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蚀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080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防电蚀轴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电蚀轴承,包括内圈与外圈,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滚动体,内圈套设在转轴上,内圈与外圈之间通过导体导通,所述外圈上设有与转轴导通的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包括L型导电杆,外圈与L型导电杆之间弹性铰接,L型导电杆与内圈设有间隙,L型导电杆上设有碳顶针,所述碳顶针可轴向移动,所述碳顶针由纯碳与凝固剂制成,碳顶针顶点位于轴承轴线上,外圈与轴承通过导电部件导通,导电部件与轴端面的中心相接触,由于端面中心的线速度小,且润滑油等杂质相对内圈,外圈少,从而达到降低摩擦损耗,保证防电蚀效果。
【专利说明】防电蚀轴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电蚀轴承。
【背景技术】
[0002]轴承是与转轴配合的重要部件,电蚀是指转动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产生电位差,并在轴承内部通过转动体流过电流时产生,由于电流的冲击,使轴承流过电流的面产生凹凸不平,从而使得轴承使用寿命下降。传统的防电蚀防止措施,已知有在轴承的外圈和外圈上形成一定厚度的绝缘层,绝缘层所用材料有树脂和陶瓷等有绝缘性能的材料,形成绝缘层的树脂材料和陶瓷材料与金属相比,热传导率低,形成的绝缘层的防电蚀轴承内部产生的热量难以相外部释放,特别是高速旋转和急加速运转情况下,轴承内部发热量会变大,因此,对树脂和陶瓷材料及加工工艺的要求必然提高,从而导致轴承的价格成倍上升。同时,由于使用了树脂材料和陶瓷材料,轴承使用时需要考虑其使用时的耐冲击性和耐负荷性,轴承使用场合受很大限制。
[0003]申请号为201020685199.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电蚀轴承,转动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存在电位差易产生电蚀,使轴承流过电流的面产生凹凸不平,从而使得轴承使用寿命下降。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圈、外圈、位于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圈和内圈之间设有导电的弹性环,弹性环与外圈和内圈触接,轴承上设有用于弹性环定位的限位部。弹性环依靠弹性力与外圈和内圈保持触接状态;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故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可靠性好,能使轴承内圈与外圈的电压差降为零,增加轴承的使用寿命。
[0004]该专利不足之处在于,导电部件与轴承内圈、外圈触接,但轴承为了润滑,内圈上会有较多的润滑油,工作时可能产生油膜,容易导致防电蚀效果消失,由于内圈转动,导电部件与内圈摩擦损耗较大,会产生额外的热量,对轴承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损耗小,防电蚀效果好的防电蚀轴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电蚀轴承,包括内圈与外圈,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滚动体,内圈套设在转轴上,内圈与外圈之间通过导体导通,所述外圈上设有与转轴导通的导电部件,导电部件包括L型导电杆,外圈与L型导电杆之间弹性铰接,L型导电杆与内圈有间隙,L型导电杆上设有碳顶针,碳顶针可轴向移动,所述碳顶针由纯碳与凝固剂制成,碳顶针顶点位于轴承轴线上。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圈通过L型导电杆与轴导通,避免导体与内圈外圈接触,从而产生摩擦,一般转轴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会采用顶针来方便加工,因此转轴端面上会有一个顶针孔,因此本实用新型L型导电杆上设置一个碳顶针,碳顶针由纯碳与凝固剂制成,起导电作用,碳顶针与金属顶针不同,如果采用普通金属顶针,摩擦力可能会增大,同时交接的地方可能会烧结在一起,使用碳顶针则不会,通过L型导电杆与外圈之间弹性铰接,碳顶针轴可向移动,当转轴位置发生变化,保证碳顶针与转轴端面上的顶针孔紧密接触,由于顶针顶点位于轴承轴线上,而转轴中心位置的线速度最小,因此碳刷不容易磨损,增加碳顶针的使用寿命,同时产生的热量也较小,顶针与外圈距离较远,产生的少量热量也不会对轴承产生影响,转轴端面上染上的润滑油相对轴承内圈或外圈较少,减少摩擦损耗,保证了防电蚀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L型导电杆由铜制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符合本防电蚀轴承的实际需求。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圈上设有可拆卸的凸块,所述的L型导电杆与凸块弹性铰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在接地性能好的机器上,不需要轴承有防电蚀功能,为使用方便,可将L型导电杆拆除,方便使用。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碳顶针与L型导电杆可拆卸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碳顶针的更换。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轴承外圈与转轴之间通过L型导电杆与碳刷导通,轴承的内圈套设在转轴上,因此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电势差为零,因而起到了防电蚀的效果,由于导电杆上设有与转轴端面中心抵触连接碳刷,其中碳刷具有自润滑的功能,相对与现有的防电蚀轴承,本实用新型防电蚀轴承的摩擦阻力小,由于转轴中心的线速度相对与内圈要小,因此相对与现有的防电蚀轴承,本实用新型防电蚀轴承的摩擦损耗也较小,产生的热量也较小,由于转轴端面上接触到润滑油的几率较小,保证了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导通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电蚀轴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外圈;11、凸块;2、内圈;3、滚动体;4、L型导电杆;41、碳顶针;5、轴;51、顶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防电蚀轴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8]一种防电蚀轴承,包括内圈2与外圈I,所述内圈2与外圈I之间设有滚动体3,内圈2上设有转轴5,内圈2与外圈I之间通过导体导通,所述外圈I上设有与转轴5导通的导电部件,导电部件包括L型导电杆4,外圈I与L型导电杆4之间弹性铰接,外圈I与L型导电杆4之间导通,L型导电杆4与内圈2有间隙,L型导电杆4上设有碳顶针41,碳顶针41转轴5向移动,所述碳顶针41由纯碳与凝固剂制成,碳顶针41顶点位于轴承轴线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圈I通过L型导电杆4与转轴5导通,避免导体与内圈2外圈I接触,从而产生摩擦,一般转轴5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会采用顶针来方便加工,转轴5端面上会有一个顶针孔51,因此本实用新型L型导电杆4上设置一个碳顶针41,碳顶针41由纯碳与凝固剂制成,起导电作用,碳顶针41与金属顶针不同,如果采用普通金属顶针,摩擦力可能会增大,同时交接的地方可能会烧结在一起,使用碳顶针41则不会,通过L型导电杆4与外圈I之间弹性铰接,碳顶针41转轴5可向移动,当转轴5位置发生变化,保证碳顶针41与转轴5端面上的顶针孔51紧密接触,由于顶针顶点位于轴承轴线上,而转轴5中心位置的线速度最小,因此碳刷不容易磨损,增加碳顶针41的使用寿命,同时产生的热量也较小,顶针与外圈I距离较远,产生的少量热量也不会对轴承产生影响,转轴5端面上染上的润滑油相对轴承内外圈I较少,减少摩擦损耗,保证了防电蚀效果。
[0020]所述的L型导电杆4由铜制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符合本防电蚀轴承的实际需求。
[0022]所述的外圈I上设有可拆卸的凸块11,所述的L型导电杆4与凸块11弹性铰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在接地性能好的机器上,不需要轴承有防电蚀功能,为使用方便,可将L型导电杆4拆除,方便使用。
[0024]所述的碳顶针41与L型导电杆4可拆卸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碳顶针41的更换。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电蚀轴承,包括内圈与外圈,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设有滚动体,内圈套设在转轴上,内圈与外圈之间通过导体导通,其特征是:所述外圈上设有与转轴导通的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包括L型导电杆,外圈与L型导电杆之间弹性铰接,L型导电杆与内圈设有间隙,L型导电杆上设有碳顶针,所述碳顶针可轴向移动,所述碳顶针由纯碳与凝固剂制成,碳顶针顶点位于轴承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蚀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L型导电杆由铜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电蚀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圈上设有可拆卸凸块,所述的L型导电杆与凸块弹性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电蚀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碳顶针与L型导电杆可拆卸连接。
【文档编号】F16C41/00GK203730545SQ201420033976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发明者】陈城伟 申请人:温岭市鑫标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