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760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主要解决了现有闸阀在开启的初期和关闭的后期阀体中密封面磨损大,影响机构密封性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闸板(41)与副闸板(42)滑移配合,所述的阀座(2)中设有预紧弹簧(5),所述的预紧弹簧(5)一端与阀座(2)接触,另一端与阀体(1)接触,所述的主闸板(41)和副闸板(42)之间设有摆控件(6),所述的摆控件(6)有顶压主闸板(41)偏离副闸板(42)的第一位置,和顶压副闸板(42)偏离主闸板(41)的第二位置。该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降低了闸板在阀门开启的初期和关闭的后期对密封面的挤压,且设置了预紧弹簧,在保证机构密封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密封面磨损,提高了机构密封性。
【专利说明】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阀,具体涉及一种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厂、矿山、冶金和化工等行业带有颗粒灰浆和干灰及腐蚀性企质的管道中,闸阀用于介质流量控制和启闭,其阀座、密封面、闸板的结构形式直接影响到阀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0003]现有技术中的阀座密封结构中,特别是在阀门的开启的初期和关闭的后期,液体流速显著提高,液体冲击闸板,闸板移动时与阀座之间摩擦增大,极大地磨损了密封面,长久使用,机构容易发生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主要解决了现有密封环使用寿命短,自身弹力下降后,容易出现介质泄漏,密封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包括阀体、阀座、阀杆,所述的阀体中设有闸板,所述的闸板由主闸板和副闸板构成,所述的主闸板与副闸板滑移配合,所述的阀座中设有预紧弹簧,所述的预紧弹簧一端与阀座接触,另一端与阀体接触,所述的主闸板和副闸板之间设有摆控件,所述的摆控件有顶压主闸板偏离副闸板的第一位置,和顶压副闸板偏离主闸板的第二位置。
[0006]所述的主闸板和副闸板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所述的摆控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的摆控件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套设于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上,所述的第一限位孔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柱直径,所述的第二限位孔内径大于第二限位柱直径。
[0007]所述的主闸板与阀杆连接,所述的主闸板上设有V型滑移槽,所述的副闸板设有与滑移槽相适配的三角形凸块。
[0008]所述的阀杆末端加工有方形面,所述的主闸板上端设有与阀杆末端适配的T型槽。
[0009]所述的阀座上设有介质导入腔,所述的介质导入腔与流道连通。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闸板在阀门开启的初期和关闭的后期对密封面的挤压,且设置了预紧弹簧,在保证机构密封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密封面磨损,提高了机构密封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摆控件6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3为图1A处的放大图。
[0014]图4为图1B处的放大图。
[0015]图中1-阀体,2-阀座,3-阀杆,31-方形面,4-闸板,41-主闸板,411-第一限位柱,412-V型滑移槽,42-副闸板,421-第二限位柱,422-三角形凸块,5-预紧弹簧,6-摆控件,61-第一限位孔,62-第二限位孔,7- T型槽,8-介质导入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结合图2至4所示,一种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包括阀体1、阀座2、阀杆3,所述的阀体I中设有闸板4,所述的闸板4由主闸板41和副闸板42构成,所述的主闸板41与副闸板42滑移配合,所述的阀座2中设有预紧弹簧5,所述的预紧弹簧5 —端与阀座2接触,另一端与阀体I接触,所述的主闸板41和副闸板42之间设有摆控件6,所述的摆控件6有顶压主闸板41偏离副闸板42的第一位置,和顶压副闸板42偏离主闸板41的第二位置。
[0018]所述的主闸板41和副闸板42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柱411、第二限位柱421,所述的摆控件6上设有第一限位孔61和第二限位孔62,所述的摆控件6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孔61和第二限位孔62套设于第一限位柱411、第二限位柱421上,所述的第一限位孔61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柱411直径,所述的第二限位孔62内径大于第二限位柱421直径。可随着控制闸板开启过程中闸板宽度的变化,同时保证闸板在关闭位置闸板自动撑开,保证密封性。
[0019]所述的主闸板41与阀杆3连接,所述的主闸板41上设有V型滑移槽412,所述的副闸板42设有与滑移槽412相适配的三角形凸块422。摩擦力下,启闭灵活。
[0020]所述的阀杆3末端加工有方形面31,所述的主闸板41上端设有与阀杆3末端适配的T型槽7。不论任何情况阀杆3和闸板4都不会脱开。
[0021]所述的阀座2上设有介质导入腔8,所述的介质导入腔8与流道连通。实现靠介质压力推动阀座2,使密封面的密封力和介质压力变化一致,提高机构密封性。
[0022]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如下:全开时,闸板4的V型滑移槽412和三角形凸块422分离,摆控件6顶压主闸板41,使闸板两侧压紧阀体密封面,介质和污物进入阀体体腔;关闭过程中,阀杆3带动主闸板41向下运动,副闸板42随主闸板41移动,摆控件6向副闸板42一侧运动,闸板4与密封面有微小间隙,预紧弹簧5顶压阀座2拟补间隙,减小了密封面磨损;全闭时,摆控件6顶压副闸板42,V型滑移槽412和三角形凸块422分开,使闸板4两侧压紧密封面,实现阀门的绝对密封;开启过程中,阀杆3带动主闸板41向上运动,副闸板42随主闸板41移动,摆控件6向主闸板41 一侧运动,闸板4与密封面有微小间隙,预紧弹簧5顶压阀座2拟补间隙,减小了密封面磨损。
[0023]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闸板在阀门开启的初期和关闭的后期对密封面的挤压,且设置了预紧弹簧,在保证机构密封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密封面磨损,提高了机构密封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包括阀体(I )、阀座(2)、阀杆(3),所述的阀体(I)中设有闸板(4),所述的闸板(4)由主闸板(41)和副闸板(42)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闸板(41)与副闸板(42)滑移配合,所述的阀座(2)中设有预紧弹簧(5),所述的预紧弹簧(5)—端与阀座(2)接触,另一端与阀体(I)接触,所述的主闸板(41)和副闸板(42)之间设有摆控件(6),所述的摆控件(6)有顶压主闸板(41)偏离副闸板(42)的第一位置,和顶压副闸板(42)偏离主闸板(41)的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闸板(41)和副闸板(42)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柱(411)、第二限位柱(421),所述的摆控件(6)上设有第一限位孔(61)和第二限位孔(62),所述的摆控件(6)分别通过第一限位孔(61)和第二限位孔(62)套设于第一限位柱(411)、第二限位柱(421)上,所述的第一限位孔(61)内径大于第一限位柱(411)直径,所述的第二限位孔(62)内径大于第二限位柱(421)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闸板(41)与阀杆(3)连接,所述的主闸板(41)上设有V型滑移槽(412),所述的副闸板(42)设有与滑移槽(412)相适配的三角形凸块(4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杆(3)末端加工有方形面(31),所述的主闸板(41)上端设有与阀杆(3)末端适配的T型槽(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阀座双闸板闸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2)上设有介质导入腔(8),所述的介质导入腔(8)与流道连通。
【文档编号】F16K3/30GK203500532SQ20132065220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焦伦龄, 郝文明, 王奕彤, 王永兵, 吴钊 申请人:方正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