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轨以及具有这种张紧轨的牵引机构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7252发布日期:2018-06-21 22:3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张紧连续环绕的牵引机构的张紧轨,其中,用于张紧牵引机构的张紧轨在纵向方向上设计成弯曲的,其中,张紧轨包括基壁以及两个从基壁凸出的侧部,并且其中,张紧轨具有至少一个U形型廓区段和T形型廓区段,它们各由基壁和侧部形成。

此外,本发明包括一种牵引机构传动装置,其具有布置在内燃机的驱动轴上的驱动轮、至少一个传动轮、连续环绕的缠绕驱动轮和至少一个传动轮的牵引机构、上述类型的张紧轨以及用于将张紧力传递到张紧轨上的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张紧轨优选地用于内燃机的牵引机构传动装置,例如机动车的汽油发动机或者柴油发动机。然而,它也可以用在受水或空气约束的机动车中。所使用的连续环绕的牵引机构经常形成为链条或者带。如果使用链条,则链条优选由钢环节构建。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力传递,牵引机构布置在不同的轴之间,例如在曲轴、一个或多个中间轴和/或一个或多个凸轮轴之间。因此可以例如进行从驱动轮,例如曲轴的驱动轮到传动轮,例如凸轮轴的传动轮的力传递。

由于牵引机构的经常波动的负荷,有利的是将牵引机构张紧。为此,张紧轨挤压连续环绕的牵引机构,直到牵引机构达到期望的预应力。通常,张紧轨压到牵引机构的松弛边上,从而使得牵引机构在张紧轨上滑动。在这里已证明有利的是,张紧轨在纵向方向上设计成弯曲的。牵引机构因此不能够在张紧轨中钩住。

张紧轨包括基壁和两个从基壁凸出的侧部。利用基壁的前侧,基壁可以与牵引机构接触,以便张紧牵引机构。基壁通常朝着前侧(即横向于导轨的纵向方向)同样弯曲地构造。此外,基壁可以在前侧具有与牵引机构接触的滑动衬层。侧部通常从基壁的后侧凸出。优选地,侧部彼此平行地和/或相对于张紧轨对称地设计。侧部用于提高张紧轨的稳定性。此外,侧部提供了一种有利的可能性,也就是将用于张紧牵引机构的力传递到张紧轨上。

此外还提出的是,张紧轨具有至少一个U形型廓区段和T形型廓区段,它们各由基壁和侧部形成。具有这种型廓区段的张紧轨由公开文献US2012/0015769A1已知。在这里,在纵向方向上观察,在两个T形型廓区段之间布置有U形型廓区段。两个T形型廓区段各具有用于转动支承部的横孔。由于从U形型廓到相应的T形型廓的形状过渡,T型型廓区段特别有利地适合于将张紧力引入到张紧轨上。然而在实践中确定的是,由于导轨在相应的T形型廓区段中的小的宽度以及在那里构造出的用于转动支承部的横孔,所以存在如下风险:导轨在运行中容易围绕纵轴线倾斜。为了尽可能阻止这一点而非常精密地制造导轨。用于制造这种导轨的费用因此是很高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以尽可能简单且可廉价地制造的并且形状稳定且功能可靠的用于张紧连续环绕的牵引机构的张紧轨。此外,本发明的任务涉及提供一种具有这种张紧轨的牵引机构传动装置。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的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解决。

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设置的是,张紧轨在U形型廓区段中包括用于转动支承部的引导元件。对于U形型廓区段来说,侧部彼此间隔开。U形型廓区段中的用于转动支承部的引导元件因此特别有效地相对于围绕张紧轨的纵轴线的转矩起作用。因此,张紧轨相对于围绕张紧轨的纵轴线的倾斜而言特别牢固。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来说设置的是,张紧轨在T形型廓区段中具有用于贴靠张紧装置的扩大的接触面,该接触面通过置入侧部之间的中间件形成。在T形型廓区段中,侧部直接并排布置和/或彼此接触。由于型廓的T形的设计方案并且由于从U形型廓区段到T形型廓区段的过渡,T形型廓区段中的张紧轨特别稳定地设计。T形型廓区段因此优选地适合于将张紧力从张紧装置传递到张紧轨上。由于接触面此外还通过侧部的间隔和置入的中间件来扩大,所以可以显著降低张紧装置在较长的运行时间后和/或在困难的运行条件下失去与张紧轨的接触的风险。此外,可以功能可靠地并且以张紧轨在接触面区域中的较小的最大构件载荷来传递张紧力。在本发明的意义中,接触支承部理解为在将张紧装置的力传递机构与导轨的中间件装在一起的情况下形成的支承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力传递机构安置到用于接触支承部的中间件上。在力传递机构纯粹安置到用于接触支承部的导向机构上的情况下,可以仅在T形型廓区段的法向方向上对T形型廓区段加载以张紧力。接触支承部因此尤其是浮动支承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忽略其他可想到的例如在横向方向上的导向力。

因为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设置有U形型廓区段和T形型廓区段,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的制造是特别简单且廉价的。由于将用于转动支承部的引导元件布置在U形型廓区段中,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同时是非常形状稳定的并且相对于围绕纵轴线的可能的倾斜是牢固的。

根据张紧轨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设置的是,基壁和侧部是一体的。基壁和侧部因此可以设计成一个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是特别简单并且廉价的,这是因为基壁和侧部可以例如通过挤压工艺由原料件制造。相应的弯曲赋予张紧轨高的稳定性或刚性。

张紧轨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用于接触支承部的中间件通过柱形销形成。通过所提出的将中间件构造为柱形销,由于圆形横截面而得到圆形接触面,通过该圆形接触面可以特别好地并且与方向无关地阻止张紧轨从张紧装置的力传递机构中滑脱。此外,可以通过侧部的两个组合成柱形容纳部的半壳形成用于中间件的形状对应的容纳部。侧部因此在容纳部的区域中具有最大可能的半径,最大可能的半径尤其是在柱形销压入的情况下导致侧部和中间件的最小可能的且均匀的构件应力。此外,柱形销除了其纵轴线的位置以外不必沿特定的取向布置在容纳部中,由此可以简化张紧轨的自动化的安装。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用于接触支承部的中间件用端面形成平齐的表面。通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提供进一步扩大的平的接触面,这是因为侧部的端面因此还可以附加地用于将力从张紧装置传递到张紧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替选的设计方案设置的是,中间件凸出于张紧轨的T形型廓区段。由此可以特别简单地保证张紧装置的力传递机构与中间件也就是与所设置的接触面接触,以便形成接触支承部,而不是与侧部的端面贴靠。

进一步提出的是,用于接触支承部的中间件是金属销,尤其是钢销,并且张紧轨的材料比中间件的材料软。所提出的金属销具有特别大的强度并且可以由于其高强度而特别简单地压入T形型廓区段的侧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强度或硬度,金属销或者钢销还附加地可以经受热处理。

中间件尤其是可以具有用于承受力的球区段形的接触面,从而使得可以从不同的力方向上从张紧装置引入力。这因此尤其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张紧轨在张紧期间至少容易摆动,而张紧装置和进而还有张紧装置的贴靠在接触面上的柱塞具有固定不变的取向。

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的特征在于,T形型廓区段布置在两个U形型廓区段之间。这保证了张紧轨是特别形状稳定的和/或相对于不期望的弯曲是特别牢固的。此外,可以将特别高的力从张紧装置传递到具有这种型廓区段的张紧轨上,即,传递到T形型廓区段上。

在张紧轨的U形型廓区段的区域中,可以在侧部中设置有彼此同轴布置的孔,这些孔一起形成用于转动支承部的引导元件。此外,可以在这些孔中放入套筒,该套筒对于转动支承部来说是特定的和/或形成转动支承部的一部分。因此可以特别简单且精密地制造转动支承部。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一种牵引机构传动装置解决,该牵引机构传动装置具有布置在内燃机的驱动轴上的驱动轮、至少一个传动轮、连续环绕的缠绕驱动轮和至少一个传动轮的牵引机构、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以及用于将张紧力传递到张紧轨上的张紧装置。

在这里,结合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所描述的特征、细节和优点当然也适用于结合根据本发明的牵引机构传动装置,反之亦然,从而关于各个发明方面的公开内容也总是相互引用或者可以相互引用。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牵引机构传动装置,其具有用于张紧牵引机构的张紧轨;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的第一立体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的第二立体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张紧轨的另一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牵引机构传动装置3,其具有布置在内燃机(未示出)的轴32上的驱动轮34和传动轮36。原则上可以设置多个驱动轮34。牵引机构传动装置3包括连续环绕的牵引机构4,该牵引机构缠绕驱动轮34以及至少一个传动轮36。通过与驱动轮34并与传动轮36作用的牵引机构4可以将机械功率从驱动轮34传递到传动轮36。相应地适用于各连接的轴。通常,牵引机构4设计为链条或者带。如果使用链条,那么就使用齿轮作为轮。

为了保证牵引机构4的可靠的环绕已证明有利的是,使牵引机构4张紧。为此,像例如在图2至图4中所示那样,张紧轨2向着连续环绕的牵引机构4挤压,直到牵引机构4达到期望的预应力。通常,张紧轨2用基壁6的前侧挤压到牵引机构4的松弛边42上,从而使得牵引机构4在运行期间在张紧轨2上滑动。在这里已证明有利的是,张紧轨2或者基壁6在纵向方向L上设计为弯曲的。换言之,基壁6的前侧凸形地构造。牵引机构4因此可以不钩在张紧轨2或者基壁6中。此外,在前侧上实现用于牵引机构4的较大的贴靠面。此外有利地可以设置的是,张紧轨2或者基壁6在面对牵引机构4的前侧沿横向方向设计和/或构造为弯曲的。这保证了特别顺利的运行。

张紧轨2的基壁6以有利方式扁扁地设计,从而使得基壁6的纵向延伸和/或横向延伸分别大于基壁6的厚度或高度。为了提高张紧轨2的形状稳定性,还附加地为张紧轨2设置两个从基壁6凸出的侧部8,其中,侧部8和基壁6在张紧轨2的纵向方向L上具有如下轮廓,从而使它们一起形成至少一个U形型廓区段10和至少一个T形型廓区段12。已通过相应的轮廓赋予张紧轨2的基壁6和侧部8提高的形状稳定性。此外,侧部8从基壁6凸出,即,优选与其呈直角或者例如20度至90度的锐角,从而使得侧部8相对于张紧力是稳固的。侧部8在U形型廓区段10和/或在T形型廓区段12中的平行取向此外还保证了将力良好地分布到基壁6上。在T形型廓区段12中,侧部8可以材料锁合地、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彼此连接。这提高了张紧轨2的扭转刚性。适宜地,侧部8布置在基壁6的后侧或者背离牵引机构4的那一侧上。该布置保证了张紧力的特别简单的引入并且阻止侧部8与牵引机构4钩住。

由侧部8形成的U形型廓区段10具有用于转动支承部16的引导元件14。相应的转动轴线D横向于张紧轨2的纵向方向L取向。如果张紧轨2用于牵引机构传动装置4,则张紧轨2通过引导元件14可转动地紧固在转动支承部的轴承对应件例如轴上。用于转动支承部的相应的对应支承件由现有技术已知。通过张紧轨2的组装或者安装,可以将引导元件14视为转动支承部16的一部分。在引导元件14的区域中彼此间隔开的侧部8保证了张紧轨2围绕其纵轴线L的高的扭转刚性。如果导向轨2可转动地紧固在对应支承件上,则侧部8保证了张紧轨2的精确取向。这保证了无干扰的运行。

从图3可以看出的是,在其中一个U形型廓区段10中的每个侧部8具有横孔44。横孔44彼此同轴地取向。对于简单的设计方案来说,横孔44可以形成张紧轨2的U形型廓区段10中的引导元件14。

图4中示出了张紧轨2的U形型廓区段10中的引导元件14的替选的或者扩展的设计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柱形套筒46在侧部8之间延伸。套筒46在这里可以与孔44相邻和/或嵌入其中。优选地,套筒46材料锁合、力锁合和/或形状锁合地与侧部8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套筒46和/或孔44形成张紧轨2的U形型廓区段10中的引导元件14。如果套筒46由硬化的材料例如钢制成,则张紧轨2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此外,套筒46是特别结实的并且经受小的磨损。

从图3看出的是,T形型廓区段12中的张紧轨2在一个区段中具有由两个半壳形成的容纳部22,在其中设置有用于接触支承部20的中间件18。用于接触支承部20的中间件18在这种情况下构造为柱形销,而容纳部22为圆形。同样如图3所示那样,容纳部22通过侧部8成形或形成。相应地,容纳部22可以是两件式的。如果侧部8通过变形工艺、尤其是通过弯曲由扁平的原料制成,那么也可以特别简单地制造出容纳部22。为此,可以使用相应的柱形的阴模,T形型廓区段12中的侧部8围绕该阴模放置。此后可以将阴模去除。

柱形容纳部22朝端侧敞开,因此中间件18可以导入、压入容纳部22中,该中间件在这里通过金属销、特别优选通过钢销形成。容纳部22的对置的端侧优选具有止挡部,止挡部通过基壁6和/或通过容纳部22本身形成。

在图4中通过嵌入容纳部22中的金属销18、特别优选钢销扩展了以上阐释的容纳部22。金属销在长度上以如下方式确定尺寸以及在端侧上以如下方式成形,即,作为对侧部8的端面的补充地产生平齐的表面。替选地,金属销也可以比容纳部22构造得略微更长,从而使得金属销在容纳部22的区域中略微凸出于侧部8的纵棱边,并且可以使张紧装置2特别简单地与金属销18接触。金属销18用于从张紧装置24接纳张紧力并将其通过张紧轨2传递到牵引机构4上。如果金属销18是特别硬化的和/或具有高的刚性,则通过金属销18提高了张紧轨2的牢固性。

构造为中间件18的接触面30的或者在金属销18的当前实施例中构造的端面可以优选地构造为球区段形,从而使得将力引入中间件18中以及中间件18的与之相关的构件应力尽可能地不依赖于方向。替选地,中间件的端面也可以平地并且尤其是垂直于中间件的纵轴线地取向,从而作为对侧部的端面的补充地可以实现尽可能平的接触面。

中间件18可以压入、粘入或者以其他方式紧固在容纳部22中,从而使得它在安装后尽可能防脱落地保持在张紧轨2上。此外,容纳部22和中间件18也可以具有其他的横截面形状,其也可以适配于张紧装置24的存在的力传递机构的形状。此外,也可以针对简单且廉价的制造法而设计中间件18的形状,并且在张紧轨2的变形期间已将中间件置入侧部8之间,从而使得中间件18本身实际上形成容纳部22的阴模,并且容纳部22在变形期间实际上挤压到中间件18上。

中间件18也可以由硬化的填料形成,该填料作为可成形的物料压入容纳部22中并且只有在容纳部22中才硬化成固体。此外,中间件18也可以构造为附件或者盖,其套装、拧装或者以其他方式引入容纳部22中并且将侧部8的端面至少部分地覆盖。在构造中间件18的情况下重要的仅是中间件18至少部分封闭朝外侧敞开的容纳部22,从而使得容纳部22的面可以至少部分用作针对张紧装置24的力传递机构的接触面。

附图标记列表

2张紧轨

3牵引机构传动装置

4牵引机构

6基壁

8侧部

10U形型廓区段

12T形型廓区段

14引导元件

16转动支承部

18中间件

20接触支承部

22容纳部

24张紧装置

30接触面

34驱动轮

36传动轮

38轴

40轴

42松弛边

44横孔

46套筒

D转动轴线

L张紧轨的纵向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