级也两级地设计,其中第一缓冲级可以构成为单质量或双质量飞轮,由此产生三质量或ニ、三或四级缓冲系统。也存在的可能是,有针对性地安装用于档位1、3、5以及独立地用于档位2、4、6的缓冲。此外,可以有选择地或将第一缓冲级用于高扭矩范围而将第二缓冲级用于低扭矩范围,或与之相反。在此,仅当不能有效地隔离缓冲系统或缓冲级时才使用滑动控制。
[0081]该系统的优点在于,首先是发动机的低扭矩范围中的最优的隔离,其次极大地减少了离合器滑动并且由此也改善了变速器效率并且降低了离合器表面温度并继而减小了离合器摩擦值,第三是避免了衬面磨损,而第四是对于旋转不平衡性的最优的隔离,其在离合器系统之前/期间和之后产生。
[0082]然而,这些缓冲级的安装需要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板之间安装具有轴向预紧和径向缓冲的万向连接系统,如其在此在本发明中所描述的,即对于这样的类型,其中中间盘3支承在空心轴11上。
[0083]在附图的图3中示出了双离合器I的另ー变型,其中该实施形式也在变速器输入轴8与构成为实心轴的离合器输出轴10之间设置有导轴承24。通过这样的措施,离合器输出轴10和11相对于变速器输入轴8定向并且两个离合器输出轴10和11的摆动在轴承失灵的情况下被抵消。这样的措施也有利于通过导轴承实心轴与空心轴的定向借助导轴承为摩擦片定向,从而也补偿了由此造成的离合器扭矩不平衡性并且防止了部分的摩擦片衬面过热以及摩擦片衬面的随之带来的破坏。
[0084]在图4中重新示出了双离合器1,其基本上符合在图1和3中示出的双离合器的结构。在该实施形式中也重新包含导轴承24。
[0085]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另外的措施用于减少离合器输出轴上的扭矩不平衡性。
[0086]第一个措施是,在摩擦片(1、2)6或7与细齿22和23之间设置有柔性片26。这具有的优点在于,隔离了源于离合器连接的轴向不平衡性。同时补偿了离合器输出轴10或11的可能的斜置。
[0087]根据用于隔离扭矩不平衡性的第二措施,摩擦片6或7与离合器输出轴11和12之间设置有万向连接件27。该措施具有相同的效果,即相对于离合器输出轴10和11的扭矩隔离。
[0088]措施I和2在图4的右侧上的放大的视图中示出。
[0089]图5中描述了第三措施。该措施涉及细齿22和23的变型。在该实施例中齿廓构成为渐开线,其中齿冠沿齿合的轴向方向构成为球形或球状。通过该措施使通过离合器的摆动可能造成的离合器扭矩误差最小化。
[0090]所述相应的措施也可以任意地相互组合并且能够应用于双离合器I以及20。
[0091]图6a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该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0092]在该实施例中,驱动皮带轮2也可以构成为“柔性驱动皮带轮”,以便补偿发动机或变速器的轴向移动。中间盘3到驱动皮带轮2的连接通过设置在中间盘3上的齿合连接件50以及ー个离合器主体13实现,其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该双离合器设计具有的优点在于,排除了通过装配到驱动皮带轮2上所造成的离合器斜置。此外通过该措施实现了,摩擦片(1、2) 6或7始終与中间盘3以及两个压紧板4或5排成直线。
[0093]图6b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该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0094]中间盘3通过离合器主体13在驱动皮带轮2上的链接以及相应的齿合连接件50的连接符合在图6a中示出的设计。在此,保持板1、39通过环形槽与离合器主体13连接并且轴向不能移动的。为了实现轴向预紧和径向缓沖,此外还安装有碟形弹簧41,其被轴向地预紧。该预紧随着离合器主体13安装到驱动皮带轮2上的定心环或直径29上进行。该径向的缓冲由轴向预紧カ和保持板30与摩擦系统31之间的摩擦系数产生。在此,保持板30与离合器主体13齿合地连接并且能够通过齿合53轴向移动。由此实现了用于对旋转不平衡性进行补偿以及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径向缓冲。此外,在此还同时实现了沿发动机方向中间盘的附加的预紧。
[0095]图6c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如在图6a和图6b中所示出的。其示出了与图6b相同的弹簧预紧的系统,其间区别在于,该预紧的弹簧系统相对于中间盘定位在发动机侧上并且引起了沿变速器方向中间盘的轴向预紧。该应用的重要优点在干,在装配时无需将离合器主体13螺紧到驱动皮带轮2上。离合器主体13与驱动皮带轮2固定地连接。碟形弹簧41、不能轴向移动的保持板39和保持板30 (其能够轴向地在离合器主体13中在齿合53中移动)通过齿合预装配在离合器主体13中。摩擦元件31可以或固定在保持板30上或固定在中间盘3上。轴向的预紧通过将变速器壳体螺紧到发动机法兰上以及碟形弹簧的压缩实现。由此,在此还实现了用于对旋转不平衡性进行补偿以及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径向缓冲。
[0096]图6d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0097]中间盘3通过离合器主体13在驱动皮带轮2上的链接以及相应的齿合连接件50的连接符合在图6a-6c中示出的设计。在此,轴向弹簧系统45与相应的摩擦元件46连接,而弹性元件47与离合器主体13和中间盘3连接。为了实现轴向预紧和径向缓沖,随着离合器主体13装配到驱动皮带轮2上进行弹簧系统的预紧。径向缓冲通过轴向预紧カ以及由此造成的在弾性元件47与摩擦元件46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弹簧系统相对于中间盘3和离合器主体13的径向移动自由的实现而实现。径向移动自由可以例如通过长孔实现。该弾性元件可以构成为板簧。由此,实现了用于对扭转的发动机振动进行补偿以及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径向缓冲。此外,由此还同时实现了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盘的附加的预紧,如在图6b中的设计中所实现的。
[0098]图6e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
[0099]图6e示出了具有导轴承24和两个缓冲级14和15的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在该变型中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去耦,并且中间盘通过离合器轴承19支承在空心的离合器输出轴11上,如在图6d中所示出的。其示出了与图6d相同的弹簧预紧的系统45,其间区别在于,该预紧的弹簧系统相对于中间盘定位在发动机侧上并且引起了沿变速器方向中间盘的轴向预紫。该应用的重要优点在干,在装配时无需螺紧离合器主体13。离合器主体13与驱动皮带轮2固定地连接。弾性元件46和摩擦元件47可以作为组件预装配在或者离合器主体13上或者中间盘上。预紧通过将变速器壳体螺紧到发动机法兰上实现。在此,弹簧组件支撑在保持环3、52上,其又形锁合地但不能轴向移动地相对于离合器主体13的齿合53中的末端止挡部定位。由此,在此还实现了用于对旋转不平衡性进行补偿以及用于轴向间隙补偿的径向缓沖。
[0100]在图7中示出了另一双离合器设计,其中通过离合器主体16实现中间盘3至驱动皮带轮2的连接,即通过ー个齿合即ー个预紧的连接。在此ー个保持环42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为了实现轴向预紧和径向缓沖,此外还安装有碟形弹簧41,其被轴向地预紧并且固定在驱动皮带轮2上。在此,还可以可选择地将附加的摩擦元件一起安装在碟形弹簧41与离合器主体16之间。离合器主体16通过齿合51与保持环42形锁合地连接。
[0101]在图8中在示意图中示出了另ー预紧的连接装置,其具有两个弹簧预紧的摩擦连接并且使得不需要预紧力。该摩擦连接径向地作用并且因此缓冲地影响细齿。在该设计中可以通过轴向弹簧28或碟形弹簧41的力和摩擦系统31有目的性地并且准确地调节摩擦扭矩。通过齿合53将摩擦系统安装在离合器主体33中。在安装过程中,弹簧28或碟形弹簧41通过保持板1、39和保持环1、40 (它们通过齿合53与离合器主体33齿合)以及通过保持板30得以保持和预紧。摩擦系统31被安装在第一保持板39与第二保持板30之间以及在中间盘3与第一保持环40之间。这些属于摩擦系统31的部件可以各可选择地粘贴在相应的侧上。
[0102]离合器主体33又形锁合地借助齿合32与中间盘3齿合并且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以及通过定心环各自居中。该预紧系统在背离所述发动机的变速器侧上具有两个弹簧预紧的结合了轴向间隙补偿的摩擦连接,该变速器侧上具有双径向或者扭转缓冲和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紫。该缓冲首先用于在拉/推操作期间在齿连接32中的齿合间隙的桥接的缓冲,并且其次用于旋转不平衡性的缓冲。
[0103]而且通过所述措施可以避免中间盘3上的源于发动机的旋转不平衡性。由此,中间盘3相对于摩擦片6和7的斜置得以抵消。该构造的另ー优点是简单的结构,因为可以简单地操纵螺紧并且无需将离合器提高到驱动皮带轮。对于该预紧装置必要的是,将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通过离合器轴承21将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空心轴)11上。
[0104]在图9中在示意图中设置了另ー预紧的连接装置,其类似于图8中示出的连接装置地构成。在图9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中然而该预紧装置完全集成到第二离合器主体33并且其齿合53中。在未装配的状态下具有摩擦装置的第二离合器主体33表示ー个单元,该单元首先装配到驱动皮带轮2的定心环29上。摩擦系统31的单个元件可以可选择地固定或粘贴在所述ー个或所述另ー个接触面上。离合器的装配借助于ー个轴向的预紧カ实现,其通过在发动机上的变速器的螺紧产生。在变速器安装期间不需要离合器自身的螺丝连接。
[0105]对于预紧装置需要的是,将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借助离合器轴承21将中间盘3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11上。该第二预紧系统在结构上类似于如图8中所示,然而在朝向所述发动机的变速器侧上具有双径向和扭转缓冲和沿发动机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紫。
[0106]图10在示意图中示出了另ー预紧的连接装置,其与在图9中示出的装置类似地构成,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将预紧装置完全集成到中间盘3中而将离合器主体33集成到齿合53中。在未安装的状态下,具有摩擦装置和离合器主体33的中间盘3表示预装配的单元。摩擦系统31的元件可以可选择地被固定或粘贴在所述ー个或所述另ー接触面上。
[0107]轴向的预紧カ通过将离合器或变速器装配到发动机上实现。在变速器安装期间不需要螺丝连接。而且对于该预紧装置需要的是,将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借助离合器轴承21将中间盘支承在离合器输出轴11上。
[0108]具有双缓冲的该第三预紧系统与在图9中示出的类似地构成,其安装在驱动皮带轮与中间盘之间,即具有双径向和扭转缓冲和沿变速器方向的中间板的同时预紫。
[0109]在此,该摩擦系统位于驱动皮带轮2与保持环40之间并且位于保持板30与保持板39之间。保持板30不能朝驱动皮带轮轴向移动,反之保持板30必须是能够朝中间盘轴向移动的并且相对于齿合53的端部止挡。保持板39和保持环40与齿合53齿合并且能够轴向移动。碟形弹簧41可以可选择地如在图8至图10中的类型所示出地与齿合53齿合或者在齿合53上贴靠地装配。
[0110]图11在示意图中示出了ー个离合器轴承系统43。该离合器轴承系统由两个滚针轴承系统组成,即径向的34和轴向的35。该径向和轴向滚针轴承系统通过起动盘36得到支撑并且通过保持环37轴向地沿发动机方向保持在空心轴11上。
[0111]在此,中间盘3被压紧在径向轴承34的外圈48上并且同时引导该轴向轴承。轴向轴承35设置有内壳和外壳并且预装配在启动盘35上并且径向地在中间盘和保持板36内得到引导。轴承的封装对于轴承的上油是必要的。
[0112]中间盘3和外圈48朝变速器侧的方向相对于空心轴11支撑在保持板54上。保持板54轴向地止动并且固定在空心轴11上。该径向轴承径向地通过空心轴11和外圈48而轴向地通过启动盘36和保持板54得以封装和引导。这具有的优点在干,轴承的上油毫无问题是可能的。
[0113]中间盘轴承的提出可以用于万向连接的应用以及驱动皮带轮2与中间盘3之间的沿变速器方向和沿发动机方向的预紧的应用中的每ー个。所述中间盘轴承的解决方案的重要优点在于,经改善的圆周运动精度以及很大程度上对中间盘3的轴向移动或摆动移动的阻止。
[0114]图12在示意图中示出了第二离合器轴承系统43。该第二离合器轴承系统由轴向滚针轴承系统35和常规的但经修改的离合器轴承21组成。该轴向滚针轴承系统通过起动盘36得到支撑并且通过保持环37被轴向地保持并且支撑在空心轴11上。在此,中间盘3被压紧到轴向轴承的外圈48上并且附加地轴向地通过保持环37a轴向地被保持在离合器轴承21的外圈44上。外圈48上附加设备的肩部54将中间盘轴向地固定在限定的位置中。离合器轴承21的内圈56重新通过保持环37b轴向地保持并且被定位和支撑在空心轴11上。保持环37a和37b还可以可选择地构成为轴向预紧的碟形弹簧系统44。在此,该轴向轴承嵌入在中间盘3、启动盘36和外圈48内并且得到径向引导。由此,也可以将封装作为油腔使用。
[0115]中间盘轴承的提出也可以用于万向连接的应用以及在驱动皮带轮2与中间盘3之间的沿变速器方向和沿发动机方向的预紧的应用中的每ー个。以中间盘轴承形式的该解决方案的重要优点在于,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中间盘3的轴向移动或摆动移动并且实现了中间盘可选择地支撑在空心轴11上的变速器侧上或发动机侧上。
[0116]附图标记:
[0117]I双离合器
[0118]2驱动皮带轮
[0119]3中间盘
[0120]4压紧板
[0121]5压紧板
[0122]6摩擦片
[0123]7摩擦片
[0124]8输入轴
[0125]9扭转缓冲器
[0126]10离合器输出轴(实心轴)
[0127]11离合器输出轴(空心轴)
[0128]12轴向/径向弹簧
[0129]13离合器主体I
[0130]14第一缓冲器离合器-第二缓冲级
[0131]15第二缓冲器离合器-第三缓冲级[0132]16离合器主体2
[0133]17中间盘的万向铰接
[0134]18万向起动盘
[0135]19支承在空心轴11上的中间盘
[0136]20双离合器/系统2
[0137]21离合器轴承
[0138]22细齿-离合器I
[0139]23细齿-离合器2
[0140]24导轴承
[0141]25轴承系统空心轴/实心轴
[0142]26柔性片
[0143]27万向连接件
[0144]28轴向弹簧系统
[0145]29定心环或直径
[0146]30保持板
[0147]31摩擦系统
[0148]32齿合中间盘
[0149]33具有齿合的离合器主体2
[0150]34径向滚针轴承
[0151]35轴向滚针轴承
[0152]36轴向轴承起动盘
[0153]37空心轴保持环
[0154]37a保持环-中间盘/离合器轴承
[0155]37b保持环-离合器轴承/空心轴
[0156]38驱动皮带轮与离合器主体的齿合
[0157]39保持板I
[0158]40保持环I
[0159]41碟形弹簧
[0160]42保持环2
[0161]43离合器轴承系统
[0162]44构成为碟形弹簧的保持环
[0163]45轴向弹簧系统
[0164]46摩擦元件
[0165]47弹性元件
[0166]48径向轴承外圈
[0167]49第一缓冲级
[0168]50中间盘与离合器主体的齿合
[0169]51离合器主体与保持环的齿合
[0170]52保持环[0171]53齿合系统
[0172]54保持环
[0173]55设备肩部
[0174]56 内圈
【权利要求】
1.用于机动车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具有两个副变速器、一个双离合器、ー个与驱动皮带轮(2)连接的属于所述双离合器的中间盘(3)、两个外压紧板(4、5)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压紧板(4、5)之间的摩擦片(6、7),所述摩擦片能够单个地与所述中间盘(3)耦合并且将扭矩可选择地借助离合器输出轴(实心轴10、空心轴11)中之一传递到所述副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去耦并且支承在所述空心轴(11)上并且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万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干,缓冲系统(14、15)分别设置在所述摩擦片(6、7)和相应的离合器输出轴(10、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形锁合的连接系统(50、51、38、32)以齿合系统的形式设置在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干,为了补偿出现在所述连接系统(50、51、38、32)内在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之间的轴向和径向的不平衡性,可以在所述系统之间设置能够轴向预紧的弹簧系统(45),并且由此实现万向连接,所述弹簧系统在所述中间盘(3)与所述驱动皮带轮(2)之间具有径向缓冲和轴向间隙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45)被轴向地预紧,并且集成在所述中间盘或驱动皮带轮中或者集成在固定地装配在所述驱动皮带轮或所述中间盘上的离合器主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干,能够将所述弹簧系统(45)定位在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中间盘之间或在所述中间盘之后。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45)的径向摩擦副能够可选择地以所述弹簧系统(45)和所述中间盘和/或以所述弹簧系统(45)和所述驱动皮带 轮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干,所述弹簧系统(45)具有至少ー个径向摩擦副。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45)被设计为使得在变速器/发动机装配之后随着离合器主体(13、33)装配到所述驱动皮带轮上而被预紧。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系统(45)被设计为使得预装配所述离合器主体(13、33)并且随着变速器/发动机的装配预紧所述弹簧系统(45)。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干,为了补偿驱动皮带轮(2)与中间盘(3)之间的径向和轴向不平衡性而设置在中间盘(3)与驱动皮带轮(2)之间的万向铰接以未预紧的齿合的形式存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摩擦片(6、7)各借助一个细齿(22、23)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10、11)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片(6、7)与所述细齿(22、23 )之间各布置有ー个柔性片(26 )。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摩擦片(6、7)借助细齿(22、23)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10、11)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片(6、7)与所述细齿(22、23)之间各设置有一个万向连接件(27)。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摩擦片(6、7)借助细齿(22、23)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10、11)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片(6、7)与所述细齿(22、23)之间各设置有ー个万向连接件(27)和ー个柔性片(26)。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中,所述摩擦片(6、7)借助细齿(22,23)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10、1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齿(22、23)沿齿冠的轴向方向构成为球形。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离合器输入轴(8)与所述离合器输出轴(实心轴10)之间设置有导轴承(24)。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皮带轮(2)轴向柔性地构成。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3)的轴承(43)具有単独的轴向轴承(35)和単独的径向轴承(34)并且轴向地固定在所述空心轴(11)上,使得能够在所述空心轴(11)上沿发动机或变速器方向可选择地预紧所述中间盘(3)。
1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盘(3)的轴承(43)具有単独的轴向轴承(35)并且在离合器轴(21)的外圈(48)上被压紧并且被轴向地固定和/或预紧,并且所述离合器轴(21)的内圈(56)轴向地固定和/或预紧在所述空心轴(11)上,使得能够在所述空心轴上沿发动机或变速器方向可选择地预紧所述中间盘。
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干,总共设置有三个缓冲系统(14、15、49)或三个缓冲·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级(49)设置在所述驱动皮带轮与所述中间盘之间并且用于相应的传动系1、3、5或2、4、6的两个单独的串联连接的第二缓冲级(14、15)设置在摩擦元件与离合器输出轴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级可以设计为用于高的扭矩范围,而所述第二缓冲级用于低的扭矩范围,反之亦然。
23.根据权利要求20、21或22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能够将所述第一缓冲级设计为ー级或两级的并且将所述串联连接的第二缓冲级同样设计为ー级或两级的,并且因此产生了具有三个惯量系统的最大四级的缓冲系统。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3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能够将缓冲级设计为能量缓冲系统以及设计为蓄能系统,以便因此减少发动机的旋转不平衡性的幅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之一所述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其特征在干,能够将离合器滑动附加地用于所述第一缓冲级和第二缓冲级(14)和/或第三缓冲级(15)之间的隔离。
【文档编号】F16H57/028GK103591233SQ20131035905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J·凯楚菲尔 申请人: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