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1324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吸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具有一本体、一上盖体、一下盖体、一枢体、一盘体、一第一销体及一转接组;该枢体及该盘体通过一第一销体的穿设而连结,该枢体装设于该本体内,该本体与该上盖体及下盖体连接,同时,该转接组则装设于该上盖体上,利用上述元件的连结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吸附装置,并且可在任何处所的固定面设置,此外尚可视需求而更换所欲吸附的器物或设备,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无法依使用者的需求而随处设置器物或设备的缺失。
【专利说明】
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装置,尤指一种结构简单,可轻易从一固定面吸附或移除,并且可依需求而连接不同器物或设备的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代人生活繁忙,经常处于时间紧凑的情况之下,因此总希望能随时随地完成所需处理的工作,但是,大多数人却因当下所处环境条件的限制,而难以遂愿;处理事务时,所需的环境条件,例如灯具,但是灯具并非随处都有设置,尤其是近年来环保意识抬头,提倡节约用电,因而灯具的设置则更是局限于某些固定处所,令需求灯具者不得不迁就于灯具所设置的处所而工作,而无法随心所欲的在任意地点执行工作。
[0003]除此之外,现代人基于各式各样生活风格的追求,甚至是更进一步以方便事务处理为考虑,而希望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或设备能随兴所至的设置,例如卫浴间的毛巾吊挂,现行做法即是以黏贴式挂勾取代传统固定式的毛巾架,然而,黏贴式挂勾却并非真的可随处设置,该挂勾一但黏贴于固定面上,则欲取下尚需加以处理,况且,基于室内美观的考虑,也无法室内随处施行挂勾的黏贴;因此,现在极需一解决方案,以处理器物或设备无法依使用者当下需求所设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无法依使用者需求而随处设置器物或设备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的实施提供一种使得使用者可在任何地点设置所需求的器物或设备的吸附装置,并且更进一步提供可视需求而替换器物或设备的吸附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吸附装置,具有一本体、一上盖体、一下盖体、一枢体、一盘体、一第一销体及一转接组;该本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该封闭端是该本体的座部,该座部中央穿设一孔,该座部在邻近该本体环壁处贯穿成形二通槽,该通槽设置于该座部中央孔的相对两侧,该座部朝该本体开口端凸伸形成一容设筒,该座部另具有二定位部,该定位部连接于该座部并相对设置于该座部中央孔的两侧;该上盖体具有一结合柱及二连接柱;该上盖体中央穿设一孔,该上盖体的外侧面邻近该中央孔处凸伸形成该结合柱,该结合柱是中空柱体,该结合柱的中心相通于该上盖体的中央孔,该上盖体的内侧面凸伸形成该二连接柱,该二连接柱是相对于该上盖体中央孔的两侧设置,该连接柱远离该上盖体的端面开设一孔;该上盖体的二连接柱分别穿设于该本体的二通槽中,该上盖体的周缘端覆设于该本体上;该枢体具有二定位件及二沟部;该枢体中央具有一贯穿两端面的孔,该定位件相对设置于该枢体的中央孔两侧,该枢体的周缘壁面贯穿开设成形该沟部,该沟部在该二定位件之间由该枢体的一端面朝另一端面并沿着该枢体的周缘壁面倾斜开设,该沟部为一长槽体且槽底相通于该枢体的中央孔;该枢体装设于该本体的容设筒内,该枢体的二定位件嵌设于该本体的二定位部中,该枢体的一端抵靠于该本体的座部上;该下盖体具有一第一承座、二第二承座、一第三承座及二连接件;该下盖体的中央穿设形成一孔,该下盖体的外侧面邻近该中央孔处凹陷形成该第一承座,在该第一承座的相对两侧凹陷形成该第二承座,该第二承座各自贯穿成形一孔,在该下盖体的外侧面邻近周缘处凹陷成形该第三承座;该下盖体的第一承座抵靠该枢体的远离座部的一端面,该第二承座各自抵靠该上盖体的二连接柱,该第三承座套设于该本体开口端的环壁上,该连接件各自穿设该第二承座的孔并结合于该连接柱端面的孔中;该盘体具有一立柱及一凹部;该立柱凸伸形成于该盘体一侧面上,该立柱远离该盘体的一端径向贯穿成形一穿孔,该盘体另一侧面的中央处凹陷形成该凹部;该盘体的立柱穿设于该下盖体的中央孔中,该盘体抵靠该下盖体的周缘;该第一销体穿设于该枢体周缘壁面上倾斜开设的二沟部及该盘体的立柱的穿孔中;该转接组连接于该上盖体。
[0006]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该本体的座部远离该容设筒的一侧,并且邻近该本体环壁处凸伸形成一第一圈体;该上盖体更具有一第一槽及一第二圈体;该上盖体的外侧面凹陷形成该第一槽,该上盖体形成该连接柱的一侧壁面凸伸形成该第二圈体,该第二圈体环设于该上盖体的中央孔;该上盖体的周缘端覆设于该本体的第一圈体上,该上盖体的第二圈体抵靠该本体的座部。
[0007]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该转接组具有一座体、一第二销体、一旋钮件、一垫圈及一扣件;该座体一端为盘体,另一端为柱体,该盘体及柱体连接处中央纵向贯穿成形一孔,该盘体远离该柱体的侧面凹陷形成一第二槽,该柱体远离该盘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三槽,该柱体成形该第三槽的一端横向贯穿成形二孔,其中一孔的内缘壁面形成内螺纹;该第二销体一端为柱体,另一端为块体,该第二销体的柱体末端的环壁面凹陷成形一环槽,该第二销体的柱体穿设于该座体的中央孔、该垫圈及该上盖体的结合柱的中央孔中,该第二销体的块体抵靠于该座体的第三槽,该扣件嵌设于该第二销体柱体末端的环槽上;该垫圈一侧抵靠该座体的第二槽,另一侧抵靠该上盖体的第一槽;该旋钮件一端为片体,另一端为柱体,该柱体远离该片体一端的外缘壁面形成外螺纹,该旋钮件的柱体穿设于该座体的横向贯穿的孔中并结合于该座体具有内螺纹的孔中。
[0008]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该本体的座部的定位部是由该座部凸伸形成并且连接于该容设筒,该容设筒及定位部的内部形成一容设空间;该枢体的周缘壁面凸伸形成该定位件,该定位件相对设置于该枢体中央孔的两侧处。
[0009]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该本体的座部的定位部,在该座部中央孔的相对两侧贯穿开设二穿孔;该枢体的定位件,在该枢体抵靠该座部的端面凸伸形成二销柱,该定位件设置于该枢体中央孔的相对两侧;该枢体的定位件穿设于该本体的座部的定位部中。
[0010]所述的吸附装置,其中该枢体的沟部的一端沿该枢体的周缘壁面方向的槽体侧壁面凹陷形成一第一定位槽,该沟部的另一端沿该枢体的周缘壁面方向的槽体侧壁面凹陷形成一第二定位槽;该枢体的沟部的第一定位槽邻近该下盖体的第一承座,该第二定位槽邻近该本体的座部。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销体连结盘体与枢体,而枢体结合于本体上,因而使用者仅需转动本体即可带动枢体,同时,通过枢体的转动而促使盘体变形以产生吸附作用,以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的吸附装置,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不受限于任何环境条件操作,故可在任何处所的固定面上设置;此外,更装设转接组于上盖体以转接所需物品,故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可视需求而更换所欲吸附的器物或设备,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无法依使用者的需求而随处设置器物或设备的缺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的元件分解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的元件分解另一视角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实施的第一状态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实施的第二状态图。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另一态样的本体与枢体元件分解图。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应用的第一实施例图。
[002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应用的第二实施例图。
[0021]附图标号说明
[0022]10、1A 本体11、11A 座部
[0023]111通槽112容设筒
[0024]113、113A定位部114第一圈体
[0025]20上盖体
[0026]21第一槽22结合柱
[0027]23连接柱24第二圈体
[0028]30下盖体
[0029]31第一承座32第二承座
[0030]33第三承座34连接件
[0031]40 枢体
[0032]41、41A定位件42沟部
[0033]421第一定位槽422第二定位槽
[0034]50 盘体
[0035]51立柱511穿孔
[0036]52 凹部
[0037]60第一销体
[0038]70转接组
[0039]71 座体
[0040]711第二槽712第三槽
[0041]72第二销体73旋钮件
[0042]80 挂件
[0043]81第一装设部811第一接合部
[0044]90照明件
[0045]91第二装设部911第二接合部
[0046]F固定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48]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具有一本体10、一上盖体20、一下盖体30、一枢体40、一盘体50、一第一销体60及一转接组70。
[0049]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该本体10是一皿体,该皿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该皿体的封闭端即该本体10的座部11,该座部11中央穿设一孔,该座部11在邻近该皿体环壁处贯穿成形二通槽111,该通槽111是沿着该皿体环壁而成形的狭长槽缝,该通槽111设置于该座部11中央孔的相对两侧,该座部11朝该皿体开口端凸伸形成一容设筒112及二定位部113,该定位部113连接于该容设筒112,并且相对设置于该座部11中央孔的两侦牝该容设筒112及定位部113的内部形成一容设空间,该座部11远离该容设筒112的一侧并且邻近该皿体环壁处凸伸形成一第一圈体114。
[0050]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该上盖体20具有一第一槽21、一结合柱22、二连接柱23及一第二圈体24 ;该上盖体20是一浅碟体,该浅碟体中央穿设一孔,该浅碟体的外侧面凹陷形成该第一槽21,在该第一槽21邻近该中央孔处凸伸形成该结合柱22,该结合柱22是中空柱体,该结合柱22的中心相通于该浅碟体的中央孔,该浅碟体的内侧面凸伸形成该二连接柱23,该二连接柱23是相对于该浅碟体中央孔的两侧设置,该连接柱23远离该浅碟体的端面开设一孔,该浅碟体形成该连接柱23的一侧壁面凸伸形成该第二圈体24,该第二圈体24环设于该浅碟体的中央孔;该上盖体20的二连接柱23分别穿设于该本体10的二通槽111中,该上盖体20的周缘覆设于该本体10的第一圈体114上,该上盖体20的第二圈体24抵靠该本体10的座部11。
[0051]该枢体40具有二定位件41及二沟部42 ;该枢体40是一块体,该块体中央具有一贯穿两端面的孔,在该块体的周缘壁面凸伸形成该定位件41,该定位件41相对设置于该块体中央孔的两侧,另在该块体的周缘壁面贯穿开设成形该二沟部42,该沟部42在二定位件41之间由该块体的一端面朝另一端面并沿着该块体的周缘壁面倾斜开设,该沟部42为一长槽体且槽底相通于该块体的中央孔,该沟部42的一端沿该块体的周缘壁面方向的槽体侧壁面凹陷形成一第一定位槽421,该沟部42的另一端沿该块体的周缘壁面方向的槽体侧壁面凹陷形成一第二定位槽422 ;该枢体40及二定位件41装设于该本体10的容设筒112与二定位部113所形成的容设空间内,该枢体40的二定位件41嵌设于该本体10的二定位部113中,该枢体40的一端抵靠于该本体10的座部11上,该沟部42的第二定位槽422邻近该座部11。
[0052]该下盖体30具有一第一承座31、二第二承座32、一第三承座33及二连接件34 ;该下盖体30是一碟状体,该碟状体的中央穿设形成一孔,该碟状体的外侧面邻近该中央孔处凹陷形成该第一承座31,在该第一承座31的相对两侧凹陷形成该第二承座32,该第二承座32各自贯穿成形一孔,在该碟状体的外侧面邻近周缘处凹陷成形该第三承座33 ;该下盖体30的第一承座31抵靠该枢体40的远离座部11的一端面,该枢体40的沟部42的第一定位槽421邻近该第一承座31,该第二承座32各自抵靠该上盖体20的二连接柱23,该第三承座33套设于该本体10开口端的环壁上,该连接件34各自穿设该第二承座32的孔并结合于该连接柱23端面的孔中。
[0053]该盘体50为一软性片体,例如橡胶片,其具有一立柱51及一凹部52 ;该立柱51凸伸形成于该盘体50的一侧面上,该立柱51远离该盘体50的一端径向贯穿成形一穿孔511,该盘体50另一侧面的中央处凹陷形成该凹部52 ;该盘体50的立柱51穿设于该下盖体30的中央孔中,该盘体50抵靠该下盖体30的周缘。
[0054]该第一销体60穿设于该枢体40周缘壁面上倾斜开设的二沟部42及该盘体50的立柱51的穿孔511中。
[0055]该转接组70具有一座体71、一第二销体72、一旋钮件73、一垫圈74及一扣件75 ;该座体71 一端为盘体,另一端为柱体,该盘体及柱体连接处中央纵向贯穿成形一孔,该盘体远离该柱体的侧面凹陷形成一第二槽711,该柱体远离该盘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三槽712,该柱体成形该第三槽712的一端横向贯穿成形二孔,其中一孔的内缘壁面形成内螺纹;该垫圈74 —侧抵靠该座体71的第二槽711,另一侧抵靠该上盖体20的第一槽21 ;该第二销体72 —端为柱体,另一端为块体,该第二销体72的柱体末端的环壁面凹陷成形一环槽,该第二销体72的柱体穿设于该座体71的中央孔、该垫圈74及该上盖体20的结合柱22的中央孔中,该第二销体72的块体抵靠于该座体71的第三槽712,该扣件75嵌设于该第二销体72柱体末端的环槽上;该旋钮件73 —端为片体,另一端为柱体,该柱体远离该片体一端的外缘壁面上形成外螺纹,该旋钮件73的柱体穿设于该座体71的横向贯穿的孔中并结合于该座体71具有内螺纹的孔中。
[0056]请参照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的本体1A与枢体40A的另一结合态样中,该本体1A的定位部113A的实施例,是在座部IlA中央孔的相对两侧贯穿开设二穿孔,该枢体40A的定位件41A的实施例,是在抵靠该座部IlA的端面凸伸形成二销柱,该定位件41A设置于该枢体40A中央孔的相对两侧;该枢体40A装设于该本体1A的容设筒112A的容设空间中,该枢体40A的定位件41A穿设于该本体1A的座部IlA的定位部113A中。
[0057]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应用的第一实施例图,请参照图8所示,一挂件80具有一第一装设部81,该挂件80是一环体,该环体的一端缘处凸伸形成该第一装设部81,该第一装设部81远离该环体的一端凸伸形成一第一接合部811,该第一接合部811横向贯设成形一孔;吸附装置吸附于一固定面F,该第一装设部81的第一接合部811装设于该转接组70的第三槽712中,该第一装设部81抵靠于该第三槽712的端面上,该旋钮件73穿设于该第三槽712及该第一结合部811的横向贯设的孔中,并螺设于该座体71具有内螺纹的孔中,使该座体71可挟制该挂件80的第一结合部811。
[0058]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应用的第二实施例图,请参照图9所示,一照明件90具有一第二装设部91,该照明件90是一 LED灯具,在该LED灯具的一端缘处凸伸形成该第二装设部91,该第二装设部91远离该LED灯具的一端凸伸形成一第二接合部911,该第二接合部911横向贯设成形一孔;吸附装置吸附于一固定面F,该第二装设部91的第二接合部911装设于该转接组70的第三槽712中,该第二装设部91抵靠于该第三槽712的端面上,该旋钮件73穿设于该第三槽712及该第二接合部911的横向贯设的孔中,并螺设于该座体71具有内螺纹的孔中,使该座体71可挟制该照明件90的第二结合部911。
[0059]在本实用新型中,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的第一状态尚未实施吸附作用,该第一销体60同时穿设枢体40的二沟部42及盘体50的立柱51的穿孔511,该第一销体60设置于该沟部42的第一定位槽421中,该盘体50具有凹部52的侧面抵靠于一固定面F上,该凹部52保持原状;欲使吸附装置为第二状态以实施吸附作用,则使用者转动该本体10以带动该枢体40旋转,令该第一销体60沿着该枢体40的沟部42位移并逐渐远离盘体50,使该第一销体60移动到位于该沟部42的第二定位槽422处定位,此时本体10的开口端亦逐渐压抵下盖体30及盘体50的周缘,以此使该凹部52与该固定面F间所构成的空间变大;由于吸附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该盘体50的凹部52与该固定面F间的空间体积与空气量是固定的,当吸附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因该凹部52变形使得该凹部52与该固定面F间的空间体积变大,然而,此时空气量仍与第一状态时相同,造成该凹部52与该固定面F间的空气压力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力,从而实现吸附装置的吸附作用。
[0060]使用者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时,因为该本体10的定位部113U13A嵌合该枢体40的定位件41、41A,可以手转动本体10从而带动该枢体40旋转;该座部11的通槽111两端的幅度相对于该座部11中央孔的圆心约为120度,待该上盖体20的连接柱23穿设该通槽111而固定于该下盖体30的第二承座32后,即表示当使用者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而转动该本体10时,该本体10可达成120度的旋转,令使用者可便于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位于该枢体40的沟部42两端的第一定位槽421及第二定位槽422,在该枢体40随该本体10转动以变换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的状态时,用以固定该第一销体60的设置;由于该盘体50是软性胶材,并且,该盘体50具有凹部52的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吸附装置所造成的拉力可达50公斤重,此外,由于结构简单亦可令使用者以一较小的扭力完成操作;该盘体50与该立柱51是不同软硬程度的材质,而将两者以埋入射出的方式一体成型,该盘体50因该第一销体60上移而使该凹部52变形的高度约为5.5mm,图6仅为说明该盘体50的凹部52的变形所做的示意;该转接组70的垫圈74用以增加摩擦,以防止该座体71与该上盖体20的第一槽21间的滑动;该转接组70的旋钮件73用以调整该座体71转接不同器物时,如该挂件80或该照明件90,该座体71挟制该器物的松紧度。
[006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本体、一上盖体、一下盖体、一枢体、一盘体、一第一销体及一转接组; 该本体一端为开口,另一端为封闭,该封闭端是该本体的座部,该座部中央穿设一孔,该座部在邻近该本体环壁处贯穿成形二通槽,该通槽设置于该座部中央孔的相对两侧,该座部朝该本体开口端凸伸形成一容设筒,该座部另具有二定位部,该定位部连接于该座部并相对设置于该座部中央孔的两侧; 该上盖体具有一结合柱及二连接柱;该上盖体中央穿设一孔,该上盖体的外侧面邻近该中央孔处凸伸形成该结合柱,该结合柱是中空柱体,该结合柱的中心相通于该上盖体的中央孔,该上盖体的内侧面凸伸形成该二连接柱,该二连接柱是相对于该上盖体中央孔的两侧设置,该连接柱远离该上盖体的端面开设一孔;该上盖体的二连接柱分别穿设于该本体的二通槽中,该上盖体的周缘端覆设于该本体上; 该枢体具有二定位件及二沟部;该枢体中央具有一贯穿两端面的孔,该定位件相对设置于该枢体的中央孔两侧,该枢体的周缘壁面贯穿开设成形该二沟部,该沟部在该二定位件之间由该枢体的一端面朝另一端面并沿着该枢体的周缘壁面倾斜开设,该沟部为一长槽体且槽底相通于该枢体的中央孔;该枢体装设于该本体的容设筒内,该枢体的二定位件嵌设于该本体的二定位部中,该枢体的一端抵靠于该本体的座部上; 该下盖体具有一第一承座、二第二承座、一第三承座及二连接件;该下盖体的中央穿设形成一孔,该下盖体的外侧面邻近该中央孔处凹陷形成该第一承座,在该第一承座的相对两侧凹陷形成该第二承座,该第二承座各自贯穿成形一孔,在该下盖体的外侧面邻近周缘处凹陷成形该第三承座;该下盖体的第一承座抵靠该枢体的远离座部的一端面,该第二承座各自抵靠该上盖体的二连接柱,该第三承座套设于该本体开口端的环壁上,该连接件各自穿设该第二承座的孔并结合于该连接柱端面的孔中; 该盘体具有一立柱及一凹部;该立柱凸伸形成于该盘体一侧面上,该立柱远离该盘体的一端径向贯穿成形一穿孔,该盘体另一侧面的中央处凹陷形成该凹部;该盘体的立柱穿设于该下盖体的中央孔中,该盘体抵靠该下盖体的周缘; 该第一销体穿设于该枢体周缘壁面上倾斜开设的二沟部及该盘体的立柱的穿孔中; 该转接组连接于该上盖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座部远离该容设筒的一侧,并且邻近该本体环壁处凸伸形成一第一圈体; 该上盖体更具有一第一槽及一第二圈体;该上盖体的外侧面凹陷形成该第一槽,该上盖体形成该连接柱的一侧壁面凸伸形成该第二圈体,该第二圈体环设于该上盖体的中央孔; 该上盖体的周缘覆设于该本体的第一圈体上,该上盖体的第二圈体抵靠该本体的座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组具有一座体、一第二销体、一旋钮件、一垫圈及一扣件; 该座体一端为盘体,另一端为柱体,该盘体及柱体连接处中央纵向贯穿成形一孔,该盘体远离该柱体的侧面凹陷形成一第二槽,该柱体远离该盘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一第三槽,该柱体成形该第三槽的一端横向贯穿成形二孔,其中一孔的内缘壁面形成内螺纹; 该第二销体一端为柱体,另一端为块体,该第二销体的柱体末端的环壁面凹陷成形一环槽,该第二销体的柱体穿设于该座体的中央孔、该垫圈及该上盖体的结合柱的中央孔中,该第二销体的块体抵靠于该座体的第三槽,该扣件嵌设于该第二销体柱体末端的环槽上;该垫圈一侧抵靠该座体的第二槽,另一侧抵靠该上盖体的第一槽; 该旋钮件一端为片体,另一端为柱体,该柱体远离该片体一端的外缘壁面上形成外螺纹,该旋钮件的柱体穿设于该座体的横向贯穿的孔中并结合于该座体具有内螺纹的孔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座部的定位部是由该座部凸伸形成并且连接于该容设筒,该容设筒及定位部的内部形成一容设空间; 该枢体的周缘壁面凸伸形成该定位件,该定位件相对设置于该枢体中央孔的两侧; 该枢体的定位件嵌设于该本体的定位部中。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座部的定位部,在该座部中央孔的相对两侧贯穿开设二穿孔; 该枢体的定位件,在该枢体抵靠该座部的端面凸伸形成二销柱,该定位件设置于该枢体中央孔的相对两侧; 该枢体的定位件穿设于该本体的座部的定位部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体的沟部的一端沿该枢体的周缘壁面方向的槽体侧壁面凹陷形成一第一定位槽,该沟部的另一端沿该枢体的周缘壁面方向的槽体侧壁面凹陷形成一第二定位槽; 该枢体的沟部的第一定位槽邻近该下盖体的第一承座,该第二定位槽邻近该本体的座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体的沟部的一端沿该枢体的周缘壁面方向的槽体侧壁面凹陷形成一第一定位槽,该沟部的另一端沿该枢体的周缘壁面方向的槽体侧壁面凹陷形成一第二定位槽; 该枢体的沟部的第一定位槽邻近该下盖体的第一承座,该第二定位槽邻近该本体的座部。
【文档编号】F16B47/00GK203979095SQ20142034064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李泉发 申请人:金泰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